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诗鉴赏题.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686122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诗鉴赏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诗鉴赏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诗鉴赏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诗鉴赏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诗鉴赏题一、解答妙招:(1)从 眼入手。(2)从关 句入手。(3)从作家的相关背景(注 )入手。(4)从意象入手。(5)从 歌的 材入手。二、常考 型1、意境型考 : 首 造了一种怎 的意境?提 体: 首 描 了一幅怎 的画面?( 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怎 ” =具体描 中画面 + 氛 特点的高度概括【常用 :孤寂冷清、 索凄凉 、恬静 美、生机勃勃、雄 壮 、高 深等。】2、主 型考 :此 表达了 人怎 的思想感情?( 主 ,哲理等 )【常 :愉悦、 快、激 、沉痛、悲 、哀 , 美之情、仰慕之情、惜 之情、依恋之情、豪 之情、 适恬淡之情、 思 思国、感 、建功 国、 自然等。】3、

2、言 型考 :(1)“” 用得十分精妙, 分析其妙 。答 思路: 1. 解 字在句中的意思(或所用修辞手法) 。2. 展开想象和 想,再 人所描写的内容。3. 出 字表达了作者怎 的感情或烘托怎 的意境。(2) 析 中某句的妙 。答 思路:表达技巧(修辞、表达方式、表 手法)+内容概括 +表达作用运用了手法 +描 的景象 +表达 人的情感。【常用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比 、 偶、 人、夸 、借代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 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表 手法: 比反 、以声 静、以 写哀、 静 合、虚 合、 想想象、运用典故】(3) 歌的 言特点【常用 :淡而有味、清新 朴、 明快、含蓄深沉

3、、 多彩、平中 奇等】4、手法运用型考 : 首 运用了 比 ( 托等 ) 手法, 合 句分析其作用。答 思路: 中 中与 行了 比 ( 用来 托 ) 【 出例子】,写出了【概括内容】,表 了【表达作用:注意 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5、描绘诗句所展现的情景或画面。抓住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 【抓住景物】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景物串接成一幅画面。 【想像画面】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内容生动形象。 【修辞描绘】三、常见意象(1)自然景观类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春风、东风春天、希望

4、等美好事物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2)植物类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梧桐、芭蕉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哀愁(3)动物类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鱼快乐自由孤雁孤独、思乡鸿鹄、雄鹰理想追求蝉高洁四、诗歌题材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

5、家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五、小试牛刀(2012 南通)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6-7 题。(6 分)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注释】帘栊:带帘子的窗户。飞红:花瓣飞舞,像落花。6画线句展示了一幅、的美丽画面。( 2 分)7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4 分)( 20

6、12 南京) 8.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4 分)阙 题(唐)刘慎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 “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每: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 1 分)。(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3 分)( 2012 成都)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2 题。早 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

7、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 分)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 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2 分)( 2012 潍坊)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1-12 题。( 5 分)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注: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11. 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 3 分)12. “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2 分)( 2012 无锡)(4 分)谢亭送别许浑劳歌 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释 劳歌:

8、送别歌。11、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4 分)(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 分)(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2012 盐城)8-9 题。( 5 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登岳阳楼望洞庭杜甫刘禹锡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湖光秋月两相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潭面无风镜未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遥望洞庭山水色,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白银盘里一青螺。注:潭面:指湖面。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8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3分)同:异:9同样

9、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 分)诗歌鉴赏题答案一、( 2012 南通)(6 分)6(2 分)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意思对即可)7(4 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而这首小令中, 则通过“小桥流水飞虹”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之情。 (意思对即可)二、( 2012 南京)( 4 分)8. (1)( 1 分)幽(2)( 3 分)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三、( 2012 成都)(4 分

10、)1(2 分)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一点 1 分,共 2 分。语意相近即可)2(2 分)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 1 分),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 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 ( 1 分)。(语意相近即可)四、( 2012 山东省潍坊市)(5 分)11. 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长;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深秋时节, 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 (3 分,每点 1 分)12. 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 (2 分,“思念”“关心”各 1 分)五、( 2012 无锡)(4 分)11、( 1)(2 分)

11、用“红”对“青” ,色彩鲜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 (或:静的山雨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 2)(2 分)写了凄清(凄黯)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感情。六、( 2012 盐城)(5 分)8( 3 分)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壮丽。(仅答“辽阔”或“宏伟”也可, 1 分)异: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从语言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或:杜诗支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 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对即可, 2 分)9(2 分)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昨忧国忧民的情怀; 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 (心境怀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即可。每诗 1 分,计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