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学作品考点及答题方法.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524724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作品考点及答题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学作品考点及答题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学作品考点及答题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学作品考点及答题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学作品考点及答题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学作品考点及答题方法赵士群文学作品阅读理解的准备:1、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文章的表达方式还包括“说明”)3、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4、 描写的分类: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物描写(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5、 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形态等)、侧面描写(通过写别物间接表现此人、物);6、 从不同的感官进行描写:听觉、视觉、触觉、嗅觉;7、 抒情的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通过记叙和描写来实现),文学作品中的抒情往往还伴随着议论;8、 文

2、章的线索:叙事线索、感情线索;9、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0、赏析语言的方法:选取角度:修辞、用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描写方法、句式等。【首选修辞手法】11、阅读理解过程:读文章问标题理思路找中心做题目12、理思路:对于难懂的文章要一句一句理,一段一段理,概括大意,据此再将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出来;13、找中心:文章思路理清之后,再读标题、第一段、结尾段,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作者借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观点、感受、感情,用“通过记叙或描写,表达感情、心理、感受或感悟到道理”的句式提炼出文章中心。【提炼中心至关重要,不能将文章的中心理解错误或理解有偏差

3、,因为答题的要点最终是要落在中心上的,即文中表达的观点、感情,尤其是赏析语言】。 14、答题准备:不要急着写答案,先认真读题干和问题,题干有暗示语,提示答题角度,要领会命题老师的考查意图;再看分值,确定有几个得分点;找出问题所在的对应段落,将题目中的问题放回原文,联系上下文思考,上下文读多一些,并勾画关键词语,尤其是能表达感情、心理、情绪的词语;题干明确指出要“结合全文”的,一定要在全文筛选,把要点全部找完,再结合分值确定得分点后,再进行整理,答题时尽量用原文。考题类型:一般设置五种题目类型:概括内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要把握作品中的意象,散文化的文章

4、是文学作品阅读理解的难点,也是近几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考查的重点);赏析语言;重点词句的理解,包括题目的含义;阅读感悟。下面,分别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答题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考查对内容的理解1、 概括内容:叙述了人事、叙述了过程;描写了人怎么样;描写了地方景。2、 概括中心:本文通过叙述了事,描写了,表达感情,歌颂精神或批判了或揭示了的社会现状、问题。3、 顺叙: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写;4、 倒叙:先写后发生的事,然后再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5、 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入对以往事情的回忆,也叫补叙;6、 插叙的作用:答题准备:先概括插叙的内容,答:补充交代某人、某物怎样的经历、状况、或补充说明某人或

5、某物的原因;为下文情节或表现人物性格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向前发展。考查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7、 如何塑造(刻画)人物形象:对人物进行的描写,比如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对人物进行衬托,通过写另某人来衬托某人 对比手法,将某人与另某人进行对比,表现某人 用环境描写进行烘托,突出某人。8、 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或人物形象:直接用四字短语进行概括,从性格和精神品质两方面进行。9、 结合原文,试分析人物形象或性格特征:答题思路:先在文中勾画人物的言、行、神、心等描写的语句,并思考这些描写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品质,文段中能表明人物个性的词语一定要保留,答题时,对原文中人物描写的语句进行概括、引用

6、,提取关键词,再用四字短语描述人物的个性、品质。10、散文中如何塑造艺术形象:答题思路同上。 考查如何赏析重点词句11、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特定的地点、环境、时代背景,为人物提供一个典型的活动背景或活动场所;渲染的环境气氛,推动下文情节的发展,暗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命运;(根据具体语境具体分析,会用到其中的几个点)12、自然景物描写:这句话运用了景物描写,描写了的景色,渲染了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的心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特点,为下文中情节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根据具体语境具体分析,会用到其中的几个点)13、最后一段用景物描写结尾的妙处:美景:再次将人带进一个优美的意境

7、中,令人遐想,令人回味,再次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或再次烘托了某人的感情、性格、心理;哀景:再次描写一个凄凉的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情感。14、记叙的线索:一般叙事线索是明线,感情线索是暗线。 叙事线索:一般写物的文章以“某物”为线索;叙事写人的文章以“某人的活动”或“我和某人的交往”为线索; 感情线索:以“某人的感情”为线索;以“某人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以“某人的感情的逐步加深”为线索。 (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叙事线索是“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感情线索是“我的爱国感情”。) 15、比喻句的作用: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复述+表达效果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喻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某物的情态,某物的特点,表

8、达了的感情(心理、情态)。 16、拟人句的作用: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复述+表达效果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感情(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某物的情态、动作,表达了对某物的感情、心理。 17、排比句的作用: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气势磅礴(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或抒情效果),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读来一气呵成,撼动人心。 18、反问句的作用: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 19、反复句的作用:有不同情况:句子里词语的反复;文章首尾两段句子的反复;某个句子反复出现。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对起反复强调的作用,强调作者对某物或某人的感情、态度,或强调了的重要性。 20、对比句

9、的作用:用对比手法,将与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表现某人某物(或的性格特征),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对比手法很复杂,在不同的问题当中说法不同,在文学作品中既是一种修辞手法又是文章的表现手法;在议论文中是论证方法,在说明文中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里只讨论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议论文和说明文将再行讨论。) 21、词的作用:此题也会同时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答题格式: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动词要一一列举出来),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某人某物的动作,表现了某人某物的情态、心理、情感。 22、形容词的作用:运用了形容词(形容词要列举出来),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某人某物的颜色、形态、特征、情态等,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心理,这几

10、个形容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此句运用外貌(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某物某人的特点、性格、心理,表现某物某人的感情;【此句运用了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从正面表现某物某人,又从侧面表现某物某人】 24、从句式、语言特点的角度赏析句子:例如:此句运用四字短语,句式工整,简洁凝练,生动优美,富有哲理,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很有节奏感。(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具体分析,不难。) 25、用第一人称“我”的好处:分两种情况:“我”是主人公,“我”是旁观者 从“我”的角度写,便于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便于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

11、感,这样更显真实,更真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更能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背影鲁滨逊漂流记)文章中的“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作品通过“我”的眼睛来描写主人公,以“我”的想法、心理来表现文章的主题。(例如台阶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 26、人称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的好处:人称的改变往往是抒发感情的需要,当需要直接对着ta抒发感情或感情达到高潮时常常由第三人称ta变为第二人称“你”。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如同进行某人和某人面对面地交谈,直接进行感情的交流,更为直接地表达感情,使抒情更直接更强烈,更能打动读者。(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有几处叙述人称由“她”变为“你”。)考

12、查重点段 1、第一段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 结构上总领全文,点明题旨;内容上如果以叙事为开头,则答:开篇叙述,引出下文要记叙的事件(或引出下文要叙述的内容或要描写的对象),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如果以问句开头,则答:开篇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如果以抒情议论开头,则答:开篇抒发了对的感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中间某一段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一般考查过渡句 如果是填空题直接写“过渡,承上启下”;如果是简答题,这样答: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句承接上文句,句领起下文 3、最后一段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呼应开头,内容上画龙点睛,点

13、明题旨,深化中心。 4、最后一段用问句结尾的好处: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留给读者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5、最后一段出人意料的结尾的好处:文章结尾设置巧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引人深思,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欧亨利的小说擅长使用这样的结尾,如安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 6、最后一段用景物描写结尾的好处:美景 结尾描写了的景色,将人带进了一个的意境中去,令人遐想,令人回味;抒发了作者的感情,烘托人物的感情、性格、心理。(例如孙犁的芦花荡)悲景 描写了一个的环境,烘托或表达了人物的感情,引人。7、最后一段用议论结尾的好处:结尾抒情议论,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点明题旨,

14、深化中心。【说明:文章的结尾有各种各样,还比如戛然而止式,省略句意犹未尽式,人物描写式,名言启迪式,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考查题目 1、题目的含义: 问句:用问句作标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比喻:题目用比喻的手法,把比作,新颖贴切,生动形象,容易激发读者的感情; 一语双关:表面含义从文章的内容即可看出,深层含义是指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文章的中心、表达的感情、某人的精神品质;(借物喻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标题有此意)议论性的标题: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题意,写物实为写人,写人的精神,题目点明文章的中心,包含了的道理,题目新颖,紧扣题旨。2、如何给文章拟标题:双关修辞的标题

15、、叙述性标题、议论性标题(说明文常可以拟问句标题,直接指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双关修辞的标题 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意象,把握意象的双关意义及象征意义,比如雷蒙诺夫的蜡烛。叙述性标题 根据文章叙述的事件和线索,提取记叙要素 。(新闻属于记叙文,考查重点是给新闻拟标题,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介绍) 议论性标题 把握文章的主旨、作者要表达的道理、观点,据此提炼标题。 考查阅读心得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感悟启迪: 可从两个方面谈:结合文中人、物形象、精神风貌;结合文章的中心; 答题:把握文章的主旨、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主旨、思想感情来阐述对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进行升华,要有自己正确的观点、立场,并

16、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把握文章人物形象,结合人物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来谈;对于文章中的反面人物,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结合反面人物的性格特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弘扬美,抨击丑。考查详写和略写的作用情节与中心的关系密切,为了突出中心,因此详写,情节与中心关系不大一笔带过,因此略写,这样安排,详略得当,鲜明地突出了这一中心。考查文章的写作特点、表现手法、艺术特色表达方式,在散文中常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对比、拟人、比喻、拟人材料的安排: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欲扬先抑行文结构:过渡自然,衔接巧妙,设置悬念、铺垫照应修辞手法: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托物言志:咏物的散文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