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全国各地高三月考、联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安徽淮南二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8诗歌意境上有何突出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 9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阐明。(4分)答: 参考答案:8意境上突出了静的特点。(2分)表现了作者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2分)9.表达技巧:(1)第二句运用了“弄”字,具有拟人化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雨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2)末句写耳中所闻,描写了绿阴深处乳鸽细语的景象。以有声衬无声,表现了
2、庭院寂寂之境。(3)景中寓情,通过描写“春雨”“娇云”“花竹”“乳鸽”等景物,表现诗人游沧浪亭时闲适、愉悦的心情。(答对两条得4分) 安徽铜陵二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点绛唇夜宿临洺驿陈维崧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注】陈维崧(16251682),清代文学家, 其性豪迈,尤擅填词。初家道兴旺,少年得意。后家门中落,又值明清之交,颠沛流离,生活坎坷。离离,排列密集貌。稗,杂草。8这首词的开头在描写山峦时比喻奇特,试加以简要分析。(4分)_9结合词的下阕,说说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4分)_参考答案:8、答案:一是月光下的太行山峰如女子黑黑的发髻,写出山体高峻,排列密集。一是把山岭之势比作蝌蚪游动,形容山势连绵,逶迤雄阔。(2分)这样的比喻生动描绘出夜晚时月光下太行山静矗和起伏的独特景象。(2分)9、答案:“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表达了俯仰今古,世事沧桑,感慨万端;(2分)“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阔大苍凉中,寄寓诗人飘泊不定、感时怀古的悲怆心绪,既有故国之痛又有身世之悲。(2分) 安徽皖南八校2011届高三摸底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不见(唐)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
4、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 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了一种并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8要点:对好友的挂念,以及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 的哀怜和同情。(2分)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2分)(意思对即可)9示例对比手法。(1分)颔联通过“世人”与“我”,“皆欲杀”和“独怜才”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突出了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3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直抒胸臆。(2分)这首诗采用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直接表白情感,情真意切,质朴自然。(
5、2分)(意思对即可) 安徽合肥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 词,完成89题。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8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9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8答案:上阙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 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9答案: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
6、,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只要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鉴赏】这里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对念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来思考这个过程。再从画面本身来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这 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 应,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词境。“夜凉”二字,既是词人的直感,又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
7、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娇过洞庭词,有“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等语,流露出一种疾俗愤世的情绪,这一首写得心气平和多了。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 见,气象可想。“旗梢不动晚波平”,是
8、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鳞鳞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逢,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 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 红蓼”,指生于水边的红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江东人别泽蓼,呼之为火蓼。”唐代诗人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犹念悲秋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而词中的“红蓼”
9、与“白鱼”相对,更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词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图,又写了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 北京密云二中2011届高三9月月考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共7分)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咨嗟:叹息。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10、 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B. “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C. 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D. “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 从词中的“咨嗟”、“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心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4B(春水、春花、蒙蒙烟雨触动了作者的乡思,引出了下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的心情应当是黯然的苦闷的)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
11、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烟雨暗千家”隐含了淡淡的郁郁之情;蒙蒙烟雨又触动了作者的思乡之情;“酒醒却咨嗟”,这里的叹息正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思归却又不能满足,因此他只好“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来自我安慰和解脱,于是用“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一切,珍惜年华,借诗酒来自娱,以摆脱苦闷的心情。 北京清华附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13阅读王冕的两首咏梅诗,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墨 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白 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王冕(12871359),元末著名
12、诗人、画家。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从整体上看,两首诗都使用了 的手法,借咏梅赞美了 的品质。(3分)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不同点。(4分)答: 参考答案:托物言志 不媚流俗、秉持高洁的美好品质和操守。(3分)略(4分) 福建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6分)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觉:醒。6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
13、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7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3分) 参考答案:6B(颔联告诉我们的是“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7“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1分) 福建四校2011届高三联考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秋 蕊 香张耒帘暮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别离
14、滋味浓于酒,著人妆。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如旧。 请简要说说词的上片写景的层次。(2分)答: 结合全词,简要赏析“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如旧”一句。(4分)答: 参考答案:6(6分)(1)空间上由房内写到房外。(1分)时间上由白天写到晚上。(1分)先写风动门帘,再写燃香香兽,这是房内之景;然后写黄昏的朱栏和月下的长廊,这是房外之景。也体现了时间的变化。(共2分)(2)第一,词中主人公以“东墙柳”自喻,“东墙柳”年年春色依旧,而主人公容颜却一年一年老去(2分);第二,借用柳的离别之意。但层次更深。虽然同为离别,“东墙柳”每年至少能被人见一次,而抒情主人公连这一面都不曾见过,意指已经离别至少超
15、过一年时间了。(2分)(共4分) 福建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蝶恋花 暮春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注释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2分) 答: (2)本篇 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答: 参考答案:8(6分)(1)“点”或“破”(1分);突出了青山的高
16、峻(1分,言之成理即可)。 (2)虚写(或“想象”)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分)。 福建龙海浮宫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如梦令南宋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1)这首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出自_(作者)的_(作品名),由此可知这首词描写的是_(事物)。(2分)(2)请感受词中所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4分) 参考答案:6、(1)这首词“人在武陵微醉”一句 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描写的是桃花。(2分)(2
17、)这首宋词表达了词人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喻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喻。这首词还运用了映衬对比的手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4分) 甘肃天水三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小题。(8分)浣溪沙秦 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的? (4分)答:(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
18、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4分)答:参考答案:12 (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2分)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来的。(1分);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1分)(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2分)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
19、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2分) 甘肃天水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15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8分)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 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4分) (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4分)参考答案:15(8分) (2)(4分)看惯世事后的无奈
20、、淡漠。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愉悦怡然。(各2分) (3)(4分)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其间。(1分)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 的手法,(1分)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1分)与作者“悠 然”的情感自然相融。 (1分)(其它答法,答合诗意即可) 广东常平中学2011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宋)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 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第二联中,哪两个字最能反映出雨势之大?请简要分析。(3分)(2)通观全诗,
21、这场雨为何令诗人欣喜?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4分)参考答案:10(7分)(1)“湿” (或“漏”)与“深”。每张床都被漏下的雨水打湿了,河流上涨使所有的河流(“岸岸”指“条条河流”)变得更深,这些都反映出雨势之大。(关键字答对2分,分析合理1分)(2)因为雨下得又大又及时,有利于禾苗的生长。反映诗人与民同乐(关心百姓、体察民情也可)的思想。(每问2分,意思相近即可) 广东潮州金山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摸底10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寄公度舒宣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22、。 (1)这首词上下阙写景的角度或手法有何不同?词的上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 (2)这首词中“涵”、“贴”、“寒”、“满”等字用得很好,请选择其中两个联系全诗分析其运用特点或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10(6分)(1)(3分)上阙写的实景(眼前之景),下阙写的是虚景(想象之景),手法是虚实结合;答深秋之景和冬景亦可。写出了深秋苍茫萧条寒意侵人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孤独悲凉的心境。(每问1分)(2)(3分)“涵”字写写出了深秋时节天空的苍茫开阔和水天一色的特点,意境阔远;“贴”字极言燕飞之高犹如云去,极目难及;“寒”字以感觉写视觉,以景写心,使人联想到“高处不胜寒”
23、; “满”写出了雪之大,暗寓见友之难,行路之难,突出了思友之情。(每分析一个得1分,对两个字分析都合理的可得3分) 广东番禺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段考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虞美人 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1)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景象有什么特点?(4分)(2)结合下片描写的景物,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3分)参考答案:10(1)(4分)写如丝杨柳、绵绵细雨(1分)、小楼、云朵(1分),一派迷蒙景象(2分)。(2)(3分)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1分)衬托
24、诗人凄凉的乡愁,突出乡愁的浓重(2分)。 广东罗定 中学2011届高三8月月考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水口行舟 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3分) 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每点1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
25、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或:生活中的风雨、磨难,看似来势汹汹,不可战胜,但是,只要能坦然面对,不用惧怕,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意思对即可) 广东培英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10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7分)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3分)答:_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_ 参考答案:10(1)“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1分);“跳”
26、这个动词绘声绘色地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2分)。 (2)上阙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满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命名诗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抱怨之情;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的境界,感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每种感情1分) 广东汕头英华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1 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寒闺怨白居易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
27、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 棉衣。(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2分)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10.(1)答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2)答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诗人于此不直接写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女子内心之“怨”,虽简实丰,含蓄蕴籍,余味无穷。(答“手先知”为拟人也可适当得分)。 广东珠海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考试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如梦令苏轼为向东坡传语,人
28、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3分) (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4分) 参考答案:10.(7分)(1)辞别黄州东坡,之后苏轼想没有人再去东坡。词人采用设问句的形式,用“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这个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铺直叙,表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限思念之情。(3分)(2)用“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
29、;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行路:仍不具体。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过后的耕作,与前“东坡”相应,而且饱含词人归耕农亩(或:黄州东坡)的轻松愉悦的情感。(4分)广西桂林十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御街行 秋日怀旧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句写得极妙,请简要分析它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答: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30、4分)答: 参考答案:12、(1)此句描写寒秋时节夜晚,秋叶纷纷坠地的景象,营造了寂寥悲凉的意境,体现了作者孤寒处境的感受。(2)这首词上片从夜静叶落写起,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愁情。 广西桂林中学2011届高三8月月考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小题。(8分) w_浣溪沙秦 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 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高考资源网w_w*w.k*s 5*u.c o*m(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
31、的? (4分)答: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4分)答:参考答案:12 (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2分)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来的。(1分);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1分) w_w w. k#s5_u.c o*m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2分)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
32、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2分) 高考资源网w_w*w.k*s 5*u.c o*m 广西玉林高中南宁二中2011届高三9月联考1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呜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来源:学+科+网Z+X+X+K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雄共午瓯茶? 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见之物。 (1)诗人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
33、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12古诗(8分) (1)通过描写“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_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2分)以动衬“幽”(:下鹭”);以声衬“幽”(“鸣蛙”)(2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2分)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一酌情扣分) 贵州遵义四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军城早秋 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
34、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12.(8分) (1)(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5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局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河北
35、保定部分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8月模拟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每小题4分)春 阴朱弁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注释】朱弁,曾出使金国,像苏武一样,被拘留十五年,此间他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在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天才回到故国。此诗就写于他被拘金国的时期。迢递,高远的样子。(1)诗中的金国之春有怎样的特征?请做具体分析。(4分)(2)请分析诗的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具有阴冷萧瑟的特征. 首联写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多么的荒凉凄惨!颔
36、联写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虽有芳草碧连天,可草中藏着乌鸦,多么阴森恐怖!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深情. “诗穷莫写愁如海”说的是自己的诗难以把浩荡的愁怀尽情抒写出来,可见愁之多之深; “酒薄难将梦到家”是说诗人想借助酒力梦回故乡,可酒薄无力;梦尚未到家,人却已经醒了。最后以东风吹白了两鬓的黑发作结,其故国之思抒发得何其深沉。 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1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1.周德清(12771365),号廷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3分)(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