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7斯金纳 操作行为主义.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523141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斯金纳 操作行为主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7斯金纳 操作行为主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7斯金纳 操作行为主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7斯金纳 操作行为主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7斯金纳 操作行为主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3)第一节 斯金纳传略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是20世纪后半叶最卓越、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于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斯奎汉纳的一个温暖安定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早年在铁路局当绘图员,后来学习法律,在取得学位之前就通过了苏士哈那县的法科考试,挂牌当上了律师。他拼命追求荣誉,尽管他撰写的工人补偿法出过四版,但他心里总是抱怨自己一生碌碌无成。斯金纳的母亲聪明美丽、操持严谨、秉性忠贞。斯金纳的弟弟在十六岁时因患脑动脉瘤而夭折。斯金纳在一所单幢校舍读完了小学到中学十二年的全部课程。可能是受到了玛丽格

2、雷芙兹老师的熏陶,斯金纳1922年进入汉密尔顿学院主修文学,并开始从事写作,对艺术方面也有所涉猎。因阅读了巴甫洛夫、罗素、华生等人的著作,而与心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没有学过心理学的本科课程,斯金纳还是于1928年来到了哈佛大学读研究生。在哈佛大学,他受到了波林(Edwin G Boring)和古典行为主义者亨特(Walter S Hunter)的影响。1930年,斯金纳获得了硕士学位,1931年,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一直工作至1936年。1936年,斯金纳成为明尼苏达大学的一名教员,无论在实验室研究还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他都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出版了有机体的行为(1938)一书,确立了

3、斯金纳在行为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使他成为国内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1945年,他到印第安纳大学担任心理学系主任,并完成了沃尔登第二(1948),该书描述了在行为原理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虚拟实验社区,这可能是斯金纳最广为人知的著作。1948年,斯金纳重返哈佛大学,进入他学术生涯中异常多产的时期。他建立了研究操作行为的实验室;与费尔斯特(Ferster C B)合著了强化的程式(1957)一书;他用自己的科学与人类行为(1953)作教材给学生上课,解释行为的分析及其在精神病理学、伦理学、政府等问题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他的超越自由与尊严(1971)虽然招致了严厉的批评,但连续20个周都出现在纽约时报的畅

4、销书排行榜中。 Nevin J A.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92, 105(4): 613-619.1958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斯金纳杰出科学贡献奖。同年,他被授予极富盛名的埃德加皮尔斯(Edgar Pierce)教授衔。1990年,美国心理学会将首次颁发的心理学杰出终身贡献奖授予斯金纳。在接受此项殊荣的八天之后,斯金纳于8月18日因白血病去世。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1950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 年获美国心理

5、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 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在20世纪一百位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排名中名列第一。为了表达对他的缅怀和颂扬,美国心理学家于1992年11月号专门介绍了他的观点及其影响。B. F. Skinner (1904-1990): Obituary. Holland, James G. American Psychologist. Vol. 47(5), May 1992, 665-667.第二节 操作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斯金纳在其经典著作有机体的行为(1938)一书中勾画了其操作行为主义体系的主要观点。在这部著作中,斯金纳明确指出,应把行为

6、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应该直接描述行为。他从纵向上分析了行为成为科学研究对象所经历的三个阶段:首先,达尔文强调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认为低于人的动物也有心理官能;其次,摩尔根提出吝啬律,排除了低等动物有心理官能的说法,仍相当成功地说明了动物行为的特征;最后,华生用摩尔根的方法来说明人类行为,重新建立了达尔文所要求的发展连续性而无需假设心理存在于任何发展阶段。 斯金纳关于行为的一个理论体系见:章益辑译新行为主义学习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266 斯金纳指出,华生的行为主义致力于研究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实际上是把心理学变成了生理学。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关于行为的观点。在斯金纳看来,行为

7、是有机体的机能中用以作用于外界或和外界打交道的那个部分。为了研究行为,我们可以采用描述的方法,但不能仅限于观察,还必须进一步研究函数关系,寻找行为发生的规律,借助于规律来预测行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找到影响行为发生的变量。斯金纳沿用了传统心理学中的刺激、反应术语,并将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称为反射。与其他行为主义不同的是,斯金纳认为除了传统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之外,还有另一种反射类即操作性条件反射。型经典性条件作用可以看作是由刺激物引起,行为是对刺激的应答或反应,因而这种条件反射也叫应答式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行为也叫应答性行为。例如,巴甫洛夫的狗一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它们不需要做任何

8、事情来“赢得”肉的强化,所以是被动的。而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在有有机体做出行为时没有明确的外部刺激,行为是自发产生的,是主动的,强化往往是在操作行为发生之后才出现,这种行为又称操作性行为。在斯金纳看来,一方面对经典性条件作用行为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也发现了许多规律;另一方面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对于理解人类行为非常重要,而目前这类的研究又相对匮乏。所以,他几乎用尽了全部精力来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学说,因而斯金纳的理论也被称为操作行为主义理论。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斯金纳主张对行为进行分析,他说“我们总是要分析的。既要分析就公开分析,这是正当的办法尽可能公开而认真地去

9、分析。” 斯金纳关于行为的一个理论体系见:章益辑译新行为主义学习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272 与精神分析不同,行为分析的对象是行为而不是心理,并且行为分析依赖于实验而不是个案研究。所以,有时行为分析又称为“行为的实验分析”,他的方法体系也就被称为行为的实验分析体系。斯金纳运用他独特的行为分析法,对动物的学习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巨大成功。为了分析动物的操作性行为,他还设计了专门的实验装置即斯金纳箱(Skinner Box)。将饥饿的白鼠放在箱内,在这种没有明显的无条件刺激的环境中,白鼠偶尔踏上杠杆,供丸装置自动送落一粒食丸。经过几次尝试之后,就会不断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在这一

10、实验中,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而获取食物的反应,形成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箱内的杠杆连着箱外的一个记录器,可以记录下动物按压杠杆的频率和强度。实验者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数据,就可以发现行为的结果对后续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斯金纳提出了他的强化观。第三节 操作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一、强化观斯金纳非常重视强化的作用,以至于有人称他的行为原理为操作强化学说。斯金纳认为,任何习得的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他曾说,自然选择解释了一小部分人类行为以及大量非人类的动物行为,但是大部分人类行为是通过强化来选择的,尤其是文化行为。斯金纳对强化的种类、强化的性质、强化程式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11、并与费尔斯特合著出版了强化的程式一书。1.强化的种类 在斯金纳看来,强化就是能够增强反应频率的行为结果,强化物则是能够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首先,斯金纳区分了两类强化物。他指出:“一类强化是提供刺激,给情景呈现一些东西如食物、水或性关系。这类刺激叫做正强化物。另一类强化是从情景中消除掉某些东西如噪音、强光、寒冷、炎热或点击,这些刺激叫做负强化物。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强化的作用都是提高反应概率。” 美B. F. 斯金纳(谭力海等译)科学与人类行为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69相应地,强化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强化或积极强化,是指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另一类是负强化或消极强化,

12、是指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同时,斯金纳还阐述了强化与惩罚的差异。他指出,惩罚不同于负强化,惩罚是指能够减弱或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显然,其作用在于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而无论是负强化还是正强化,其目的都是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斯金纳还进一步区分了型惩罚与型惩罚:型惩罚是指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型惩罚是指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关于强化与惩罚的区别,请见表51。 作为一个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并不赞成使用惩罚来塑造个体的行为。他一直认为,只有通过积极的强化,个体才能建立稳定持久的反应模式。表51 强化与惩罚的种类行为被增强行为被减弱呈现刺激正强化(呈现愉

13、快刺激,如给以高分)惩罚(呈现厌恶刺激,如给予批评)消除刺激负强化(消除厌恶刺激,如免除杂务)惩罚(消除愉快刺激,如禁看电视)斯金纳还区分了初级强化和次级强化。初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水、安全、温暖等;次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初级强化反复结合,它自身也能获得强化性质。只有少数的人类行为是由诸如食物这样的初级强化物来维持的,因而对人类来说次级强化物非常重要。2.强化程式 除了强化物的性质之外,强化出现的时间和比率对个体的行为也有很大影响。在实际生活中,并非个体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得到及时强化,因而斯金纳更关注对间歇强化的研究。间歇强化是相对于连续强化而言的,顾名思义,它是指间

14、歇性地强化有机体的行为。经过研究,斯金纳得出了四种强化程式:固定比率强化、固定间隔强化、变化比率强化和变化间隔强化。在固定比率程式中,有机体在做出每个固定数量的反应之后都会得到强化。如果在每次反应之后它都会得到食物,这种固定比率的类型就叫做“连续强化”。如果连续强化被撤消了,动物很快就会停止反应,即消退。当固定比率不是1:1(假如是1:10)时,动物在两次强化之间的反应速度会非常快,而且在强化被撤消之后,反应的消失也慢得多。在固定间隔程式中,有机体在做出第一个反应之后,要隔一段固定的时间才能得到强化。例如,假设这个间隔是两分钟,鸽子在第一次啄食之后,紧接着是两分钟的间隔,然后才能得到食物。在学

15、会粗略估计时间之后,鸽子会慢慢地啄食,直到临近强化的时间,它又啄得非常快。在得到强化之后,其反应频率再次降低。这就像许多学生平时不怎么努力学习,快到期末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而考试一结束,又回到懒散的状态,直到下次考试来临。在这一点上,大学生和鸽子看起来非常相似。计时工资也是属于这一类强化。变化比率程式是指保持强化比率的平均值不变,但具体实施时,强化比率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变化。例如,对于鸽子的反应平均每20次强化一次,但在实验中,可能每次反应都会得到强化,也可能中间有几百次反应都得不到强化。此时,由于强化概率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有机体的行为会保持比较稳定的速率。变化比率强化的典型例子就是赌博。变化

16、间隔程式即是指强化的时间间隔变化不定。利用这种强化程式,可以有效地消除强化呈现之后反应频率降低的现象。斯金纳举的一个例子最能说明问题:“例如,我们可以平均每5分钟给反应强化一次,中间这段时间可能短到几秒钟,或长到10分钟,而不是每过5分钟就进行一次强化。在有有机体已经得到强化后,再偶尔紧接着进行另一次强化,其反应就会连续进行。在这种强化方式的影响下,有机体的操作会相当稳定,始终如一。我们已经观察到,平均每5分钟得到变化时距的食物强化的鸽子,每秒能作出23次反应,连续反应长达15小时;在此期间,鸽子停止反应的时间从未超过15或20秒钟。进行这种强化之后,再消退某个反应通常是十分困难的。以时间间距

17、可以变化的强化为基础,可以提供多种社会或个人强化,所形成的行为具有超常的持久性。” 美B. F. 斯金纳(谭力海等译)科学与人类行为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97由上可见,与固定比率和固定间隔程式相比,在变化比率和变化间隔程式中,由于强化的不规则出现,有机体不会很容易就觉察到强化已经不再继续了,因此其反应消退得很慢。在分别阐述了上述四类强化之后,斯金纳还设想,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行为效率,可以使用强化表,联合采用多种强化程式。二、言语行为斯金纳认为对言语行为的研究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美史密斯(郭本禹等译)当代心理学体系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601957年,他出版了言语行为一书。斯金

18、纳主张,言语行为就像其他行为一样,是个体发出的并受到强化的行为,可以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来解释。语言不是内部心理动因或计算机式大脑的产物,词语不是符号。言语行为是说话者所属的语言群体选择和强化的产物,使个体与周围环境中的人或事物产生联系。斯金纳的言语行为对人类语言的分析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尤其是受到了乔姆斯基(Noam Avram Chomsky, 1928- )很有影响的无情批判。主要是因为“乔姆斯基的语言学分析,当代关于语法和语言的研究,已经超越了斯金纳的较不精确的建议,有了相当深入的发展。斯金纳对句法及其获得的解释是他的整个分析中最薄弱的部分,但语法分析正是现代语言学的长处。” 美GH鲍

19、尔,ER希尔加德(邵瑞珍等译)学习论学习活动的规律探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313 斯金纳的语言理论过于依赖外部强化,不能很好地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的创造性、语言表达形式的丰富性等许多重要的问题。三、心理治疗观斯金纳的实验行为分析也应用到了心理治疗中。在1930年代,他对使用操作技术治疗精神病患者感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斯金纳最终没能做这件事。在科学与人类行为一书中,斯金纳专列了一章讨论心理疗法。首先,他分析了人类的社会行为中由控制不良而导致的副作用,如逃避、反抗、消极抵制;而恐惧、焦虑、愤怒或狂怒、压抑则是控制在情绪上的副作用。斯金纳指出,通过惩罚的控制在操作行为上也会产生意

20、想不到的影响,例如作为逃避的一种形式的药瘾、精力过分充沛的行为、过分抑制的行为、有缺陷的刺激控制、有缺陷的自我意识、厌恶性自我刺激等。 美B. F. 斯金纳(谭力海等译)科学与人类行为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336344 可见,在问题行为的成因上,斯金纳持有的是一种外因论,即控制不良论。也就是说,异常行为主要是由于控制不当、强化不当、尤其是惩罚过度所造成的。斯金纳指出,对个体本身或他人来说是烦扰或危险的行为需要治疗。与上述观点一致,斯金纳在治疗观上认为,“心理治疗的主要技术旨在翻转作为惩罚的结果而产生的行为的变化。” 美B. F. 斯金纳(谭力海等译)科学与人类行为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21、348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心理治疗是不良行为产生的逆过程,是要纠正一种特定的行为状态,必须对其产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因而,治疗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控制、强化的过程,是使行为朝向积极的、合意的方向转变的过程。1952年,斯金纳曾在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的大都会州立医院发起了一个行为治疗项目。1953年11月,斯金纳和他的同事们在一篇题为行为治疗的研究的论文中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标志着行为治疗这一术语被首次使用。 美Viney W, King D B. 心理学史:观点与背景(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25 如今,行为矫正和行为治疗仍是心理学中很有发展前景的领域,而斯金纳对此作出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

22、的。第四节 对操作行为主义的评价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行为主义形式至少在20世纪后半叶是如此甚至在认知革命之后它仍然是很有影响的。沿袭斯金纳传统的研究者组成的学术组织行为分析学会(Association for Behavior Analysis)目前已有2600人【从网络再查最新的数字】; 大约有二十几份学术杂志,或者发表基本的操作研究(如,行为的实验分析杂志),或者发表以斯金纳的工作为基础进行的与临床有关的研究(如,应用的行为分析杂志),或者发表与激进行为主义有关的理论文章(如,行为分析者与行为和哲学)。这些杂志仍然被阅读、引用,而且最重要的是仍然刊发新的研究。怀亚特(W.

23、J. Wyatt)等人指出,这些杂志每年发表500多篇文章,有20000多订阅者。 Wyatt, W.J., Hawkins, R.P., & Davis, P.(1986). Behaviorism: Are reports of its death exaggerated? The Behavior Analyst, No.2, pp.101-105.斯金纳的研究还通过其他的组织和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仅仅是其中的几个例子。因此,斯金纳的遗产目前依然存在并完好。(我们还可以引用1984年发行的专门介绍斯金纳的研究的有影响的杂志大脑与行为科学【搜索看看】。)托德等人做得非常好,他们指出了在

24、心理学教科书和大众媒体中出现的对斯金纳的许多误解。 Todd, J.T., Morris, E.K. (1992). Case histories in the great power of steady misrepresenta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No.47, pp.1441-1453.心理学史导论斯金纳的礼赞斯宾塞对联想形成机制的解释,十分倚重接近律。斯宾塞培因原理已成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的基石。 赫根汉著,郭本禹等译:心理学史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34页。Skinner box Popplestone & McP

25、herson (1994), 97 Skinner box, cat, from Marc Richelles article Psychology Today, May 1970, p. 59 Skinner, BF Psychology Today, 1972, 6(11), 66-72 Psychology Today, 1982, 16(5), 48 Skinner, BF and daughters 1947 Psychology Today, 1979, 12(3), 30 Skinner, BF, baby-tender Psychology Today, 1979, 12(3)

26、, 28 Skinner, BF, baby-tender, Deborah and Eve Psychology Today, 1979, 12(3), 30 Skinner, BF. Psychology Today, 1972, 6(11), 62 Skinner, Burrhus Frederic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47, 2, 223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48, 3, 180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56, 11, 222-232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69, 24,

27、468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2, 27, 72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7, 32(10) ad pages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87, 42, 781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0, 45, 1205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2, 47, 1560 Contemporary Psychology, 1958, 3, 211 Contemporary Psychology, 1960, 5, 25 Contemporary Psychology, 19

28、70, 15, 529 Contemporary Psychology, 1972, 17, 467 Contemporary Psychology, 1976, 21, 455 Contemporary Psychology, 1988, 33, 397 Hilgard (1987) Psychology in America p. 196 History of Psychology in Autobiography v.5 Popplestone & McPherson (1994), 96 Psychology Today, 1967, 1(5), 20-23 Psychology To

29、day, April 1969, p. 66 Wilson, OLeary, & Nathan (1992) Abnormal Psychology, 44 Woodworth (1948), Contemporary Schools of Psychology, 117 Skinner, Burrhus Frederic, air crib Popplestone & McPherson (1994), 166 Skinner, Burrhus Frederic, photo of books written by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2, 47(11) co

30、ver Skinner, Burrhus Frederic, teaching machine, 1953 Popplestone & McPherson (1994), 173 Skinner, Burrhus Frederic, with pigeon Contemporary Psychology, 1956, 1, 7 Skinner, Burrhus Frederic: Earliest cumulative records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2, 47, 1320-1322 Skinner, Burrhus Frederic: Photos of trained rat from Life magazine, 1937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2, 47, 13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