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第四章单选147、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A 148、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的说就是()。 A、三改两化 B、一化三改 C、三化一 D、一化两改 答案:B 149、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 A、重视工业建设 B、强调三大改造 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答案:C 150、 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
2、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答案:C 151、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过渡时期的结束 答案:A 152、 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 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 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 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 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 答案:A 153、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建立起来的。 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 B、
3、通过原来解放区的公有经济 C、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通过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答案:A 154、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答案:B 155、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
4、位的经济成份是()。 A、个体经济 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合作社经济 答案:C 156、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A、直接没收 B、和平赎买 C、互助合作 D、自愿上交 答案:C 157、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阶级政策是()。 A、没收农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 B、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C、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 D、依靠贫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 答案:C 158、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答案
5、:D 159、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A、农业生产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农业个体户 答案:A 160、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A、农业生产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农业个体户 答案:B 161、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A、农业生产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农业个体户 答案:C 162、 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
6、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答案:D 163、 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答案:C 164、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拥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临时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民公社 答案:C 165、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A、直接没收 B、和平赎买 C、互助合作 D、自愿上交 答案:C 166、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7、 答案:D 167、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是()。 A、手工业者 B、手工业生产资料所有制 C、手工业生产力水平 D、手工业者的经济状况 答案:B 168、 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A、手工业供销小组 B、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手工业个体户 答案:A 169、 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A、手工业供销小组 B、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手工业个体户 答案:B 170、 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A、手工业供销小组
8、B、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手工业个体户 答案:C 171、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是()。 A、直接没收 B、和平赎买 C、互助合作 D、自愿上交 答案:B 172、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形式是()。 A、私人资本主义 B、国家资本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 答案:B 173、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官僚资本主义 答案:A 174、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9、()。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官僚资本主义 答案:B 175、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官僚资本主义 答案:C 176、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其高级形式是()。 A、统购包销 B、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C、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 答案:D 177、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B、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把私营工商
10、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答案:D 178、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2年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答案:D 179、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被完整表述出来的时间是()。 A、1949年10月 B、1951年3月 C、1952年9月 D、1953年12月 答案:D 180、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合作化的最初表现形式 D、合作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答案:
11、B 181、 在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阶段,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是()。 A、四马分肥 B、公私兼顾 C、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D、全部归国家所有 答案:A 182、 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答案:D 183、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 A、四马分肥 B、定股定息 C、无偿没收 D、核价收购 答案:B 184、 下面不属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的是()。 A、农业生产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答案:D 185、 下面不属于社
12、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有()。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C、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D、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答案:D 186、 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合作化道路,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历史经验不包括()。 A、国家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C、在土地改革后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D、采取从互助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渐过渡形式 答案:A 187、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
13、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矛盾 答案:C 188、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 A、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 C、制度条件 D、思想条件 答案:C 189、 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答案:D 190、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 A
14、、个体经济 B、公有制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B 191、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B 192、 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D 193、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 A、改变生产关系,建立公有制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实现工业化 D、消灭资本家 答案:B 194、
15、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C、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D、人民公社的建立 答案:C 195、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开始的。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答案:B 196、 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 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 B、排挤私营工商业 C、国家资本主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答案:C 197、 社会主义改造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贡献最大的是对()。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16、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答案:A 198、 我国对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 A、没收、没收 B、没收、和平赎买 C、和平赎买、没收 D、和平赎买、和平赎买 答案:B 199、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两面性是()。 A、革命性与妥协性 B、主动性与被动性 C、进步性与反动性 D、剥削工人的一面与拥护宪法、愿意接受改造的一面 答案:D 200、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 A、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 C、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
17、无党派人士的联合专政 答案:C 201、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A、邓小平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答案:D 20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经验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逐步做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的科学论断,从而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A、发达的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 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D 203、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第
18、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发达的社会主义 C、成熟的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答案:A 204、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 A、初级的阶段 B、高级的阶段 C、发达的阶段 D、成熟的阶段 答案:A 205、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A、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 B、社会主义的成熟阶段
19、C、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D、共产主义 答案:C 206、 十七大、十八大都既肯定了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时也强调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A、共产主义 B、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发达的社会主义 答案:C 207、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要强调总依据,是因为()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 A、改革开
20、放 B、发展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发展生产力 答案:C 20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第一层含义“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 A、阶级性质 B、经济基础 C、社会性质 D、阶级构成 答案:C 20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第二层含义“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 A、发展程度 B、社会性质 C、阶级构成 D、经济成分 答案:A 210、 不了解当前我国的()就不可能对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分析,因而也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A、社会性质 B、风俗习惯 C
21、、人文历史 D、传统文化 答案:A 211、 不能正确地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所处的(),就有可能出现超越阶段或者落后于形势的判断,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 A、社会性质 B、发展阶段 C、风土人情 D、历史文化 答案:B 2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对我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对我国()的认识则不够清醒,在发展程度的判断上出现了失误,在较长时间里提出的任务和国策脱离了国情,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A、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生产方式 答案:A 213、 正确把握国情必须全面地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把社会性质同它的()统一起来。 A、发展程度
22、 B、文化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答案:A 214、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社会主义生产力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D 215、 把握()这一最大国情,就要在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牢牢立足于这个最大实际。 A、社会主义生产力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性质 答案:C 216、 历史实践表明,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不讲程度和水平,就会发生“左”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失误。 A、性质和方向 B、经济 C、大原则 D、
23、理论 答案:A 217、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正是在此基础上,党才进一步搞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科学社会主义原则 C、社会主义性质 D、共产主义原则 答案:A 218、 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D 21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 B、从新中国成立到
24、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进入小康社会 D、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答案:A 220、 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下列选项不是原因的是()。 A、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独立的社会形态 B、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C、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 D、要防止急躁、冒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答案:C 22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答案:B 22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
25、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C 223、 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的科学判断。 A、基本情况 B、基本矛盾 C、基本国情 D、基本任务 答案:C 22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A、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建设成为小康社会 C、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的国家 D、建设成为人均国民生产总
26、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社会 答案:A 225、 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和谐的社会主义 C、民族复兴 D、共产主义 答案:D 226、 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答案:C 227、 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是在()。 A、论十大关系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关于正
27、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C 228、 邓小平最早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 A、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 B、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 C、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中 D、1980年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 答案:A 229、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 A、号召人民生活节俭,抑制社会需求 B、用发购物票的方法计划分配社会产品 C、发展生产力 D、要求企业增加产品数量,减少花色品种 答案:C 230、 在党的基本路线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A、基本
28、途径 B、奋斗目标 C、根本立足点 D、施政纲领 答案:A 23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改革开放 答案:D 232、 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D 233、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
29、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答案:A 234、 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 A、政治保证 B、组织保证需要 C、物质保证 D、动力 答案:A 235、 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 A、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B、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D、以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多种个经济成分并存 答案:C 236、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A 23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0、的分配制度是()。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资本分配 答案:B 238、 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辩证统一于()。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B、全面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过程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D、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 答案:D 239、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坚持以()为中心不动摇。 A、改革 B、开放 C、四项基本原则 D、经济建设 答案:D 240、 在我党历史上曾五次提出党的总路线或基本路线,以下属于不够科学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 B、
3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案:C 241、 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文章是()。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B 242、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进行系统阐述的是()。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答案:B 243、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是()。 A、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
32、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C、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D、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案:A 24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防止两极分化 D、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A 245、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改革创新 B、爱国主义 C、勤劳勇敢 D、尊老爱幼 答案:B 2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体制 C、消除剥削,消除两级分化 D、实现全面小康 答案:A 247、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谁提出来的
33、()。 A、江泽民 B、胡锦涛 C、邓小平 D、毛泽东 答案:C 248、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其中第二步的内容是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里的“四个现代化”是指()。 A、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和高新产业的现代化 B、科学技术、农业、高新产业和化工的现代化 C、工业、电信、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D、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答案:D 249、 “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就是要()。 A、消灭剥削.消灭两级分化 B、取消私有制,建立单一的公有制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建
34、设全面小康 答案:C 250、 社会主义本质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社会主义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国民经济 C、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答案:D 251、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答案:D 252、 “新三步走”目标中的第二步的内容是到2020年,即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使我国(
35、)。 A、实现全面小康 B、基本实现现代化 C、实现总体小康 D、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答案:A 253、 明确界定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们可以与任何社会制度相结合,社会主义需要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这是哪位领导人在什么时候表达的观点()。 A、毛泽东,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 B、邓小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C、毛泽东,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 D、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答案:D 254、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改革开放 D、改革创新 答案:D 255、 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消
36、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共同富裕 D、改革创新 答案:A 256、 20世纪末,我国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即()。 A、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 B、人民生活达到了总体小康 C、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D、实现了全面小康 答案:B 257、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家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世界第()位一跃成为世界第()位。 A、8,3 B、9,2 C、6,3 D、10,2 答案:D 258、 1956年,代表党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口号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答案:C 259、 1979年12月,邓小平第一次使用了()的概念。 A
37、、邓小平理论 B、全面小康 C、小康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C 260、 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平均主义 B、社会主义宁愿发展慢点,也不能改变现行的经济体制 C、不管生产力如何变化,都必须保证与生产关系相适应 D、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共同富裕 答案:D 261、 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C、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 D、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答案:A 262、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观点是下面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A、江泽民 B、胡锦涛 C、邓小平 D、习近平 答
38、案:A 263、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创新 B、求真务实 C、发展 D、改革开放 答案:C 264、 十五大提出到建党100年时()。 A、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C、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D、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 答案:B 265、 毛泽东主席在建国初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指出()。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基本矛盾就已经不存在了 B、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不仅存在,而且两者之间是根本对立的 C、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仍然存
39、在,但是两者之间不是根本对立的。 D、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答案:C 266、 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的理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只要不断改变社会生产关系,提高公有化的程度就可以了 B、必须全部取消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公有化 C、一定要根据生产力的水平及时变革生产关系 D、一定要根据生产关系的水平及时变革生产力 答案:C 267、 十五届七中全会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科学发展 C、坚持依法治国 D、坚持区域统筹 答案:B 268、 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是()。 A、四项基本
40、原则 B、进一步改革开放 C、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 D、共同富裕 答案:C 269、 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坚持科学发展就是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B、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 C、全面小康仅仅是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物质文明更进一步的提高。 D、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答案:C 270、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是要科学认识()。 A、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B、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C、社会主义的本质 D、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答案:C 271、 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 A、消除剥削现象 B、实现社会公正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
41、和消费品 答案:C 272、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 A、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 B、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能力的轨道上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D、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答案:C 273、 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关键是要()。 A、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B、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C、坚定地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 答案:A 274、 “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是完
42、全清醒的。”这种不清醒的突出表现是()。 A、不重视发展生产力 B、不重视改革开放 C、忽视了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忽视了中国的国情 答案:A 275、 邓小平从历史活动主体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最终目的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实现按需分配 C、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D、共同富裕 答案:D 276、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发展生产力 C、提高国家综合国力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B 27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公有制.按劳分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
43、文明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答案:D 278、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A、增强综合国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 D、使人民共享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答案:D 279、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认识问题,突出的是:()。 A、发展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 B、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
44、的问题 C、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D、姓“资”姓“社”的问题 答案:D 280、 新时期的解放思想,关键就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思想解放,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C 281、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之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最根本的原因是:()。 A、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B、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C、邓小平理论揭示
45、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D、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答案:C 28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世纪和新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得出了一个科学结论,即:()。 A、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B、解放生产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C、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D、在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答案:A 283、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
46、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段话强调的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 C、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状 答案:A 284、 走中国道路,就是()。 A、走自己的路,不应该借鉴任何国家的发展经验 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不能改变 D、反对一切外来的援助 答案:B 285、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要求 D、
47、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答案:A 286、 邓小平曾说“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 A、我国还不具备搞社会主义的条件 B、我国实践上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C、我们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D、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 答案:D 287、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 A、政治民主化程度比资本主义更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C、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D、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且能够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答案:C 288、 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