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当代中 国 共 产 党人的忧患意识_管理科学论文.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172405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当代中 国 共 产 党人的忧患意识_管理科学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当代中 国 共 产 党人的忧患意识_管理科学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_管理科学论文管理科学论文摘要:实现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减少社会震荡,遏制党内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并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下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主要挑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化解忧患的根本举措。具有长远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是一种深邃的战略忧患;深刻认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一种清醒的理性忧患;将忧惠意识化为迎接挑战、锐意进取的信心勇气,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忧惠意识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当代 中国共产党人 忧患意识 科学发展 和谐

2、社会 近年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告诫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比如,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为什么要增强忧患意识?我们面临哪些忧患? 如何化解这些忧患?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有何特征? 如何将忧患意识转化为克服困难、战胜风险的信心和勇气? 这是当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忧患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强

3、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根据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当代社会的变化特征、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的和平发展,殚精竭虑,运筹帷幄。他们面临的忧患主要有: 1忧虑中国经济如何从粗放型、数量型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 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所以,胡锦涛指出:“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

4、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 (19 页) 经过 3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念深入人心, “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已基本解决。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发展” ,即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关切忧虑的问题。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特别忧虑“如何发展”的问题,是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急于想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我国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虽然在较短时期促进了生产力

5、的发展,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偏重于追求产值、速度和规模的增长,忽视了质量、效益的提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发展过度地依赖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导致资源和环境不堪重负,经济社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这个影响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战略问题,自然引起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忧虑。2忧虑在社会矛盾凸显和多发期。如何尽量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震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由计划经济体制过

6、渡到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体制的变革,同时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的变革和社会阶层的分化。这些不同的社会阶层因为利益的不同而相互产生矛盾冲突,如果这些矛盾冲突得不到及时解决,可能演变为社会动荡。我国社会目前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和激化,主要表现在:一是贫富、城乡、区域差距比较悬殊。中国目前贫富差距已跃升至世界前列。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 年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 贫富差距程度)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 16 上升到目前的 047,超过了 04 的国际警戒标准。如果贫富差距继续发展下去,将导致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城乡差距也呈扩大之势。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的一些非货币因素,

7、如住房、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考虑在内,2005 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超过了 5:l。城乡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也不利于拉动内需,还可能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近年来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地区差距虽有所缩小,但实际差距仍然较大。2005 年,人均 GDP 最高的上海市与人均 GDP 最低的贵州省的实际差距约为 l0 倍左右。由于这些落后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因而地区差距悬殊不利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二是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只有4左右,但实际失业率近 10,全国显性和隐性失业人数达几千万。就业是民生之本,如此庞大的人群没有稳定的收入和

8、基本生活保障,无疑是社会的一个不安定因素。三是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由于社会保障的滞后,目前我国居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未实现社会全覆盖,部分地区存在着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住房贵的问题,还有极少数群众生活困难,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这些问题事关群众疾苦和切身利益,对于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无疑是他们最揪心和忧虑的问题。 3忧虑党内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将破坏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丧失党的先进性,危及党的执政地位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绝大多数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能够坚

9、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涌现出不少像孔繁森、方永刚、李国安、吴天祥、王瑛式的优秀共产党员。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袭,抵御不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松弛、革命意志衰退的现象:或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严重;或贪图享受,奢侈浪费,流连于灯红酒绿场所;更有甚者,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成为人民的罪人。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党的先进性就有可能丧失,党的执政地位就有可能丢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也可能毁于一旦。遏制党内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保持党的先进性,是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一个重大忧虑。 4忧虑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动荡的国际环境对我国主权安全的挑战 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的竞争。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上的优势 1/3 123 下一页尾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