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答案+译文).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545592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答案+译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答案+译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答案+译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答案+译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答案+译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答案+译文)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第一篇:(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1.世说新语是由 组织世说新语一

2、批文人编写的。他是_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1分)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撒盐空中差可拟( ) (2)相委而去(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4)下车引之( )3.指出下列加点的虚词的意思。(5分)(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4)相委而去( )(5)友人惭,下车引之(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未若柳絮因风起。(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文中出现了“君”“家君”“尊君”三个称谓语,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他们的意义与区别吗?(3分)( )6

3、.咏雪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何用意?(2分)( )7.上述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睿智儿童的赞许之意。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3分)( )( )【参考答案】1.刘义庆2.(1)相比(2)丢下、舍弃(3)家庭聚会(4)拉3.(1)趁着、乘着、(2)才(3)就(4)表承接(5)代词、代友人。4.(1)还不如把它比作成柳絮乘着风飘起。(2)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5.“君”是第二人称代词:你或您;“家君”是向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6.咏雪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衬托出谢道韫的才华非

4、凡,也借此表明作者的观点,即对谢道韫回答的赞赏之情。7.谢道韫所对出的句子,即有意象又有蕴意,形象贴切。陈元方小小年纪对友人的批评十分中肯。(意对即可)第二篇:(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二)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4.解释下列句子中

5、加点的词语。(4分)(1)太丘舍去( )(2)相委而去( )(3)下车引之( )(4)甚聪惠( )1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去后乃至 乃呼儿出 B.相委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C.下车引之 学而时习之 D.为设果 为人谋而不忠乎16.翻译下面句子。(6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 )17.结合两则材料,分析陈元方和杨氏子的相同之处。(4分)( )( )第二篇【参考答案】14.(1)离开(2)舍弃(3)拉(4)通“慧”,智慧15.D16.(1)您和我的父亲约定的时间是在中午。中午没有到,就是没

6、有信用;对着(他的)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数。(2)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17.陈元方和杨氏子年龄虽小但很机智;都懂得维护父亲和家族尊严。陈元方直指客人不讲信用和礼数;杨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维护了家族尊严。【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第三篇:(甲)陈大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7、。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卢庄道,范阳人也,天下称为名家。聪慧而敏悟,冠于今古。父彦与高士廉有旧。庄道少孤,年十二,造士廉。廉以故人子,引令坐。会上有上书者,庄道窃窥览,谓士廉曰:“此文庄道所作。”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请诵之,果通。复请倒诵,叉通。士廉称叹久之。乃跪谢曰“此文实非庄道所作,向傍窥而记耳。”士廉取他文及案牍,命读之,一览而倒诵。 (选自大唐新语)【注释1谢:道歉 案牍:公文。1.解释下

8、列加点的字。(4分)太丘舍去( )元方入门不顾( )造士廉( ) 庄道窃窥览( )2.下列句子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天下称为名家 为人谋而不忠乎 B.聪慧而敏悟 博学而笃志C.冠于今古 于我如浮云 D.轻薄之行 学而时习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请诵之,果通。复请倒诵,又通。( )4.请结合材料,分析文中两位性格鲜明的少年形象。(4分)( )( )第三篇参考答案:1.离开回头看拜访偷偷地 2.B3.(1)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

9、离开后朋友才到。(2)(高士廉)让他背诵,庄道果然背下来了。又让他倒着背诵,他又背下来了。4.(1)陈元方年龄虽小但很机智聪慧,懂得维护父亲尊严,直指客人不讲信用和礼数;(2)卢庄道天资过人,谦虚诚实,他有过不忘的本领,在展现才华后能承认文章非其所写。【译文】卢庄道是范阳人,被天下公认为是有学问的人,他的聪明才智超过了古今所有的人,他的父亲卢彦和高士廉关系很好。卢庄道从小丧父,十二岁的时候去拜见高士廉,高士廉因为他是老朋友的儿子,让他坐下。恰巧有人送来文章向高士廉请教,卢庄道偷着观看,然后对高士廉说:“这篇文章是我写的。”高士廉责怪他说:“小孩子不要说大话!”认为他轻薄,让他背诵,卢庄道果然背

10、下来了。又让他倒着背诵,他又背下来了,高士廉称赞感叹不已。卢庄道跪下来道歉说:“这篇文章确实不是我写的,而是之前在旁边偷看时记住的。”高士廉取来了其他文章和官府的文书让他读,卢庄道全都能看一遍以后就倒背如流。第四篇:【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日:“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日:“老父在太丘,强者绥

11、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日:“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日:“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与成语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虚与委蛇 B.元方入门不顾/不屑一顾C.久而益敬/精益求精 D.孤法卿父?/不法常可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B、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C、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

12、里如一D、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4.【甲】文与【乙】文在叙述情节和刻画人物时都运用了_描写。【甲】文中友人所称的“尊君”与【乙】文中袁公说的“贤家君”“卿家君”均指的是( )5.结合两篇文章来概括甲乙两篇文章中的远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 )第四篇参考答案:1.A2.(1)和别人约好一起去,却把对方丢下自己走了。2)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3.A4.对话(语言)元方的父亲5.文中元方显示出了一个7岁儿童正直、率真而又机智聪明,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

13、?”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第五篇:【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文】杨时宇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14、。时河南程题与弟颐讲孔、盂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日:“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注释】:属(zh):撰写潜心:用心专而深盖:大概。瞑坐:打瞌睡。瞑:闭上眼睛游酢:杨时的同学,程门四子之一。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侍:服侍颐既觉:程颐睡醒后。1、这两篇文章都围绕着“雪”写了什么故事?( )2、解释下列加粗加斜的字词与儿女讲论文义( )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 撒盐

15、空中差可拟( )3、下列加粗加斜的字词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趁着)B.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在)C.四年而颢死,时闻之(代词,指程颢)D.而以书赴告同学者(因为)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 )5、对于孩子们的比喻,谢太傅更喜欢谁的?从哪里可以看出?你更喜欢谁的?为什么?( )6、看了乙文,你认为杨时是怎样的一个人?试抓住内容来概括。( )第五篇【参考答案】1、略(只要能结合内容概括完整即可)2、子侄辈;通“讣”讣告;做老师;比拟,相比。3、C.D4、(1)还不如把它

16、比作柳絮乘着风飘起。(2)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5、更喜欢兄女的比喻,从“大笑乐”-句可以看出;我更喜欢兄女的比喻,因为前文说“雪骤”,就说明雪下得的很大,把此时的雪比作成柳絮更贴切,更形象。6、杨时聪明勤奋,虚心好学且尊敬老师。(内容结合占-半的分,只答前文得分。)【译文】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计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