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流程图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详细答案一.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60411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流程图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详细答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流程图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详细答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流程图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详细答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流程图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详细答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流程图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详细答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 以下是两个常见的工业流程,流程一:从只含有CuSO4 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生产流程如下:(1)加入过量的A 物质,该A 物质为 _ 。操作 a 的名称是_,操作 a 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操作 a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 。(2)写出流程图中的固体成分的化学式_ , B 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流程二:如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 CaSO3中 Ca、 S、O元素的质量比是 _。(2)已知原料 NaOH的价格为2.9 元 /kg.而 Ca(OH) 2 的价格为 0.36元 /kg

2、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质量的 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其原因是_。【答案】铁过滤漏斗引流Fe和 Cu H2SO45: 4 : 6双碱法中通过反应II 实现了 NaOH 的循环利用,减少了 NaOH 的用量 处理等量 SO2,氢氧化钙用量更少且价格便宜,所以双碱法成本更低【解析】流程一:只含有 CuSO4 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所所加试剂是过量的铁,反应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反应后得到是固体铜和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过滤可将难溶固体与液体分离,所以应过滤,过滤用到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将铜和铁的混合

3、物中的铁除掉,得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应加入的试剂B 为稀硫酸,因为 .Fe+H 2SO4=FeSO4+H2,而铜和酸不反应;流程二:( 1)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CaSO3中Ca、 S、 O元素的质量比是40:32:3 16= 5 : 4 : 6;( 2) Na SO + Ca(OH)2=23CaSO3+2NaOH , 2NaOH+ SO2 = Na2SO3+ H2O;因此用双碱法(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联合使用)实现了 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 NaOH的用量 处理等量 SO2,氢氧化钙用量更少且价格便宜,所以双碱法成本更低。2 高纯氧化铁可作为现代电子工业的材料

4、,以下是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 Fe2O3、FeO、 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 Fe2O3)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NH4 )2CO3 溶液呈碱性,40以上时 (NH4)2CO3 分解 。(1)实验室中,操作、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玻璃棒、_、烧杯等。(2)写出通入 CO 后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任意写一个)。(3)在该生产流程中当加入(NH4)2CO3 后,应该控制的条件是_ 。(4)滤液中可回收的物质在农业上可做_(5)写出在空气中煅烧 FeCO3 的化学方程式 _。3CO+Fe高温高温【答案】漏斗2Fe+3CO2(或 FeO+COFe+CO2) 温度控制在 40以2O3高温下(或

5、控制溶液的酸碱度)氮肥或肥料4FeCO3 +O22Fe2O3 +4CO2【解析】【分析】【详解】( 1)操作、操作都是将固体与液体分开,操作为过滤,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玻璃棒、漏斗、烧杯等。( 2)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亚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高温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高温FeO+COFe+CO2。(3)因为 40以上时( NH4 )2CO3 分解,因此加入( NH4) 2CO3 后,温度控制在 40以下;( NH4) 2CO3 溶液呈碱性,所以要控制酸碱性。( 4)滤液中可回收的产品中含有硫酸铵,在生活中可作为氮

6、肥。( 5)在空气中煅烧 FeCO3,是碳酸亚铁和氧气在高温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铁,对应的化高温学反应方程式4FeCO3+O22Fe2O3 +4CO2 。故答案为:( 1)漏斗;高温高温(2) 3CO+Fe2 32Fe+3CO(或 FeO+CO2);OFe+CO( 3)温度控制在 40以下(或控制溶液的酸碱度);( 4)氮肥或肥料;高温( 5) 4FeCO3+O22Fe2 O3+4CO2。3 氯化亚铜 (CuCl)广泛应用于冶金、电镀、医药等行业。已知CuCl 难溶于水和乙醇,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CuCl 的制备流程如下:(1)“滤液 1”中除了 Na+、 SO42-外,还存在较多的离子是_;

7、滤液 2 中含有的溶质有 _。(2)“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生成了某种气体,这种气体能跟水直接化合产生硫酸,“反应”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是 :_ 。(3)“操作 a”的名称是 _,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 )是_(写化学式 )。(4)能用“水洗”的原因是_,“水洗”的作用是_,“醇洗”的目的是_。(5) 160g CuSO 与足量 NaCl 经上述制备流程,可生成的CuCl 最多是 _g。4【答案】 Cl-2+2424CuNaCl、 Na SO和 H SO2CuCl 2 +Na 2SO3 =2CuCl+2NaCl+SO 3过滤NaCl CuCl难溶于水;洗去可溶性杂质,保留 CuCl 快

8、速去除CuCl 表面的水、防止其氧化99.5【解析】【分析】【详解】(1)溶解过程和结晶过程离子的种类不变,滤液中含有Na+、SO42-、 Cl-和 Cu2+;“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2CuCl 2 +Na 2SO3 =2CuCl2NaCl+SO 3,产生的 SO3 迅速与水化合生成硫酸,所以滤液2 中含有的溶质有NaCl、 Na2 424SO和 H SO ;(2) SO3 能与水化合生成硫酸,“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2CuCl 2 +Na 2SO3 =2CuCl+2NaCl+SO 3;(3)“操作 a”的名称是过滤,流程中NaCl 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故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 NaCl

9、;(4)能用“水洗”的原因是 CuCl 难溶于水,“水洗”的作用是洗去可溶性杂质,保留 CuCl,“醇洗”的目的是快速去除 CuCl 表面的水、防止其氧化;(5)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相等,设可生成的CuCl质量最多是x。CuSO4CuCl160 99.5160gx160 = 99.5160gx解得 x=99.5g答: 160g CuSO4 与足量 NaCl 经上述制备流程,可生成的CuCl最多是 99.5g。4 回答下列问题。(1)“侯氏制碱法”制备Na2CO3 的流程如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操作 a 的名称是 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

10、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 ) ,副产品为 _ ( 填化学式 )。(2)实验室制备纯碱 ( Na2CO3 )的主要步骤为 :将饱和 NaCl 溶液倒入烧杯加热,控制3035 C,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 HCO固体 ,加料完毕 ,保温 30 分钟 ,静置、过滤得43NaHCO 晶体。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抽干,转入蒸发皿中灼烧得 Na CO 固体。323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g/100g 水 )温度20C30C40C50C60C100 C0C10C溶解度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9.8NH4HCO311.915.821.027.0一一一一NaHC

11、O6.98.19.611.112.714.516.4一3NH Cl29.433.337.241.445.850.455.377.34反应温度需要控制在30 35C ,原因是 _。为控制此温度,通常采取的加热方法为_。保温 30 分钟 ,静置后只析出NaHCO3 晶体的原因 _。【答案】 NH 3 +CO2 +H 2 O+NaC1=NH 4Cl+NaHCO 3过滤漏斗 CO2NH4Cl 该温度范围内 ,各物质溶解度最大 ,而又不会分解水浴加热该温度下 , NaHCO溶解度最小 ,其余3物质溶解度较大,故只有 NaHCO3 析出【解析】【分析】【详解】( 1)反应是氨气、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反应

12、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故的方程式为: NH 3 +CO 2 +H 2 O+NaC1=NH 4Cl+NaHCO 3操作 a 是将固液分离,故是过滤。过滤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在流程中二氧化碳既是反应的反应物,又是反应的生成物,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根据表格的数据可知, 30 35 C 时,各物质溶解度最大 ,而又不会分解,故填:该温度范围内 ,各物质溶解度最大 ,而又不会分解由表可知,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其余物质溶解度较大,故只有 NaHCO3 析出。5 氧化锌 ( ZnO)可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应用于化妆品中,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

13、并回答下列问题:(1)推测草酸的化学式是_ 。(2)“沉锌”过程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操作 A”的名称是 _ 。(4)“高温灼烧”时草酸锌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答案】 H2C2O4NH 4 2 C2O4 +ZnCl 2 =ZnC2O4+2NH 4 Cl过滤高温ZnC2O4ZnO+CO2+CO【解析】【分析】【详解】(1)草酸铵的化学式为:(NH4)2C2O4,铵根离子通常为 +1 价,设草酸根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 2+x=0, x=-2,氢通常为 +1价,故草酸的化学式为: H2C2O4;( 2)锌与稀盐酸反

14、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沉锌”过程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氯化锌与草酸铵反应生成草酸锌和氯化铵,操作A 将草酸锌和溶液分开,操作A 应为过滤,说明草酸锌是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4 2 C2O4 +ZnCl 2 =ZnC2O4+2NH 4 Cl ;(3)操作 A 实现了固液分离,故操作A 是过滤;(4)由图可知,“高温灼烧”时草酸锌分解生成氧化锌和气体混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草酸锌中含Zn、 C、 O 三种元素,故生成物中也应含有 Zn、C、 O 三种元素,其中一种生成物是氧化锌,故气体混合物为二氧

15、化碳与一氧化高温碳的混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2 O4ZnO+CO2+CO。【点睛】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6NiSO4?6H2O 是一种绿色易溶于水的晶体,广泛用于化学镀镍、生产电池等,可由电镀废渣 (除含镍外,还含有 Cu、 Zn、 Fe 等杂质 )为原料获得。有关工艺流程如图:(相关资料)Ni 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NiSO4 和 H2 ZnSO4 Na2S=ZnS Na2SO4H2O2 溶液能将FeSO4 氧化成 Fe2(SO4)3NiCO3 是一种不溶于水、易溶于强酸的浅绿色沉

16、淀。(问题解答)(1)向废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2)在滤液 中加入 H2O2 溶液时,温度不能太高的原因是_。(3)除铁时还能加入适量的 Na2 CO3溶液调节酸度,反应生成Na2SO4、 CO2 气体和一种浅黄色的黄铁矾钠沉淀化学式为: Na2Fe6(SO4)4(OH)12,这样可以将Fe3+除去。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如图是温度 pH 与生成的沉淀关系图,图中阴影部分是黄铁矾钠稳定存在的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 )。A FeOOH中铁元素为 +2 价B Fe2O3 固体为红色C 若在 25 时,用 H2O2 氧化 Fe2+,再在 pH=4 时除去铁,此时溶液中出现的

17、沉淀是FeOOH和 Fe(OH)3D工业生产中常保持在8595 生成黄铁矾钠,此时水体的pH 为 1.5 左右(4)从 “沉淀 A”制得 NiSO4?6H2O 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向沉淀中加入_溶液,直至恰好完全溶解,转化为NiSO4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42NiSO ?6H O 晶体,用少量乙醇洗涤 NiSO4?6H2O 晶体并晾干。【答案】使废渣完全反应温度过高 H2O2 会分解,降低原料利用率6H2O+6Na2CO3+3Fe2(SO4)3=Na2Fe6(SO4)4(OH)12 +5Na2SO4+6CO2BD稀硫酸【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流程图可知,流程中存在向废渣中

18、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使废渣完全反应;(2)温度过高 H2O2 会分解,降低原料利用率。在滤液中加入H2O2 溶液时,温度不能太高;(3)根据“除铁时还能加入适量的Na23242气体和CO 溶液调节酸度,反应生成Na SO、 CO一种浅黄色的黄铁矾钠沉淀化学式为: Na2 6 4 4123+除去”可知,Fe (SO ) (OH) ,这样可以将 Fe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H22324 3,生成物是2 64 412242O、 Na CO 、 Fe (SO )Na Fe (SO )(OH) 、 Na SO、CO ,化学方程式为:6H2O+6Na2CO3+3Fe2(SO4)3=Na2Fe6(SO4)4(O

19、H)12 +5Na2SO4 +6CO2 ;A FeOOH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 价,氢元素为 +1 价,设: FeOOH中铁元素化合为 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有:x+(-2)+(-2)+(+1)=0 x=+3,故 A 错误;B23Fe O 固体为红色,故 B 正确;C根据温度 pH 与生成的沉淀关系图可知,当温度低于40, pH=4 时,沉淀主要是Fe(OH)3,当温度高于 40,低于 100 左右, pH4 时,沉淀主要是FeOOH。若在 25时,用 H2O2 氧化 Fe2+,再在 pH=4 时除去铁,此时溶液中出现的沉淀是Fe(OH)3,故 C 错误;D 根据温

20、度 pH 与生成的沉淀关系图,图中阴影部分是黄铁矾钠稳定存在的区域可知,工业生产中常保持在85 95生成黄铁矾钠,此时水体的pH 为 1.5 左右,故D 正确,故选 BD。(4)根据“ NiCO3 是一种不溶于水、易溶于强酸的浅绿色沉淀”可知,从“沉淀 A”制得NiSO4?6H2O 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向沉淀中加入稀硫酸溶液,直至恰好完全溶解,转化为 NiSO4 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NiSO4?6H2O 晶体,用少量乙醇洗涤NiSO4?6H2O 晶体并晾干。【点睛】解题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流程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能提高信息捕捉的有效性。7

21、为了除去 NaCl 溶液中含有少量的 MgCl2、 CaCl2 和 Na2SO4 等杂质,某小组同学选用 Na2CO3 溶液、稀盐酸、 Ba( OH) 2 溶液三种试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 中加入试剂 A 除去的杂质是 _ 。(2)实验 中加入的试剂B 是 _溶液;加入过量 B 的目的是 _。(3)滤液中除Na+和 Cl-外,还含有的离子是_(填离子符号)。(4)实验 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由所得 NaCl 溶液制成氯化钠晶体,所需操作为_。【答案】 MgCl2242332-和 OH-和 Na SONa CO 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CO

22、NaOH+HCl=NaCl+H2O蒸发结晶【解析】【分析】【详解】(1)实验 中加入试剂A 是氢氧化钡溶液,除去的杂质是MgCl2 和 Na2SO4 ,氯化镁和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2)实验 中加入的试剂 B 是 Na2CO3 溶液,加入过量 B 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3)滤液中除Na+和 Cl-外,还含有的离子是过量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CO32- )和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OH-);(4)实验 所加试剂 C 是盐酸,发生的中

23、和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O;2( 5)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由所得 NaCl 溶液制成氯化钠晶体,所需操作为蒸发结晶。【点睛】所加碳酸钠溶液的作用:除去溶液中的氯化钙以及过量的氢氧化钡,因此碳酸钠要在氢氧化钡之后滴加。8 过氧化钙 ( CaO2)微溶于水,溶于酸,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化合物。以下是制备过氧化钙的工艺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 X 是_。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是_。下列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时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是_ (填字母序

24、号 )。A 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B 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C 漏斗下端管尖紧靠烧杯内壁D 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3)过氧化钙是氧化物吗?_ (填 “是 ”或 “否 ”写).出由物质 A 反应生成CaO 8H O 的化22学方程式 _。【答案】 CO22232C2 2222Ca(OH)+CO =CaCO +H O 引流是 CaO+HO +7H O=CaO 8H O【解析】【分析】【详解】(1)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所以气体X 是 CO2。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CO2= CaCO3 +H2O。故填: CO2;

25、Ca(OH)22+ CO = CaCO +H O。232(2)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引流,从而防止液体外洒;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时的一些做法:A. 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容易导致液体外洒,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A 不符合题意;B. 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容易导致液体沿滤纸外洒。故B 不符合题意;C. 漏斗下端管尖紧靠烧杯内壁,这样可以避免液体飞溅,甚至溅出容器(承接过滤液的烧杯)。故 C 不符合题意;D. 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导致液体浑浊,减慢了速度而非加快,甚至导致滤纸破损。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故填:引流; C。(3)过氧化钙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

26、元素,所以是氧化物;物质A (氧化钙)反应生成CaO22228H O,是氧化钙和水以及过氧化氢反应生成CaO8H O 的过程,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 +H2 2222222O+ 7H O = CaO8H O 。故填:是;CaO + H O + 7H O =22CaO8H O。【点睛】本题关键是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9 某生设计下列实验流程,从锌、铜、X、银四种金属的混合粉末中分离出部分金属。(1)若 X 是铁,滤液A 中溶质的成分是_,滤渣乙的成分是_ 。( 2)若

27、滤渣乙只含有一种金属,滤液 B 中含有两种溶质,通过上述实验,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_。A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X 强B 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C X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3)若滤渣乙含有两种金属,设计实验将滤渣甲中的金属分别提纯出来_。【答案】 FeSOFe、 ZnAB 取滤渣甲充分灼烧,加入稀硫酸,过滤,将4、 ZnSO4、 H2 SO4滤渣洗涤干燥,得到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铁,溶液中析出红色固体,至质量不再变化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铜【解析】【分析】【详解】(1)若X 是铁,由于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则锌和稀硫酸一定反应,滤液A 中一定存在硫酸锌,根据步骤二可知,加过量的锌有气体产生,说明滤液A

28、 中还有稀硫酸存在,若稀硫酸剩余,那么铁一定完全被消耗,滤液A 溶质的成分一定存在硫酸亚铁;由于步骤二中锌粉过量,则滤渣乙一定存在锌,锌过量则会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那么滤渣乙一定还有铁的存在。故填:FeSO4、 ZnSO4、 H2SO4; Fe、Zn。(2)若滤渣乙只含有一种金属,则为过量的锌;滤液B 中含有两种溶质,则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产物硫酸锌和金属X 的硫酸盐,通过上述实验,可知锌的金属活动性比X弱;那么 X 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故选AB。(3)若滤渣乙含有两种金属,说明锌的活动性比X 强,且X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在H之前,那么滤渣甲中应该是铜和银。若想提纯铜和银,可取滤渣

29、甲充分灼烧,此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加入稀硫酸,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银。向硫酸铜滤液中加入适量铁,溶液中析出红色固体,至质量不再变化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铜。故填:取滤渣甲充分灼烧,加入稀硫酸,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铁,溶液中析出红色固体,至质量不再变化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铜。10 下图是用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制取氯酸钾的工艺流程,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资料)氯酸钾和氯化钠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10203040氯酸钾5.0g7.4g10.0g14.0g氯化钠35.8g36.0g36.3g36.6g( 1)请写出步

30、骤的化学方程式 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 2)步骤的操作分别是 _、过滤(填操作名称)。(3)步骤中是采用20以下的水进行洗涤,目的是除去少量氯化钠_ 。( 4)步骤采用低温烘干,为什么不采用高温烘干 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复分解反应降温结晶20以下 KClO3 的溶解度较小,可减少KClO3 因溶解而造成损耗【解析】【分析】( 1)根据氯酸钠和氯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氯化钠,氯酸钾的溶解度较小进行分析;( 2)根据氯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进行分析;( 3)根据溶解度表中氯酸钾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4)根据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详解】( 1

31、)步骤中氯酸钠和氯化钾反应生成氯酸钾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2)由于氯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所以步骤的操作分别是降温结晶、过滤;(3)步骤中是采用20以下的水进行洗涤,目的是除去少量氯化钠_20以下KClO3 的溶解度较小,可减少KClO3 因溶解而造成损耗;(4)步骤采用低温烘干,不采用高温烘干,因为氯酸钾在高温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点睛】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

32、知识奠定基础。11 氯碱工业以粗盐(主要成分是 NaCl,含少量泥沙、 CaCl2、 MgCl2)为原料,生产氯气和氢氧化钠,模拟流程如下:(1)试剂 A 与试剂 B 的组合为 _(填序号)KOH NaOH K2CO3 Na2 CO3(2)操作 A 需使用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_( 3)流程中 Mg 元素必须转化成 _(填化学式)才能完全除去( 4)写出电解 NaCl 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_(5)该工业副产品H2 目前还不能作为燃料被广泛应用,其理由_(答一条即可)电解【答案】引流 Mg(OH)22222不易储存和运输2NaCl+2H OH +Cl +2NaOHH或生产 H2 的成本高【解析】【

33、分析】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玻璃棒用途:引流、搅拌、转移物质等;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详解】(1)试剂 A 与试剂 B 的组合为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除去氯化镁、氯化钙。故填:( 2)操作 A(过滤)需使用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引流( 3)流程中 Mg 元素必须转化为 Mg(OH)2 才能完全除去。故填: Mg(OH) 2( 4)电解 NaCI 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电解H +Cl +2NaOH;故填: 2NaCl+2H O电解2NaCl+2H OH +Cl +2NaOH

34、222222( 5)该工业副产品 H2 目前还不能作为燃料被广泛应用,其理由是不易储存、不安全、制取价格较高等。故填: H2 不易储存和运输或生产 H2 的成本高【点睛】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12 以 MnO2 为原料制备MnSO4?H2O 的工业流程如图。已知: 沉淀时的化学方程式为7MnSO4+7Na2CO3+11H2O MnCO3?6Mn ( OH)2?5H2O +7Na2SO4+6CO2 MnSO 4?H2O 和 MnSO4?5H2O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MnSO 4 的溶解

35、度曲线如图1 所示。( 1)溶解时,为控制 80,在实验室可用水浴加热如图 2水浴加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 _、 _。水浴加热的优点有 _。能加快溶解的方法有 _(写一种)。(2)除铁时需要搅拌,搅拌的作用是_。(3)过滤 I 所得滤液的溶质主要是Na24_。SO 和_。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4)酸溶时, MnCO3 6Mn(OH 25H2O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请补充完整由流程中“酸溶”所得MnSO4 溶液制备 MnSO4?H2O 的实验方案:将MnSO4 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_,在高于40时趁热过滤,_, 100烘干得MnSO4?H2O。【答案】烧杯 温度计 温度控制准确 提高温度、搅拌(只需写一种) 加快反应 MnSO4 引流 MnCO3?6Mn(OH) 2?5H2O +7H2SO4 7MnSO4+18H2O+CO2 加热浓缩 乙醇洗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