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川教版.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57602 上传时间:2020-12-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川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川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川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川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名校名 推荐第 8 课 新文化运动本课是川教版历史八上第二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结束篇目,具有总结全主题并向下一主题过渡作用。 前面讲述了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等近代化事件,从器物、政治制度等方面学习西方,初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教材分析进程;而新文化运动,从思想的高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场空前深刻、理性的反思,第一次向几千年封建正统思想提出了挑战,让人们从封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使人们接受了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通过对近代化探索的学习,学生形成了零碎的近代化知识点

2、,需要教师引导学学情分析 生总结归纳,形成系统知识,因此,授课时注意选择通俗易懂的方法,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主次明确。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内容、代表人物的分析,使学生能逐步提高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教学目标索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和阅读鉴赏的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发展历程的了解,引导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相关

3、考点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兴起标志,主要内容、意义教学方法演示、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表格学习、师生交流多法结合。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复习导入:前一个学习主题我命。们讲述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他们都进行了哪些尝试?它们的结果如何? 恩,都没有取得成功,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在思考,他们想到让学生对前后知识改革的失败在于中国有着强大的点有系统认识, 增强阻碍,是什么样的阻碍呢?那就是连贯性,自然进入新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和课学习等级观念,要使中国获得独立,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状,就必须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开化人1们的思想,从而进行全面

4、改革。只名校名 推荐有这样才能使中国获得解放,于是他们在思想领域掀起了一次解放思想的什么运动?一、我们来看一下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大家可以结合上节课我们所学的辛亥革命的内容进行思考,看看到底有哪些?大家看一下第 44 页内容,找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和主要阵地,一会儿找同学起来回答。过渡:掀起新文化运动有了领导者,又是通过何种方式、以何内容来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启迪国民的呢?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过渡:在中国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俄国爆发了著名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民族解放和复兴的新希望,新文化运动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三:新

5、文化运动的新阶段最早在中国举起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物是谁?学生:新文化运动。(导入略长)引导学生共同归纳要点: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但封建思想并未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得到清除;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提高归纳思考能力逆流答: 1915 、 9。2、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 新自主先学能力, 合作青年)。能力, 看书归纳能力3、代表人物有陈独秀、 李大钊、胡适、鲁迅等。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归纳为:“三提倡,三反对”培养学生分析、 归纳问题的能力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2名校名 推荐他是怎样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答:李大钊。主义的?答:

6、1918 年,李大钊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一系列文章,宣传十月革命。过渡:新文化运动从前宣传民主和科学,再到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呢?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小结板 书 设 计:学生看书找出, 讨论回答, 培养了他们提取 信 息 能力 和小 组合作能力它的 性质 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 在于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培养学生归纳、 分析旗,使人们接受了民主和科学的洗问题的能力礼,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第 8 课 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兴起的原因、兴起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1)时间: 1915 年 9 月( 2)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 )(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一)前期“三提倡,三反对”(二)后期:新阶段: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3名校名 推荐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