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市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调查报告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当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通过专题调研,在认真总结全市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运行情况的同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及做法,针对出现的一些矛盾与问题,并就完善和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提出建议。 一、温岭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小结 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是指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以土地集体所有为纽带,把村级集体资产全部或部分折成股份,量化到每个成员,建立集体股份合作社(公司),并参照股份制治理结构进行管理、分配的一种制度。纵观温岭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历程、形成模式及功能
2、发挥,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指导意义。 1、致力探索农村发展。作为全国首家股份制企业诞生地,XX 市以农村集体土地为核心的股份合作制改革也起步较早。结合二轮土地承包,先后有横峰街道横峰、屯田、洋江村,泽国镇牧南村,大溪镇念姆洋、山市、潘郎村,松门镇远景村,箬横镇泥城村等实施了集体股份合作制试点。他们坚持以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为基础,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为前提,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为目标,按照清产核资、界定股东、设置股权、股份量化、健全组织、股权管理、股份分红等程序,把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或村级集体资产量化拆股,组建“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 或“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2009 年横峰村继续
3、探索新型股份合作制形式,把集体新建项目组建成新的股份合作组织,如村综合大楼项目,村民人均投资 1500 元(计 1570 股),商品市场项目户均投资 3000元(计 631 股),突破了股份合作形式的单一性,拓宽了集体项目发展的融资渠道。 2、充分体现当地特色。各个试点村依据改革程序,制定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章程,根据各村实际设置不同股权,进行股份量化,并由合作社内部发放股权证书,作为获取股份分红的依据。同时根据人口变化每年进行一次微调,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模式,作为典型经验在省内外曾被广泛宣传推广。一是以在册农业人口基分为基础进行股份量化的原始型土地股份合作制。根据在册农业人
4、口的性别、年龄,测算出每一农户基分数,再按基分确定每户的土地承包面积入股,组建“农业发展股份合作社”的松门远景模式。二是以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基础的单纯型土地股份合作制。把全村农户的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折成股数,建立 “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泽国牧南模式。三是以村集体财产和土地为基础进行股份量化的综合型土地股份合作制。将全部村级集体资产经清产核资后量化折股,组建“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的大溪潘郎模式。 3、保持长期快速发展。体制的优势,使集体经济发展如虎添翼,通过滚动发展,集体资产加速积累。如远景村在“农业发展股份合作社” 的基础上,成立“台州远景集团”,资产总额从原 600 多万元增加到近 3
5、个亿,其中村综合大楼的价值就达 2 个多亿。山市村逐步形成规模达 300 多亩的村级工业集聚区,仅地租年收入就达 1300 多万,其地产价值更是可观。还有念姆洋、潘朗,横峰、牧南等村,他们的各类集体资产总额均在亿元至几个亿不等。就是发展相对缓慢的泥城村,其集体资产价值也超过 600 万元以上。股份合作社(公司)经营效益更是迅猛增长,大部分从事物业经营,依靠土地租用、房屋租赁,兴办市场,投资厂房、酒店及利息等收入,较好地规避了风险,获取了稳定的效益,投入产出能力不断增强。据上述 9 个村的调查统计,2010 年集体平均收入已经超过了500 万元,是全市村级集体收入的 6 倍之多,较好地起到“聚合
6、效应” 。4、改革成果惠及股民。股份合作制的成效不断得到体现。一是分红年年走高。大部分村 2010 年股份分红在 2000 元/股以上,大大高于当初二三百元的分红,其中横峰村已达到人均 15000 元。二是村民福利提升。村民的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房屋保险等均由村集体支付买单;对老年村民更是关爱有加,如潘郎村每年分年龄段加发 1200-1800 元不等的补贴、几百元过节物品和一次外出旅游活动。三是增进创业就业。大多数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实现收入多元化。山市、镇牧南等村,亿元以上企业各有四、五家之多。四是促进公平分配。相对规范的集体经济管理制度,保证了村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妥
7、善化解农村各类深层次矛盾,开展扶贫帮困,实现和谐发展。如山市村基本消除了低保户、困难户。丰厚的股份分红和优越的福利分配,使村民尝到了集体股份合作制的甜头,更被周边村民所青睐。 二、实施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理由 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有越来越多的城中村、镇中村、城郊村开始尝试集体股份合作制,使之成为城市化后村民的一个后续生活来源,发挥着保障作用。 1、推进农村产业发展。XX 市农村人均耕地不足 0.4 亩,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有限的土地资源将显得更加稀缺。一方面农民将耕地视为最稳定、最基本的生活来源,而不愿流转。另一方面现代农业发展对土地经营提出了规模化、集约化要求。通过股
8、份合作制改革,可实现资产量化和土地入股,加快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对土地经营的长期收益权和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2、加速城乡统筹进程。从宁波、湖州等地经验看,将村级集体资产按人口、农龄等测算,明晰到户、量化到人,建立集体股份合作社。按固化的股权,享受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和一定的股权处置权,较好地解决了外出农民收益分配权是否会被剥夺,以及“撤村建居 ”集体资产是否会被侵占、瓜分、流失等担忧,因而加速农村劳动力“离土、离乡、离户 ”进城。农民手持股份享受集体分配,不再与承包土地挂钩,从而实现农民到市民的历史性转变。 3、促进基层民主建设。在集体股份合作
9、制改革过程中,对实施方案和章程,采取民主讨论决定,使村干部和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集体股份合作制产权明晰,从根本上确立村民的主人翁地位,保证了村民事前参与决策、事中参与管理、事后参与监督的民主权利,妥善解决以往集体资金使用和管理上由少数人说了算、没有积累机制、没有社员分配的弊端。有效防止村级集体资产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引发的种种矛盾,推动农村民主化进程。 4、提升村级整体实力。通过清产核资和股权量化,使集体家底得到全面核实。澄清了多年来人们对集体经济所有权的模糊概念,创新了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搭建了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平台,形成了农村资源要素的集聚效应,探索了一条“资本经营、股份
10、合作、民主决策、独立核算、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除泥城村以外,其他 8 个村正是利用了这一发展契机,通过资本的加速积累,成就了“亿万富村 ”。 三、影响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因素 XX 市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可贵经验,产生了积极效果。但由于受思想认识、政策法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导致此项改革一直难以推进,停滞不前。 1、认识未到位,改革动力不足。一是创新意识缺乏。各级党委政府相对倚重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工作,比较关注年度考核目标内容的完成,无瑕顾着农村改革发展,造成改革力度不足。二是片面追求平稳。改革将会触及有关政策
11、法律“红线”和农村各方利益,上级对此也没有规定要求,加上镇村干部碍于工作复杂棘手,以致畏缩不前,等待观望。三是目标不甚明确。有关部门对农村集体股份制改革工作也没有很好的总结和研究,新农村“十二五”规划也没有明确这一发展目标。 2、基础不平衡,难以全面推进。一是区位条件差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当不平衡,制约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推广,特别是纯农区及偏远山区,产业化项目开发受到诸多限制,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干部素质差异。主要是部分村级干部队伍责任心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难以适应股份合作制发展要求。三是收入结构差异。大部分村有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虽然全市村均收入超过 80 万元,但经营性收益比重仍较低。一些
12、村还有大量的资金闲置,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3、制度待完善,仍处初级阶段。一是功能合一。股份合作组织依然存在传统管理痕迹,理念、职能、职责不清,政社合一普遍存在。二是股权虚置。原有股权设定模式、对象界定等,随着人口变动和股红分配的提升,所引发的矛盾也逐步显现。如“农嫁女” 权益保护问题、股权 “四不”政策等。三是制度不完善。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没有与之配套,特别是尚无法明确规定减免村级集体的营业税、房产税、所得税等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范发展,使之难以跨越合作社运行模式。还有股东代表大会及重大决策管理程序等仍是原则性的制度安排,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4、情况较复杂,利益众口难调。农村历史遗留问题不
13、少,村情千差万别,增加了改革难度。尤其在股权设置上,涉及众多利益关系,很难完全统一,可能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加上一些村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怕损及自己固有利益,如土地已征用与否,承包田多与少、区位好与差及人口关系的界定等,都会出现抵触情绪,甚至激化。还有一些村干部怕以后支配集体经济权力削弱,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声音。 四、推进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建议 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归根结底是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问题,此举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大局。所以,“十二五” 时期,应把农村股份合作制作为“三化” 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机遇,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重要抓手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载
14、体,积极谋划、精心部署、致力推进。 1、广泛宣传 典型引领。随着农业产业规模化、农民就业多元化、村民流动分散化和失地农民增多等新情况的出现,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加速发展过程中将集体资产归利于民,真正确立社员对股份的个人产权,增强新型集体经济的制度活力,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焦点。首先解决各级干部思想认识问题。加强农村改革发展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加深广大基层干部对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的认识,以增强改革的紧迫感,使命感,积极探索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产权制度形式。其次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一项农村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召开各种座谈会以及逐家走访农户等方式,向
15、群众宣传改革的意义与政策。让广大群众明白改革的真实意图,取得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再是推广各类先进典型案例。要深入调研,认真总结市内外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典型实例,供镇、村学习借鉴。组织“走出去” 学习考察,使他们直观了解各地先进经验,真实感受制度的优越性,激发改革的主动性。 2、出台政策 规范发展。根据 2010 年中央 1 号文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要求,XX 市城中村、城郊村及园中村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正在逐渐打破,大部分农民基本具备农民和产业工人双重身份,加上这些村对股份合作制的需求也较为迫切,为此,研究出台XX 市关于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当
16、其时。所以,应进一步深入调研,切实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等,为股份合作制改革提供发展动力。在改革要求上,坚持产权物权化方向,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明晰到户、量化到人,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在政策把握上,严格“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维护特殊群体权益及村级经营性净资产全额量化三个基本准则。在清产核资、制定方案、组织实施等工作环节,确保操作过程合情、合理、合法,做到该公示公开的,要公示公开,该由社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要提交会议通过。努力实现重点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合法性与群众满意度相结合、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少数人的合法权益相结合、推进改革与加快发展相结合。 3、精心组织
17、 有序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综合性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镇(街道)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明确责任,制定实施细则和具体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市里要建立考核督查制度,把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作为对镇(街道)年度重要工作任务进行考核,对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行政村一次性给予经济奖励。改制村要建立改革实施小组,按照本村实际拟定股份制改革章程和实施方案。对涉及具体事项,在不违背法律和政策的前提下,可以因村制宜,采取“一村一策”等措施,化解各类矛盾。对一些尚处资本积累阶段,还未具备股份分红条件的村,也可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在澄
18、清家底、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先将村集体经营性净资产量化到人,待有条件时参与股份分红。市农办、农业局、民政局、工商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也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对明显违反政策、法律和法规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和纠正。 4、改革创新 确保实效。要真正实现村民变股民、农民变市民、村庄变社区,必须从体制和机制上为农民提供权益保障。围绕发展规范化、股权商品化、职能分离化和管理程式化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是引导规范发展。这是农村股份合作制发展的方向和内在要求。积极建议上级政府制定政策性文件或管理条例等,予以减免税费用,或明确允许其以“帖农经” 、“粮食补偿金” 收入等方法合理避税,在此基础上鼓励农村
19、股份合作社参与工商登记,使其能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发展。二是打破封闭格局。市、镇两级要成立农村股权交易中心,规范股权流转,明确“可以继承、可以转让、可以赠送、可以抵押” 。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股权流转,筹集资金,参股或控股一些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三是改革股权配置。XX 市实施的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为基础,所以当时在股权配置上具有普惠性,但今后必须强化以“固化股权、出资购股” 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将无偿送股改为有偿配股,充分发挥股份合作制的融资功能。大力推广横峰村做法,引导村民投资入股。四是建立激励机制。逐步改变经营管理者收入与贡献脱节,建立激励机制,明
20、确奖惩措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要不拘一格引进选拔管理人才,逐步建立职业经理人队伍,使村级集体股份合作社演变成规范的现代企业。自古即是川东北及嘉陵江流域的商贸重镇,有着“西接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联巴渝” 的商贸发展区位优势。为进一步加快商贸业发展,找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着力点,XX 区人大常委会于年初谋划重点工作时即决定对商贸工作实施专项评议。9 至 10 月,该区人大商贸工作评议组采取“面对面 ”与“背靠背”相结合的方式,与区商务局、相关区级部门、酒店商超等企业以及市商务局领导、区政府分管领导分别进行了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对全区的商贸发展情况有了比较全面
21、的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目前做法与主要成绩 近年来区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以“商贸立区” 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化服务为抓手,坚持统筹谋划、依法履职、主动作为,工作成绩有目共睹。(一)商贸发展成绩喜人。2012 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1.7 亿元、三产入库税金 26.16 亿元、出口创汇24828.00 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16.3%、32.1%、7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区 gdp 中的比重以每年 5%的速度递增,三产入库税金对区本级财政的贡献率达 60%。商贸工作连续五年在全市目标考核中名列第一,三产经济连续七年位列全市第一。五年来,该区的商贸经济在全省
22、 173 个县(市、区)中,跃升了 30 余位,已跻身进入全省(含成都地区)前十强。(二)业态布局日趋完善。制定了XX 市 XX 区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规划并大力推动 “一主两副五片、两带九街、二园三区”建设,特别是南门坝商业副中心已初具规模,成为城区南端名符其实的商业中心。集中打造了模范街、环形商圈、滨江美食文化长廊、江天美食街等一大批特色商业街。综合功能优、承载能力强的南充国际商贸城已完成部分土地报征,正在完善项目规划设计;以高端百货为主的仁和春天商业综合体正在加快建设进度;占地 300 亩的川东北批发市场落成在即这些大型商贸体的投入使用,将使该区业态布局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三)商贸主体
23、转型升级。一是加大力度招大引强,名企名店纷至踏来。其中大型商超有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等,高端百货有重庆新世纪、仁和春天,知名房企有万科、蓝光、绿地等。二是加大市场改造力度,传统市场、传统商圈纷纷转型升级。完成了狮子湾宠物花卉市场建设、南门坝水果批发市场配套改善和 30 个城乡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川北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有序推进;川北建材市场新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 100 余个;以五星花园为核心的人民路立面改造工程,让南充展现出了“大都会” 的美丽光彩。三是实施品牌战略,本土品牌逐步崛起。“川北凉粉”“雅特居”“送包子”“ 杨鸭子”等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名品名店,正陆续冲出南充、走出四川、迈向全国
24、。(四)内需外贸齐头并进。一方面内需拉动强劲。开展了家电以旧换新、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家电节能补贴等惠民活动以及“万村千乡 ”活动,多层次、多形式的带动居民消费。另一方面外贸增长迅速。新增力马公司、日上集团 2 家“新用全” 企业;2013 年 19 月实现出口累计 2900 万美元,年均增长 21%。二、存在的不足虽然该区商贸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通过调研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有:(一)交通物流制约发展进程。虽然该区已规划城北公路货运物流配送中心,但受各方因素影响,规划的土地迟迟未能兑现,建设计划被搁浅几年。由于没有一个大的仓储物流园区,致使一些大的商贸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库房。
25、如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商超不得不占用公用的地下停车场用于码放货物;原川东北片区的恒安集团心相印纸业总经销商由于库房缺乏而迁址广安,导致每年几百万的税源流失。目前,XX 区的现代物流园落成在即,一些大的商贸实体可能会将战略重心向能满足其仓储物流需求的 XX 区转移,届时该区的商贸中心地位将会受到严峻挑战。另外,五星商圈交通拥堵、停车位难求的问题,也制约了传统商圈的发展。(二)商业服务提档升级不够。一是决定城市影响力的名企、名品、名店数量偏少,离建设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需求不相适应。二是作为地区名片的本土品牌数量和影响力都还不够。目前顺庆还没有全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也只有 5 件。三是服务业态
26、水平偏低。没有集快递收取、水电缴费、公交充值等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店、24 小时便利店;餐饮、酒店等同质化竞争比较突出,跟风模仿的多,自主创新的少,缺乏自身特色;没有大的具有影响力的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以及从事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创意策划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三)商业网点建设还需细化。一是社区商业网点建设还比较落后。尤其是一些新建社区的商业功能不够完备,突出反映在离农贸市场远,早餐、修锁、改衣服、补鞋子等家居生活便民服务难找。二是乡镇商业网点建设不足。该区商业网点规划还多局限在城区,乡镇的商业发展还普遍存在着分散化、零碎化、层次低、缺乏统一规划、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普遍不高等问题。三是
27、名优特小吃各自为战、点位分散,人气商机聚集力不强,需要进一步集中规划和打造。(四)街区打造水平有待提高。一是预见性介入不够。新建设的街区,尤其是一些重点街区,在商家入驻初期缺乏对街区形象的统一规划,商家以个人好恶来打造店面风格,影响了街区形象。二是后续管理乏力。该区的特色街区和市场的打造还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 的问题。由于后续管理缺乏相应的机构、人员等保障,致使一些打造好的特色街区和市场事后又受到破坏和影响。(五)商贸工作人力配置偏弱。商贸工作的牵头单位区商务局,目前只有行政编制 12 人、工人编制 1 人。随着项目任务的增多,人手越发紧缺,而熟悉商贸经济的专业型人才更是稀缺,许多工作难免
28、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行政执法、新兴业态培育等方面均还存在薄弱环节。三、下步工作建议要进一步巩固顺庆在川东北区域的商贸中心地位、提升在成渝经济区的影响力和承载力,就要在“商贸立区 ”的根本战略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确保步调一致、同心协力促进商贸发展,并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宣传,打造城市名片。香港“亚洲国际都会” ,杭州“东方休闲之都”,成都 “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当下国内外城市正在竞相用各种手段包装自己、打造名片、提升知名度。顺庆要创名牌、聚商机、增活力,就要加强对城市名片的打造与宣传,进一步挖掘商贸发展潜力、拓展商贸发展空间、汇聚商贸发展资源。要抓住正在规划新建的南充国际商贸城、
29、北部新城等契机,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户外广告等多种媒介,进行高密度、全方面的宣传推介,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二)政策配套,培育新兴业态。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外地经验,研究和制定用地、税收、行政审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积极向上争取更多政策支持,鼓励新兴业态发展。一是加强仓储物流业配套建设。要尽快落实城北公路货运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用地,尽快解决五星商圈的拥堵问题、停车难问题,加大力度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保障商贸发展的物流根基;要加强商贸物流设施设备的更新与建设,提升商贸物流业的运转效率。二是培育总部经济,大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 cbd(中央商务区),招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
30、企业集团的片区总部入驻。三是活跃会展经济,要积极举办或承办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各种会议、展览和展销。四是大力支持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科技含量较高、发展后劲强劲的企业发展。五是积极引导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六是鼓励商贸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支持商贸企业做大做强。建议区政府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予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企业,和在销售额、税收、出口创汇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以奖励。(三)规划引领,完善网点布局。一是以方便群众生活、保障消费安全为原则,大力推进“商业网点双进”工程,即商业网点进社区、进乡村。要做好规划配套,大力支持社区服务业发展,完善服务功能;要鼓励发展城乡连锁经营实体
31、,促进乡村商品和服务的提档升级。二是大力打造特色、亮点街区。要实施商业副中心的分类布局,进一步加强对每个副中心的功能定位和特色打造;要整合名优特小吃资源,打造名优小吃街区,实现集约化、专业化经营;要研究措施,对已形成的特色街区要加强管理和维护。三是规划和建设“廉租” 商业区,由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低价租赁给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众开展经营活动,千方百计帮助低收入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减轻街面摆摊设点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压力。(四)培育商会,优化政务服务。要按照“全国一流” 的标准定位,打造该区的企业服务环境。一要积极培育行业协会,扎实研究经济发达地区行业协会的运行机制,着手引导成立行业性或地区性的民间商会
32、,充分发挥商会在维权、服务、协调、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要优化行政审批程序,提升服务水平,营造亲商、敬商、重商、护商的发展环境。三要构建政府主导、职能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的商贸工作机制。(五)加强保障,壮大队伍力量。商贸工作历来是该区的立区之本,工作量大、责任繁重、人员不足,建议政府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引进商贸类专业人才。同时整合商务局、工商局、食药监局等市场监管力量,形成市场监管合力,努力攻克市场监管中的各项“顽症” ,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繁荣稳定的市场秩序。按照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委采取座谈交流、现场察看、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区新增就业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
33、,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主要工作 目前,我区常住人口有 64 万多人,16 至 60 周岁劳动年龄段人口约 50 多万。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劳动者就业工作,视就业为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努力推进我区新增就业,减少失业,将其纳入区政府社会经济建设考核目标,从“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加强指导、畅通渠道”等方面入手,强化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服务,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就业结构,积极推进新增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 年,全区新增单位稳定就业 1.16 万人。 1、实施三区联动,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区政府坚持以开发区为龙头、以大学城为人才依托、实行三区联动,积极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建立高校毕业
34、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行政区、开发区、大学城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局、人社局、团区委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关于实施千名青年大学生科技创业行动计划的意见,细化了青年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开展了“创业导师进校园 ”、“创业政策进园区”、“ 创业沙龙”、“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百日宣传 ”等有特色的活动,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指导。并搭建了“金港大学生创业苗圃” 、“南工院大学生创业园”等平台,有效地拓宽了大学生创业渠道,提升了创新就业能力。同时,区政府各职能部门,从加大创新就业服务力度、完善就业援助制度、扶持鼓励自主创业等多方面入手,加强领导、形
35、成合力、营造氛围,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2013 年,全区有 283 名大学生实现了创业梦想,居全市首位。 2、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大学城的优势资源,与技师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 6 所高校建立培训合作关系,提高培训层次。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了智能楼宇、电子商务、计算机操作等培训班,首批 160 名学员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全部实现就业。区政府还依托社会优质办学资源,与南汽培训中心、南京化建培训中心、欧索教育培训中心等师资力量较强的社会办学机构合作,增强全区职业技能培训承载能力,已有4500 多名学员取得了等级资格证书,为新增就业工作
36、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实施政策扶持,帮助弱势群体就业。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健全就业援助机制,通过专场招聘、开发公益岗位等方式,加大对 “4045”、“低保” 、被征地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每年都开展“春风行动 ”系列活动,今年,围绕 “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的主题,在各街道举办规模招聘会 8 场,进场招聘企业 291 家,提供就业岗位 10326 个次。并加大与开发区、大学城的岗位对接力度,通过广泛采集空岗信息,精心筛选,不断提高招聘工种的层次。同时,区政府每年投入 300 万就业帮扶资金,用于购买公益岗、职业介绍补贴等,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就业帮扶,每年帮扶就业数量达 1000
37、人左右。2013 年,全区共发放职业介绍、岗位、社会保险补贴等共计 2151 万多元,新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 2725 万元,比上一年度增加 89.1%,新增单位稳定就业 1.16 万人,较好地落实了各项帮扶政策。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我区经济结构调整,一季度,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幅比 2013 年回落了5.67 个百分点,“三高两低 ”企业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用工数量呈下滑趋势。反之,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每年都在增长。同时,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失地劳动力也在不断增加。企业用工数量和劳动者产出量已不相适应,全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大学生就业结构性
38、矛盾依然存在。我区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今后,我区将大力发展光电显示、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三大战略性产业,同时,积极培育物联网、3d打印、软件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带来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对高校毕业生而言,三、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现在和今后有可能就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3、就业信息对接依然不到位。目前,就业信息发布的手段较为陈旧,没有充分运用电视、网络等现代化传播媒体,用工信息覆盖面小,造成用工信息发布渠道不畅通,难以让求职者及时知晓。信息发布的区域有限。各街道劳动保障所仅限于在工作站信息栏上发布。这种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