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美的汉字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汉字的有关知识和文化。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梳理汉字的方法。3.了解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汉字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运用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学习重点:了解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实际中的问题。学习难点:查找有关文化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世界文明史上,埃及的象形字(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字、中国的汉字并称为三大古文字。然而,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纪销声匿迹,圣书字也在公元前5世纪折戟沉沙,唯独中国汉字生生不息,沿用至今,堪称世界文化的奇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
2、美的汉字。二、汉字的魅力:什么是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一)汉字的意境美。中国方块字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它能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意境。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文章听听那冷雨中提到“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常在”。那一个个看似固执呆板的方块字竟然能组合成如此美丽的意境,“春雨,杏花,江南”,六个字描画出一幅图画,让我们看到了江南旖旎的春景,让海外游子生出思乡之情;马致远的“老树、枯藤、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独造了一幅让我们感叹不尽的“离人秋思图”;徐志摩用“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牵动少男少女们纯真的爱;毛泽东的“大雨落幽燕”给人以开阔深远的意境享受,也传达出作者的豪迈之情。(思考问题:同学们是否还能举出体现汉字意境美的例子,请举例说明?)(二)汉字表意美。尽管如今学外语成风,但是我们能得承认汉字在表意上具有其他表音文字所不能及的魅力。余光中先生对中文汉字的推崇很是精彩:“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三)汉字的形体美。汉字的书法,是一门独特、
4、高雅的艺术。大家都学过兰亭集序知道王羲之凭借二十一个“之”的不同写法而使其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也知道他的书法有“飘如浮云,矫如惊龙”之称。还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氏柳氏书法,清秀俏丽的欧氏楷体等都很具艺术魅力。(四)汉字有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沉积,信息量大,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有了方块字的诞生,才有了左传史记,才有了四大名著,才有了新文化运动,才有了屈原、司马迁,才有了曹雪芹、鲁迅。通过汉字,让我们的子子孙孙知道了中华大地的千年风云,明白了东方巨龙的深刻内涵。在秦始皇的烽烟滚滚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侵略者的生灵涂炭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西方列强的奴化政策下,汉字没有被毁掉,汉字以它的方正之
5、气傲立于华夏大地。(思考问题:大家是否还发现汉字有其他优点,请各抒己见?)总之,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学习汉字,等于进入一个奇妙多彩的世界,越学越有意思。精通多门外文并对汉字颇有研究的香港知名人士安子介先生曾说:“有这样的文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说汉字是中国的一大发明,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当之无愧。”三、汉字的起源:一般认为出现在公元前13-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单字4500个,其中认识的约占1/3)考古人员在距今45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土文物上发现了“象形字”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人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据郭沫若同志考证,汉字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发展历史。汉字在这漫
6、长的历史长河中,形体不断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篆书(大篆和小篆的统称)、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现在使用的简化字这样一个过程。刻画符号(图画)-“象形字”-系统文字(据统计甲骨文中形声字占27.24%)四、汉字的形体:1.汉字形体演变过程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中国的文字汉字,已经诞生并日趋成熟了。关于汉字起源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中华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中国的文字从出现至今,已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
7、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中,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写在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因为那时人们用被灼烫过的甲骨上的纹络来判断事物的吉凶。占卜完毕,就将占卜的时间、人名、所问事情、占卜结果,以及事后验证刻在上面,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甲骨文。 甲骨文,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满朱砂,其字体与今不同,因此难以辨认。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
8、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金文 甲骨文之后的汉字书体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于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至今所见最早有铭文是商代中后期的青铜器,文字书体近似于甲骨文。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周的青铜器铭文。铭刻在各种器物上的文字,较甲骨文长且完整,字数少者数十字,多者数百字。大篆和小篆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是汉字书体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大篆狭义专指籀文。广义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籀文是古代秦国
9、使用的文字,是小篆的前身,由于在春秋时秦人作的史籀篇中收藏有223个字,因此叫籀文,据说“籀”的意思是“诵读”。唐朝时出土的“石鼓文”据考证是秦襄公时所刻,和史籀篇中文字相同,是籀文的代表。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统一后的字称为小篆。此种书体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会融各地书风而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之字体,居书史转变之关键。秦文是在“金文”、“籀文”(大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故秦文又称“秦篆”,后人又用“小篆”称之,以与“大篆”区别。隶书始为秦朝程邈所作。程邈本为秦朝县之狱吏,因得罪于秦始皇而被投入云阳狱中。他在狱中苦心凝
10、思十年,损益小篆,作隶书三千字,上之始皇。始皇采纳用之,遂拜其为御史。当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务多端,文书日繁,记录事务单用小篆已深感不便,迫切需要一种比小篆更为省简、规范的文字,以便于书写和镌刻。由于当时改简小篆为社会急需,势在必行,致使隶书这一比小篆规范得多的新的字体应运而生,得以面世。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楷书之楷者,法也,式也,模也。草书之名出于草率、草稿,楷书之名则反之。虽然篆书和隶书也有草写者,以此而论,其工整者亦可谓之为楷,但这里所说的楷书,是指自成一体、现在通用的楷书而言,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的字等。关于楷书的首创者,众说不一。因为魏、晋、南北朝几百年来的文字,是隶书中
11、的八分与楷书笔意错杂时期。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由东汉王次仲所创。现存实物中,只有魏时期钟繇的“贺克捷表”的法度可称为楷书之祖。钟繇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楷书书法家。今天的楷书,其笔画端庄,是由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章草之简捷等脱化、演变而来的(注:章草指“用于章程文书之上者”,是由八分隶再简约其点画,以便于书写之字体)。从三国时期钟繇作“楷书”起,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而为世人所喜爱。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体,这是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变体,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称之行书。自晋迄今,行书用处最大,用得最广,一般性书写几乎均用之。草书 草书,又称破草
12、、今草。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发展成今草,即人们习称的一笔书。唐朝之后又出新体,即张旭之“狂草”,但狂草写出来他人多不能识,只能作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而失去了它作为记载和传播信息的文字的作用。(1)古汉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籀)、六国古文-小篆(形声占87.39%)形体使用器物使用朝代形体特点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商代后期象形、字形方向不固定金文铸在青铜器上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线条化、平直化趋势大篆刻在石鼓西周晚期小篆可以书写在竹简等器物上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2)隶书楷书阶段:隶书-草书-
13、行书-楷书(正楷、真书)(宋代形声超过90%)形体使用朝代形体特点隶书产生于战国晚期,汉代通用形体扁方,较长横画呈微波起伏,右下斜笔带捺脚草书形成于汉代使用连笔,书写快捷,难以辨认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比草书容易辨认,介于草楷之间楷书形成于汉魏之际,南北朝至今形体方正严整,有撇、捺、硬钩,笔画平易圆转五、汉字的形成(一)“六书说”和说文解字古人把汉字的形成方法归纳为六种,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即“六书“。但“六书”并不是没有造字前就存在,而是后代文学家归纳和概括出来的。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系统地阐述了“六书”。早出现的汉字符号大多是形象地摹画事物的符号,因此,在六书中,“象形”、
14、“指事”、“会意”、“形声”是构成字的方法,而“转注”和“假借”是用字的方法。可以说,汉字字形的变化过程中慢慢从“象形”发展到了“表意”。下面一起来看几种构字法。1“象形”即简化了事物的图形,也是最早造出来的汉字符号。比如“”就画成树的样子,“火”就是火苗的样子。“门”和“车”也像门和车的样子。(老师板书画出图形)。象形字象形字源于绘画,容易辨认,易于区别。如“人、目、山、火、木、鱼”等等。“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就有“旦”的象形字了。最早的汉字像画的画儿,如“月”字,多像弯弯的月牙;如“山”字,多像偏山,上头还有三个高高的山
15、尖。2“指事”即象形字加上符号构成新字。象形字必须要像事物的形状才能被描摹出来,客观事物纷繁复杂,具体形象可以画出来,而一些抽象的事物则无法描摹,这时候就要借助符号来表示。于是“指事”这一造字法产生了,比如“上”和“下”无形可象,就在一条长线的上下分别画一条短线来表示。又如,在“木”下加一条短线表示树根,在刀口处加一条短线表示刀刃。(老师板书画出图形,方便学生形象理解)3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或指事字拼合在一起且把它们的意义结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凿子方法就是“会意”。不如,“出”,由一个“止”一个半框组成表示脚从土坎中走出来。“步”两个“止”表示两脚交替走路。“休”由一个人字和一个木字组成,表示
16、人靠在树上休息。.“从”字两个“人”,表示一个人在前面走,另一人在后面跟从;比字,两个人并肩站立,似乎正在比较高矮。天空为什么如此明亮?“日”和“月”合起来为“明”。会意字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汉字,它的意义往往就是它包含的几个汉字的意义组合成的。比如:“明”是由“日、月”两个字组成的,因为“日、月”都是能发光、明亮的东西,所以,“明”也就是“光亮、明亮”的意思;像大家学过的“尖”也是如此,上面“小”,下面“大”,可不就是“尖”吗?最有意思的,还要数“泪”字,它是由“水”和“目”两个字组成,“目”中的“水”,就是眼泪。4汉字只有发展到表意阶段,我们才能利用汉字进行交流沟通。但是汉
17、字的表意方法还是受限制。因为我们的交流很多时候是用语言来进行的,而语言依赖于声音。因为交流的需要,形声构字法也就产生了。用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合起来,构成的字是形声字。如:草、室、泥、村、腐等。形声造字法的构字能力很强,因此汉字中形声字所占的比例很大。形声字 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就叫形声字。由于古今字音、字形的变化,今天形声字声旁的表音作用已十分有限,但适当利用这有限的作用还是必要的。因为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字形不能直接标示字音,除了需要依靠拼音字母来注明字音外,声旁也可以帮助提供字音信息。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排列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依据例子,请你也写几个形声字:左形右声江、村右形左声飘、攻
18、上形下声箕、宇下形上声货、烈内形外声问、闻外形内声园、房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 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值得指出的是,“六书”不是从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具体如下: 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法(体) 后二书: 转注、 假借用字法(用) 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孤立地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后二书转注、假借,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汉字孳衍发展的两种方式。因而人们归结“六书”的区别为“四体二用”。5、关于“六书”我国古代所谓“六书”(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把汉字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叫“六
19、书”)的说法,除了上面提到的“四书”以外,还有“转注”和“假借”。“转注”就是用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字义相通的字互相解释,如“考”和“老”,“颠”和“顶”。“假借”,就是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语言中的某个词。如“豆”,原指食肉用具,后来借作豆子的“豆”,本义消失。这种情况一开始也可以说写了一个“别字”,但流行开来,久而久之,约定俗成,这个“别字”就成了代表这个词的假借字。“转注”和“假借”都是利用已有的字,而没有产生新字,所以,严格地说来,它们只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二)汉字的构成:(1)独体字:“象形字”“指事字”(2)合体字:“会意字”“形声字”应用:根据意符推究文字的意思,减少错别字
20、。六、汉字文化:1.造字时的文化信息:东、西、南、北2.书法、篆刻艺术。独特的中国文字文化博大精深。六、猜字谜1、春节三日(人)2、一半在河海,一半在天空,到底在哪里?老家在山东。(鲁)3、一个字,生得怪,六张嘴,两只角。(曲)4、汉语文字国,有三个“兄弟”:虽都是三笔,性格却不同。大哥大张嘴,不管他人事;二哥半张嘴,只管过去事;老三闭着嘴,十点迟迟起。(己已巳)5、有心走不快,见水它过满,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曼)(一)理论知识1了解汉字的特点。(1)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方块体,写法各不相同,书写以字为单位。(2)每个汉字都读成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3)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就
21、是说它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它和语音不发生固定的联系。由于方言的不同,同一个字可以有不同的读音,而且声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或语素往往要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这样又形成大量的同音字。(4)汉字形体的特点。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方块形体。书写汉字由起笔到收笔叫“一画”或“一笔”。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是汉字形体的基本要素。笔画的基本形式是点和线。点和线在汉字里的位置不同,又有一些变体。汉字就是由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等笔画构成的。例如,书法上所谓的“永字八法”,就是指“永”具备上述八种笔画,它体现汉字形体的基本特点。笔画要靠笔顺的有规律的组织,才能形成汉字。笔顺就是汉字的笔画顺序。每一个
22、汉字的写法各不相同,但是它的笔画和结构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减。例如,高低的“低”,不能写成“”;训练的“练”,不能写成“”。“杏、呆”,“压、庄”笔画相同,由于结构不同,成了两个无关的字。了解了汉字形体的特点,识字就必须认清字形。(5)掌握形似字。形似字是指汉字中那些形体近似、差别很细微的字。因为汉字数量多,形体纷繁,而构成字的笔画都是有限的,所以有些字的形状不免有点相像。这就出现了如“己、已、巳”这类形体相似而意义完全不同的形似字。归纳起来形似字主要有四种类型:笔画不同:天夭,戍戌;笔数不同:冶治,折拆;部首偏旁不同:冠寇,棘辣;笔画相同而安排不同:未末,压庄。形似字不管怎么相似,总还是有
23、细微差别的。我们只要抓住它们的细微差别,就能区别、辨认形似字:辨析形似字,着重识别有细微差别的部分。例如,“人,入”二字都是撇和捺两画,但“人”字撇长捺短,捺在撇下;“入”字撇短捺长,撇在捺下。又如,“庆,厌”二字区别主要在于一点的位置不同,笔顺也不同。“庆”字第一笔是点,“厌”字最后一笔才是点。从字形的结构特点来辨析形似字。例如,“狼、粮、娘、踉”四个字不同的是左偏旁“犬”、“米”、“女”、“足”。这几个左偏旁都是部首字。凡由“犬”字组成的字,大多与野兽有关,如狼、狐、獾等。凡由“米”字组成的字,大部分与粮食有关,如粮、籽、粉、糕等。凡由“女”字组成的字大多与女性有关,如娘、妇、奶、姑等。凡
24、由“足”字组成的字,大多与脚有关,如跟、趾、跑、蹬等。由此,可利用字形结构特点来区别字形,理解字义。在运用中辨析形似字。例如,“辛、幸”,可组成艰辛、辛苦、干辛万苦,幸福、幸运、幸灾乐祸等词语,当然也可以用来造句。这样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形似字。编短语、歌诀、顺口溜辨析形似字。例如,有人为辨别“戴、栽、裁、载”编成“去掉田字不是戴,买棵树木拿去栽,要做衣服就去裁,叫辆车子把货载”一类的顺口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有人编“中间点撇仔细辨,有言来争辩,种瓜长花瓣,青丝扎成辫”之类的顺口溜来辨别易混的形似字,效果也不错。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在认字的时候,仔仔细
25、细地读,在写字的时候规规矩矩地写,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识字习惯,就能避免读错、写错形似字。2怎样识记和纠正错别字?分析:识记和纠正错别字的主要办法是熟悉汉字的结构,善于识别错别字。错字指字的笔画没有写对,别字指写“白字”。(1)造成错字的主要原因有: 因多写笔画而错,如“步”误写为“”、“染”误写为“”; 因少写笔画而错,如“初”误写为“”; 因误用偏旁而错,如“淫”误写为“”。(2)造成别字的主要原因有:因音近而错,如“刻苦”误写为“克苦”、“书籍”误写为“书藉”;因形似而错,如“针灸”误写为“针炙”、“仓库”误写为“仑库”。(3)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有:抓字音,记字形。例如“令”
26、和“今”两类字容易相混,可以抓往它们的声母来区分。凡是声母是“L”的都写“令”如“苓”、“岭”、“龄”、“铃”、“冷”、“领”、“邻”,“怜”、“玲”、“伶”等;其他声母的都写“今”如“岑”、“含”、“贪”、“念”、“吟”、“矜”等。同样的道理,有些字可以抓“韵母”来记忆,如“舀”和“臽”类字,凡韵母是ao的,都写“舀”如:“稻”、“蹈”、“滔”,“韬”等;凡韵母是ian的,都写“臽”,如“陷”、“馅”、“焰”、“掐”等。抓形旁,记字形。例如“礻”旁和“衤”旁的字很容易相混,抓形旁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礻”是“示”的变形,古时候“示”旁的字一般同祭祀或祈祷有关系,所以都从“礻”,如“神”“祥
27、”、“祷”、“礼”、“祖”、“祀”、“社”、“祈”、“祸”、“福”、“祝”、“禄”等;“衤”是“衣”的变形,所以凡同衣物有关系的字都从“衤”,如“衫”、“袄”、“袖”、“裙”、“被”、“袜”、“衬”、“袱”、“裤”、“褐”、“补”等。抓类推,记字形。一大批简化字和一部分简化偏旁是可以类推的。例如汉字偏旁“倉”简化作“仓”,“侖”简化为“仑”。依此类推,凡是用“仓”作声旁的,一律从“仓”如“抢”、“苍”、“沧”,“疮”、“创”等,凡是用“仑”作声旁的,一律从“仑”如“伦”、“沦”、“轮”,“抡”、“纶”、“论”等。掌握这种类推的规律,就不会把“创伤”写成“伤”,把“议论”写成“议”了。【知识链接
28、】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一、 汉字寻根:人要寻根,字也要寻根。1.仓颉和仓颉庙在陕西省白水县东北30公里处,有座雄伟壮丽的古建筑,这就是仓颉庙。作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仓颉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历代都重视修葺和保护,仓颉庙基本上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又经过多次重大维修。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
29、。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倉)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鲁迅曾对仓颉造字这一史实,作过精辟的论述,意即文字非一人独创,而是群众智慧的结晶。但以仓颉为杰出代表的汉文字创造者,终于终结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后世誉之为“文字初祖”,实乃当之无愧。2.甲骨文: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乌龟甲壳和牛的肩胛(ji)骨上,故称“甲骨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气候、习尚等许多方面,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先后出土约14万片
30、,单字总数约4500个,可认者约1700字。甲骨文是现在汉字的“祖先”,距今约3000多年,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即从那时开始。金文: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金文的象形度仍然比较高,但同时也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小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统一后的字称为小篆。此种书体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会融各地书风而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之字体,居书史转变之关键。秦文是在“金文”、“籀(zhu)文”(大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故秦文又称“秦篆”,后人又用“小篆”称之,以与“大篆”区别。秦代刻石保存小篆书
31、迹稍多,但仍算少,以秦始皇所立诸石最为重要,琅邪台、泰山原石及拓(t)本残存,则最能见其真相。一些刻在秦代度量衡上的文字,则体现出自然朴实的风格。隶书: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mio)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楷书: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创始人钟繇(yu)。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钟繇作品宣示表。行书:中国浙江的“兰亭碑亭”是个有名的地方,当年,王羲之在这里写
32、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二、汉字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影响1、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日本民族虽有着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创制则相当晚。长期以来,其人民是以汉字作为自己传播思想、表达情感的载体,称汉字为“真名”。五世纪初,日本出现被称为“假名”的借用汉字的标音文字。八世纪时,以汉字标记日本语音的用法已较固定,其标志是万叶集的编定,故称“万叶假名”。是为纯粹日语标音文字的基础。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空海)来完成的。他们俩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对汉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革体创造日文“平假名”。尽管自十世纪起,假名文字已
33、在日本盛行,但汉字的使用却并未因此而废止。时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简体汉字。2、汉字对朝鲜文字的影响:朝鲜文字称谚文。它的创制和应用是古代朝鲜文化的一项重要成就。实际上,中古时期的朝鲜亦如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汉字。新罗统一后稍有改观,时人薛聪曾创造“吏读”,即用汉字表示朝鲜语的助词和助动词,辅助阅读汉文书籍。终因言文各异,无法普及。李朝初期,世宗在宫中设谚文局,令郑麟趾、成三问等人制定谚文。他们依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11个母音字母和17个子音字母,并于公元1443年“训民正音”,公布使用。朝鲜从此有了自己的文字。3、汉字对越南文字的影响:十世纪
34、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国的郡县。秦、汉、隋、唐莫不在此设官统辖,故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较深。越南独立后,无论是上层人士的交往,还是学校教育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均以汉字为工具。直至十三世纪,越南才有本国文字字喃。字喃是以汉字为基础,用形声、假借、会意等方法创制的表达越南语音的新字。十五世纪时,字喃通行全国,完全取代了汉字。总之,汉字词汇丰富,博大精深。它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更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见微知著,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不仅创造出悠久灿烂文明,而且推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为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汉字形体演变、部首、用字现象一、汉字的形体演变1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
35、、草、行书(殷、商) (西周、春秋) (战国) (秦朝) (汉朝)2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此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叫古文字,字形具有象形性,此后的隶书、楷书、行书叫今文字,字形具有象征性。二、利用楷书形旁推求字的本义范畴1部首(1)把有相同意符的字放在一起,成为一部,其共有的偏旁排在该部之首,叫部首。如:札、李、椅、核、树等,其部首是“木”。(2)以义定部与以形定部说文解字等工具书以义类来确定部首,叫以义定部。如,甥、舅均为“男”部,施、旗“”部。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为方便检字,不再考虑字的意义,纯粹从字形出发确定部首
36、,叫以形定部。如,施、旗均为方部;到(从至,刀声)刀部。2分析古字形,探求字的本义(1)根据字形与词义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可以把字(词)义分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字形与词义之间有直接联系的是本义,由本义引申出的意义叫引申义,字形与词义之间没有联系的叫假借义。如:戎:本义指兵器,引申为士兵、军队、战争、征伐,假借义指你(们)。(2)造字法四书在探求字的本义中的地位和作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的表意性由强到弱递减。象形字、指事字直接表意,会意字间接表意,形声字要把意符、声符、口语读音联系起来才表意。3掌握以下意符所表示的义类:亻儿:人 冫(仌):冰、寒冷刂(刀):刀、切割 力:力量、用力 匚:盛
37、物的器皿口:嘴、口 囗:围墙、包围 土:土、土地 女:妇女 子:子女 宀:宫室、房屋山:山岳 巾:布帛 广(yn):宫室 弓:弓箭 彡:修饰 彳:行走 忄(心):心情、心理活动 扌(手):手、手的动作 斤:斧子 日:太阳、季节、时辰月:月亮 木:树木、木材 欠:张口、出气 殳:打击 毛:毛发 氵(水):水灬(火):火 牛:牛、牲畜 犭(犬):狗、野兽 王(玉):玉石 瓦:陶器 田:田地疒:疾病 皿:盆类器皿 目:眼睛、看 石:石头 礻(示):鬼神祭祀 禾:禾类植物穴:洞穴 立:战立 (竹):竹子 糹(糸):丝麻绳索 缶:陶器 罒(网):罗网羽:羽毛、翅膀 耂:老人 耒:农事、农具 耳:耳朵、听
38、 月(肉);肉、肉体舟:舟船艹(艸):植物、草木 虫:蛇行:道路 衣:衣服 见:看 角:兽角 讠(言):言语 豕:猪 贝:钱财 走:行走、奔跑 足:脚、行走 车:车辆 辶(辵):行走阝右(邑):城邑酉:酒、酒坛 门:门户 阝 左 (阜):山陵、台阶 隹:鸟类 雨:雨类 革:皮革页(xi):人头 飠饣(食):食物 马:马骨:骨骼 髟:毛发 鬲:釜锅 鬼:鬼魂鱼:鱼类 鸟:鸟类 4注意以下问题(1)古文字隶变楷化后,原来的象形字不象形了。如:题:从页,是声。本意指人头。杂:雜,从衣,集声。五彩相会也。(2)现代字典辞书上的所谓部首,指的是检字法部首,要仔细分辨才能确定其形旁及本义。三、 汉字用字现
39、象古今字:同一个词,先后所用的不同的字,时代在先的叫古字,时代在后的叫今字。古字一字多义,今字表其中某义。异体字:意义、读音相同,完全可通用。音、义完全同,形不同繁简字:繁体字与简全字合称。多数繁简字属于异体字,只是其中一体较为简化。假借字:借用一音同或音近的字表示某一意义不同的词。本无其字 本义消失,形义间无联系通假字:本有其字。仅音相同,假借字有另义。合音字:两个字合为一个音节。如:狮、飙、虎一字字音析为两个音节:例:狻猊、扶摇、於菟避讳字:因避君尊长之讳而改易的字。(一)古今字1从词的角度看,同一个词,先后用不同的字表示,这两个字之间是古今字的关系。先有的叫古字,后造的叫今字,也叫后起字
40、、区别字。从字的角度看,一个字形原来表示多个义项,为了避免产生歧义,就另造一字分担这个字的某一义项,这两个字在这个义项上是古今字的关系。2古今字不是异体字。因为今字只是表示古字的某一个义项,不能完全替代所有义项。如,“说”“悦”,“悦”不能表示“说话”的义项,仅表示“说”所表示的“高兴、喜悦”之意。3一般说来,今字出现后,古字仍然存在,只是表示的义项减少了。4今字产生的方式(1)以古字作声符,另增形符。如:文纹; 景影(2)改换古字形符:如:赴讣; 没殁(3)完全改换,形体上看不出联系。如:身娠; 亦腋5古字的多个义项可以通过另造新字的方法来分工,也可以通过改变字音来分工,于是就有了多音字。如
41、:衣:名词,衣服,读 y ;动词,穿,读y.食:名词,食物,读sh;动词,吃,读s。词由单音节逐步向多音节过渡,也是出于区别其意义的需要。如:危,有“高、危、难“几个义项,后来,后面两个引申义分别演变成了危险、危难,(均是同义连文),使其意义更加明确。(二)异体字1为何有异体字文字不是一人在一时、一地造出来的。由于造字的人不同,造字的方法、造字的材料、构字部件的相对位置不同,就有了异体字。(1)造字法不同造成的异体字,如:淚(形声)泪(会意)岳(会意)嶽(形声)考(形声)老(会意)(2)造字材料的不同,选用了不同的声符、意符。如:輝暉煇 暖煖 雞鷄歌謌 裤绔絝(3)构字部件的相对位置不同,如:
42、峰峯 略畧 案桉 鞍鞌所谓异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定时间性的。如:喻、谕,都是让人知晓、懂得的意思,从字形上看,它们原来应该是异体字。但后来“谕”专指上对下的诏谕,“喻”专指譬喻,就不再是异体字了。考、老,原来均指老年人,是一对异体字。后来,“考”指考试、考察,“老”指年纪大,就不再是异体字了。(三)繁简字1有的词有笔画繁简不一的两个字形,这两个字就是繁简字。繁简字从字形不同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是一对异体字。2繁简字现象历来就有,正是繁简的矛盾促进了字形的演变。3简化字的来源(1)历代的简体字或俗字:如“乱、体、对”(2)新造的简化字:如“鸡、队、邓、进”(3)用笔画较少的同音字。如:云(
43、说),雲(云彩)云后(君主、皇后),後(前后、后代)后谷(山谷),穀(五谷)谷(4)利用草书楷化的办法:如“书、为、伟、乐”4注意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1)绝大多数繁简字是一对一的关系遷迁 處处 體体 舉举(2)一对多的里(长度单位、乡里),裏(里外)里余(我),餘(剩余)余複(夹衣、繁杂),復(往而复来)复發(出发),髪(头发)发干(干戈),幹(才干),榦(树干),乾(干湿)干升(容量单位,量器),昇(升起),陞(提升)升遇到一对多的情况,要认真辨析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从而确定其原字。(四)假借字1借用已有的文字来表示语言中音同或音近而意义不同的词,所使用的字叫假借字。(1)本无其字的假借有
44、些词,本来就没有给它造字,一开始就是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叫本无其字的假借。现代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这种情况。其字形与基本义之间无联系,书上一般也不指明,但容易识别。一般地,表意比较抽象的方位名词、代词、形容词、助词、连词都是假借而来的。如:舊:本义指一种鸟,借表新旧之旧。之:本义是动词,往,借表第三人称代词。汝:本义是河名,借表第二人称代词。(2)本有其字的假借写作时,本来该用某字,却用了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叫本有其字的假借,这是用字的假借,一般也叫通假。这种假借中本该用的字叫本字,被借用的字叫通假字。读的时候,读本字的音。这类假借类似于今天的写别字,但性质上又完全不同。别字是不被认可的误用字,属于个人行为。而通假字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有一定的社会性,在一定的时期大家都可以这样用。2所谓音同、音近是从古音的角度讲的,不能以现代读音为标准。判断是否是通假现象,应当有文献资料作证明,不能凭主观臆断。3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关系古今字是历时关系,即是先后出现的一组字。通假字是共时关系,即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