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8 人之初 学 科 语文 执教教师: 李成东执教班级: 一年级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材分析以通俗凝练的韵语带出识字内容,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识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通过观察、比较,逐步了解其特点,学习运用 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 学情分析在情境中意会文章的内涵,明白教育对人的重要性,受到经典熏陶,培植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此类文章的朗读要领,练习背诵,积累语言。3.在
2、情境中意会文章的内涵,明白教育对人的重要性,受到经典熏陶,培植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归类识记13个生字,正确书写7个生字。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中国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 教学准备 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或技术应用 揭示课题教师了解学情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三字形歌曲视频,学生歌唱。2.了解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小朋友上学读的课本。3.请会背三
3、字经的小朋友背上一段,其他小朋友为他打节拍。4.板书课题,理解“人之初”的含义。(1)人类的祖先是猿,和动物一样。从他们知道了用树叶、兽皮来制作衣服遮羞保暖的时候开始,就渐渐进化成了人类。所以用“初”字来表示人类刚刚开始的时候。(2)现在,“初”表示一件事的开始、第一步。拓展理解:初春、初夏、初秋、初冬、初始、初次见面、初生牛犊(3)文中“人之初”表示:人刚刚出生的时候。5.齐读课题。 学生展示自学课件新授 教师梳理问题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教师范读2.学生自读课文(1)大声、自由地读一读课文。(2)圈出生字,认一认。3.集中识字。(1)出示生字:之 初 性 善 习 教 迁 贵 专 幼
4、玉 器 义指名学生带领全班读,开火车认读,齐读。(2)变换生字排序。读好4个翘舌音的字。(3)再变换生字排序指导读好后鼻音和前鼻音的字。(4)去拼音指名认读。(5)游戏“生字跑得快,我和生字来比赛”:课件中生字快速出现、消失,学生抢答认读。 学生交流问题课件 继续新授、趣味朗读,感知韵律三、趣味朗读,感知韵律1.古时候,小朋友来到学堂跟着先生念书,总是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念,读着读着就读会了。我们也来学学古人的样子吧。教师领读。2.学古人摇头晃脑,读出韵律。3.男女生对读。4.出示竹简、扇面等形式的排练,指名朗读,了解古人自上而下、从右往左的书写特点。男女生对读课件 总结教师“引导实践” 四、自
5、主观察,指导书写1.出示:之、习、玉、以2.指名书空,明确笔顺。3.指导:书写独体字,要注意占格居中,左右平衡。之:上面笔画偏左,捺向右伸展。上收下放,横撇的角度要小,平捺舒展。习:横折钩在格子居中,点短提长,提略外露。玉:三横有长短,间距要均匀,竖在中线上,点画不漏掉。义:点偏左,撇高捺低。4,学生练习书写4个独体字。5.反馈,评价,纠正。学生“迁移创新”课件板书设计: 8人之初之 初 性 善 习 教 迁 贵 专 幼 玉 器 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相、远、近”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中国汉字的韵律美,感受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或技术应用复
6、习导入 教师“点难拨疑”一、生字复习,回顾导入1.指名同桌对读。2.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3.我国古代的小朋友上学用的课本是三字经,从中能学到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 学生释疑” 课件 新授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二、朗读理解,指导背诵1.学习“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1)指名读。(2)引入故事情境。大树上掉下了一个鸟窝,里面有两个鸟蛋,好久也没人来认领。第二天,这两只鸟一只被鸡妈妈带回了家,一只被山雀妈妈带回了家。几天后,两只小鸟破壳而出了,不久跟着鸡妈妈回家的小鸟学会了蹦跳着在沙地里找虫子,跟着山雀妈妈回家的小鸟,学会了飞行在空中捉虫子,同样的两只鸟,怎么一只会飞一只不会飞
7、呢?(3)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性”组词:性格、天性师补充:“飞”是鸟类的天性,可是这两只鸟生长在不同的地方,接受不同的学习,它们的习性就变得不同了。(4)“善”组词:善良、友善人也是一样的,在刚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人的性情、习惯就会发生变化,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在好的环境中就会养成好的性格和习惯,相反就会形成不好的脾气和习惯。(5)齐读。 读一读: 课件继续新授 教师讲解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1)出示第二句(2)爸爸妈妈常会对我们说“上课要专心听讲”专:表示注意力很集中,“专心”就是一心一意。学生组词:专业、专柜、专门等,加深理解。(
8、3)师小结: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是变坏。怎样才能养成好的品格和习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4)齐读3.学习第二部分(1)指名读(2)有一句古诗大家一定听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对应的是课文中的哪一句。(3)出示玉石和精美的玉器图。讲述制作过程中的“切、磋、琢、磨”,帮助学生理解“玉不琢、不成器”。(4)玉不经过雕琢,是不会成为精美的玉器的;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5)熟读成诵学生练习书写 课件 回顾课文 师“反思教学”三、学以致用,激励诵读1.有一个小朋友不爱看书,说自己还小,以后长达了再慢慢看。你怎么用
9、三字经的话来劝劝他呢? 2.背诵课文。3.播放三字经歌曲视频,学生跟唱。4.课后可以继续读一读三字经,背一背自己喜欢的部分,从这部经典中吸取更多知识与大家分享。 学生“反思学习” 课件 .总结 教师“引导实践” 四、写字指导,巩固运用1.字谜:“双mu不成林”,猜猜是什么字?(1)相:板书古文字,原本的意思是指古人爬上高高的树侦察放哨,后来写成相。(2)书写要领: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目”字中横画间距相等。2.学写“远、近”。(1)回忆偏旁为“走之”的书写笔顺。(2)将“走之”与“之”对比,掌握书写要领。3.学生书写习字册,教师巡视、反馈。 学生“迁移创新” 课件板书设计: 8人之初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玉不琢、不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