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儒家管理思想论 导言 - 论文关键字:理论 管理 方法 管理学 西方 儒家 和谐 文化 思想 社会 这部儒家管理思想论是我十多年来研究儒家管理思想的总结。本来,应该在2004 年就与读者见面的,但是,由于我“被迫”当上了成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分散了我的许多精力,再加上腰疼,眼睛不适,以至延误至今,现在能把这部原创性很强的著作奉献给读者,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是一件十分令人愉快的事情。一 研究儒家管理思想,是为了要建立现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建立现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作出深入的探讨和艰苦的努力才能完成,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
2、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认真研究、总结、借鉴和吸取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特别是儒家丰富的管理思想理论,并且结合建国以来的实践经验进行创造,不断地、反复地进行实践、总结和提高,方能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有的学者预测,儒学将会成为 21 世纪管理的主流。中国台湾学者曾仕强教授在 儒学的复兴是21 世纪的管理主流一文中,引用澳大利亚学者雷吉 利特尔和沃伦 里德所著的儒家的复兴中的话说:“儒学正在复兴。儒学的复兴已经明确地指出,它将在世界文明的核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将带领世界进入 21 世纪,即将成为 21 世纪的管理主流。 ”从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管理科学阶段、管理哲学阶段和管理伦理学阶段来看,澳
3、大利亚学者的预测是很有见地的。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自主意识不断的提高,任何强制性的管理都不能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必须通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挥人的道德自觉,调整各种社会矛盾,来达到控制社会系统的目的。在企业管理中,同样需要通过发挥人们的道德自觉,来调整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人事矛盾,理顺各种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儒家的学说正是擅长于此。 谈起儒学,一些人总把它和封建、落后、保守相提并论。谈起儒学与管理更是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儒学是一门真正的治理国家的学说,宋代丞相赵普在回答宋太宗的问时说,臣 “所读只论语 ”, “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后人来将此语提炼成为“半
4、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有些夸张,但是“儒言治世”却是真正导出儒家学说的特点。 “管理”一词,在儒家的经典中,是直接找不到的,但它与“管理”相当的概念却是很丰富的,如“治” 、 “君” 、 “牧” 、 “临” 、 “使”等等。 孟子 滕文公上 “劳心者治人”的“治”就有管理的意思;史记 吴太伯世家:“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 ,其中的“君”有统治、领导的意思,还有“君国” 、 “君邦” ,都含有管理的意思;“牧”:治也。 国语 鲁语上:“且夫君也者,将牧民而正其邪者也” , 新唐书 裴潾传:“陛下以仁牧黎庶” 。 “牧民”和“牧黎庶”都是对民众进行统治、管理的意思。 论语 学而篇中的“使民以时”和
5、阳货篇中的“惠则足以使人”的“使”本意是“役使”和使用,但其中也含有管理的意思。 雍也记载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再如荀子中“治”出现过 212 次, “志行修,临官治”, “君子非得执以临之” , “临事接民”中的“临” “治”亦有管理的意思,还在君道篇中第一次出现“治理”这一概念。其次,在儒家的经典和书籍中有很丰富的所谓“南面”之术, “牧民”之术、治国治民之术等。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周易 说卦传也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 “听,治也。 ”“南面而听天下”就是执政、治理和管理国家的意思。 “管理”一词,
6、在明中叶西学东渐以后才出现。在我国古代的儒家、法家、道家有着极为丰富的治国理论和管理方法。儒学作为古代的治国理论与西方的现代管理显然是不同的,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立论、宗旨、方法和目标,但是作为管理的理论,也有许多共通的原则和规律。 “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它始终关注的是人,重视人的现实价值、现实的生活状况和心灵的慰藉,进而关注社会是否和谐。西方现代管理学研究的重心,是如何调动和激励职工的积极性、认识人类行为的内驱力,从而为资产所有者赢得更大的利润。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量引进了西方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在一些企业中运用行为学理论。把“物质刺激”当作唯一的激励手段,奖金挂帅,金钱挂帅,忽
7、视思想教育,忽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人的物质欲望无限膨胀,导致人的行为非道德化,陷入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个人主义深渊,破坏了个人心理的平衡,从而危害着团体和社会的和谐与平衡;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管理者、被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调动其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益的关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仍然必须坚持它的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的管理不但要出经济效益,还要出社会效益或提供服务。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管理都应该是有绩效的。一个企业必须要创造价值、创造利润、生产物质产品或进行商品的流通。社会主义的管理,要不断塑造人,造就一代新人,不断地、渐进地使人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在社会的各种管理
8、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论观点,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所谓以人为本,是要在满足职工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不断提高其生活水平的基础上,还要关心职工的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生存条件是人创造历史、创造社会财富的前提。但是,人在世界上活着,不仅仅是为了“面包”和“金钱” ,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关心职工的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证明,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好是用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法,但是能够长期起作用的是人的理想和价值追求,是全心全意为大众服务的、集体主义的、爱国主义的、奉献社会的价值观。中国特色的和谐管理,不能用极端的个人主义去引导职工单纯追求个
9、人的私利,更不能因此而培养出一些“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个人主义者。全社会都应该树立起规范的社会公德,应该按照“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行事,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才能使不同的社会组织内部的和谐,才能实现其管理的目标。为此,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应该而且必须要从儒家管理思想中去吸取和谐的概念、和谐思想方法、和谐价值观、和谐管理方法、和谐社会理想,来为建设当代的和谐管理文化服务。应该说,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和谐管理理论。二 当今, “现代”和“现代化”这两个词,也许是使用频率最大的两个词。似乎凡是西方的就是“现代的” ,凡是东方的就是“古代的” 。西方管理学就是现代管理学,东方的、中国的管
10、理学就是古代的管理学。或许由于那些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物质文明发展较高的民族的文化,都被当作楷模来崇拜,因而崇拜西方文化似乎成了时尚。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的中国管理学,不能唯西方马首是瞻,凡西方的就是正确的、科学的、先进的,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不屑一顾,似乎全是垃圾,要马上予以抛弃。继承、弘扬、发展自己民族的优秀管理文化,总结建国以来管理实践的经验,使中国的管理理论民族化、现代化,是一项光荣的任务。现在,有人公然主张放弃“龙”作为国家形象的标志,这简直不可思议。就连西方的有识之士、美国旧金矽谷时报副社长诺曼都认为, “这是一种传统的崇洋媚外和恐外惧外的心理在作祟。 ”他
11、还告诫说:“中国在向世界开放的过程中,一方面不要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另一方面也要警惕一切唯西方马首是瞻的心态。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龙的精神,建设好自己的国家。西方有的人大叫“中国威胁” ,是以垄断资本家为阶级基础的帝国主义分子或中国人民的敌人的叫嚣。侵略、掠夺、先发制人,称霸世界,是帝国主义的本性。其实,是他们时时在威胁着中国,威胁着世界。我们应该继承龙的阳刚性和奋进性,自信、自立、自强,把国家建设得富裕强大,像昆仑一样巍然屹立于世界,不怕一切威胁。发掘、揭示、继承和弘扬以儒家思想为其主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也是使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和奋进的保
12、障。 为要建立民族化的、现代的管理学理论,也应该从“龙”的形象那里得到启示。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符号的“中国龙” ,是我们的祖先综合了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而创造出来的全新的图腾,是一个想象的形象,她最显著的特征是综合性。善于综合、融和、吸收和消化是中华文化最大的优点,因而才能生命不息,经久不衰,并且不断要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应该以更大的胸怀去拥抱全人类的优秀文化,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从而壮大自己。封闭的心态,单向的思维模式,是必然没有前途的。 综合是很好的研究方法,是创新的基础,发展的前提。祖
13、先运用综合的方法,创造出了全新的龙的形象。科学研究亦应该应用这种综合的方法,拙作儒家管理学以儒家管理思想为主干,综合了道家、法家、墨家、佛家的管理思想,经过分析、比较吸取其精华,不但丰富儒家管理思想的内涵而且更加突显了儒家管理思想的特点;以西方的现代管理思想为参照,对儒家管理思想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扬弃其过时了东西,吸收其精华,把它和西方管理思想融为一体,从而在保持管理文化民族主体性的同时,也使儒家管理思想具有时代特色,赋予了她新的生命力。 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一直存在着是“批判继承”还是“抽象继承”的争论,其实它们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任何文化都是不同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特定的地域、在特定
14、的生活方式下创造出来的,因而它必然带上了历史的、民族的乃至地域的烙印,作为历史十分悠久的、博大精深的儒学文化更是如此。 “批判继承”就是批判掉、否定掉那些带有历史局限性的、那些为特定历史阶段服务的东西,保存下对人类生存普遍有价值的东西;“抽象继承”就是从人类不同社会形态的不同文化和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中,扬弃具体的东西,提炼和抽象出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不论用的什么方法得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就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是人类继续发展和创新的文化基础。拙作儒家管理学运用抽象继承的方法去研究儒学,发现了儒家管理思想宝库中,闪烁着极为丰富的精华。 “左”的思想余毒至今仍然存在,其思想认识根源之一,就
15、是片面理解和运用“批判继承”法,并把它与阶级分析法等同起来,把传统文化看成只有阶级的“烙印” ,否认传统文化中有普遍意义的东西。拙作揭示出来的东西,可供我们龙的传人,去进行新的创新的出发点,也是鼓舞我们去迎接新的挑战的精神力量。 解放以来,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形成了一种习惯,就是把古人语录抄下来,然后分类归纳作出解释,洋洋几十万言的大作,它只告诉了我们古代有什么,没有告诉我们它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用?如何发展和创新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朱熹的四书集注是他站在他的那个时代的高度,进行时代转换的范例,因而四书集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朱熹的方法是值得学习的。拙作儒家管理学力图以时代的需要、时代的价值判断,特别是
16、力图以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为标准去审视儒家的管理理论,其目标是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和谐管理文化而进行探索,因而它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三 那么,我在对儒家管理思想的研究中,有何感想?有何心得?有何发现?有何建树呢? 第一,拙作揭示了儒家管理思想是古代最完备的、最系统的管理理论,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理论。它以人本为核心,从尊重人出发,以人性善的假设为基础,以道德自律为核心,以阴阳互补为其方法论,以富民安人为宗旨,建立起了系统的人性的管理模式,它是人类古代文明史上的最高管理理论成就。 第二,拙作揭示了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以“天地之性人为贵”出发,儒家对其治理思想进行了长期的不懈的探索,
17、从管理模式的人性论基础,到管理手段的和管理方法的人性化,人的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需求,社会的和谐理想等等,都是儒家管理思想研究中心问题,并且都有自己的答案。 第三,拙作揭示了儒家通过对人性的认识来建立符合人性的管理模式,是儒家对人类管理的巨大贡献。孔子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和孟子的“仁政王道”的管理模式是以人性善为基础的;荀子的“隆礼重法”是一种“性伪合而治”的人性管理模式,它是以人性恶为其基础的。儒家不断地对人性进行探索,直到张载、朱熹的人性“二重化”理论,都是为了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而作出的努力。儒家这一管理学上的形而上学理论,西方在人际关系学派出现以后才有了这样明确的认识,因而与西方管
18、理学的“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是与一定人性假为依据”现代管理理论是完全一致的。 第四,拙作揭示了儒家始终坚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管理路线,强调“自律化”的管理,因而要通过教育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和道德实践能力,使百姓“有耻且格” 。羞耻感是人的道德自觉的最高表现,所以需要不断地培养人的“羞恶之心” ,使能自觉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这是一种典型的人性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是文明的。同时,还应用宽猛相济的管理手段,必要时也必须要运用法律的猛的惩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社会的有序与和谐。 第五,拙作揭示了儒家强调政治清明和富国富民始终是儒家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这是人本管理思想的必然要求。儒家不
19、但强调政治要文明,还强调要勤政廉洁,要求为政者要有德,要正,是遵守礼法的模范;同时, “富国富民”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因为财富是国家、人民生存的物质基础,没有人的健康存在,也没有社会的健康存在。历史上任何时候、任何社会,如果国家贫弱,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贫富悬殊,都是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要根源。所以政治上的清明和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一直是儒家管理思想所追求的。 第六,拙作揭示了儒家的人格魅力与管理效率的关系,第一次提出儒家的人格为水型人格,即刚柔相济型人格。它包含了仁义、公平、公正、勇敢、矢志不移之德;明察、善化等行为以及宇宙之道等。儒家的水型人格易于上下级的沟通,易于领导权力的有利发挥,利
20、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等等。从儒家道德人格力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更进一步突出了儒家管理思想的人体特征。 第七,拙作十分详尽地揭示了儒家的用人之道,从人才的教育理论、人才的培养、人才的选拔与使用,以及人才政绩的考核与奖赏,都作了认真的分析。如何用人不仅是古代管理中的大问题,也是今天的国家管理、军事管理、科技管理、社会各种组织以及企业管理中的大问题。管理是生产力,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这种生产力得以变成现实的关键。从儒家的人才理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中,可以得到的许多的启发。 第八,拙作第一次揭示了易学中的象数理论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把周易中的“象”与企业文化的形象识别关系起来,把“义
21、理寓于象数之中”的“理寓象中”与企业文化中的理念识别关系起来,把卦象中“风行地上”与企业文化中的企业形象的有效传播结合起来,应该说,是一种奇妙的创新性作法。这种把周易中的象数与义理相统一的理论,运用到企业文化管理中,还是第一次。 第九,拙作把儒家的社会理想和管理的目标结合起来,不但使人们加深了对儒学的社会价值的理解,而且增加了它的现实感,使儒家学说的生命力跃然于纸上。对和谐的社会理想的追求,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诉求。儒家管理思想有其明确的目标追求,充分表明其系统性、先进性和完备性。 第十,拙作系统地揭示了儒家管理思想的思维方法,中道中和是儒家思想方法的特点。思维方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不同的思维方法对世界会有不同的认识,因而就会有不同的改造世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儒家用中道和谐的方法认识世界,形成了和谐的世界观,得出和谐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的认识,于是他们力图用和谐的管理方法去追求和谐的社会目标,进而追求社会大同的理想。以上是我多年研究儒家管理思想所得的收获,是因袭?是创新?还是原创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探索。既要探索就会有付出,也可能走了弯路,甚至走了错路,一切付出都应该是有收获的,那怕是失败的教训。 周易 系辞传上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让仁者、智者去评论我的拙作吧。陈德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