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数学教学更贴近于实际生活让数学教学更贴近于实际生活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成为推进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 ”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奠定心理基础。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向学生视野
2、,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一、基本技能训练“生活化” 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
3、,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 一年级的“圆柱、正长方体、球的认识” ,通过看一看(看圆柱有什么感受?) 、找一找(学具盒中哪个是圆柱) 、摸一摸、比一比(它们是圆柱体吗,鸡蛋、灯泡等的形状是球吗?) 、想一想(生活还有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玩一玩(玩玩圆柱,你发现了什么?)等活动,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 、 “玩中有学”的思想 。 又如角
4、的概念,在以往的教学中,有不少的教师做法是:先在黑板上出示几个不同的角,问学生这些叫什么?学生答:“角” ,然后出示角的概念,让学生背诵。接着安排一些判断题让学生练习。这种教学看似较为简洁,几分钟后学生就能诵出角的概念,但这个概念的产生却脱离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记住的仅仅是一段数学术语,而无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撑,如果长此以往,学生头脑中堆砌的只能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教师先询问:“你们见过角吗?”然后让学生动手摸摸书本、三角尺等各种物体中的角,接着问“角是否与颜色有关?” ;“是否与材料有关?” “那么,什么叫角呢?” ;“请小朋友根据手上的实物形状,画一个角。 ”在学生画角的基
5、础上,再请学生摸摸书本、三角尺等实物角的顶点、边长,最后,概括出角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看见的各种各样的角,从而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二、 逻辑思维训练“生活化”逻辑思维训练“生活化”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说:“学校准备在假
6、期把我们班的课桌凳更新,经过市场调查了解,一张单人课桌 98 元,一个凳子 17 元,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全班 50 名同学的课桌凳全部更换需多少元钱?”学生列出如下算式:(98+17)50;9850+1750。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虽然两种算法不同,但结果一样,即(98+17)50=9850+1750。这样从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的有关概念、法则,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生活空间中充满着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如:教学“求平均数”练习时,我设计了一能力题:某电视青年歌手大赛,7 个评委给歌手张燕的得分分别是9.5,8.6,7.5,7.8,8.9,9.2,9.4,这位歌手平均得分是多少?结果全班有 49 人列式计算都是:(9.5+8.6+7.5+7.8+8.9+9.2+9.4)7 = 8.7(分) ,只有 1 人的答案为:(8.6+7.8+8.9+9.2+9.4)5 = 8.76(分) 。问题出来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争论,为什么会有这两个不同的答案?设计这个内容就是让学生了解某些大赛总要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的活生生的身边的数学事实,引导孩子们去发现、掌握生活中的数学。这样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定能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