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池上说课一、 教材说明池上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十二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是一首叙事诗。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 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 有景有色,细致逼真, 富有情趣。整首诗仅仅用了二十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无邪、顽皮可爱的小娃。 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了一连串的动作, 读来仿佛一幅栩栩如生的采莲图就在我们眼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令人回味无穷。二、教学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的要求, 教材所处的位置, 学生年龄的特点,以及教材文本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等12 个生字;会写“首、采”等7 个生字。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等词
2、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三、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童趣。(难点)四、教法学法低年段的古诗教学目标是 “诵读浅近的古诗, 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因此我以这首古诗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的方法,通过“诵读”感受诗中蕴藏的夏日情趣,感受古诗文的魅力。五、教学流程一、游戏引入,揭释题意,感受古诗之美。在这一环节里,我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并书写“首”字。尤其在认识“首”这个字的汉字演变过
3、程时, 我运用白版本身的放大镜功能聚焦不同字体的首字,通过教师的讲解渗透汉字文化。 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使用放大镜功能后孩子们对于老师们的讲解有了更清晰更聚焦的认识。在写字环节,我利用交互白版自带的识字应用, 引导学生观察采字的重点笔画和结构特点, 按笔顺书空采字, 获得了更加直观的效果, 激发了孩子写字的兴趣。在写字评价环节, 我利用手机拍摄学生书写的生字实时评价, 让孩子感受书写的乐趣。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感受音律之美。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诗题并按要求自由朗读古诗的基础上, 通过指读、男女生读、师生配合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对节奏。初步感受音律的美。同时还通过网络链接,让学生
4、认识“浮萍”一词,拓展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认知。三、图文结合,通晓大意,感受意象之美。在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时,我出示图画让学生猜诗句。还在指导学习“采”字时,嵌入关于采字的微课,让学生了解采字的演变过程,为后面引导学生借助图画理解诗意做铺垫。 动态的变化,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也让孩子们对采字的演变过程有了更清晰直观的了解, 为采字的书写也提供了铺垫。之后在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时,再次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诗画对应,教学词语“踪迹”并练习说话。最后让学生齐读整首诗,渗透古诗文化。四、诵读积累,感受魅力,传承文化之美。在教学的最后环节, 我引入唱古诗的音频, 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古诗不仅可以读可以背,还可以唱,从而感受到古诗文化的魅力,让我们的孩子,在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就爱上古诗,爱上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