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人教版中考文化常识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被后人称为“诗圣 ”,其诗被称为“诗史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 篇。C. 对联又称桃符、楹联、对子等,张贴的方式是:人朝门立,右手为上联,左手为下联。D. 我国古代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男子二十岁称“弱冠 ”,三十岁称“而立 ”,四十岁称“知命”。【答案】D【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
2、、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D有误, “不惑 ”代称四十岁; “天命 ”代称五十岁。故答案为: D【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他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重点塑造了夏洛克这个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B. 杜甫被誉为 “诗圣 ”,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都是他的作品。C.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D. 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知识
3、分子的良知,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答案】 B【解析】 【分析】B表述错误,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故选B。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孙权劝学一文提到了“治经 ”。 “经”指诗书礼易春秋。B. 西游记的回目中,多次提到了“金公 ”“木母 ”。“金 ”“木”是五行概念。C. 论语中的 “不惑 ”之年和 “耳顺 ”之年,分别指的是“四十岁 ”和 “五十岁 ”。D. 送东阳马生序中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 “既加冠
4、 ”,指男子已成年。【答案】C【解析】 【分析】C “耳顺 ”之年指六十岁。故选C。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4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A. “垂髫 ”指小孩, “古稀 ”指八十岁; “婵娟 ”指月亮, “芙蕖 ”指荷花。B. 诗经也称 “诗三百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 ”“比”“兴”三个
5、部分。C. 周敦颐的爱莲说赞美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苏轼则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D. 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报,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答案】 C【解析】 【分析】 A有误, “古稀 ”指七十岁;B有误,诗经分为“风 ”“雅”“颂 ”三部分;C正确;D有误,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的是鲁智深;故选:C。故答案为:C。【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
6、可。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B. 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 “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这里说的 “二十四史”指的是从史记到清史等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C. 欧阳修,字水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D. 我国古代,三十岁称“而立 ”,六十岁称 “花甲 ”,七十岁称 “古稀 ”。【答案】B【解析】 【分析】 B有误,二十四史指史记至明史二十四部史书;故选:B。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
7、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6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艺术成就较高,鲁迅称“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B. “社 ”是土地神, “稷 ”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C.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 “愚、鄙、敝、子 ”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 “令、尊、贤、仁 ”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 “足下、先生、大人 ”等。D.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中划线词的词性分别为动词、名词。【答案】C【解析】 【分析】
8、C项有误, “子 “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故选C。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A. 谦辞 :家君、在下、愚见、寒舍B. 法国 :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雨果C. 小说 :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D. 律诗 :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答案】A【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
9、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A:正确;B:错误。普希金是俄国人;C:错误。朝花夕拾是散文集;D:错误。木兰诗是乐府诗;故选: A。故答案为: A【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8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冰心、泰戈尔、普希金都是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分别有繁星吉檀迦利自由颂。B. 范进中举变色龙都运用了讽刺笔法,揭露虚伪,鞭挞丑恶。C.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分别纪念的是屈原、范仲淹、文天祥。D. 古诗文中,伛偻、垂髫
10、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烽烟、干戈代指战争。【答案】 D【解析】 【分析】 D 项有误,伛偻、黄发代指老人,提携、垂髫代指小孩。故答案 : D【点 】本 考 文知 文化常 的掌握和辨析。答 注意,把各个 照相 相关的 文知 或文学文化常 ,找到关 句,仔 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 含 ,然后提取最关 的核心的扣 的 句,比照辨析正 。9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 年。下列 中所用的 年方法,与其它三 不同的一 是( )A. 四年春(岳阳楼 )B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承天寺夜游)C. 崇 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D. 己亥之二月也( 井游 )【答案】D【解析】 【分析】 D 与其它
11、三 不同。此 属于干支 年。 “己亥 ”中 “己 ” 天干之一,“亥 ” 地支之一。其它三 都是皇帝的年号 年。故答案 : D【点 】本 考 文化常 的掌握能力,要求考生在平 注意 文中出 的文化常 加以 和 累,注意 行逐 的理解辨析。10 下列文学文化常 法不正确的一 是()A. 布衣,古代借指穿廉价衣服的平民,后也以“布衣 ”称没有做官的 人。B. 普希金的代表 作有自由 等,他的 作 俄国文学和 言 展影响很大。C. 又称曲子 、 短句,是唐代 起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宋代达到全盛 期。D. 儒林外史水 是我国明清 期著名的 篇章回体 史演 小 。【答案】 D【解析】 【分析】ABC 法正
12、确。 D.儒林外史水 是我国明清 期著名的 篇章回体小 ,但不是 史演 小 。故答案 : D【点 】 道 考 文学和文化常 的 累能力。文学常 包括各种常 文体、作家作品、史 体例等。文化常 包括 文化中人物称 、作品命名、古代官 、文化典籍等相关知 。 些知 要在平 的学 中分 ,答 能准确地再 些知 。11 材料,回答 【材料一】河畔婉 的雎 、白露 的蒹葭;菊 的悠然, 月荷 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 “安得广厦千万 ”的呼声 的 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 。【材料二】国学 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 史的星空里 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 空,国学将千年 淀的智慧生存法 呈 世人。国学
13、要真正 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 与客 密 系,才能智慧的解决生活和学 中遇到的各种困惑。(1)【整合材料探国学】 以上两 材料,你 取了哪些信息?( 2)【陶冶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3 )【孔子之道亮国学】孔子作为 “至圣 ”,孟子作为 “亚圣 ”,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根据自己有的知识,写出与它们有关的成语和故事各一个。( 4 )【合作共赢悟国学】古有 “四海之内皆兄弟 ”,今有 “龟兔双赢理论 ”;远有 “丝绸之路”,近有 “一带一路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 “合作共赢 ”的感悟。【答案】 ( 1) 中华文
14、化灿烂辉煌; 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2)孝敬父母示例: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尊师重道示例:程门立雪、颜回尊师等。( 3) “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等。( 4)略【解析】 【分析】( 1)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话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
15、注意提取论点,语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 2)注意突出题干的要求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 ”。( 3)注意与 “孔子 ”和 “孟子 ”相关的内容。( 4)注意谈论的重点 “合作共赢 ”。12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社日是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春秋两祭,同时也借以开展敲社鼓、饮社酒等诸多活动,陆游游山西村中 “箫鼓追随春社近 ”描写的就是这一场景。B. 帝王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纪年方法。“晋太元中 ”“庆历四年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崇祯五年十二月”都以年号纪年。C. 鲁迅的作品有小说、杂文,课文社戏故乡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变色龙作者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谈教养作者利哈乔夫,他们都是俄罗斯诗人、作家。【答案】D【解析】 【分析】 D 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列夫 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谈教养作者利哈乔夫是苏联学者、作家。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级古文化常识的把握,注意作者、作品及作品内容的理解。1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古代的交际用语常有敬辞与谦辞之分,比如“惠顾 ”“垂问 ”“见教 ”是敬辞, “舍弟 ”“愚见”“拙作 ”是谦辞。B. “三五步走遍天
17、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都是对中国戏曲现象生动的描述,这种描述反映出中国戏曲场景虚拟化的主要特点。C. 梅兰竹菊并称为 “四君子 ”, “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 “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 “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分别表现的是菊、竹、梅的风骨。D. 成语 “温故知新 ”“一鼓作气 ”“熟能生巧 ”分别出自论语、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欧阳修的卖油翁。【答案】D【解析】 【分析】 D 项 “一鼓作气 ”出自编年体史书左传?曹刿论战,表述有误,故选D。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古代文学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敬辞谦称、历法、节气、职
18、官定位、地理、习俗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知识和常识,找到关键词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词句,比照辨析正误。1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B. “社 ”是土地神, “稷 ”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C.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D. 刘姥姥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回,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
19、,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答案】 A【解析】 【分析】 A 项有误, 刘禹锡的秋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并没有表达思乡之情。故答案 : A【点 】本 考 文学常 和文化常 的掌握和辨析。答 注意,把各个 照相 相关的 文知 或文学文化常 ,找到关 句,仔 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 含 ,然后提取最关 的核心的扣 的 句,比照辨析正 。15 下列关于文学常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 是()A.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是羊脂球,他与俄国的契 夫和美国的欧 亨利并称 “世界三大短篇小 巨匠
20、”。B. 小石潭 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分 是 愈、柳宗元、 ,他 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 号,是古代 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 的事迹和品德 予的称号。如欧阳修被称 “欧阳文忠公 ”, 愈被称 “昌黎先生 ”。D. 傅雷家 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 的父 , 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 行了有益的引 ,表 出他 儿子深切的关 之情。【答案】 C【解析】 【分析】 ABD 三 正确, C 。 愈的 号是“文”, “昌黎先生 ”是世称。故答案 : C【点 】 道 考 文学和文化常 的 累能力。文学常 包括各种常 文体、作家作品、史 体例等。文化常 包括 文化中人物称 、作品命名、古代官 、文化典
21、籍等相关知 。 些知 要在平 的学 中分 ,答 能准确地再 些知 。16 下列 法不正确的一 是()A. 是 “智商 ”的交 ,也是“情商 ”的考 。站在 上 行唇 舌 ,既要耳 目明、能言善 ,也要保持良好的 度B.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文中的 年 法,是我国 期采用的一种 法,就是俗称的“阳 ”。C. 太丘与友期行中,当友人怒 “非人哉 ” ,七 的 元方回 “日中不至, 是无信; 子 父, 是无礼”,是 相 的 典型。D. “宋 ”是相 于古体 的新体 歌之一,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按 格可分 “婉 派 ”和 “豪放派 ”。【答案】B【
22、解析】 【分析】 B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文中的 年 法,是我国 期采用的一种 法,是帝王年号 年法。故答案 : B【点 】本 考 文学和文化常 ,和考 口 交 知 的掌握。文学常 包括各种常 文体、作家作品、史 体例等。文化常 包括 文化中人物称 、作品命名、古代官 、文化典籍等相关知 。 些常 知 量大, 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 索多看多 。解 需 心 比,防止 冠李戴, 代混淆等。17 班级正在展 “勇于担当,兼济天下”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天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焊接火
23、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风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字、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但也都为此在时间、精力等方面做出了牺牲。观影结束后,“如何看待责任担当”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观点、理由及结论。(80 字以内)。(2)【故事链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上图专我国古代一位在国难面前勇于担当的历史人物有关。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 60 字以内)( 3)【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选择其中的一副,围绕活动丰题,续写下联。 上联:能文能武迎挑战下联: _ 上联: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下联: _【答案】 ( 1)担当需要能
24、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作为炎黄子孙,都应该勇于担当,忠诚奉献,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为民谋福,为国出利。( 2)鲁庄公十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以强凌弱,关键时刻,曹刿挺身而出,献计于庄公,在战场上指挥得当,最终大败齐军。( 3)多艺多才有担当;曹刿请命无愧匹夫之责【解析】 【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 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观点态度。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围绕“如何看待责任担当”这一话题摆明自己的看法并阐述理由即可。考查学生对名人故事的了
25、解和概括。从图画可以知道,两个人物是鲁庄公和曹刿,是“曹刿论战 ”的故事。根据了解的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要结合对联常识来分析。首先,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其次,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第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即词类相当,结构相应;第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第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围绕“勇于担当,兼济天下”的主题和上联的提示拟写下联即可。故答案为: 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作为炎黄子孙,都应该勇于担当,忠诚奉献,做一个有担
26、当的人,为民谋福,为国出利。 鲁庄公十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以强凌弱,关键时刻,曹刿挺身而出,献计于庄公,在战场上指挥得当,最终大败齐军。多艺多才有担当;曹刿请命无愧匹夫之责【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围绕观点阐述理由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学习重积累,多运用,并不断总结活动的经验,作出简洁准确的表述。( 3)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做此类题时要注意:上下句字数相等;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
27、不重复用字。18 学习完马说一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有关“马 ”的知识竞赛活动。假如你也是参赛选手之一,请完成下面的任务。(1)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关于 “马 ”的成语、谚语以及古诗各两个。( 2)自古英雄乘骏马,在中国历史上及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诸多英雄豪杰,也有许多宝马良驹。请写出下面名马的乘骑者。 赤兔马: _ 乌骓马: _ 的卢马: _ 黄骠马: _(3) “马”字演变的历程是()A.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B.甲骨文 金文 隶书 楷书 篆书C.金文 甲骨文 篆书 隶书 楷书D.甲骨文 金文 篆书 楷书 行书【
28、答案】 ( 1)成语: 马到成功; 一马当先。谚语: 牛头不对马嘴。 人奔家乡马奔草。古诗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吕布;项羽;刘备;秦琼( 3) A【解析】 【分析】( 1)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示例如下,成语: 马到成功; 一马当先。谚语: 牛头不对马嘴。 人奔家乡马奔草。古诗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根据平时对名著的了解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3)首先,理清中国汉字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再仔细观察“马 ”
29、字的字体,也符合这一顺序;因此本题选A。【点评】( 1)本题考查成语、谚语及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默写题主要有:直接性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默写时要做到 “三不 ”: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属于应用性默写,只要按照识记默写出相应的成语、句子,不出错字即可。(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30、: 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 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 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学习的知识要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运用,这样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活学活用才是我们所提倡的。19 拓展关联知文化。(1)【任务一】辨识对联。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去老范一千年,后_先 _,几辈能担天下事;揽 _ ,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A.悲喜八百里大湖B.乐忧大湖八百里C.喜悲大
31、湖八百里D.忧乐八百里大湖(2)【任务二】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或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帝王年号纪年: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己亥之二月也B.七言律诗: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C.谥号命名:范文正公集、欧阳文忠公集、东坡乐府笺D.作家称谓:余光中(乡愁诗人)、雨果(法国人道主义作家)、温庭筠(杜陵游客)【答案】 ( 1) B( 2) D【解析】 【分析】( 1)根据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可知应是“先忧后乐 ”,“老范一千年 ”是 “名词 +数量词 ”,可知下联应对“大湖八百里 ”,故选 B。( 2) A 项, “己亥之二月也 ”是干
32、支纪年; B 项,行路难是古体诗; C 项,东坡乐府笺中, “东坡 ”是苏轼的号,不是谥号。故选 D。故答案为: B; D【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在熟悉对联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上联和掌握的知识能够完成此题。 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考生在平时注意留心记忆,结合选项的说法,仔细辨析。20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呐喊中的人物。B. “扑朔迷离 ”“刮目相待 ”“醉翁之意不在酒 ”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C. “豆蔻枝头二月初 ”中的 “豆蔻 ”现在也称 “豆蔻年华 ”,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D. 古时,用 “令郎 ”“令爱 ”尊称对方的儿子,用 “令尊 ”和 “令堂 ”尊称对方的父亲。【答案】 D【解析】 【分析】 D “令爱 ”是称对方女儿的敬词。“令堂 ”是称对方母亲的敬词。故答案为D。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对教材中出现的常识要熟记,同时要加强课外的阅读,积累常见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