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优化徐焜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突破难点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 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绕,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讴歌了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 课文虽然篇幅不长,却构思精巧。 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
2、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另外,本文是作者六十年代初的作品, 现在的小学生对那时的社会背景很陌生, 这就给本文的学习加大了难度。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做的:1 、利用 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白杨的特点。当学生通过自学、 讨论体会了白杨树 高大挺秀 的外形特点和 生命力顽强 的品格特点后,播放自治的第一段录像: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画面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直插蓝天,在漠漠黄沙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 直观地验证了白杨树的特点, 所
3、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接着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2 、利用 建设者建设新疆及新疆变化 的录像突破教学难点: 了解新疆建设者的品格,发现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 当学生通过交流查找的资料, 初步了解了一些新疆建设者建设新疆的事迹后, 再放这段录像, 学生亲眼目睹了边疆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 心中充溢着对建设者由衷的敬佩。 同时也发现了建设者与白杨树的共同点: 扎根边疆,建设边疆。3 、利用 文字片 和 图文片 巩固教学难点。 在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了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后, 用自治的文字片出示爸爸说的话,请学生朗读, 从而进一
4、步理解爸爸话的深刻含义: 借对白杨树的赞美来表达对边疆建设者的赞美之情。然后,再出示 图文片 ,本片中的文字部分还是爸爸的话,背景部分的图片共6 幅,上面 3 幅是白杨树在戈壁滩上防风固沙的景象,下面3 幅是建设者辛勤劳动的情景,爸爸话的两层含义:既赞美白杨树高大挺秀、生命力顽强的品格,更赞美了建设者不畏艰苦、扎根边疆的精神,在这张 图文片 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到这里,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借物喻人,借赞美白杨树赞美边疆建设者。从白杨 一课的教学中不难发现:是因为它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教学中的重、部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所起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正难点,是借助与其他教学手
5、段难达到最佳效果的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 地 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 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 成 担。 而 教媒体能克服 空限制,通 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 言文字 化 直 、形象、具体的 听文字, 有利于学生抓住“ 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 言文字的妙 。如教学泊船瓜洲 一 ,引 学生理解 “春 又 江南岸” 一句 , 了使学生更好地 悟 “ ”字的精妙, 我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 那一幅幅花 柳 , 草
6、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 入特定的 言 境中, 地品味 的 言美, 而且很快 悟到了 “ ” 字的神韵。“ ”字既涵概了“ ”、 “入”、 “ ”的意思,又突出了 催春 不可 的盎然生机。 践 明,在古 教学中, 充分 教媒体 、 、再 的作用,从而 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味 的意境美、音 美、 美。 将学生 入 所描 的境界中,因而 生 烈的美感效 。三、利用多媒体技 ,提供自悟的氛 ,激 学 趣感悟是学生深入理解 文的中介,是衡量学生是否 懂 文的重要 准。如果学生 言文字的感悟 停留在 面上, 那么 种感悟是浅 次的, 不完整的。 网 的交互性使学 者不再是信息的被 接受者, 而是 送者, 学生
7、的自悟提供了生 活 的学 氛 ,教 引 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 上,提 出重点 研 ,而后 行网上交流。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 趣、能力来安排学 方式和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 学 者的主 性。如:学 明园的 一 ,学生首先 入校园网站, 入关 “ 明园”,启 搜索引擎,在网上 行搜索。然后,学生打开相关网 行 ,把自己感 趣的内容 送到 区,接下来,学生点 区 行信息整理 段。学生 搜集到的信息加工 理,形成自己的 点,再把它 送到 区,使学生个人的 成果成 共享的知 源,最后,学生点 区就可以 入 堂 段。 ,学生可以 学 其他同学搜集整理的的信息 行 、 交流,激起了 多思 的火花。 使学生 明
8、园昔日的 煌, 去的耻辱, 今天的 状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刻的了解, 激 了学生 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 中 的 任感, 在此基 上, 我提出:“你 懂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等 学生再 文, 因 有了知 的 ,降低了学 的 度,激 四、利用多媒体技 , 起情感体 五、利用多媒体技 ,激 学生写作的 趣在作文教学中,不 有 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 常是敲 、 眉 、咬笔 ,好半天也开不了 ,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 ,无 可 。在教学中,我用多媒体 情景,在有声大 堂里 化学生的情感体 ,激 学生的写作 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 之者。”有了 趣, 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
9、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母 ”前, 学生写夸夸我的好 、 ,我想 您 等,我 学生听着世上只有 好的 曲, 看影片中的部分片断,那朴 而真 感人的画面及凄婉 人的音 烈地冲 着学生的感情, 写作欲望被激 , 拿起笔, 将心中 的 尽情地写出来。 按学生 作的心理特点, 适 用多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 了学生的各种感官, 将 接 内化 直接 和表象, 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 ”常 “有米之炊”。总之,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理想的环境, 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 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场所,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