收藏 分享(赏)

朱庆华《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808868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庆华《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朱庆华《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朱庆华《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朱庆华《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朱庆华《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作者:朱庆华教学要求: 1学会逶迤、磅礴、岷山等生字词,读通课文,让学生体会七律诗的艺术特点 2.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学习文章中对比,夸张的表现方法,体会中国工农红军的自信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七律诗的艺术特点。 2.理解诗句的表现方法,体会长征的艰难与红军的乐观。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170多年前,有一群人,用自己的两条腿。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毛主席回首这惊心动魄的行程,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齐读课题) 这行程二万五千里长哪,再读诗题。(设计意图:在揭题的

2、过程中揭示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领会“长征”的意思,又通过对意思的理解更好地读出情感)二、初读诗,了解七律诗的特点。 1、我们先来看看诗的题目,可以分成几部分?(分成两部分,七律,长征) 2、七律是一种诗的体裁,你对七律有什么了解吗?(每句七言,八句四联,) 3介绍八句四联,两句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相辅相承,起转承合,首尾呼应。(总分总结构)读读感觉整体美。 3.请每个同学把诗的最后一个字注注音,你会有什么发现?(偶句必韵) 4师生间互对,读二三联,感受七律的特点:(中联对仗) 6.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读一读全诗.(设计意图:在小学里,学习诗歌的机会很多,但是学习“七律”这样

3、的文体,却仅此一次,因此在课始就让学生在数一数,标一标,对一对的过程中感受律诗“每句七言,八句四联,偶句必韵,中联对仗”的特点。在对诗歌形式的了解过程中读通读熟诗歌,为以下的内容理解与感悟打下基础。)三、再读诗,了解长征的艰难与红军的豪迈 1.读一读后面的补充资料,说说自己知道了些什么?(路长,时长)读题:长征 2.圈圈划划诗中的地名,想想为什么要选取这些地方? 3.是啊,那么这些地方到底难在何处?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说说哪些词语分别突出了这些地方的艰难?而红军战士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 具体交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逶迤一词突出了走五岭的艰难。读读,理解意思?还会用什

4、么词语形容五岭峰? (2)学习细浪,读一读,为什么读得轻?什么意思?读读整句诗,感受前后强烈对比。 (3)五岭峰真的像细浪吗?在红军战士的心中就像细浪一样(引出夸张)。 (4)迁移学习乌蒙磅礴走泥丸。(如果同学们学会了刚才学习方法,那么理解下面这句话,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读一读这句话,问为什么这样读?(学生汇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A、金沙水拍云崖暖 (2)理解“云崖” (3)交代故事。(红军不费一枪一弹、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心里肯定非常高兴。) (4)读出这份心情! B、大渡桥横铁索寒 (1)可惜,这样令人欣喜的战斗太少了。大渡河可不是那么好渡过了。(出示画面) 师:这就

5、是位于大渡河上的铁索桥,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读出这种感觉 (3)大渡河如此险峻,红军还要不要过?(要过!)过了没有?(过了!)不但过了,而且过得非常快,所以叫飞夺沪定桥,所以,读出“寒”时又会有一种自信和坚强。读读感受。 小结: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是红军战士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两场战斗,两种场面,心情完全不一样。你能读出这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 (4)男女分组朗读。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红军胜利渡过天险大渡河,这回来到了岷山)千里雪山:出示图片 (2)面对这么一座千里冰封,寒冷彻骨的雪山,红军战士是什么样的心情?(更喜

6、) (3)喜从何来?他们看到的只是(长征胜利的曙光)至于将要遇到的困难,他们(根本没放在心上)因为他们相信(自已肯定能翻过雪山)取得(长征的胜利) 所以三军过后尽开颜 (1)理解三军,尽开颜 (2)你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读读体会)(设计意图:通过“资料袋”的链接,使学生感受毛泽东诗词中“常以地点转换为序”的表达特征,采用“故事串联”的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在过程中学习诗歌里对比,夸张的表现方法,体会中国工农红军的自信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四、学习诗文中心句,体会红军的自信与乐观 1在长征过程中,红军们仅仅只是经过了三座山,两条河吗?(万水千山) 是啊,“千山万水”哪,可是是否曾有

7、哪一座山,有哪一条河,能够阻挡红军前进的脚步?(没有)理解只等闲 是啊,所以作者一开始就坚定地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而且,红军远征难,不仅仅难在自然界,还有其他方面的难。根据你们的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具体的困难? 生:过草地时没有粮食吃 生:时间很长 生:前有强敌,后有追兵。 一点没错,可是,不管困难多大,不管困难多险,红军战士可曾想过害怕,想过退缩?(没有,他们总是迎难而上,信心百倍地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所以,作者一开始就自信地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是啊,千里冰雪的岷山拦不住他们,绵延千里的五岭峰拦不住他们、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拦不住他们,激

8、流峭壁的金沙江拦不住他们,寒气逼人的铁索桥拦不住他们,蒋介石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拦不住他们,所以,毛主席在一开始就自豪地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带着这种感觉,读读全文。(设计意图:采取先演绎后归纳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悟诗句第一联的总起作用,并在不断的补充理解中把学生的朗读热情推向高潮。)五、通过书法,歌曲的欣赏,尝试朗诵,背诵诗文。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七律长征的书法作品,看一看,猜一猜,是谁写的?(毛泽东)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2是啊,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如果说这气势浩荡的长征,只有中国工农红军才能走出来,这气吞山河的七律长征只有毛主席才能创作出来,这气势宏伟的书法作品也只有他才能写出来。那么,这气势如山的诗歌韵味,也只有同学们一起才能读出来。(借书法朗诵)。 3诗歌诗歌,诗词与歌曲,往往就像一对双胞胎。古今中外不少著名的诗词都被谱写成了歌曲。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七律长征这首歌,只不过在播放过程中,老师想请大家插一段诗歌朗诵,在乐曲停顿后,先朗诵七律长征,然后跟着唱唱。(设计意图:此项环节,既是通过书法,歌曲对这首诗,也是对毛泽东这个人进行全方位的感知,更主要的是通过书法检验学生的朗诵水平,通过歌曲的补白检验学生的背诵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