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出师表》教案3课时.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490818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教案3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出师表》教案3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出师表》教案3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出师表》教案3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出师表》教案3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出师表教学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1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 2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 2查找有关三国后期的资料。 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了解时代背景,疏通文意和结构。着重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第二课时带领学生研读课文,并逐段探讨课文第部分。第三课时逐段研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并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进行扩展延伸训练。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2、一、对联导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三、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 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

3、、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 2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

4、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 小结:本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3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 问题探究 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藏否,不宜

5、异同;不宜偏私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宫中”“府中” 小结: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3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 问题探究 (1)、 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4、请同学翻译第五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3)后

6、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第一句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七、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六自然段。 问题探究 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感激”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句 文中的“卑鄙”是

7、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第一句 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最后一句 2、请同学翻译第七段。 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请同学翻译第八段。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第一句 4第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

8、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二、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明确: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

9、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

10、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 (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 (4)小结。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