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化学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一、铝及其化合物1(1)选用方案 I 时, X 应该具有的性质是_ ,残留物应该具有的性质是_;(2)选用方案从某黑色粉末(含有 MnO和 CuO)中分离 X(MnO ),加入的试剂是 _;22王同学参照以上方案I 和,设计以下实验方案除去AlCl3固体中的3FeCl 。(3)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为_ ;(4)试剂 a 为 _ ;试剂 b 为_;(5)请描述操作的步骤:_;(6)李同学认为在溶液C 中滴加适量的试剂b 就能得到溶液_(填“赞同 ”或 “不赞同 ”)李同学,理由是_。E,从而得到AlCl3 固体,你【答案】有挥发性(或易升华)
2、受热不挥发,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稀盐酸 (或稀硫酸或稀硝酸)烧杯、漏斗、玻璃棒过量的NaOH(或KOH)溶液适量的盐酸将溶液加热浓缩,然后冷却浓溶液,过滤即可得到固体氯化铝不赞同会得到含有NaCl 杂质的AlCl3【解析】【分析】(1)加热 X 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可得X, X 应具有挥发性或易升华的性质,则残留物难挥发;(2)从 MnO2 和 CuO 中分离 MnO 2,应加入酸的稀溶液;除去 AlCl3固体中的3NaOH 溶液分别生成3FeCl ,应先水溶解,然后加入过量的Fe(OH) 沉淀和 NaAlO2 溶液,过滤分离后,再向滤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气体生成 Al(OH)3 沉淀,过滤后将
3、沉淀经洗涤后溶解于盐酸中得AlCl3 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蒸发结晶可到AlCl3,以此解答(3) (6)小题。【详解】(1)加热 X 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可得X, X 应具有挥发性或易升华的性质,残留物具有加热难挥发的性质;(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操作为过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4)由以上分析可知试剂 a 为过量的 NaOH(或 KOH)溶液,试剂 b 为适量的盐酸;(5)操作是从 AlCl溶液中获得 AlCl 固体,由于该盐是强酸弱碱盐,容易发生水解反应,33水解产生 Al(OH)3 和 HCl, HCl 易挥发,所以为防止盐水解,导致物质变质,应该在HCl 气氛中加热蒸发结
4、晶可到 AlCl3,操作方法为将溶液加热浓缩,然后冷却浓溶液,过滤即可得到固体氯化铝;(6)若在 NaAlO2 溶液中滴加盐酸,就会得到AlCl3 和 NaCl 的混合溶液,蒸发结晶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铝固体,得到的是含有杂质NaCl 的 AlCl3,所以不赞同李同学的观点。【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实验设计,注意把握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操作方法,要结合 Al(OH)3 的两性分析判断,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根据性质设计实验方案。A B C D、E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AB CD四种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之和为2 现有 、 、 、 、 、56,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 mol E 的单质可
5、与足量酸反应,能产生233.6L H (在标准状况下 ); E 的阳离子与 A 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ABCD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元素A 名称 _,元素 B 符号 _, E 原子电子式 _(2) C 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3) B 单质在 A 单质中燃烧,反应现象是_,生成物的化学式为_(4) A 与 E 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 ,它的性质决定了它在物质的分类中应属于_ (酸性氧化物 / 碱性氧化物 / 两性氧化物)(5)向 D 与 E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至过量,此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写出化合物DE与过量烧碱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答案】氧P剧烈燃烧,有大
6、量白烟P2O5两性氧化物先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白色沉淀溶解AlCl3 + 4NaOH = 3NaCl + NaAlO2 + 2H2O【解析】【分析】由位置图可知, A 在第二周期, B、 C、 D 处于第三周期,设C 的质子数为 x,则 A 的质子数为 x-8, B 的质子数为 x-1,D 的质子数为x+1, A、 B、C、 D 四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 56个电子,则 x+( x-8) +( x-1)+( x+1)=56,解得 x=16,即 A 为 O, B 为 P, C 为 S, D 为Cl;1molE 单质与足量酸作用,在标准状况下能产生标准状况下33.6LH2,设 E 的化合价为3.3
7、6L 2=3mol ,E 的阳离子与 A 的阴离子核外电y,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 ymol=22.4L / mol子层结构完全相同,则E 为 Al,然后利用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的性质来解答。【详解】(1)由题可知,元素A 名称为氧,元素B 符号为 P, E 原子的最外层含有3 个电子,电子式;(2) C 为硫,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3) B 单质在 A 单质中燃烧,产生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现象是剧烈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物的化学式为 P2O5;(4) A 与 E 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电子式为,它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性质决定了它在物质的分类中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5)向 D 与 E
8、形成的化合物氯化铝的水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至过量,产生偏铝酸钠,此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白色沉淀溶解,与过量烧碱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AlCl3 + 4NaOH = 3NaCl + NaAlO2 + 2H2O。3 已知A、 B、 C、 D 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且A、 B、 C 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中的H2O 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 A 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D 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加热蒸干 B 的溶液不能得到 B。则 B 的化学式为 _。(2)若 D 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B 有两性
9、,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若 A、 C、 D 都是常见气体, C 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若 A 的焰色反应呈黄色,D 为二氧化碳,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答案】 FeCl33-2-2O22232-223-Al( OH) +OH =AlO +2H2H S+SO 3S+2H OCO+CO +H O 2HCO【解析】【分析】(1)D 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则D 是铁, A 可用于自来水消毒,A 为 Cl 2;(2) 若 D 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 B 有两性, D 为 NaOH 、 B 为 Al(OH) 3;(3)C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
10、体,则A 为 H2S、 D 为 O2、 B 为 S、 C 为 SO2;(4) 若 A 的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A 中含有 Na 元素,且A 、 B、 C 均含有同一种元素据此分析。【详解】(1)D 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则D 是铁,A 可用于自来水消毒,由转化关系可知, A 为 Cl2、 B 为 FeCl3、 C 为 FeCl2;(2)若 D 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B 有两性,由转化关系可知,A 为铝盐、 D 为 NaOH、B 为 Al(OH)3、 C 为 NaAlO2,反应为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 =Al
11、O2- +2H2O;(3)若 A、 C、 D 都是常见气体,C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则A 为 H2S、 D 为 O2、B 为 S、 C为 SO2,反应为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 3S+2H2O;(4)若 A 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D 为二氧化碳,由转化关系可知, A 为 NaOH、 B 为 Na2CO3、 C 为 NaHCO3,反应为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的离子方程式是:CO32- +CO2+H2O 2HCO3- 。4 实验室中有 6 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纯碱、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铝、硫酸氢钠、氯化钾。除蒸馏水、试管和胶头滴管
12、外,无其他任何试剂和仪器。某学生通过以下实验步骤即可鉴别它们。请填写下列空白:(1) 各取适量固体于 6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蒸馏水,有一支试管中的现象和其他5 支明显不同,此试管中的现象是_ ,据此现象鉴别出的一种物质是_。(2) 分别将所剩 5 种溶液依次编号为 A、B、 C、 D、 E,然后进行两两混合。观察到C 没有出现任何现象; D 分别和 A、 B、E 混合时均产生了白色沉淀;B 和 E 混合时既有白色沉淀产生,又有无色气体放出。据此可推断出:A、 C、 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依次是 _。B、 E 两者中有一种可与A 反应,它与足量 A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在两两混合时,能最终
13、确定B、 E 成分的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 。(3) 上述物质溶于水抑制水的电离,且溶液显酸性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其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 _ 。【答案】白色固体不溶于水2-=H2O CO2B、 E 两溶Mg(OH)2NaHSO4、KCl 、 BaCl2CO32H2-,液,与 A 溶液混合时产生气体的是纯碱,否则是硫酸铝NaHSONaHSO=Na H SO444所产生的H 抑制水的电离【分析】(1) 只有氢氧化镁不溶于水;(2) 剩余 5 种物质中 ,KCl 与其它 4 种物质均不反应,氯化钡与纯碱、硫酸铝、硫酸氢钠均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纯碱与硫酸铝发生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生成沉淀和气体;(3) 只有硫酸氢
14、钠电离显酸性,抑制水的电离。【详解】(1) 各取适量固体于 6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蒸馏水,有一支试管中的现象和其他显不同,此支试管中的现象是物质难溶于水,据此现象鉴别出的一种物质是5 支明Mg(OH)2,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白色固体不溶于水;Mg(OH)2;(2) 将所剩5 种溶液依次编号为A 、 B、 C、 D、 E,然后进行两两混合。观察到C 没有出现任何现象,可以知道C 为 KCl ; D 分别和 A 、 B、 E 混合时均产生了白色沉淀,可以知道D为 BaCl 2; B 和 E 混合时既有白色沉淀产生,又有无色气体放出,B、 E 为纯碱、硫酸铝中的一种,则 A 为 NaHSO。4
15、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依次是42NaHSO、 KCl、 BaCl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NaHSO、 KCl 、 BaCl;42B 、E 两者中有一种可与A 反应,纯碱与氢离子反应,则它与足量A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32- 2H =H2OCO2,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CO3 2H =H2O CO2;确定 B、 E 成分的实验现象及结论是与A 混合时产生气体的是纯碱,否则是硫酸铝,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E 两溶液,与A 溶液混合时产生气体的是纯碱,否则是硫酸铝;4,其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3) 溶于水抑制水的电离的物质的化学式为NaHSO4=NaNaHSO2-,所产生的抑制水的电
16、离,H SOH4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所产生的抑制水的电离。NaHSO4; NaHSO4=Na H SO4H5 某氧化铝样品中含有氧化铁和二氧化硅(一种酸性氧化物)杂质,现欲制取纯净的氧化铝,某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在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2)沉淀C 的化学式是_。滤液B 中含有的溶质有_(写化学式);(3)步骤的离子方程式为_ 。-【答案】烧杯、漏斗、玻璃棒SiO2NaAlO2、 NaCl、 NaOHAlO2 +CO2+2H2 O=HCO3+Al(OH)3【解析】【分析】氧化铝样品中含有氧化铁和二氧化硅,加入过量盐酸氧化铝、氧化铁溶解生成氯化铝、氯化铁溶液
17、,过滤得到沉淀C 为二氧化硅,滤液为氯化铁溶液和氯化铜溶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偏铝酸钠溶液,过滤得到沉淀D 为 Fe(OH)3,滤液为NaAlO2,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过滤得到氢氧化铝沉淀,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详解】(1)步骤为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2)沉淀 C 为不溶于盐酸的二氧化硅;氧化铝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滤液A 中为氯化铝、氯化铁、盐酸,滤液A 中加入过量NaOH,氯化铝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氯化钠,氯化铁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盐酸与碱反应生成氯化钠,则滤液B 中有
18、 NaAlO2、 NaCl、 NaOH;(3)步骤为二氧化碳和偏铝酸钠溶液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HCO3+Al(OH)3。6 某工厂废金属屑的主要成分为Cu、 Fe 和 Al,此外还含有少量Al2O3 和 Fe2O3,为探索工业废料的再利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用该工厂的金属废料制取氯化铝、绿矾晶体 (FeSO47H2O)和胆矾晶体。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步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2)试剂 X 是 _,溶液 D 是 _。(3)在步骤中,用如图装置制取CO2 并通入溶液A 中。一段时间后,仍观察不到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为了固体C 的生成,在药品
19、和装置上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4)溶液 E 中加入 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表明滤液中不存在Fe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可能的原因: _。(5)将固体 F 继续加入热的稀硫酸,同时不断鼓入空气,固体溶解得CuSO4 溶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答案】 2Al+2H 2O+2OH - =2AlO 2- +3H 2、 Al 2O3 +2OH - =2AlO 2- +H 2 O稀硫酸NaHCO3 溶液 浓盐酸改为稀盐酸;在装置a 和装置 b 之间增加一个盛有饱和NaHCO3 溶液的洗气瓶,以除去装置a 中挥发出的 HCl3+2+3+2+2+2Fe +Fe=3Fe 、 2Fe +Cu=2Fe
20、 +Cu2Cu+O2 +2H2SO4 = 2CuSO4 +2H2O【解析】【分析】Fe、 Cu、 Fe2O3 都不与 NaOH 溶液反应, Al 和 Al2O3 可与 NaOH 溶液反应,用含有Al、 Fe、Cu 和Al2O3 和Fe2O3 的废金属屑制取AlCl3、绿矾晶体(FeSO4?7H2 O)和胆矾晶体流程为:合金中 Al、 Al2O3 与NaOH 反应,所得滤液A 为NaAlO2 溶液,经途径 与足量二氧化碳发生反应:AlO -2 +CO2 +2H2 O=Al OH3+HCO-3 ,反应可生成Al(OH)3 固体C,生成的Al(OH)3 再和盐酸反应生成AlCl3,得到的AlCl3
21、较纯净;溶液D 为NaHCO3 溶液;滤渣B 为Fe 和 Cu 的化合物,加入足量稀硫酸,得到的滤液E 为FeSO4,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到绿矾,滤渣F 为 Cu,可用于制备胆矾,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铝、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所得滤液A 为 NaAlO2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H 2O+2OH - =2AlO -2 +3H 2、 Al 2O3 +2OH - =2AlO -2 +H 2O ;(2)金属铁和金属铜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金属铜和稀硫酸之间不反应,但是金属铁可以和稀硫酸之间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而制得绿矾晶体,所以试剂X 为稀硫酸;溶液 D 为 NaHCO
22、3 溶液;(3)进行步骤 时,该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试剂将制得的CO2 气体通入溶液 A 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逐渐减少,其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从盐酸中挥发出的 HCl 气体,氯化氢在水中溶解了部分沉淀,发生的反应为:Al(OH)3+3H+=Al3+3H2O,为了避免固体 C减少,可在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中增加一个洗去 HCl 的装置,二氧化碳在饱和NaHCO3 中不溶,氯化氢和NaHCO3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降低盐酸浓度;在装置I 和 之间增加一个盛有饱和NaHCO3 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4)溶液 E 中加入 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表
23、明滤液中不存在Fe3+,原因是 Fe3+被 Fe、 Cu2+3+2+还原生成 Fe ,所以加入 KSCN溶液没有明显现象,故答案为:2Fe +Fe=3Fe 、2Fe3+Cu=2Fe2+Cu2+;(5)用固体 F 继续加入热的稀H2 44SO ,同时不断鼓入空气,固体溶解得CuSO 溶液,说明在加热条件下,Cu、氧气和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2 +2H 2SO4 = 2CuSO4 +2H2 O 。7 铝是应用广泛的金属。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 SiO2 和 Fe2O3 等杂质 )为原料制备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注: SiO2 在 “碱溶
24、”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1)Al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 Al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 碱“溶 ”时生成偏铝酸钠的离子方程式为 _。(3)电“解 ”是电解熔融 Al2O3,电解过程中作阳极的石墨易消耗,原因是_。(4)电“解 ”是电解 Na2CO3 溶液,原理如图所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阴极产生的物质 A 的化学式为 _。【答案】2Al+2H2O+2OH-=2AlO2-+3H2Al2O3+2OH-=2AlO2-+H2O石墨电极被阳极上产生的氧气氧化4CO2-3+2H2O-4e =4HCO3 +O2 H2【解析】【分析】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322 3等杂质)为
25、原料制备铝,由流程可知,加O ,含 SiO和 Fe ONaOH 溶解时2 O3 不反应,由信息可知SiO2 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过滤得到Fe的滤渣为Fe233AlO 、铝硅酸钠,碳酸氢钠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Al( OH) ,过滤 II 得到(OH)3,灼烧生成氧化铝,电解I 为电解氧化铝生成Al 和氧气,电解 II 为电解 Na23溶CO液,结合图可知,阳极上碳酸根离子失去电子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氧气,阴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据以上分析解答。【详解】(1) A1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3,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1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H2O+2OH-=2A
26、lO2-+3H2;(2) “碱溶”时氧化铝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3) “电解 ”是电解熔融 Al2O3 得到氧气和铝;电解过程中作阳极的石墨易消耗,是因为阳极生成的氧气与阳极材料碳反应,不断被消耗;(4) 由图可知,阳极区水失去电子生成氧气,剩余的氢离子结合碳酸根生成碳酸氢根,电极方程式为 4CO3 2-+2H2O-4e- 4HCO3-+O2,阴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则阴极产生的物质 A 的化学式为 H2。8 我国某地粉煤灰中主要含有Al2 3,除此之外还含有2 32 3OGa O及少量 Fe O 、 CaO、 MgO 和SiO
27、2 等物质。已知从粉煤灰中回收铝并提取镓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焙烧前,应将粉煤灰与纯碱粉末充分混合,其原因是_;混合焙烧时,Al2O3、Ga2O3 均发生类似于SiO2 的反应,试写出Ga2O3 在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滤渣的成分是 _ ;含铝混合液中除了大量A13+之外,还有Fe3+和少量 Mg 2+,由混合液制取纯净AlOH 3的实验方案是_。()(3)洗脱液中往往还有少量Fe3+,需要进一步分离。若使Fe3+恰好完全沉淀 c( Fe3+) = l -l05-l时,3+-l才会开始沉淀。(已知:mol LGa浓度至少为_molLKsp Ga(OH)3=1
28、.410-34,Ksp Fe(OH)3=4.010-38。)(4)电解过程中, Ga3+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GaO2-, GaO2-在阴极放电,则电解方程式为_;电解过程中需要保持溶液为pH=11 以上的原因是_。Ga2焙烧【答案】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32322O +Na CO2NaGaO +CO H2SiO3 或 H4SiO4向混合液中加入过量NaOH,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足量CO2,再过滤-2-通电-+2H2O = 4Ga+3O2+4OH3.5 10mol/L4GaO2抑制 GaO2 水解,并阻止H 在阴极放电降低电解效率【解析】【分析】混合焙烧时, Al2O3、 Ga
29、2O3、 SiO2 与 Na2CO3 反应,生成可溶性盐NaAlO2 、 NaGaO2、Na2SiO3, CaO、 MgO、 Fe2O3 不发生反应;将固体溶解, MgO、 Fe2O3 不溶于水, CaO 溶于水生成 Ca(OH)2,溶液中溶质为 Ca(OH)2、 NaAlO2、 NaGaO2、 Na2SiO3、 Na2CO3;加入盐酸后,溶液中溶质为 FeCl3、MgCl2、CaCl2 、 AlCl3、GaCl3、 NaCl,生成的硅酸不溶,滤渣为 H2SiO3 或 H4SiO4,然后将滤液进行树脂吸附,得到含铝混合液和洗脱液,然后将洗脱液中的 Fe3+除去,最终通过电解GaO -2 制备
30、Ga。【详解】(1)将粉煤灰与纯碱粉末充分混合,可以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SiO2与 Na2CO3 固体在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Na2SiO3、CO2,因此 Ga2O3 在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焙烧学方程式为: Ga2O3+Na2CO32NaGaO2+CO2;(2)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为: H2SiO3 或 H4SiO4; Al(OH)3 为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碱溶液,而 Fe(OH)3 、 Mg(OH)2 不溶于强碱溶液,因此可将 Al 元素转化为偏铝酸盐,然后通入CO2 制取纯净的 Al(OH)3,实验方案为:向混合液中加入过量 NaOH,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足量 CO2,再过滤
31、;3+-5-l时, c OH-K sp Fe OH 33 410(3)当 c(Fe )恰好为 l l0molL= 3110c Fe3385mol/L ,若此时 Ga3+恰好开始沉淀,则c Ga3KspGa OH 31.410 34mol/L=3.5102mol/L ;c3OH-=10384110 5(4)电解过程中,GaO-2 中 Ga 元素从 +3价降低至 0价,发生还原反应生成Ga,阳极为通电水失去电子生成氧气,电解总反应为:4GaO2- +2H2 O = 4Ga+3O2 +4OH- ; GaO2-属于弱酸阴离子,能够发生水解生成Ga(OH)3 ,会降低产率,若溶液酸度过高,则溶液中H+可
32、能会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会降低阴极电解效率。9 钴元素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利用含钴废料 (含CoO、 Co2O3、金属 Al、 Li 等 )制取 CoCl26H2O 的流程图如图所示(1)写出步骤I 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步骤II 中可用盐酸代替H2SO4 与H2O2 的混合液,但缺点是_。(3)步骤III中Na2CO3 溶液的作用是_ 。(4)若在实验室煅烧CaCO3,所需硅酸盐材质的仪器除酒精灯和玻璃棒外,还有_(填仪器名称 )。(5)操作的步骤是_、 _、过滤、洗涤、干燥。洗涤过程中可以用乙醇和水的混合液代替水的优点是_。(6)CoCl2?6H2
33、O 晶体受热易分解,取119g该晶体加热至某一温度,得到CoCl2?xH2O 晶体83g,则x=_。【答案】2Al+2NaOH+2H2O=2NaAlO2 +3H2、 2Li+2H2O=2LiOH+H2氧化产物为氯气会污染环境调节pH 除去Al3+,坩埚、泥三角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减少晶体的溶解损失2【解析】【分析】含钴废料 (含 CoO、 Co2O3 、单质 Al、 Li 等 )加入烧碱溶液溶解,得到含铝溶液,过滤除去滤液,得到含钴的滤渣,加入浸出剂浸取钴,得到含有Co2+、 Al3+、 Li+的溶液,加入碳酸钠溶3+3+2-+液调节 pH4.55 沉淀 Al : 2Al+3CO3+2H2O=2Al(OH)3 +3CO2,再加入 NaF 沉淀 Li ,之后过滤,向滤液中加碳酸钠调节pH 至 8 8.5,沉淀 Co2+,得到 CoCO3,灼烧 CoCO3 得到CoO,用稀盐酸溶解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