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校名 推荐第 19 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 课 , 是从社会生活这个视角,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了表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第一目介绍了我国人民衣食住方面的变化 , 第二目介绍了出行方式和通信工具的变化。 过去我国被称为自行车大国 , 到今天交通工具的多样化 , 如自行车、公交车、摩托车、出租车、私家车、轮船、飞机等。这些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有直接密切的关系 , 这是本节教材内容的独特之处 , 也是可用之以强化教学效果之处。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年龄约在1415 岁 , 可以让学生
2、从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邻居等渠道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他们所熟悉的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最好让他们把搜集到的当年的票证, 如粮票、 布票、油票等 , 在课堂上展示 , 让学生从事实中得出结论: 改革开放政策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 这是本课的特色之一。有条件的话 , 教师可建议学生从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文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充分发挥学生运用科技成果来获取资料和知识的能力, 这是本课的另一个主要特色。教学目标基了改革开放前后, 在交通、通信方面的不断发础解展知掌改革开放前后, 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识握的不同续表能 力结合调查预先调查亲邻好友近2
3、0 年来生活方式的变化 , 通过数字、票证、图片、影像等历史资源, 体会训纵横比 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练 过较程探索理方法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对于人们改善生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解情 感 爱国爱态党小康生活的来临与祖国的日益强盛反映出我们的社会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 这是党和政府坚定度价与时俱 不移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成果值观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 改革开放前后, 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教学难点 : 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教法学法教法 : 教师在讲述本课前, 可事先让同学们去进行一些调查, 可以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邻居等渠道 ,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他们所熟悉的人在衣食住行用方面亲
4、历的变化 , 让学生从活生生的事实中分析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 , 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另外要指导学生从网上搜索相关的文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 , 让学生掌握运用科技成果来获取资料和知识的能力。学法 :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相关资料, 讨论回答 : 新旧“四大件”分别指的是什么?( 旧的“四大件”指的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新的“四大件”原先指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现在正朝着电脑、手机、住房、汽车发展)二、承上启下, 教师讲授1名校名 推荐从旧的“四大件”发展到新的“四大件”, 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芝麻开花
5、节节高。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 学生自主阅读全文 , 作读书标记。2. 根据教材第一目“日常生活的变化” ,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 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改革以前人们衣着有什么特点?( 色彩和样式很单调, 数量有限而且要凭布票购买衣服 )(2) 现在你和你的亲朋乡邻的服饰发生了什么变化?( 不仅用来御寒, 而且可以展示个性、显示风度, 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教师过渡 : 展示计划经济时代里的票证, 联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内容, 说明那时人们不但“穿”得单调, “吃”得水平也很低, 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
6、至难以果腹, 只好以野菜、粗粮充饥。(3) 现在大家“吃”得怎样 ?( 不但能够“吃饱” , 而且还要“吃好” , 讲究营养均衡、 粗细搭配 , 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4) 根据教材第98 页“问题思考” : 怎样看待今昔饭桌上的野菜、粗粮?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 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 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过去用来充饥果腹, 往往因为吃得太多而产生副作用水肿、胃痛等; 现在是用来搭配营养、调节口味的, 属于时髦的绿色食品, 有益健康 )(5) 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98 页插图 , 运用自己小组调查来的材料, 通过“对白”形式, 表演今昔住房的变化。( 设
7、置场景为“调查时的书房”, 一位扮演爷爷或奶奶, 另几位扮演今天的孙子或孙女。鼓励学生自拟对白,临场发挥。教师注意调节下岗职工或其他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情绪, 防止盲目攀比 )(6) 改革开放以来 , 人们的消费结构和社会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 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3. 根据教材第二目“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我国的交通建设取得了什么成就 ?( 截至 2010 年底 , 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1997 年以来 , 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 大
8、大提高了运营效率。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 , 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2) 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 , 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 , 私家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 , 人们可以任意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3) 我国的电信事业取得了什么成就 ?( 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 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4) 我国的互联网建设取得了什么成就?( 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 ,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教师总结 :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的
9、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正是由于改革开放,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大幅度提高, 综合国力才能不断加强。而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们要坚定拥护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四、课堂活动提出以下问题小组讨论:1. 现在城市里为什么常出现“塞车”现象?( 机动车辆猛增 , 道路却依然狭窄等 )2. 你认为如何解决为好 ?( 提倡步行和骑自行车 , 既可锻炼身体 , 也可减轻环境污染。 兴建、改扩建城乡道路 ,加强交通管理。加紧研制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工具, 发展新的交通方式等 )五、练习与检测利用同步训练进行检测反馈。六、作业布置1. 完成填充图册相关内容。2. 搜集资料 , 从身边的父母、
10、长辈、朋友、邻居等渠道和从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文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 ,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板书设计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 衣: 色彩和样式单调争奇斗艳2名校名 推荐2. 食: “吃饱”“吃好”3. 住: 拥挤简陋宽敞舒适4. 生活方式 : 注重休闲娱乐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1.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2. 电信网络规模第一【课本问题探究】问题思考 ( 第 98 页)过去人们食物匮乏 , 只有野菜和粗粮 , 人们只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的余地。现在食品供应丰富 , 人们不但要“吃饱” , 还要“吃好” , 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 , 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课后活动1.比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较衣色彩样式单一 : 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衣着丰富多彩 , 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装食食物匮乏、 单调 ; 营养不足 , 很多农村甚 吃饭问题基本解决 , 不但“吃饱”、 还要“吃好” ; 讲究营养、 粗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细搭配 , 绿色食品深入人心住城市是拥挤的大杂院; 农村是土坯房和农村是砖瓦房 ; 城市是漂亮的住宅小区。人们不但居住面积扩大 ,茅草房而且室内装饰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行步行、自行车乘火车 , 坐飞机 , 开私车用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2. 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