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讲:武 静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是在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毛公鼎及铭文 石鼓文局部秦统一后,把大篆酌加简化成小篆通行全国。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标准篆书体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代表人物有被称为小篆鼻祖的秦朝宰相李斯等。泰山石刻(李斯)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图为秦始皇。
2、隶书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具有书法艺术美。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 石门颂 拓片隶书张迁碑 曹全碑 隶书楷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三国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 楷书鼻祖 ” 。楷书盛行于六朝,鼎盛于唐代。代表人物有书圣王羲之、王献之,以及 “ 颜柳欧赵 ” 等。图为钟繇作品宣示表颜真卿 多宝塔碑 赵孟頫 寿春堂记 楷书欧阳询 化度寺塔铭 柳公权 玄秘塔碑 楷书
3、草书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共有三种:章草、小草、大草。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代表人物有后汉的草圣张芝、唐朝的张旭和怀素。 怀素 自叙帖 张芝 终年帖 释文:终年缠此,当治何理耶?且方有诸分张,不知比去复得一会。不讲意不意,可恨汝还,当思更就理。所游悉,谁同过还复,共集散耳。不见奴,粗悉书,云见左军,弥若论听故也。 草书行书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一种字体。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行书风格,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明代晚期至清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行书 分 “ 行楷 ” 和 “行草 ” 。代表人物有苏东坡、黄庭
4、坚、米芾、蔡襄宋四家,元代赵孟頫和明代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 王羲之 丧乱帖 释文: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子点去),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雨点去)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屋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行书苏轼 寒食帖 “ 文房四宝 ” 指纸、墨、笔、砚四类书画用具,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一、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 王羲之 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
5、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 兰亭序 如 “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他将草书的流便速急与楷书的蕴藉平和糅合一起,形成了新的审美样式,成为后世行书的典范,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太宗独爱之; 快雪时晴帖 亦是一代帝王乾隆的最爱。被后世尊为 “书圣 ”。二、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 颜真卿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 “颜体 ”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祭侄文稿 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被誉为 “
6、天下第二行书 ”。三、唐代著名书法家 欧阳询 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 八诀 ”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九成宫醴泉铭碑 被后世喻为“ 天下第一楷书 ” 或 “ 天下第一正书 ” ,享有 “ 楷书之极则” 的美誉,被历代书家奉为楷书的楷模,亦是历代书法初学者临摹最多的作品。四、 “草圣 ” 张旭 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 “ 三绝 ” 。 肚痛贴 全帖仅 30字,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气韵生成。明王世贞跋云: “ 张长史 肚痛帖 及 千字文 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 ” 张旭 肚
7、疼帖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冷哉五、北宋书法家、画家 米芾他是 “ 宋四书法家 ” (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蜀素帖 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董其昌跋曰: “ 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 。 六、唐代著名书法家 柳公权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 颜筋柳骨 ” 的美誉。 玄秘塔碑 明王世贞云: “ 此碑柳书中最露筋骨者。” 其骨力矫健,
8、筋骨特露,刚健遒媚;结字瘦长,且大小颇有错落,巧富变化,顾盼神飞,行间气脉流贯。全碑无一懈笔,可谓精绝。 八、元代著名书画家 赵孟頫 赵孟頫不仅绘画创一代新风,书法更是元代第一人。赵氏所创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后人称之为 “ 赵体 ” 。 洛神赋 即为赵氏行书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十三、毛泽东,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学术上又是诗人,书法家毛泽东手书古诗词,在书法境界上已臻出神入化。从百幅真迹来看,毛泽东的书法和诗意极为融洽,浑然一体,豪迈、苍凉、委婉、激越,风雨雷电、水流花开、天地肝胆、大泽龙蛇,博大的心胸、纯美的诗情,毛泽东凭手中的长锋狼毫笔,在尺幅间、时空中,留下了人间正道、男儿意气、云水襟怀和审美理想。由于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不同,由于书写目的、应用场合不同,由于特定作者的艺术意趣、具体构思不同 书法作品历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类型。从作品的幅式(品式)方面来看,常见的类型有条幅、中堂、横披、手卷、斗方、册页、对联、屏联、扇面、镜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