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目标一、感受和理解课文作者的崇高理想、深刻思想。二、理解散文情和理的关系。三、体验散文中美的发现和表达。,单元说明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抒情性或哲理性的,都带有强烈的心灵独白色彩和玄思色彩,它们描述社会生活现象,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人生真理和审美规律,激发人生思考,启迪审美感悟,对当代中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由于这些课文的作者善于感悟、富于玄思、长于审美,可能学生觉得解读文本、进入课文情境会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另一方面说又是一次锻炼抽象思维的提升感悟力的好机会。下面提示几个教学要点。,一、通过知人论世把握文意,体会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关于文学鉴赏的知人论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有相关阐述
2、:“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知人论世的方法就是考查作家(人)和时代社会(世),考查作品的成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精神境界、人格品性,从中获得思想启迪、情感熏陶。,李大钊新纪元就是一篇需要通过知人论世才能认识其底蕴的课文。学生对李大钊或许略知一二,他们学习本文未必会自觉地知人论世,这就需要老师提醒、触发,老师还可以更广泛地了解当时的时代状况、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写作风格。对李大钊和写作背景了解越多,对文本的解读就越透越深广,最终把课文当做认识时代社会和作者思想境界、心襟怀
3、抱的一个门径。,二、理解文中哲理,感悟人生真谛。当代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保持情感丰富性和饱满度的前提下,创设哲理意境,给作品以深厚度,给人以深刻启迪。在这方面,周涛捉不住的鼬鼠是突出的例子。与别的散文作品不同,捉文是直接描写抽象的“时间”的,或者说是以锐利目光直击哲理的,不需要通过讲故事、写场景、说人物来表达哲理。当然文章又没有摒弃感性形象的东西,而是时时处处把时间形象化、实景化,让哲理变得可视可闻可触,充分体现散文的文学性特点。,作者以写“时间”显示自己的深刻思维,但不是写哲学或物理学论文,而是引进社会人生内容,给人启迪的东西不是学理上的,而是人生感受上的。曹明华美也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
4、文。从思想内容上说,它与捉具有同一性,就是表达人生的感情和启迪,只不过它是从审美方面进行开掘的。从写法上说,与捉截然不同,美是感性形象极其丰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兼备的散文。,即使是政治意味很强的新纪元也不乏人生哲理、人生真谛,作者说:“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一个人的一生,包含无数新纪元,才算能完成他的崇高生活。人类全体的历史,联结无数的新纪元,才算能贯达这人类伟大的使命。”这些话可以说是人类生活哲理和真谛的最高概括。领悟了这样的哲理和真谤,就可能提升精神境界,成就光荣业绩。,三、感受审美表达,培养审美情趣。文学教育、散文教学都具有丰富的审
5、美内涵,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审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乃至完善人格。普通高中课文课程标准(实验)有相关阐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课标把培养审美能力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加以重视,可见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重要性。新纪元和捉不住的鼬鼠都具有较强的审美内涵:新体现一种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包容天下、改造山河的壮美风格;捉则把时间形象化、审美化,让人在领悟哲理的同时领略文学美。,最富有审美内涵的是美一文,从标题到正文都包含“美”的元素、“美”的形象。与新和捉单一的人格美、文学美有所不同,美既表现了富有个性的审美
6、趣味、审美理想,又把审美活动表现得有层次、有梯度、有不同侧面,确是一篇审美教育的好文章。,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简介】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鹃减字浣溪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四十二字,也有四十四、四十六字体,双调。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少年聪慧,赐同进士出身,任秘书省正字,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相当于宰相)。卒,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世称晏元献,词风颇近冯延巳。范仲淹
7、、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能诗善词,是一大家。今存珠玉词一卷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注解】 香径:铺满落花、充满花香的小路。【故事】这首词,是写诗人在黄昏时分,手持一杯酒听家姬歌唱新词,感叹着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小燕儿重临故地,一年时光又过去了,不由得伤感和惆怅。他踏着落满香花的小径,在院子里独自徘徊。这表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伤,虽似闲愁,也有其美好之处。填一曲新词吟唱,斟一杯美酒品尝。天气是去年那样的暮春天气,亭台是归时那样的池榭亭台。可是夕阳西下,时光流逝,什么时候又会再回来?,无可奈何,那花儿慢慢残落了,春天就将逝去;而那好像相识的燕儿,又翩翩飞回了我这画堂。小园落英缤纷,在充满花香
8、的小路上,我独自徘徊着,思量又思量。,(2011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塔上的树易允武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去,果然看见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镇高坡之上。那塔顶上长着一棵硕壮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船泊码头,便要去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显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孤寂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然
9、而我执意要弄清楚那塔上的树为什么如此蓊郁如盖,它如何得以生存。于是,便匍匐着攀援石梯而上。塔内盘道狭窄,因为空气潮湿石壁布满青苔的缘故,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层即不敢再贸然上去了。好在这一层有四个拱门可供旅人瞭望,且石板清凉,所以趁着休憩之机欲和古塔作无声的沟通。,这时有阵阵江风吹来。冥冥之中,但听见塔内塔外响动众多鸟雀的鸣叫。那生灵的叫唤涌动着,如潮汐此起彼伏。塔外叽叽喳喳的叫声显得分外急促,充满焦虑之情。我起初只是诧异,后来才理解到,原来那些飞鸟似乎发现我骚扰了它们的地盘,急欲驱逐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甚至感觉盘旋于塔外的鸟雀全部都死劲地扇动翅膀向我扑将而来,呼呼生风。其中竟然有几只勇猛者穿越空
10、荡的拱门,俯冲于我的头顶之上。,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充满灵性的飞鸟。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时,忽然又听得塔的上面三层鸟类的聒噪一片慌乱,但音量比较微弱。仔细辨析,我想,那也许是栖息于塔内的幼鸟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爱怜之鸣,其嘤嘤之声令人不胜恻然。想象它们渴求布施张大尖嘴或鼓动羽翼的艰难情状,我后悔不该爬上塔来寻幽探奇,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扰乱了鸟类家族的和平与宁静。鸟亦有情,它们的相互关心和对挑衅者的警觉,已从那塔外愤怒的拍翅和塔内的哀鸣体现出来,我本无心、无意,鸟类却感觉我有心、有意。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罪过罪过。,我立马产生一种负疚感,在彻悟中摸索盘道退下塔去。这时,我才发现所有的磴石
11、都积有多少不一的鸟粪,有些还粘连着羽毛。就在我缩着腿弓身下退时,无意中发现塔壁的缝隙里鼓冒一束树根,死死地_(扎、长、嵌)在青苔之中。再环顾四周,依然见着攀附于石壁上的根蔓,或粗壮或瘦削,宛若蛇虬,相互_(连、缠、拧)在一起。有些树根还伸展绿莹莹的卷须,成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_(挂、沾、滴)在上面,塔内如闪着点点星光。我越是向下摸索,那须蔓越见庞杂。登塔时为一览顶端风景之快,不曾留意身边之奇,现在才觉得忽略的风景身边也有,可见人在进退时都万万马虎不得。果然,待我最后钻出塔门,那一丛丛裸露的根须全都展示于塔基周围。,这是一幅多么不屈不挠、元气飞动的自然景象啊。围绕古塔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
12、被树根簇拥着,裹缠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石垒的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倘若没有众多的树根以其顽强之力护卫这座僵物,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瓦解坍塌于荒野了。,我为这一发现而感动。但是,当我在琢磨中复又抬起头时,仰望高耸于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的心头更为之一亮。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予者。回首我在塔内的整个过程,正是因为塔内堆积的鸟粪给盘根错节的根蔓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使细小的根茎不断延伸。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于塔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是仰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就是那只玄冥之鸟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
13、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难割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这是缘分?我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膜拜了。,依依不舍告别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飘向凤凰。问船员,这塔上的树留下什么传说,他们也说不明白。或说树鸟连理,相倚相偎,像恩爱执著的夫妻,或说那塔是守护凤凰城的忠诚卫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为鸟的布施、树的精诚、塔的圆融而心怀崇敬。船员的说法虽极为简单,但给我的思索却很多,因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万物的亲切默契,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宁静致远的生命画面。于是,我忽然觉得这
14、塔,这树,这鸟,这山,这水,这舟,都留着沈从文笔下的万种风情。,16本文第2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答:_ 【命题分析】此题综合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析】解题时,首先应找准答题区间,即文章第2段。然后,从中找出关键信息,如塔的砖石斑驳、塔角翘檐的残缺、风铃失声等。回答第2问时,要结合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砖石斑驳塔角翘檐破损残缺风铃失声为后文写塔、树、鸟和谐共生作铺垫。,17作者原本打算登到塔顶,为什么中途而返?(3分)答:_ 【命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析】解
15、题时,要仔细阅读文本,重点分析作者登塔时的心理和塔本身的特点。然后找出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即可。【答案】因有青苔,防滑倒;躲避鸟的袭击;避免再扰乱鸟的和平与宁静。,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2理解什么是作者所说的“新纪元”。,3走近作者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889年12月29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七岁起在乡塾读书,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
16、难和人民的痛苦。1913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1917年
17、到1919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他在1918年担任北京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随着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1920年3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
18、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大钊同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门举行反对日本等国要求大沽口撤防的大会,并到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竟遭到段政府的血腥屠杀。大钊同志在惨案发生后,继续领导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北方组织坚持斗争。不久,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队进入北京,白色恐怖更加严重。次年4月6日,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逮捕 了大钊同志等八十余人。大钊同志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英勇不屈。4月28日,凶残卑怯的敌人不顾广大舆论的反对,将大钊同志和另外二十位革命者(其中多数是共产党人,也有国民党人)一齐绞杀。大钊同志临刑时毫无惧色
19、,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尚不足三十八周岁。,1怎样理解文中“新纪元”一词?作者对“新纪元”寄予了怎样的希望?“新纪元”从字面看,是新的一年到来。纪元,纪年的开始。从深层看,是说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已经建立,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而在中国,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满清政府垮台,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些都是“新纪元”的曙光。,本来中国人习惯以过春节为过年,而不习惯在元旦欢庆。但作者意欲除旧布新,希望中国人在“新纪元”到来时,不再因袭旧的传统,而要接受新文化的洗礼。其希望,一是大家都铲除旧的传统观念,接受新的社会理论;二是将新的社会理论付诸实施,“时时创造新生活”
20、,这种“创造”是广义的创造、全面的“创造”,催毁旧社会,开创新世界。,2本文与时代社会有怎样的联系?古人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名人名作都是时代的产物,或者说都可以从中找到时代的风痕雨迹。本文写于1919年的元旦,当时中国一方面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被列强瓜分的形势,一方面又酝酿强大的社会风暴,酝酿历史的大转折。其时俄国十月革命已经成功,为世界上被压迫民族、被奴役的国家指明了解放的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传播到中国来了,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自觉地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并在社会上广为宣传。,中国的旧社会已经日薄西山,新社会的曙光已经微现,这些知识分子以笔为武器,
21、唤醒世人,努力促成社会变革。但是,或许是迫于当时社会控制之严厉,文章中并未出现“马克思”“列宁”“俄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暴力革命”的字样,这是一种文章写作的策略。几个月后,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爆发,开启了中国现代史的历程,这就印证了李大钊此前的“新纪元来”的预言。也可以说,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的文章对“新纪元来”的局面起到了促进作用。,3读了本文,我们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应该获得怎样的认识?课文宣传了科学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在当时具有巨大的宣传鼓舞作用,到今天也仍然具有启发意义、鼓舞作用。它告诉我们,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人类的发展进步,历史可能会有曲折阶段,有黑暗时期,但那
22、只是暂时的,总的还是朝着进步方向发展的;人生需要创造,富有创造性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社会需要创造,富有创造性的社会才是发展的社会,民族需要创造,具有创造性的民族才是优秀的民族。,在当今充满竞争的全球环境和社会中,创造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我们中国人时时处处都要有创风气之先的思想和行动;要在创造新事物、新精神、新形象的同时,清除种种坏的恶的、因循保旧的、腐败黑暗的势力、习惯、事物,要有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和智慧;要有全球的眼光和长远的历史眼光,用一种开放的、前瞻性的视野来看待中国的社会发展形势,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应当深入一层,高人一层。,桃李满天下【释义】桃树、李树,指可培育的人才。比喻一个人
23、的学生很多。【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高宗时的大理丞狄仁杰,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他善于明辨是非,善断各种疑难杂案。在做预州刺史时,不畏强权,秉公执法,深得百姓欢迎。武则天即位初年,狄仁杰被出名的酷吏来俊臣陷害入狱,后来虽被释放,却被贬为彭泽令。几年后,狄仁杰因政绩突出很有声望,武则天便命他为宰相。,狄仁杰不畏权势,他见武后宠用武氏亲属和张易之、张宗昌等宫廷奸党,便多次向武后提出举贤任能的主张。他把自己了解的门生、好友,如张柬之、桓彦范等数十人陆续推荐给武后。有一次,武后让他再推荐一个尚书朗,狄仁杰不避嫌疑,立即提出自己的儿子狄光嗣可以胜任,武后同意了。以后事实证明狄光嗣非常称职。狄仁杰荐贤举
24、能的行动,对当时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有人对他说:“你真是爱才的人啊,朝廷里的文武大臣,大都是你推荐的,你的学生,你的门人都得到了重用,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啊!”,【答案】D(A项,“券”应读qun;B项,“艾”应读y;C项“契”应读q。),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观摩摩肩接踵萃取鞠躬尽瘁B蜕化 物种退化 篇幅 副员辽阔C发轫 运筹帷幄 必竟 毕恭毕敬D颁奖 斑驳陆离 卓见 真知卓见【答案】A(B.副幅;C.必竟毕竟;D.真知卓见真知灼见。),【答案】D(D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使用正确。A项“师出无名”指军队出兵打仗没有正当的理由,也指做事没有正当的理由。望文生
25、义。B项“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感情色彩错误。C项“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只能用于比喻义,不能形容具体声音。),4怎样理解文中“新纪元”一词?作者对“新纪元”寄予了怎样的希望?答:_,【答案】“新纪元”从字面看,是新的一年到来。纪元,纪年的开始。从深层看,是说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已经建立,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而在中国,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满清政府垮台,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些都是“新纪元”的曙光。本来中国人习惯以过春节为过年,而不习惯在元旦欢庆。但作者意欲除旧布新,希望中国人在“新纪元”到来时,不再因袭旧的传统,而要接受新文化的洗礼
26、。其希望,一是大家都铲除旧的传统观念,接受新的社会理论;二是将新的社会理论付诸实施,“时时创造新生活”,这种“创造”是广义的创造、全面的“创造”,摧毁旧社会,开创新世界。,5本文与时代社会有怎样的联系?答:_ 【答案】古人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名人名作都是时代的产物,或者说都可以从中找到时代的风痕雨迹。本文写于1919年的元旦,当时中国一方面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被列强瓜分的形势,一方面又酝酿着强大的社会风暴,酝酿着历史的大转折。其时俄国“十月”革命已经成功,为世界上被压迫民族、被奴役的国家指明了解放的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传播到中国来了,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自觉地
27、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并在社会上广为宣传。,中国的旧社会已经日薄西山,新社会的曙光已经微现,这些知识分子以笔为武器,唤醒世人,努力促成社会变革。但是,或许是迫于当时社会控制之严厉,文章中并未出现“马克思”“列宁”“俄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暴力革命”的字样,这是一种文章写作的策略。几个月后,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爆发,开启了中国现代史的历程,这就印证了李大钊此前的“新纪元来”的预言。也可以说,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的文章对“新纪元来”的局面起到了促进作用。,阅读课文,完成后面题目。6具体分析“有趣味”和“最高的欲求”的含义。答:_ 【答案】“有趣味”指使人感到愉快、有意
28、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层次较低;而“最高的欲求”是指更高一层次的人生追求。作者认为“时时创造新生活”是“人类最高的欲求”,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崇高的理想追求。,7第三自然段,作者否定了哪些生活?提倡什么样的生活?答:_ 【答案】作者否定陈陈相因、因循守旧的死气沉沉的生活;提倡革故鼎新,“别开一种新局面”的崭新的生活。,8归纳本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分条回答)答:_ 【答案】改良生产制度(即改革经济制度或经济基础)打破国家界线(让国家消亡)人类都得一个机会同去作工(人人平等)衣食无侵夺暴掠(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劳工阶级武器在手,调转枪口(暴力革命)打倒全世界的资产阶级(消灭资产阶级)劳工阶级联合全世界同胞(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民族自决,实现欧洲联邦,世界联邦(民族解放、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