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高校毕业生需求状况调查报告近日,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发布了新近完成的陕西省高校毕业生需求状况调查报告,本次调查向省内各类用人单位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 余份,共回收有效问卷 1527 份。被调查单位有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社会团体和其他多种类型,其中包括 169 家国有单位、964 家民营单位。调查对象涉及制造、医疗、餐饮、金融、房地产、教育、传媒等 20 余个行业。 考察因素中沟通能力占比最重 谈及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态度,参与调查的用人单位中约有 40.1%表示优先录用,45.9%的表示择优录用,7.4%的表示基本不录用,6.7%的表示完全不录用 招聘大学毕业生主
2、要考察的因素依次为:沟通协调能力占 25.6%,专业知识和技能占 23.5%,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占 17.5%,接下来依次为诚信品德、创新与开拓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超两成用人单位表示提供 15002000 元月薪 在被调查的 1527 家用人单位中,仅有 0.1%用人单位表示为招聘的毕业生提供 800 元以下的月薪,11.1%的表示提供 8001200 元的月薪,25.9%的表示提供 12001500 元的月薪,25.9% 的表示提供15002000 元的月薪,18.5% 的表示提供 20002500 元的月薪,18.55%的表示提供 2500 元以上的月薪。 按照为招聘毕业生缴纳保险单位
3、数量由多到少排名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生育保险。此外,与毕业生首次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签订合同不满 1 年的占 19%,签订 13 年的占 70.8%,签订 3 年以上的占 10.2%。 调查显示,单位每年录用的毕业生的流失率:达到 10%以下的占 32%,50% 以上的占 12%。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自身愿望与企业的供给不匹配、员工不适应企业文化以及其他原因等。 今年毕业生需求量不到需求总量的一半 被调查的 1527 家单位 2009 年需求人才总数为 42913 人,平均每单位需求人才 29 人;其中需求毕业生人才总数为 20864 人,平均每单位需
4、求毕业生人才 14 人,毕业生需求量占需求人才总量的 48.3%。从需求毕业生学历情况来看,研究生占 2.5%,本科生占 17%,大专生占55.4%,大专以下学历占 25.1%。 调查显示 2009 年需求专业排行依次为:市场营销、计算机、管理类、电子类、医药、会计、建筑、文秘、教育、机械、通信类、语言类、法律、金融、国际贸易、化工类、技工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事关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大局,是稳就业的重要一环。为了解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最新进展情况以及影响就业创业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四川省统计局人口就业处和调查中心于近期组
5、织开展了 2015 年四川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意向问卷调查。调查采用面访方式,抽选了成都、绵阳、西昌等地 21 所重点和普通本专科院校的部分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就业与创业意向两方面,共计完成有效样本3000 个。本期主要对 2015 年四川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及相关情况进行分析。调查显示,2015 年四川高校毕业生签约率总体偏低,就业矛盾依然突出,半数以上学生对就业形势不乐观,除毕业生供需总量失衡外,缺乏就业经验与技能、薪酬期望偏高、有效信息不足对大学生就业构成较大影响。一、2015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调查显示,2015 年四川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以下五个特征:(一)半数以上学生
6、对就业形势持悲观态度。受访学生中,56.5%的学生认为 2015 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较前一、两年更加严峻,37.7%的学生认为相差不多,5.8%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反映出多数大学生对就业前景不乐观。图一:学生就业形势受访情况分性别看,女生比男生悲观,有 58.4%的女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比男生占比高 4.1 个百分点;分户籍看,来自农村的学生比来自城镇的学生悲观,来自农村的学生有 59.8%持悲观看法,高出城镇学生占比 6.7个百分点;分学历层次看,硕士及博士生持悲观看法的占比最高,达 57.2%,其次是专科生和本科生,占比分别为 53.2%和 50.9%;分专业看,文史财经类学生持
7、悲观看法的占比最高,为 57.7%,艺体类比重最低为 51.5%。(二)近八成学生就业愿望较为强烈。面对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近八成学生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就业愿望。受访学生中,打算毕业后立即就业的比重占到 78.6%。分性别看,女生就业愿望更为迫切,毕业后立即就业的占比达到 86.8%,大大高于男生 71.3%的水平;分学历层次看,学历越高,立即就业的愿望越强烈,硕士及博士、本科、专科生占比分别为 86.5%、59.3%和 52.4%;分专业看,理工农医类学生立即就业的愿望最强烈,占比居各专业首位,达到 81%,高出文史财经类和艺体类 4.2 和 6.6 个百分点。图二:学生就业愿望情况(%)(
8、三)签约率总体偏低,近四成学生尚未找到接收单位。在 2240 位打算毕业后立即就业(不含自主创业)的受访学生中,已协议签约的有 812 位学生,占 36.3%,等待签约的有 323 位,占 14.4%,等待接收单位最后答复的有 252位,占 11.2%,尚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有 853 位学生,占 38.1%。分类别看,就业情况总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男生好于女生。男生的协议签约率为 41.7%,较女生高 10.5 个百分点;二是来自城镇的学生好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城镇学生有 37.7%已协议签约,比农村学生高 2.8 个百分点;三是博士及硕士生好于本、专科生。三个学历层次学生协议签约率分别为 59.
9、9%、35.3%和 20.9%;四是理工农医类学生好于文史财经和艺体类学生。理工农医类学生协议签约率 41%,其次是文史财经类,为 33.5%,艺体类签约率最低,仅为 23.6%。从尚未找到接收单位的 853 位学生看,也呈现出四个居多的相似特征,即女生居多,占 56.7%;农村学生居多,占 58.1%;专科生居多,占 37.7%;文史财经类学生居多,占 46.2%。图三:已签约学生情况(%)(四)个人发展、薪酬福利与单位前景是大学生择业最为看重的三个因素。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择业最看重的要素条件中(多选 ),个人发展空间列首位,有 71.4%的学生选择,薪酬福利与单位前景列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有
10、 48.6%和 44.2%的学生选择。此外,工作环境也受到近四成学生的重视。分性别看,男生比女生更看重个人发展空间,男生占比 73.6%,比女生高了 4.1 个百分点,而女生比男生更看重薪酬福利与单位前景,女生占比为51.3%、45.3%,分别比男生高了 5.8 和 2.3 个百分点。图四:大学生择业注重因素(五)大城市和特(超)大城市、教科文卫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大学生就业首选。从地域选择看,约七成的大学生看好大城市和特(超)大城市的发展机会。受访学生中选择在四川就业的达 63.4%,其中选择在成都就业的占比达 45.9%。选择北上广深的占 11.1%,另有 11.9%的学生选择在北上广深
11、以外的东部沿 XX 市就业。选择在四川以外其他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只占10.9%。图五: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情况从返乡就业意愿看,在全部受访学生中,愿意回到家乡所在地区就业的占三分之二。其中,男生占比 68.5%,较女生高 3.1 个百分点;农村学生占比 69.9%,较城镇学生高 6.1 个百分点;硕/博士生占比 69.8%,分别比本、专科学生高 2.3 和 5.5 个百分点;艺体类、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占比均超过70%,明显高于文史财经专业类学生。图六: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情况从行业选择看,教科文卫、金融保险和制造业是最具吸引力的行业。在各行业中,教科文卫最具吸引力,被 20.9%的学生作为首选,
12、其次是金融保险和制造业,分别有 17.3%和 12.6%的学生选择。比重超过 10%的还有建筑房地产和公共管理(党政机关),分别为12%和 11.1%。不受青睐的行业主要是农林水利矿产、批发零售和餐饮住宿,比重均在 3.5%以下。图七:大学生就业行业选择情况从单位选择看,国有大中型企业仍是大学生就业首选。受访学生中有28.4%将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理想的就业单位,占比居各类单位之首,其次是科研事业单位,占 15%,党政机关列第三位,占 14.1%,外资和民营企业也占有较高比重,分别为 12.5%和 7.6%。近年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大学生对公务员的追捧热度虽然在明显减退,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对相当
13、一部分大学生仍有较大的吸引力。据调查,打算在未来几年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仍占到三分之一。由上可以看出,一方面就业稳定性仍是目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参考因素;另一方面,由于进入门槛较高竞争激烈,加之就业困难,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正逐步由集中向分散多元转变。图八:大学生就业单位选择情况(六)约一半的学生愿意到基层和小微企业就业。近年,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择业观念正在逐步变化,愿意到基层和小微企业就业的大学生逐渐增多。调查显示,对于有到基层(小城镇及乡村社区)就业的机会,45.3%的大学生表示乐于接受,35.4% 的大学生表示勉强可以接受,只有 19.3%的大学生表示不接受。对于有到小微企业就业的
14、机会,53.9%的大学生表示乐于接受,35.4% 的大学生表示勉强可以接受,只有 10.7%的大学生表示不接受。分性别看,男生更愿意到基层和小微企业就业,有 47.7%的男生愿意到基层就业,有 55%的男生愿意到小微企业就业,分别比女生占比高4.4 和 2 个百分点;分户籍看,来自农村的学生比来自城镇的学生更愿意到基层和小微企业就业,来自农村的学生有 49.2%愿意到基层就业,有 58.1%愿意到小微企业就业,分别比城镇学生占比高 8.3和 7.7 个百分点;分学历层次看,学历层次越低愿意到基层和小微企业就业的比重越高,专科生中愿意到基层和小微企业就业的比重分别为 51.1%和 65.7%,明
15、显高于本科生 44.8%和 50.6%的水平,硕士及以上学历生比重最低,仅为 36.2%和 41%。分专业看,愿意到基层就业的占比以理工农医类居首,为 48.4%,分别比文史财经类、艺体类高 5.8 和 6.4 个百分点;对于到小微企业就业,艺体类与理工农医类占比十分接近,分别为 56.4%和 56.3%,比文史财经类占比高出 5 个多百分点,综合看理工农医类学生更愿意到基层和小微企业就业。图九:愿意到基层和小微企业就业情况(%)二、缺乏就业经验与技能、薪酬期望偏高、有效信息不足对大学生就业构成较大影响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就业矛盾依旧突出,主要源于大学毕业生数量供需失衡。一方面是高校大幅扩招导致
16、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逐年持续攀升,另一方面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影响对大学生的需求较为疲软。除此以外,对大学生就业构成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为以下三个:(一)缺乏就业经验与技能。不少受访学生抱怨,目前学校开设的一些课程与市场需求严重偏离,花了大量时间学了很多无用的东西,学非所用,学用脱节,高校教改雷声大,雨点小。受访学生建议:1、加快推进教改,调整课程设置,压缩理论课的比重,尤其是对内容陈旧且与就业关系不大的理论课大幅削减;2、增加就业技能培训课程,加强对大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在如何合理定位及制定职业规划等方面有针对性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3、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延长实习时间,增加在校学生与
17、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接触,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二)部份大学生对薪酬期望偏高,尤以专科生最为突出。调查显示,受访学生对月薪的期望值以 4001 元以上为主体,占比达到 65.8%。其中,6001 元以上占比高达 35.7%,其次是 40016000 元,占比为 30.1%,经测算受访学生对月薪的期望值平均约为 5060 元,比目前刚毕业大学生实际月薪平均水平高出 20%以上。分本、专科看,教育部直属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期望值与实际值相差最小,为 16.6%,一般本科和专科院校毕业生期望值均比实际值高出 30%以上,其中专科最高,差距达 33.6%。专科生薪酬期望值与实际值相差最大,而实际签约率最低
18、,由此不难看出,自身定位的不恰当和薪酬要求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对部分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不利影响。(三)有效就业信息不足。部份学生反映一些高校在提供就业服务尤其是引进用人单位和提供有效就业信息方面做得不够。在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少通畅的信息渠道,大学生得到的很多是过时的、无用的甚至是虚假的就业信息,真正有用的不多,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据调查,有近六成大学生将用人单位信息列为最想获得的就业指导。受访学生建议:1、增加现场招聘会的次数,多组织有诚信的招聘单位入校宣讲。目前各类招聘会是大学生获得招聘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受访学生中有 56.9%是通过招聘会
19、获得就业信息,居各种信息渠道的首位;2、对少数缺乏诚信,提供虚假信息的招聘单位予以公开曝光;3、大力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大型就业信息交流平台,实现高校之间,高校与政府,高校与人才及劳动力市场之间就业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充分共享。2015 年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 749 万人次,相比去年增加了 22 万人,其中安徽高校毕业生达 31 万人。面对“僧多粥少 ”的局面,什么专业与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更容易获得岗位?怎么做才能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本报联合前程无忧对包括合肥、芜湖在内的高校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今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根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15 应届生调研报告显示
20、,2015 年选择自己创业的应届生比例逐年小幅上升至 6.1%。到底什么行业最热门?哪些职能最缺应届毕业生呢?数据显示,应届毕业生网上发布职位数最热门的前三大行业依次为:金融/投资/ 证券、互联网/电子商务及房地产开发行业。同时期,全国应届毕业生网上发布职位数最热门的前三大职能依次为:销售人员、行政/后勤、客服及技术支持。其中销售人员的网上发布职位数超过 4.5 万个。本科比研究生缺乏竞争力?这样的情况在近年来似乎有了反转。在 2015 年应届生中,选择毕业后进一步深造的比例逐年下滑至 10.3%,82.9%的应届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2015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相对于本科生和博士生,研究生的压力体验是最大的。什么专业“最值钱 ”?从大类而言,在 2014 届本科学科门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学(3940 元) ,最低的是医学(3208 元) 。如何能在求职中更容易获得机会。职场专家建议应届生们:多参加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除了技能是硬道理外,你自身所具备的许多软性特质也能成为你的武器,比如学习能力强、性格积极活泼、有责任感、沟通能力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