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武宣干旱灾害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明月 文档编号:115516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宣干旱灾害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武宣干旱灾害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武宣干旱灾害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武宣干旱灾害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武宣干旱灾害应急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武宣县干旱灾害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适应新时期抗旱工作的需要,提高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抗旱主动性,制订本预案。通过制定干旱灾害应急预案,确立防旱抗旱措施,增强干旱风险意识,科学调度水源,解决供水矛盾,提高抗旱应变能力和抗旱主动性,实现科学防灾、抗灾,最大限度地减轻我县干旱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保障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1.2 工作原则(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实现抗旱工作由点向全面抗旱转变,提高抗旱的现代化管理和调度水平。(2)抗旱工作实行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3)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

2、合的原则。(4)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5)支持依法抗旱,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6)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1.3 编制依据-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抗旱预案编制大纲农业旱情旱灾评估标准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防汛抗旱工作职责以及武宣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订本预案。1.4 预案分类及适用范围按地方总体抗旱预案县级层次编制,主要用于指导我县所辖行政区域的全面抗旱工作。2 基本情况武宣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丰富,但春秋常有低温,水热

3、同期,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 1243.6 毫米(1981-2010 年),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时有旱、涝灾害发生。武宣县干旱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因素的影响:(1)地形因素:武宣地形东和东北、南和西南方向为高山,东南方向吹来的海洋潮湿气候遇山抬起形成降雨,武宣在其背面,降雨气候难以形成。因此,多年平均降雨量比桂中旱片平均值1451 毫米偏少 208 毫米。另外,东南方向吹来的潮湿气候从高岭吹过,地面低空气温炎热,蒸发量大。多年平均气温 21.2,极端最高的气温 39.1,最 热为 7 月,月平均气温 29,多年平均蒸发量 1878.9 毫米。因此,武宣多年平均蒸发量比桂中地区旱片的蒸发

4、量 1695 毫米偏高 189.9 毫米。(2)地质因素:武宣地处岩溶区,岩溶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3 -70.8%,地下溶洞、裂隙发育,消水洞出露多,地表径流消失极快,容易造成干旱。(3)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因素:我县降雨多集中在 4-8 月份,2015 年 4-8 月总雨量达 887.4 毫米,占全年降雨量 1680.5 毫米的 52.8%,2016 年 4-8 月总雨量达 905.4 毫米,占全年降雨量1315.6 毫米的 68.82%,既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又同农作物生长需水过程极不一致。早稻 3 月泡田,9-10 月用水高峰,这时降雨汛期已过,降雨量偏少,地面径流变小,容易造成秋旱。(4)

5、水资源开发不平衡因素:我县东部、东北部、南部以及西南部多为高山大岭,植被良好,水资源相对比北部和西北部丰富,开发水资源的地形相对比北和西北部适应,因此在水资源开发方面比北和西北部偏高,主要的中型水库和小(一)型水库多在该片开发,在同年同季发生的旱灾北部和西北部都相对严重。另外现有水利工程配套不完善,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抗旱能力差,也是出现干旱灾害的主要因素。武宣县是广西旱片之一,主要受旱类型有春旱、夏旱、秋旱、冬旱四种类型。干旱主要是以春、秋旱为主。2.1 自然地理情况武宣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地理座标北纬 2319 2356,东经 1092710946之间。东连桂平市和金秀县,西接兴宾区

6、,南邻贵港市,北靠象州县。地形大体是中部低平开阔,东西南三方向隆起,东侧为大瑶山,山高坡陡,南西两则为石山- 4 -土岭交错,北和中是以峰林石山为主,总面积 1738.71 平方公里,其中平原 785.4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45.17%;山地面积 521.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 29.98%;丘陵面积 393.6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 22.64%;水域面积 38.37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2.21%。武宣县境内大、小河流均汇入黔江及其一级支流柳江。黔江是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其一级支流除柳江外,主要有东乡河、阴江、新江、马来河、濠江、武赖河等 6 条。汇入柳江的主要支流有石祥河。黔江是珠江流

7、域西江水系的干流,自武宣县西北的三江口与上游的柳江河和红水河汇合后,绕县境中部 90 公里、集县内小支流 106 条,注入浔江,最大流量为 45600 立方米/秒,最小流量 440 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 4200 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1325 亿立方米。柳江是西江的第二大支流,自金鸡乡石祥村进入县境,至象州县石龙镇三江口,汇合红水河,融于黔江,在县境内河段长 32公里。东乡河发源于大瑶山脉的横龙山北麓,经新兴出高达,贯穿河马、东乡,由三江坝流入三里,至勒马注入黔江。全长 46.1 公里,流域面积 285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 6.3 立方米/秒,枯水流量 0.5 立方米/秒。濠江河发

8、源于兴宾区石牙乡的屯拉,自西南方向流入思灵,再经禄新,经居龙流入黔江。全长 77 公里,流域面积 290 平方公- 5 -里,多年平均流量 6.71 立方米/秒,枯水流量 0.5 立方米/秒。武赖河发源于通挽镇辆凤山,自西南向东北,经王羌,桐岭镇的四安,由雅村流入黔江。全长 39.5 公里,流域面积 210 平方公 里 ,多 年 平 均 流 量 5.6 立 方 米 /秒 ,枯 水 流 量 0.3 立 方 米 /秒 。马来河源于贵港市大平天山东麓。经桐岭镇龙山、马来、东岗注入黔江。县内长 15 公里,流域面积 471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 1.64 立方米/秒,枯水流量 0.5 立方米/秒。新

9、江河发源于金秀与武宣交界的平山顶,向西流经二塘镇的小林、大琳,再经武宣农场流入黔江。全长 46.6 公里,流域面积 156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 3.8 立方米/秒,枯水流量 0.4 立方米/ 秒。阴江河发源于金秀横龙山南麓,流经河马龙村,注入乐梅水库,然后出三里由旧县注入黔江。全长 45 公里,流域面积 118 平方 公 里 ,多 年 平 均 流 量 2.9 立 方 米 /秒 ,枯 水 流 量 0.4 立 方 米 /秒 。石祥河发源于象州县南端与金秀县交界处,上游称妙皇河,由坝首村流入县境内,经大坪,由石祥村流入柳江。全长 61 公里,县境内长度 8 公里,流域面积 264 平方公里,多年

10、平均流量 5.3立方米/秒, 枯水流量 0.4 立方米/ 秒。2.2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武宣县位于广西的中部,区位优势明显,陆路、水路交通便利。据统计,2016 年全县耕地面积 59959.03 公顷,其中农田16391.81 公顷、旱地 43567.22 公顷、林地面积 75408.17 公顷。全- 6 -县总人口为 45.4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4.05 万人。全县辖 9 个镇 1 个乡,142 个村民委、6 个社区,县政府驻武宣镇。2017 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9.21 亿元,同比增长 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7.43 亿元,增长 3.3%;第二产业增加值56.28

11、 亿元,增长 7.7%;第三产业增加值 35.5 亿元,增长 11.2%。财政收入 8.42 亿元,同比增长 6.31%;固定资产投资 81.26 亿元,同比增长 16.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7.47 亿元,同比增长12.45%。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819 元,同比增长 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167 元,同比增长 9%。2.3 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武宣县水资源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水资源总量为 67.48 亿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的地面径流)总量 66.22 亿立方米,其中:境内水 6.42 亿立方米,过境水(黔江)59.8 亿立方米,地下水 1.26 亿立方

12、米。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主要利用地表水,利用地下水少,全县现有蓄、引、提大小工程 1766 座,设计灌溉面积 38.64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24.95 万亩;年可供水量 3.4 亿立方米。全县水能资源蕴藏量 0.61 万千瓦(不含黔江),已开发 0.224 万千瓦。2.4 旱灾概况2.4.1 旱灾发展规律和趋势武宣县系广西旱片之一,地处桂中旱片中部,由于县境内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导致干旱灾害- 7 -时有发生,素有“十年九旱 ”之称。据全 县旱灾记载,1950 年1999 年的 50 年中,发生春旱的有 28 年,夏旱的有 25 年,秋旱的有 21 年,冬旱的有

13、27 年,不同季节的旱灾基本上是 2 年左右遇到一次,在同一干旱年中,时有不同季节都出现干旱的现象,春秋季节干旱频繁。由于生态环境没有得到应有保护,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近年来干旱灾害发生相对频繁、旱情有加重趋势。2004 年发生罕见的春夏秋连旱,其中夏秋旱最为严重。2005 年遇严重的秋旱。2010年、2011 年、2015 年又连续出现春夏连旱。2.4.2 旱 灾 对 生 产 、 生 活 、 生 态 环 境 及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影 响干旱灾害严重影响了我县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1985 年1993 年,连续 9 年大面积受旱,其旱情为历史罕见,对农业影响极大,在这 9 年的干旱中

14、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 26.6 万亩,相当于当时耕地面积的 51.27%,年平均减产粮食 0.183 万吨,减收甘蔗 1.94 万吨。干旱还造成乡镇供水困难、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旱灾严重制约武宣经济社会的发展。2.4.3 典型干旱年旱灾简况2004 年是武宣县 1963 年有记载以来降雨量最少的年份,造成特大旱灾,持续时间长,干旱范围广。8 -9 月降雨量仅为 116.4毫米, 10-12 月份全县没有降雨过程,全县 14 座水库干涸,26座水库蓄水量已到死库容,无法放水灌溉,大部分山塘水库干涸,河溪断流。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达 51.94 万亩,其中重旱 28.3 万- 8 -亩,轻旱 21 万亩

15、,干枯 2.64 万亩。造成粮食减产 5.2 万吨,甘蔗减产 12 万吨,造成 8.7 万人和 5.2 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全县累计投入抗旱人数 13.2 万人,投入抗旱设施 0.112 万台套/0.56 万千瓦,抗旱用电 23 万千瓦时,抗旱用油 83 吨,投入抗旱经费141 万元(其中:县财政拨款 20 万元,群众自筹 121 万元),抗旱浇灌面积 16 万亩,临时解决了 7.6 万人和 4.1 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2005 年的大旱,全县有 10.82 万人和 6.54 万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2.5 抗旱能力我县现已建成蓄水工程 535 座,总库容 14701 万立方米,有效库容 89

16、62 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 2 座,总库容 9170 万立方米,有效库容 4546 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 10 座,总库容3592 万立方米,有效库容 2863.5 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 37 座,总库容 1362.5 万立方米,有效库容 1025.7 万立方米;塘坝工程486 座,总库容 577 万立方米,有效库容 527 万立方米。引水工程 84 处(0.5 立方米/ 秒流量以上工程 2 处,0.10.5 立方米/秒流量工程 33 处,0.1 立方米/秒流量以下工程 49 处),总引水流量14.18 立方米/秒。提水工程 349 处,装机容量 16564 千瓦。全县现有有效灌溉

17、面积 24.95 万亩,抗旱工程体系初具规模。但由于工程运行年久,老化失修,渠道渗漏严重,特别是电灌工程,国营站目前可使用的占 4050%,集体站能使用的占 20%,其余大部分老化残缺,处于半瘫痪状态。目前,我县的水利设施基础脆- 9 -弱,抗旱能力差。主要抗旱非工程体系有:一是县、乡镇已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抗旱调度协调工作;二是县、乡镇成立了抗旱服务队,在近几年的抗旱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受到群众的欢迎,但是抗旱服务队经济基础薄弱,配套设施差,规模小,抗旱能力低;三是在农村已组建 35 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协调村屯及农户间调水关系;四是县成立人工降雨办公室,旱情严重时抓住有利时机实施人工增雨抗

18、旱。3 指挥体系及职责3.1 指挥体系县抗旱指挥部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指挥长,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县人武部部长、县水利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县水利局、农业局、气象局、水文站、财政局、发改局、住建局、国土局、民政局、统计局、卫计局、交通局、旅游局、文体广电局、公安局、武宣供电局、经贸局、粮食局、糖办、农机局、供销联社、电信武宣分公司、邮政武宣分公司、广西博宣食品有限公司、黔江制糖有限公司、武宣石油公司、人保武宣支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企业为指挥部成员单位,其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县抗旱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属综合协调的常务办事机构,办公室主任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19、主任兼任。- 10 -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指挥机构,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行政首长任指挥长,政府有关单位为成员单位。3.2 职责3.2.1 县抗旱指挥部组织原则县抗旱指挥部是我县抗旱应急工作指挥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1)在县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领导下,贯彻执行有关决定、指令;(2)组织召开抗旱工作应急会议,听取县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民政、水利、农业、气象等部门的旱情灾情汇报,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工作;(3)制定各项抗旱措施,落实抗旱物资和经费;(4)统一指挥我县的抗旱工作,组织县级相关部门按本预案规定职责对受灾地区进行抗旱救灾。3.2.2 县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职责县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是综合协调的常务办事机构,其工作职责是:(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汛抗旱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上级和县抗旱指挥部的有关抗旱决定和调度命令;(2)及时了解、掌握旱情、灾情和水利灌溉工程运行状况以及抗旱工作情况等信息,发布旱情、灾情报告;(3)组织开展全县抗旱工作检查,做好抗旱准备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