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厦门怪坡原理.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84068 上传时间:2021-01-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怪坡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厦门怪坡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厦门怪坡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最新 料推荐 厦门怪坡厦门怪坡宽约 10 米。这个怪坡怪就怪在东西会从坡底滚到坡顶,无论如何试,都是这样的。后来,市公路局测量人员来到了文曾路“怪坡”现场, 对“怪坡”进行测量。测量人员每隔 5 米一测,共测量 70 米。结果证实所谓的“坡底”实际比“坡顶”高 1.395 米,坡度为 2%。测量人员得出结论: “怪坡”其实是人们因周边参照物的原因而造成的一种视觉上的错误。公路局有关专家分析说, 文曾路“怪坡”地处路口附近, 从这里看上边坡较高,而下边坡较低,两相结合看上去这条路就成了上坡路。科学的测量数据证明,“怪坡”其实不怪,是自己的眼睛欺骗了自己。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图片厦门怪坡来解释怪坡的现

2、象。 黑线表示水平线, 蓝色矩形为交叉的两条公路, 相对水平面较高的路线为怪坡。 从右图看,对于斜率非常大的大公路, 人与公路面的角度应大于或者等于 90,则人与怪坡的角度则为更小的锐角,人会下意识理解自己所站立的平面为水平面, 进而断定怪坡面应该为上行面。 但实际上由于怪坡面相对于大公路而言只是斜度较小的下行面, 如左图所示。 进而可以得出, 怪坡只是缘于 参照物引起的错觉,怪坡其实并不怪。1最新 料推荐 厦门怪坡从厦门火车站顺文屏路向南,在去花溪的途中,有一个“怪坡”景点。尽管两侧都是山崖, 公路却很宽敞, 山上都有很好的植被, 路边的扶桑和三角梅花竞相开放。这是一个 h 形的三岔路口,

3、左边紧贴着山崖修有一条平整的支路。 在两条路的汇合处,有一块巨大的怪石,虽然表面凸凹不平,但是却很光滑、圆润,上面雕刻着“怪坡”两个大字,书法很庄重、潇洒。从路口朝上看去,支路的位置 较 高 。 搭 眼 一 看 , 很 明 显 , 这 条 支 路 是 一 条 上 坡 的路。奇怪的是,在这条路上行车,竟然与常理相反,上坡不用加油,下坡却要刹车。使用自行车上坡时也不用蹬,自然滑行却能依然上行。据说是一个骑自行车的当地人, 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 一次,他在这里骑车上坡,感觉不同寻常。应该很吃力的上坡路,他却发现越骑越快,感觉和下坡时一样省力。 之后他告诉了朋友, 朋友来现场体验后又告诉了别人。 消

4、息传开,又有人用汽车试验,发现汽车熄火后还会继续向上走。后来,这里就被命名为“怪坡”,开辟成为公开景点。这条路宽约 10 米、长约 50 米,位置在文曾路通往半岭宫的路上。每天都有许多汽车专程赶到这里, 来体会熄火自动上坡的感觉。 还有一些外地的游客, 大老远慕名来这里体验、 观赏。在大家亲眼目睹了汽车熄火上坡的表演后,都连声称奇。甚至还有人倒着开汽车进行体验, 说是也有异常的感觉。据说,如果车上坐人越多,显示出的异常就更加明显。有许多当地人就做起了租自行车的生意,搜集了一些自行车在路边拉客。游客可以在路边租上一辆现场体验。 不需蹬自行车的踏板, 同样可以将车滑行到路的上坡一端。而下坡时,却要

5、费力地踩脚踏板,车才能蹬到坡底。有一个老人自称“怪坡老人”,在怪坡的中段支起了一个简易的货摊,兜售一些纪念品和饮料、 小食品。对面的山崖上有一些彰显怪坡特征及功能的文字涂鸦:“上坡不踩,下坡用力蹬”,“怪坡走一走,能活九十九”。不远处,还有个行书“非常道”三个大字, 镌刻在一个高大的巨石上。 不过这三个字的书法韵味,比起前面“怪坡”两个字的水平也就差得远了。有人将矿泉水倒在路面上, 可以看到水向高处流去。 将水瓶平置在路面上,瓶子也向高处滚去。这种“水往高处流”的奇景,使人们感觉不可思议。对于怪坡的怪现象,游客们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由于磁场等外力作用,导致重心的偏移。 有人说是受附近的山和下面一

6、条倾斜度较大的公路的影响,而产生的视觉误差。专家使用仪器检测后,肯定了第二种说法,给出了结论:“怪坡”是人们因周边参照物的原因, 而造成的一种视觉误差现象。 看来各地陆续发现的一些“怪坡”, 其原理均为视觉误差导致。 由于该处在路口附近, 上边坡较高,而下边坡较低,人的视觉受到干扰,因此使人感觉这条路就成了上坡路。其实,人的眼睛常常在欺骗自己, 人对外界事物的判断还需要时常判断修正。人的眼睛看到的物象是反的, 大脑接到信号后还要把信号翻转 180 度;眼睛看到的同一个尺寸的黑色与白色的图形大小不同; 眼睛看到一些固定图形会因参照物出现旋转;眼睛看到的左右旋图形常因速率不同而判断旋向相反; 眼睛看到的频2最新 料推荐 闪的物象会认为连续。 人对上下左右的认识也来源于参照物, 这就好像我们不能因 为 在 同 一 个 地 球 上 , 而 认 为 美 国 人 的 脚 是 朝 上 的 一样。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尽管人类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个过程, 看得太透了也就味同嚼蜡, 没有了兴致。 正是生活里的千千万万个不清楚, 才使我们增添了探寻的兴趣, 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五彩缤纷。 这个景点很别致, 风景也不错,朋友有机会不妨也来瞧一瞧。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