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相反数的教学,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中的第3节相反数。,教材分析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相反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是在研究了负数的基础上,遵循过渡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 ,既把小学所学的正数、零和初中的负数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又为学生以后顺利掌握绝对值的意义,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在以后将要学习的二次根式、方程、函数和相关学科等知识领域都有所渗透。因此,这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能根据
2、相反数的意义,化简含有双重符号的数。 能力目标: ()经过观察、思考、分析、发现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a”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一系列探求活动,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及双重符号的 化简 难点:“-a”的理解和双重符号的化简,教学分析,“启发引导 突出问题 遵循原则 鼓励探索”将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本节课采用了启发、探讨式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以设疑提问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想、去思考,以小组讨论、自由辩论等方式,鼓
3、励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参与。,学法引导,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推理方法,养成大胆参与,主动学习的习惯,变“学会”到“会学”。,教学流程,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自主探讨 形成概念,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拓展思维,回顾总结,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自主探讨 形成概念,巩固练习,拓展思维,基础知识题: 1、判断正误 (1)a的相反数是负数 ( ) (2)任意一个数都有相反数 ( ) (3)正数与负数互为相反数 ( ) (4)若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这两个数一定是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 ) 2、 一个数的相反数小于原数,这个数
4、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零 3、如果a+b=0,那么( ) A、 a、b两个数中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 B、 a、b两数中至少有一个为0; C、 一定有a=b=0; D、 a、b互为相反数。,能力提高题: 4、如果x+(-4)=0,(+16)+y=0,试求x 2+y的值。 5、若-x=7,则2x= 。 发展思维题:如果a、b表示有理数,在什么条件下,a+b和a-b互为相反数?,设计意图: 以上不同层次的练习设置不但可以照顾差生,还可以解放优生,同时也能调动中层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达到抓两头,促中间的效果。,回顾总结,发展感情,回顾: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顾之后,教师加以评价 设计意图:将零 散的知识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感知数学方法,体会辩证思想。,布置作业,教科书第14页的2题,18页的3题; 2. 生活中经常看到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 设计意图:作业回归,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