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物理“学选考”冲刺的几个教学建议.ppt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162993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5.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学选考”冲刺的几个教学建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物理“学选考”冲刺的几个教学建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物理“学选考”冲刺的几个教学建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物理“学选考”冲刺的几个教学建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物理“学选考”冲刺的几个教学建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物理“学选考”冲刺的几个教学建议2017.03.04,讲座要点,一、三次物理“学选考”试题评析;二、冲刺阶段的几个教学建议;三、易失分情况及对策。,一、三次物理“学选考”试题评析,学选考对知识考核的要求,物理现象;物理实验;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模型;物理方法。层次分四层:识记a、理解b、简单应用c、综合应用d。,学选考对能力考核要求,记忆识别能力;认识理解能力;建立模型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学选考试卷的总体评价,立足基础、 联系实际、突出方法、 考查能力。,立足基础 回归教材,试卷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试题的素材大部分来源于教材。学考卷除个别选择题和最后

2、一个计算题外,总体都比较基础。,联系实际 重视思考,试题从考生感兴趣的实际情景中提炼问题,如2016年10月第22题中电动机转速测量、第23题中质谱仪、第19题高铁列车进出站和2016年4月第23题中的火箭”等情境,体现了让物理走进生活,让科技承载物理的理念。考查考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思考及物理建模的能力,倡导“让物理走进生活,让生活体现物理”的理念。,突出方法 注重细节,试题注重物理思想和实验方法的考查。2016年10月第17题中作图法求加速度,对方法进行考查;2015年10月第16题分析坦克内的视野角度范围,要有较强的几何光学的物理思想方法;2016年10月的第23题,一方面粒子是展布在一

3、个范围内的,由于是均匀分布,要用到平均的思想;一方面还有20%的粒子会反弹,如何处理反冲也需要具体的方法。许多试题在题干都用了带下标的物理量,给平时粗心的学生造成很多困扰。,考查能力 引导创新,学考的最后几个选择题和计算题、选考的物理问题都强调建立合理物理模型,运用物理概念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6年10月的第19题尤其是第20题,虽然是纯力学的问题,但都需要分析3-4个不同的物理过程,有匀减速的、匀加速的、还有圆周运动的,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第22题一反常态,先处理力学的平衡问题,而把电磁感应的问题留到最后一问;第23题虽然是洛伦兹力下的圆周运动模型,但散布的粒子、按百分比

4、的反弹也是强调了学生须具有细致缜密的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学选考试题的结构、题量和赋分,学考有13个选择题(39分)、2个实验题(10分)、2个计算题(9+12)选考有3个多选题(6分)、4分实验题、2个计算题(10+10)学考除了最后两个选择题和最后一个计算题,其他都较为容易;选考题普遍有点难。赋分相比于以前高考,少很多了。一个公式一般只有一分,错一点就丢分。,选择题的分布情况,答案是A、D,如果把A的选项改为:,答案是B、C、D,答案是B、C、D,物理实验题,实验题风格延续高考。实验数据和插图体现真实性。实验设计的任务不重,更注重实验方案选择(如分压or限流、内接or外接)及数据处理的细节

5、。读数问题常考,直接读数有有效位数要求。运算后的留位问题。连线和作图,规范。,计算题,学考的两个计算题,内容限定在必修1和必修2。单物体多过程的力学问题。19题偏重运动问题的处理,20题偏重功与能及运动问题的综合应用。选考的两个计算题,一般是力电结合的问题。带电粒子的运动、安培力和弹力、动量知识的运用,是热点。,二、冲刺阶段的几点教学建议,1.打实基础,吃透考试标准,1. 学选考的考试标准(物理部分)2.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物理2014版3.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4.以前的三次学选考物理试卷,重视教材,教材是考试的基本蓝本,要深入挖掘;高考考题的设计常以教材中的原题为起点;很多高考

6、实验题就是标准的学生实验项目。在此基础上理解“综合”的含义。要用好复习配套的物理资料;资料不在多而在精;资料的使用要扎实到位,尤其是计算题和实验题。,扎实基础的着力点,1.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规律的运用及典型物理问题的分析。培养正确的解题习惯:文字情景模型过程特征规律方程数学解物理判断 ,同时表达应力求准确、科学、简练;书写要规范,避免因物理量使用不规范而给自己制造混乱。 减少重复练习的负担,增加思维、深度理解的负担,增加获得解决问题有用的“经历”的负担。,2.关键知识点训练到位,理论和实验的考核热点,斜面与平面结合的动力学运动问题;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运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7、的应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或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计算旋转切割感生电动势的几种变式应用;打点计时器相关的实验和数据处理;伏安法的几种接法和适用性分析;测电源电动势的三种接法和数据处理。,匀加速+平抛,双过程。,加速匀速减速,三个过程。,考了弹性势能,考虑始末用能量关系。(3)的答案要通过圆圈的半径来分析。,减速停留加速,三个过程。,厘清问题情境,反复使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微元叠加思想。,微元叠加思想。平均思想。,电场中偏转、磁场中偏转、电场中偏转后接着磁场中偏转。对称考虑。类似于2010年理综的第24题。,答案: A 0 0.32,答案: (1)应分压;(2)1.481.50;0.27 (3)

8、C,某一物理原型问题,变更提问物理量,变更对象的结构,变更对象的环境,变换题给物理量,关键知识点要做好举一反三,3.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审题能力培养要点,需训练审题能力,有可操作的模仿动作:注意审明题目中关键性字句;注意审清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注意审清物理过程的临界状态,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同时审题时注意画好示意图:受力分析图、运动过程图、等效电路图、光路图等。,审题技巧训练,理科物理计算题包含的信息量大,仅通过12次的阅读,很难全面掌握题目的已知条件。另外在解题过程中,考生也容易遗忘某些信息。从阅卷情况分析,考生因掌握题目信息不全导致的错误是比较普遍的,也是十分可惜的。在审题时,考生可以借助自

9、画草图来表达、掌握和记忆题目信息。,审题技巧训练,以2015年理综试卷24题为例,在考生阅读第一句后,可仿照题图1在草稿纸上画出包括天平和线圈的简图。简图只要自己能理解即可,不必追求完美。读完第二句后,把线圈的边长和匝数等信息用字母和数字表示于图中。依次类推,每读完一句,结合前面的内容理解它的意思,并把该句的信息在图中表示出来。完成第一小题的阅读后,可得到如下草图。,审题技巧训练,题目的所有已知条件和问题已表示清楚,在后续的解题过程中,考生只需简单地查看自画草图,即可获知题目信息,而无需再花大量时间去重新阅读题目。这种方法对信息量大的理科综合题是十分有帮助的。,4.重视物理实验,1会正确使用的

10、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2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在多次测量的基础上,通过作图或求平均值的方法可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3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物理实验备注,实验仪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读数有效位数问题。多量程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问题。多用电表读数,欧姆表使用步骤(调零)。打点计时器结合另一个物理

11、背景。(打点计时器要注意零点不准的问题)实验设计的创新要求不会高(尤其是电路实验)。但对实验操作、仪器选取、数据读取、实验规范的要求会比较高。电学实验采用电源的分压连接是主流。所以,分压和限流;内接和外接;测电源电动势的三种接法,这些是基础要夯实。,答案:(1)AD(2)0.580.61(3)1.431.53,答案: (1)BD (2)B,答案:(1)BC (2)BD、,答案:(1)乙 (2)AD,答案:(1)0.250.01;(2)1.430.01;0.750.03,答案(1)图2、漏磁、发热(2)0.6360.640、电压表、电流表、刻度尺,答案: D 19.40 420,5.作图与图像的

12、教学,图线方面的表现是考生的软肋,作图方面不规范,达不到要领,该用直尺的地方徒手画。考生利用作图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意识并不强,画草图常常潦草、失真。尤其是碰到用图线和表格再结合文字给出题目信息的时候,建立不起正确的认识。,2014年第22题,2011.第23题,如图甲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有长为L=2m、宽为d=1m的金属“U”型轨导,在“U”型导轨右侧l=0.5m范围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且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在t=0时刻,质量为m=0.1kg的导体棒以v0=1m/s的初速度从导轨的左端开始向右运动,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导轨与导体棒单位长度的电阻均为=

13、0.1/m,不计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接触电阻及地球磁场的影响(取g=10m/s2)。通过计算分析4s内导体棒的运动情况;计算4s内回路中电流的大小,并判断电流方向;计算4s内回路产生的焦耳热。,2015年考试说明样卷23题,会看:不为图像的表面形状所迷惑,由坐标系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结合图像,认识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会用:能够运用已知的物理图像抓住物理量的变化关系,对照题目的有关的物理定律、物理 定理,阐述有关的物理问题。会换:将同一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不同的物理图像表达出来。 会画:根据题目的条件正确画出物理函数图像,能够将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不同的图像反映出来。如果判断后是直线图像一

14、定要用直尺!,图像教学,三、易失分情况及对策,考试用时安排不合理,复习不彻底,学选考,学生无法和以前高考一样复习备考;教学赶进度,根基不实;概念不够清晰,适用条件不够明确。考试时间很紧张;应学选考结合安排考试时间,合理取舍。,答题规范,应加强解题规范的训练,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审题要细心,读透题干内涵;要先写方程的原始式,再写方程的变形式;不写连等式;列方程时,物理量的符号要用题中所给的符号,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和下标;方程要完备,不要一开始就代入数值运算;要重视文字运算和数值运算能力的训练。,计算建模的问题,题干信息量大,考验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一个实际的模型,有时会多给已知条件。结合图。有时

15、需要你把题给数据换成图才能认清全貌,有时需要你从图中读取有用的信息。考电场或磁场中的重复多过程偏转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大。用全过程的能量关系分析多段匀变速问题。,估算和精确计算方面,有精确度要求的计算要关注数据的精确性,不能太粗糙。实验仪器直接读数时要关注有效位数。非直接读数的数据虽然没有有效位数的严格要求,但一般也要有足够的有效位。估算问题要教会合理简化数据,快速找出有效的答案。,2014年第21题,2012年第21题,2012年第21题答案,17.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太阳光传到地球约需8分钟,估算太阳与地球质量之和的数量级为A. 1024kg B. 1027kg C. 1030kg D. 1035kg可以解如下:考虑地球质量远小于太阳质量,只要求出太阳质量即可:这种题目关键是在保证数量级不错的前提下,简化数据。,提高应考素质,1.单项选择题的解题策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2.多项选择题的解题策略:疑项不选,每题必做。3.关于实验题,注重实验原理和实验图表的分析;注重实验数据的读取、关注精确性和有效数字,不漏单位;注重实验结果的正确表达。4.对计算题,应做到:在审题上要舍得花时间,特别要注意题干中已经用掉的符号!不要纠结在低分又耗时的题目上。 要学会合理估算,也要学会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不要写连等式!不要一上来就代入数值运算!,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