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讲 中西诗歌比较研究(2学时)教学重点:中西诗歌本体观的差异及其成因教学内容: 导语设计: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中国的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其标志特征,西方的诗歌同样的耀眼夺目,我们可以从数量浩大的诗作中发现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中西的诗歌在体式、内容、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但也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第1节 中西诗歌产生的历史文化土壤一、
2、中西诗歌产生与发展的轨迹(略)二、中西社会文化特征对诗歌产生与发展的影响(一)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中国:静的文明-以安息为本位。农业大国,中华民族地理环境相对隔绝,高山、沙漠、海洋成了天然屏障,历来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形成独立封闭的农业经济,与之相适应的,是兼备政权统治与血亲道德的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度。农业社会的传统也导致了中华民族在安贫乐道中追求宁静和谐与向往和平的国民精神。这种民族特性不利于叙事诗的产生而有利于抒情短诗的产生。中国以农民为主体的汉族“重实际而黜玄想”的民族性格,正是中国人重视现世生活不爱做抽象、理性的玄思的务实精神,抑制了好奇心、想象力与创造精神,不利于诗人把富有传奇性的历史事
3、件和人物加以想象与再创造,而形成有神话色彩的史诗作品。西方:动的文明-以战争为本位。古希腊海洋文明-商业性基础,有强烈的开拓攻欲望。古希腊的海上冒险经历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所以西方最早的诗歌是叙史诗。而西方商业性社会也造就了西方人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主义,崇尚个人奋斗与享乐,敢于冒险与战斗的精神。如中世纪欧亚大陆诸多民族间彼此间的文化撞击和延绵不绝的战争,为史诗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大量的素材,社会的变更与民族迁徙给史诗的繁荣创造了有力的条件,由此催生出了中世纪一大批英雄史诗。(二)宗教哲学的影响1.宗教的影响基督教对西方诗歌的影响与道教、佛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是中西诗歌研究中一个
4、不可忽视的问题。2.哲学对中西诗歌的影响西方许多诗人同时也是哲学家或思想家,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某种哲学思想;中国许多哲学家也是文学家,中国诗歌擅长写自然、写伦理道德,而不像西方那样善于写人生、写社会。(三)语言特征的影响中西语言文字不同的特征,对中西诗歌的形式、韵律都有很大影响。汉字表意文字,不大讲究文法上的结构,而偏重形式美的组合,决定了汉诗灵动、飘逸的意境美;西方文学是表音文字,更具明确性与准确性,但不如汉诗富有联想性和模糊美。另外,中国诗歌讲平仄、音律,西方诗歌讲音节、音步也讲音律,这些都由字词之间的语音关系或语音关系而形成种种效果,构成了诗歌作品审美效果的一个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第
5、二节 中西诗歌的诗性特征一、中西诗歌本体观念的产生(一)西方的模仿论(二)中国的表现论:诗言志(三)中西诗歌本体论差异的原因由两者迥然不同的民族文化、经济基础和思想习惯等造成。西方人摹物以求知,中国人感物而生情,模仿与言志,正反映出中西方对诗歌本体价值的不同审美取向。二、中西诗歌本体观念的嬗变(一)西方:从模仿论、表现论到客体论的多元替变模式;西方诗歌本体观经历了一个从模仿论、表现论到客体论的发展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批评对诗歌本体关注的视点从外部世界、诗人内心到文本本身不断变化;批评的标准及诗人的创作标准也有摹写外部世界的真、表现主体内心的诚向单纯着眼于文本形式的不断变化;诗人的地位也由原理真
6、理的模仿者上升到与上帝同享创造者的美名,最后又被判决为:与诗歌的本体价值无涉(作者死了)。(二)中国:言志与缘情的一元二分法纵观中国诗歌发展史,虽自魏晋始,论诗者就开始重视对诗歌艺术技巧、形式特征的研究探讨,但从没有哪一家讨论把诗歌的本体地位赋予诗的文本形式;中国古典诗歌,即或是现当代诗歌,始终统一在表现论本体观的一元系统中,但这个表现论,却内分为言志与缘情的两面,徘徊在社会化讽咏与个人化述怀之间。(三)中西方诗歌本体论反差的原因1.西方社会尊重人的个体性,中国社会强调人的群体性;2.历史观上,西方尚“变”,中国尚“通”;4.就学术思想史而言,西方人热衷于站在反传统的立场建立个人体系,中国人则
7、常以为传统添砖加瓦为满足。第三节 中西诗歌的对比分析一、中西古典诗歌的比较研究(一)西方诗歌重叙事,中国诗歌重抒情;(二)西方诗歌多透出巨大力量与哲理沉思,中国诗歌多注重自然与情趣的契合;(三)西方诗歌重宗教情操,追求永恒;中国诗歌重现世人生,追求实际(四)西方言情诗铺陈奔放,中国言情诗含蓄精炼。1.反映在言情诗的表现对象上,中国的言情诗不单指爱情,还包括亲情、友情、君臣之情;在西方,言情诗主要指爱情诗。2.反映在主题内容上,西方重视恋爱,爱情至上;中国人重婚姻而轻恋爱,真正的恋爱往往见于桑间濮上。即使写爱情,多写婚后的惜别与怨,中国爱情最善于怨。3.反映在艺术表现上,西方的言情诗情感表达热情奔放,激越狂野,总是竭尽渲染夸张之能事,诗人们擅长铺陈,直抒胸臆,倾诉爱慕之情。中国言情诗无论抒写亲情、友情、爱情都显得委婉含蓄,蕴藉感人,尤其是爱情人,诗人善于细腻含蓄地表达出宫闱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较之西诗,显得情感平静、波澜不惊。二、实例分析:中西意象诗的比较研究三、实例分析:西方象征主义诗歌与中国现代诗歌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