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 【化学】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某研究小组对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速率进行实验探究。(初步探究)示意图序号温度试剂 A现象0 C0. 5mol ?L- 1 稀硫酸4min左右出现蓝色20C1min左右出现蓝色20C0 1mol L- 1稀硫酸15min左右出现蓝色.?20C蒸馏水30min左右出现蓝色(1)为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试剂A 应为 _。( 2)写出实验中 I-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 3)对比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_ 。(继续探究)溶液pH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查阅资料:i. p
2、H 11. 7-能被 O2氧化为 I2。时, Iii . pH= 9. 28 时, I2 发生歧化反应: 3I2 +6OH- =IO3- +5I- +3H2 O, pH 越大,歧化速率越快。(4)小组同学用 4 支试管在装有 O2 的储气瓶中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序号试管中溶液的 pH891011放置10 小时后的现象出现蓝色颜色无明显变化分析和中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_。(5)甲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证实pH=10的条件下确实可以发生I- 被O2 氧化为I2 的反应,如图所示,请你填写试剂和实验现象。试剂 1_。 试剂 2_。实验现象:_ 。(深入探究)较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分
3、别在敞口试管和密闭试管中进行了实验和。序号温度试剂现象敞口试管20 min 内仍保持无色,冷却至室温后- 1KI 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出现蓝色水浴5 mL 1 mol ?L- 1稀硫5 mL 0.5mol L70 C?酸溶液迅速出现黄色,且黄色逐渐加深,密闭试管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淀粉溶液出现蓝色( 6)对比实验和的现象差异,该小组同学对实验中的现象提出两种假设,请你补充假设 1。假设 1: _。假设2: 45C 以上 I2易升华, 70 C 水浴时, c( I2)太小难以显现黄色。(7)针对假设 2有两种不同观点。你若认为假设2成立,请推测试管中“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淀粉出现蓝色”的可能原因_(写出一条
4、)。你若认为假设2 不成立,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_ 。【答案】 0. 5 mol ?L- 1 稀硫酸+ O2 +4I4H =2I2 + 2H2 O 温度相同时, KI 溶液被 O2 氧化成 I2+) 越大,氧化反应速率越快试管、中, pH为 10、 11时,既发生氧化反,c H(应又发生歧化反应,因为歧化速率大于氧化速率和淀粉变色速率,所以观察颜色无明显变化 试剂1: 1 mol L1 KI溶液,滴加1%淀粉溶液试剂2 pH 10的KOH溶液现:=象:电流表指针偏转,左侧电极附近溶液变蓝( t 30min)加热使 O2逸出, c( O2) 降低,导致 I 氧化为 I2 的速率变慢理由: KI溶液
5、过量(即使加热时有I2 升华也未用光KI),实验冷却室温后过量的KI 仍可与空气继续反应生成I2,所以滴加淀粉溶液还可以看到蓝色 其他理由合理给分,如淀粉与I2反应非常灵敏(少量的I2 即可以与淀粉显色),所以实验中少量的I2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淀粉溶液还可以看到蓝色 。水浴加热70时,用湿润的淀粉试纸放在试管的管口,若不变蓝,则证明假设2不成立 其他方案合理给分,如水浴加热70时,用湿润的淀粉试纸放在盛有碘水试管的管口,若不变蓝,则证明假设2 不成立 。【解析】【分析】某研究小组对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发生4I+=2I2 + 2H2O 的氧化反应,根据实验+ O2 + 4H进行对比,探究反应温度和稀
6、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pH= 9. 28 时, I2 发生歧化反应: 3I2 +6OH = IO3 +5I +3H2O, pH 越大,歧化速率越快,整个反应主要是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歧化反应,根据歧化速率与氧化速率和淀粉变色速率快慢得出颜色变化;将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利用化合价升高和化合价降低来分析;在较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实验对比中,假设可能加热使O2c O2氧化为I245逸出,) 降低,导致I的速率变慢,也可能是(以上 I2易升华, 702水浴时, c( I ) 太小难以显现黄色。【详解】(1)根据、为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实验中试剂A 应为 0. 5-1稀硫酸;故答案为
7、:0.5 mol L- 1稀硫酸。mol L?(2)实验中4I+=2I2I 与氧气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单质碘,其离子方程式+ O2 + 4H+ 2H2 + O2+ =2I22O;故答案为: 4I+ 4H+ 2H O。(3)对比实验,三者温度相同,稀硫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温度相同时,KI 溶液被 O2 氧化成 I2, c( H ) 越大,氧化反应速率越快;故答案为:+(4)根据题中信息及和中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试管、中,pH 为 10、 11 时,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歧化反应,因为歧化速率大于氧化速率和淀粉变色速率,所以观察颜色无明显变化;故答案为:试管、中,pH 为
8、 10、11 时,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歧化反应,因为歧化速率大于氧化速率和淀粉变色速率,所以观察颜色无明显变化。(5)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4I + O2 + 4H+ =2I2为1 mol L- 1KI 溶液,滴加1%淀粉溶液,试剂?验现象电流表指针偏转,左侧电极附近溶液变蓝- 1KI12mol L溶液,滴加:?%淀粉溶液;试剂转,左侧电极附近溶液变蓝( t 30 min ) 。+ 2H2O 和图中信息氧气的通入,因此试剂12 为 pH=10 的 KOH溶液,因此可以看见实( t30 min ) ;故答案为:试剂1: 1pH=10 的 KOH 溶液;现象:电流表指针偏(6)假设 1:加热使O2c
9、O2氧化为I2逸出,I的速率变慢;故答案为:加() 降低,导致热使 O2 逸出, c( O2) 降低,导致氧化为 I2的速率变慢。I假设2: 45 以上I2 易升华, 70水浴时, c( I2) 太小难以显现黄色。(7)针对假设 2 有两种不同观点。你若认为假设2 成立,请推测试管中“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淀粉出现蓝色”的可能原因KI 溶液过量 ( 即使加热时有 I2 升华也未用光 KI) ,实验冷却室温后过量的KI 仍可与空气继续反应生成I2 ,所以滴加淀粉溶液还可以看到蓝色 其他理由合理给分,如淀粉与I2反应非常灵敏 ( 少量的 I2 即可以与淀粉显色 ) ,所以实验中少量的I2 冷却至室温后滴
10、加淀粉溶液还可以看到蓝色 。你若认为假设 2 不成立,设计实验方案是水浴加热70时,用湿润的淀粉试纸放在试管的管口,若不变蓝,则证明假设 2 不成立 其他方案合理给分,如水浴加热70时,用湿润的淀粉试纸放在盛有碘水试管的管口,若不变蓝,则证明假设2 不成立 。2 锂离子电池能够实现千余次充放电,但长时间使用后电池会失效,其中的化学试剂排放至环境中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实验室模拟回收锂离子电池中的Co、 Ni、 Li 的流程如图。已知: LiCoO2 难溶于水,易溶于酸。回答下列问题:( 1) LiCoO2 中 Co 的化合价是 _。( 2) LiCoO2 在浸出过程中反应的离
11、子方程式是_。(3)浸出剂除了H2O2 外,也可以选择Na2 S2O3 ,比较二者的还原效率H2O2_(填 “ 或”“ ” )Na2S2O3 (还原效率:还原等物质的量的氧化剂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 4)提高浸出效率的方法有 _。( 5)利用 Cyanex272萃取时, pH 对钴、镍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如图。从图中数据可知,用 Cyanex272 萃取分离时,最佳 pH 是 _。(6)反萃取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R=Co2+2HR,则反萃取剂的最佳选择是 _。(7)常温下,若水相中的Ni2+的质量浓度为 1.18g L-1 ,则 pH=_时, Ni2+开始沉淀。sp2-15K (Ni(O
12、H)=2 10 (8)参照题中流程图的表达,结合信息设计完成从水相中分离Ni 和 Li 的实验流程图 (如图 )_ 。已知:提供的无机试剂:NaOH、Na2 3CO 、 NaF。【答案】 +32LiCoO+6H+H2O2=2Co2+O2 +2Li+4H2O 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加 H2SO4浓度 5.5H2 42 NaFSO7.5 NaOH Ni(OH)【解析】【分析】(1)通过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 进行计算;(2)由流程图中有机相反萃取得到 CoSO4,可知 LiCoO2 与 H2O2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写出化学方程式;(3)根据等物质的量H2O2
13、 和 Na2S2O3 作为还原剂转移电子的多少进行判断;(4)提高浸出效率即提高化学反应速率;(5)分离 Co2+和 Ni2+时,由于 Co2+进入有机相, Ni 进入水相,因此,应该选择钴的萃取率高而镍的萃取率低的 pH 范围;(6)将钴洗脱进入水相中时,应该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不能引入新杂质;(7)根据 Ksp(Ni(OH)2 的表达式进行计算;(8)根据表格中所给物质溶解度信息,调节pH 应该用碱性物质,但要考虑分离Ni 和 Li 元素不能使 Ni 和 Li 元素同时沉淀。【详解】(1)LiCoO2 中 O 元素为 -2 价, Li 为 +1 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14、0 进行计算得Co 的化合价为 +3 价;(2)由流程图中有机相反萃取得到 CoSO4,可知 LiCoO2 与 H2O2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LiCoO2+6H+H2O2=2Co2+O2 +2Li+4H2O;(3)1molH 2O2 作为还原剂转移2mol 电子, 1molNa 2S2O3 作为还原剂转移8mol 电子,则Na2S2O3 的还原效率更高;(4)提高浸出效率可以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加H2SO4 浓度等;(5)分离 Co2+和 Ni2+时,由于 Co2+进入有机相, Ni 进入水相,因此,应该选择钴的萃取率高而镍的萃取率低的 pH 范围,所以最佳 pH
15、是 5.5;(6)将钴洗脱进入水相中时,应该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为不引入新杂质,反萃取剂最好选择 H2SO4;2+1.18-(7)c(Ni )=mol/L=0.02mol/L ,则开始沉淀时, c(OH )59K sp (Ni OH 2 )2 10 15-6.5=10mol/L ,则 pH=14-6.5=7.5;0.020.02(8)根据表格中所给物质溶解度信息,调节pH 应该用碱性物质,但要考虑分离Ni 和 Li 元素不能使 Ni 和 Li 元素同时沉淀,所以选用NaOH,则 Ni(OH)2 先沉淀,过滤后滤液中加入NaF 生成 LiF 沉淀。【点睛】本题 (5)选择合适的pH 时
16、,注意读懂图中信息,要根据实验的具体操作情况来分析。3 根据当地资源等情况,硫酸工业常用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作为原料。完成下列填空:(1)将 0.050mol SO2(g) 和 0.030mol O 2(g) 充入一个 2L 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SO2(g)+O2 (g)? 2SO3(g)+Q。经 2 分钟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SO3)=0.040mol ,则 O2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2)在容积不变时,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 平衡转化率的有 _(选填编号 )a.移出氧气b.降低温度c.减小压强d.再充入 0.050molSO 2(g)和 0.030molO
17、2 (g)(3)在起始温度 T1(673K)时 SO2 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 (t)的变化如图,请在图中画出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起始温度为 T2(723K)时 SO2 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_(4)黄铁矿在一定条件下煅烧的产物为SO2 和 Fe3O4将黄铁矿的煅烧产物Fe3O4溶于 H2SO4 后,加入铁粉,可制备 FeSO4。酸溶过程中需维持溶液有足够的酸性,其原因是_FeS2 能将溶液中的3+2+2。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Fe 还原为 Fe ,本身被氧化为SO4_。有 2mol 氧化产物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答案】 0.005mol/(L?min)bd抑制 Fe3+与 Fe2+的水
18、解,并防止 Fe2+被氧化成 Fe3+ FeS2+14Fe3+8H2 O=15Fe2+2SO42 +16H+14NA【解析】【分析】(1)根据 vc 求出氧气的速率,然后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计t算;(2)反应放热,为提高 SO2 平衡转化率,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降低温度,体积不变,不能从压强的角度考虑,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移出氧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利于提高SO2 平衡转化率,由此分析解答;(3)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小,但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据此画出曲线;(4) Fe3 与 Fe2 易水解, Fe2 易被氧化成 F
19、e3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几何电子守恒来配平化学方程式,结合方程计算转移电子数。【详解】c0.040mol32L(1)v(SO )t2min 0.01mol/(L?min) ,所以 v(O213)2v(SO ) 0.005mol/(L?min) ,故答案为: 0.005mol/(L?min) ;(2)a移出氧气,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少,故不选;b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增大,故选;c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少,故不选;d再充入0.050molSO2(g)和 0.030molO 2(g),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20、增大,故选;故答案为: bd;(3)反应: 2SO2(g)+O2(g)? 2SO3(g) H0, SO2 的转化率在起始温度T1673K 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起始温度为T2 723K,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小,但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短,在图中画出温度T2 下SO2 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如图所示;故答案为:;(4) Fe2O3(或 Fe3O4 等 )溶于 H2SO4 后,生成的Fe3 与 Fe2 易水解, Fe2 易被氧化成Fe3 ,所以要加入 Fe 粉和酸,抑制 Fe3 与 Fe2 的水解,并防止Fe2 被氧化成
21、Fe3 ,故答案为:抑制 Fe3 与 Fe2 的水解,并防止Fe2 被氧化成 Fe3 ;-2 价的硫离子具有还原性,FeS2 可以将溶液中的 Fe3 还原为 Fe2 ,而本身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3+22+2+14Fe4+16H,氧化产物是硫酸根+8H O=15Fe+2SO离子,有 2mol 硫酸根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14NA,故答案为:FeS2+14Fe3+8H2O=15Fe2+2SO42 +16H+; 14NA。【点睛】注意 (3)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小,但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短,此为解题的关键。4 某小组同学以不同方案探究Cu
22、粉与 FeCl3 溶液的反应。( 1)甲同学向 FeCl3 溶液中加入 Cu 粉,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为浅蓝色,由此证明发生了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 _。( 2)乙同学通过反应物的消耗证明了上述反应的发生:将Cu 粉加入到滴有少量 KSCN的FeCl3 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淀A 产生。针对白色沉淀A,查阅资料:A 可能为CuCl 和CuSCN(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根据白色沉淀B 是 _(填化学式),判断沉淀A 中一定存在CuSCN。.仅根据白色沉淀A 与过量浓HNO3 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不能判断白色沉淀A 中一定存在 CuSCN
23、,从氧化还原角度说明理由:_。.向滤液中加入a 溶液后无明显现象,说明A 不含CuCl,则a 是 _(填化学式)。根据以上实验,证明A 仅为CuSCN。进一步查阅资料并实验验证了CuSCN的成因,将该反应的方程式补充完整:2+-Cu + SCN?= CuSCN+ (SCN)2_结合上述过程以及Fe(SCN)? Fe3+3SCN?-的平衡,分析(2)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3_。(3)已知 (SCN)2 称为拟卤素,其氧化性与Br2相近。将 KSCN溶液滴入( 1)所得的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则溶液变红的可能原因是_或 _。【答案】 Cu+2Fe3+2+2+43还原32+-=Cu+2FeBaS
24、O+1 价铜也可将浓 HNOAgNO 2Cu +4SCN23+反应生成2+3+2+-Cu 和 FeCu使 c(Fe)减小; Cu和 SCN反应生成 CuSCN沉=2CuSCN +(SCN)淀使-33+c(SCNFe有)减小,均使该平衡正向移动,导致Fe(SCN) 浓度减小,溶液红色褪去剩余空气中的 O2将 Fe2+氧化; (SCN)2将 Fe2+氧化【解析】【分析】( 1)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够把铜氧化为铜离子;( 2) I 不溶于稀硝酸的白的沉淀为硫酸钡;. 亚铜离子具有还原性,也能被硝酸氧化;. 检验氯离子,应加入硝酸银溶液;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浓度对平衡
25、移动规律进行分析;(3)亚铁离子具有强还原性,空气中氧气、溶液中(SCN) 2 都有可能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详解】1 甲同学向 FeCl 3 溶液中加入 Cu 粉,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为浅蓝色,由此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Cu2,其离子方程式是 Cu+2Fe3+=Cu2+2Fe2+;故答案为: Cu+2Fe3+=Cu2+2Fe2+;2 A 可能为 CuCl 和 CuSCN( 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 中的一种或两种,白色沉淀与过量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 2 和含 Cu 2的蓝色溶液,向蓝色溶液中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钡盐沉淀,则白色沉淀B 是 BaSO4 ;故
26、答案为: BaSO4 ; 1价铜也可将浓 HNO 3 还原,故仅根据白色沉淀A 与过量浓 HNO 3 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不能判断白色沉淀A 中一定存在 CuSCN,故答案为:1价铜也可将浓 HNO 3 还原; 检验氯离子,应加入硝酸银溶液,则a 是 AgNO 3 ,故答案为: AgNO 3 ; 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Cu2+4SCN-=2CuSCN +(SCN),2故答案为: 2Cu2+-2+4SCN=2CuSCN +(SCN); Cu 和 Fe3 反应生成 Cu 2 使 c Fe3减小; Cu 2 和 SCN 反应生成 CuSCN沉淀使c SCN 减小,均使该平
27、衡正向移动,导致Fe(SCN) 3 浓度减小,溶液红色褪去,故答案为: Cu 和 Fe3+反应生成Cu2+使 c(Fe3+)减小; Cu2+和 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使-3;c(SCN)减小,均使该平衡正向移动,导致Fe(SCN) 浓度减小,溶液红色褪去3 将 KSCN溶液滴入 1 所得的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则溶液含Fe3,溶液变红的可能原因是 Fe3 有剩余;空气中的O 2 将 Fe2 氧化; (SCN) 2 将 Fe2氧化,故答案为: Fe3+有剩余;空气中的O2 将 Fe2+氧化; (SCN)2 将 Fe2+氧化。5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活动。(1)设计如下实
28、验研究2Fe3 2I ?2Fe2 I2 的反应。振荡静置后C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为证明该反应存在一定限度,还应补做实验为:取C 中分液后的上层溶液,然后_(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测定上述KI 溶液的浓度,进行以下操作:I 用移液管移取20.00 mL KI 溶液至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酸化,再加入足量H2O2 溶液,充分反应。II 小心加热除去过量的 H2 O2。III 用淀粉做指示剂,用 c mol/L Na 2S2O3 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原理为: 2Na2S2 O3 I2 2NaINa2S4O6。步骤 II 是否可省略 ?_(答 “可以 ”或 “不可以 ”)步骤 III 达到滴定终点的
29、现象是_。巳知 I2 浓度很高时,会与淀粉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不易解离,为避免引起实验误差,加指示剂的最佳时机是_。(2)探究 Mn2对 KMnO42 2 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酸性溶液与 H C O反应原理 (化学方程式 )为 _;仪器及药品:试管(两支 )、 0.01 mol/L KMnO 4 酸性溶液、 0.1 mol/L H 2C2O4 溶液、一粒黄豆大的 MnSO4 固体;实验方案:请仿照教材(或同教材 )设计一个实验用表格,在行标题或列标题中注明试剂及观察或记录要点。 _【答案】溶液分层,上层水层为黄绿色,下层四氯化碳层为紫色滴加 KSCN溶液,溶液变红 不能;当滴入最后一滴 Na2S
30、2O3 标准溶液时,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复原用 cmol/L Na 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滴加淀粉指示剂,再继续滴加标准溶液-+2+2MnO+5H C O+6H =2Mn +10CO+8H O;422422加入试剂0.01 mol/LKMnO4 酸性溶液和 0.1 mol/L0.01 mol /LKMnO4 酸性溶液、 0.1 mol/L 的的 H CO 溶液H C O 溶液和硫酸锰固体224224褪色时间实验结论【解析】【分析】( 1) 由题意可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碘,向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为证明该反应存在一定限度,应检验上
31、层溶液中是否存在 Fe3 ; 由步骤 I 可知,双氧水的氧化性强于单质碘,若步骤II 省略,溶液中过氧化氢会与Na2S2O3 溶液反应;当Na2S2O3 标准溶液过量时,溶液中碘单质完全反应,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为避免引起实验误差,滴定开始时不能加入淀粉指示剂,应当在I2 浓度较小时再滴入淀粉;( 2) KMnO4 酸性溶液与 H2C2O4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详解】( 1) 由题意可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碘,向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为氯化铁和氯化亚铁得混合溶液,溶液的颜色为黄绿色,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的颜色为紫
32、色;为证明该反应存在一定限度,应检验上层溶液中是否存在Fe3,还应补做实验为:取 C 中分液后的上层溶液,然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故答案为:溶液分层,上层水层为黄绿色,下层四氯化碳层为紫色;滴加 KSCN溶液,溶液变红; 由步骤 I 可知,双氧水的氧化性强于单质碘,若步骤II 省略,溶液中过氧化氢会与Na2S2O3 溶液反应,导致Na2S2O3 标准溶液体积偏大,所测结果偏高,故不能省略;当Na2S2O3 标准溶液过量时,溶液中碘单质完全反应,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由I2 浓度很高时,会与淀粉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不易解离,为避免引起实验误差,滴定开始时不能加入淀粉指示剂,
33、应当在I2 浓度较小时再滴入淀粉,故答案为:不能;当滴入最后一滴 Na2 S2O3 标准溶液时,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复原;用c mol/L Na2 S2O3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滴加淀粉指示剂,再继续滴加标准溶液;(2) KMnO4 酸性溶液与H2C2O4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 4 -22 4+2+22Mn2对+5H C O +6H =2Mn+10CO +8H O;据题给条件,设计探究KMnO酸性溶液与 H C O 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应用取两份等体积的42240.01mol/LKMnO 4 酸性溶液,一份加入0.1mol/L
34、的 H2C2O4 溶液,另一份加入等体积的0.1mol/L 的 H2C2O4 溶液和硫酸锰固体,测定溶液由紫色退为无色所需要的时间,实验用表格如下:加入试剂0.01mol/LKMnO 4 酸性溶液和0.1mol/L0.01mol/LKMnO 4 酸性溶液、 0.1mol/L 的C O溶液H C O溶液和硫酸锰固体的 H2 2 42 2 4褪色时间实验结论故答案为: 2MnO 4-+5H2C2 O4+6H+=2Mn 2+10CO2 +8H2O;0.01mol/LKMnO 4 酸性溶液和 0.1mol/L0.01mol/LKMnO 4 酸性溶液、 0.1mol/L 的加入试剂溶液H C O 溶液和硫酸锰固体C O的 H2 2 42 2 4褪色时间实验结论【点睛】当 Na2S2O3 标准溶液过量时,溶液中碘单质完全反应,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为避免引起实验误差,滴定开始时不能加入淀粉指示剂,应当在I2 浓度较小时再滴入淀粉是解答关键,也是难点和易错点。6 硫代硫酸钠俗称保险粉,实验室用SO2 通入 Na2S和 Na2CO3 的混合溶液中来制备硫代硫酸钠。(1)用图 2 所示装置制取Na2S2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