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为农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破解“三农”难题的一个现实选择,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 、构建和谐锡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锡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我们初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六” 。“一”即坚持一个导向,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二”即立足 “两个率先” 。“三”即加快推进经济、区域、社会“三大转型发展” 。“四”即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现代服务业经济、新型支柱产业经济“四大经济”
2、发展水平。“五”即确立建设 “无锡国际先进制造业高新产业集群区、高度开放的国内外资本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强区、都市型生态农业特色区、生态领先的现代化新城区”五个区域发展目标定位。“六”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六个重大变化”: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实现重大变化,形成“全面开放、整体开发”的全新格局;二是城乡建设面貌实现重大变化,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成为无锡城区重要的亮点板块;三是经济总量水平实现重大变化,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区,努力走在无锡各区的前列;四是综合环境质量实现重大变化,使锡山成为无锡最佳投资创业和人居环境板块之一;五是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重大变化,群众生活更加殷实美满;六是人的现代化素
3、质和精神面貌实现重大变化,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进一步提升“开放锡山、实力锡山、富裕锡山、城市化锡山、和谐文明锡山”建设水平。围绕破解“三农 ”问题,锡山区从城市化入手,坚持不懈地以新型产业化和经济国际化为导向,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实现由农村型经济形态向城市型经济形态转变;以区域城市化和现代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区域转型发展,加快实现由传统县域型乡镇格局向构建现代新型城区转变;以构建和谐宜人新锡山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转型发展,加快实现社会发展形态向“经济繁荣、生活富裕、保障健全、社会和谐、环境宜人”的新苏南社会发展形态转变,努力做到与无锡主城区“五个无缝对接” ,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农村城镇
4、建设规划与主城区无缝对接。按照无锡市“七区一体、一体两翼”的发展要求,锡山区高度重视规划工作,着力提升规划起点,先后编制了锡山区城镇布局规划 、 锡山城区改造建设控制性详规 、 无锡市锡山区主中心组团规划 ,形成了“一主一副二片区”的总体规划布局(“一主” ,指东亭、东北塘“两东”一体的锡山主中心城区;“一副” ,指安镇羊尖副中心新城区;“二片区” ,指锡北东港、鹅湖两大新型城镇组团) ;确立了加快建设“无锡国际先进制造业高新产业集群区、高度开放的国内外资本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强区、都市型生态型农业特色区、生态领先的现代化新城区”的区域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了安镇*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锡山主城区沿
5、锡沪路地区城市设计、镇村布局规划、新型农村社区控制性详规等一系列推进转型发展的详细规划方案;细化了全区基础设施、现代都市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土地综合利用等各个专业规划,使我区的建设发展,无论是宏观指导,还是具体操作,都具备了科学依据。东亭东北塘作为锡山的主中心组团,主动呼应无锡市建设特大型城市的中长期规划,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依托规划区内现有的锡山经济开发区和东亭、东北塘两大高速公路道口,依托区内五纵六横方格式路网框架,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新型工业,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用地结构、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建成一个区域性行政文化中心、东亭东北塘两大金融商贸居住中心、北兴塘河南北两大现代
6、工业集中片区、东北塘通江物流园区和东亭仓储式商业集聚区共七大功能片区,使“两东”地区更好地接受无锡产业辐射和人口转移,成为集行政文化、居住生活、工业生产、交通物流、商业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无锡东部呼应主城区的一大城市副中心。二、农村经济发展结构与主城区无缝对接。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发展产业集群和培育规模企业集团,*9 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大力加快三产扩张发展。积极构筑“一城三园、一带三片”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全力营建东亭中心商贸物流园区、东北塘通江物流园区、安镇商贸物流园区三大服务业集聚板块;基本建成*个重点商贸物流专业市场和*
7、 个新型生活性专业大卖场,集聚规模型商贸服务业企业和商家*多个;今年*9 月,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同比增长*% 。大力推进“三个集中” 。切实将农村“三集中”工作作为实现经济转型的基础和重点,区、镇两级都组建了工作班子和工作机构,高标准拟定了指导性政策意见和工作方案,并制定了拆迁*万 m*、启动建设标准厂房*万 m*、建设安置房*万 m*的年度工作目标。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基本形成了三大都市农业主题特色片区,启动了万亩优质水稻锡山示范园区等*个首批市级现代都市农业项目。全区在建安置房面积*.*万 m*,完成全年目标的*.*% ,其中已建成*.* 万 m*,年内可建成面积超* 万 m*;启
8、动建设标准厂房*.* 万 m*,近期还将新开工*万 m*,今年开工建设标准厂房将超过*万 m*,完成全年目标的*% ,其中已建成*m*,年内竣工面积可超过 *万 m*;已完成拆迁面积*.*m*,全年将超过*万 m*;实现农田集中面积*.*万亩,占农田总数的*.*%,完成年度目标的*.*%。东亭东北塘主中心组团在经济发展结构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一是产业比重向“三二一”转变。建区以来,两东地区在做强工业主体经济的同时,着力提升现代商贸物流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使三次产业结构向城市型方向发展。2004 年,两东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亿元,GDP*.* 亿元,一、二、三产比重为* *,东亭、东北塘两大道
9、口凭借大明不锈钢、南方物流、海尔物流、红星美凯龙等*家大型商贸物流市场和流通企业的扩张发展,营业收入已突破*亿元,随着无锡东方国际轻纺城、卡摩尔国际汽车生活广场、光大工贸物流等一批新兴物流市场的建成,到 2007 年和*年,两东地区商贸物流企业营业收入有望达到*亿元和*亿元。二是投资主体向开放型转变。充分发挥锡山经济开发区的开放集聚优势,强化载体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建区以来两东地区新批外资企业*家,累计到位注册外资*.* 亿美元。外向型经济已成为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其中东北塘镇外资企业销售总量已占到该镇去年工业销售的*%以上。三是经济发展向集约型转变。大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和标准厂房建设,规划进园企业*家,目前已完成约*% ,工业集中区当年建成标准厂房*.*万平方米,确保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作的有序推进。注重抓好高质量的后劲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锡山区三江科技创业园已投入运行,清华同方科技园正在加速启动建设,形成了一批以骨干企业为主的企业技术工程研发中心,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提升作用已日益显现,两东地区高新技术产值占该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