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备耕生产调查报告一、农业生产工作思路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 XX 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精神,确保全县粮食生产安全,提高单产,保证粮食总产,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蔬菜生产和经济作物,特别是设施农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广绿色环保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放心” 的农产品。2012 年全县粮食产量保证 40 万吨,力争达到 42.5 万吨,蔬菜产量超过 205 万吨。为确保目标的实现,加大对农业资金的投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
2、民增收。二、政策扶持措施把粮食生产纳入十强乡镇考核标准中,给予奖励。对设施蔬菜小区建设,县财政予以补助奖励政策,即每完成 1 个设施蔬菜小区(占地 50 亩,建标准棚 25 个),补助 5 万元。设施蔬菜奖励前 10 名,第一名奖励3 万元;第二名奖励 2.5 万元;第三名奖励 2 万元;第四名奖励 1.5万元;第五名至第十名奖励 1 万元。三、种植结构调整情况 2012年全县预计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 130 万亩,比 2011 年增加 2.5 万亩,其中粮食作物 93.5 万亩,比 2011 年增加 1 万亩。油料作物 10.3 万亩。蔬菜 25.7 万亩,比 2011 年增加 1.5 万亩,
3、其中设施农业达到 18.6 万亩。其它作物 0.5 万亩。四、物资、资金备耕情况2012 年全县计划需玉米种 173 万公斤,水稻种 83 万公斤,氮肥 5.5万吨,磷肥 3.1 万吨,钾肥 1.7 万吨。目前农业生产所需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质,市场供应充足,到一月上旬,全县已备实玉米种 135万公斤,水稻种 40 万公斤,氮肥 4.5 万吨,磷肥 2.5 万吨,钾肥 1.4万吨。现已下摆玉米种 50 万公斤,水稻种 30 万公斤,氮肥 1 万吨,磷肥 1 万吨,钾肥 0.5 万吨。当前农资市场玉米种均价每斤 12 元,水稻种每斤 5 元。尿素每吨 2200 元,二铵每吨 3400 元,三元复
4、合肥每吨 3000 元。种子、化肥价格较去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县所需春耕资金约 9.7 亿元,银行拟贷款 3.2 亿元,农民自筹 5.7 亿元,缺口 0.8 亿元,银行现已下发贷款 1.7 亿元。农机具已绝大部分检修完,秋翻整地 30 万亩。据调查,目前全县农民已销售玉米 5.8 万吨,水稻 1 万吨,其价格:玉米每斤 1 元,水稻每斤 1.5 元。主要销往秦皇岛码头,万家、西甸子粮食储备库。五、科技备耕情况通过开展科普之冬活动,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基层农技推广示 XX 县、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项目建设等,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为农户在粮食、油料等农作物品种与集成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推介,全县举办培训
5、班 330 次,培训人数 9 万人,发放资料 12 万份,培训教材的主要内容有玉米、水稻、花生、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等。六、农作物病虫害预测分析预测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防治面积在 150 万亩次,拟采取及时做好种子处理、种子包衣、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利用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七、农资市场监管情况 2011 年农业执法共出动执法人员 1200 人次,对农资市场检查覆盖率达 98%以上,共检查农药经销户 186 家,农药品种278 个。共检查出经营假冒农药业户 11 户,经销过期农药的经营户9 家,农药品种 25 个。对种子、苗木等进行了专项检疫检查,共检查种子经营户 6
6、3 家,检查种子品种 121 个,存在问题的品种 24 个,对 45 家无调运检疫证书或不合格的经营户进行了处罚。为规范农资市场,农发局制定了案件举报受理制度、重大案件信息通报制度、办案人员重大责任追究制度,坚持依法执法,坚持文明执法,坚持秉公执法,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经销业户进行清理整顿,不留死角。2011 年底,召开了农资经销业户、种子经销业户管理会,制定了农资市场检查实施方案,确保农资质量。八、土壤墒情分析根据气象部门测定,封冻前 5cm 土层含水量 19.3%,比去年同期的 13.6%增加 5.7%;10cm 土层含水量 18.3%,比去年同期的 15.4%增加 2.9%;20cm
7、 土层含水量 18%,比去年同期的 16.1%增加 1.9%。冬季 2011 年 10 月2012 年 1 月上旬降水量 45.4 mm,比去年同期降水量 46.2mm 减少 0.8 mm,预测今春全县旱情发生面积在 53 万亩左右。九、备春耕生产特点全县各级领导和农民对备春耕生产认识较高,动手较早,农用生产物资市场备实量较大。当前备春耕生产突出问题是种子价格涨幅较大,农户生产资金缺口较大,农户对生产物资购买量相对减少,冬季降水量偏少,势必出现春旱,为此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备春耕生产的领导,提前做好春旱的各项准备。近期,成本调查监审科组织开展了 2014 年度农户种植意向调查, 从调
8、查数据汇总情况看,与 2013 年相比,2014 年我市农户种植意向和种植结构基本稳定,粮食及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相对平稳。具体情况如下: 一、2014 年度农户预计种植情况 本次调查共涉及 30 个定点调查户。通过对调查户的调查情况看,2014 年户均耕地面积 5.88 亩,户均预计播种面积 8.17 亩,复种指数 1.39。 (一)粮食播种面积基本平稳 2014 年度,户均粮食作物预计播种面积 4.81 亩,占全年总播种面积的 59%,与 2013年持平。 1、 谷物类。户均预计播种面积 4.23 亩,比 2013 年减少 2%。其中,小麦户均播种面积 2.12 亩,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 4
9、4%,比 2013 年减少 1%;玉米户均播种面积 1.84 亩,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 38%,比 2013 年减少 5%。 2、豆类。户均预计播种面积 0.15 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 3%,较 2013 年增长36%。 3、薯类。户均预计播种面积 0.43 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 9%,较 2013 年增长 30%。 影响粮食种植面积的几个因素:一是国家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相对趋稳,而人工成本和农资价格不断上涨,机耕、机收等费用逐年增加,种粮效益很难提升。二是种粮收益与外出务工收益相比,越来越悬殊:按亩产 1000 斤小麦的产值来看,目前
10、在 1300 元左右,而外出务工的普通劳动力日均工资在 100 元以上,不用半个月的打工收入就能抵顶一年来种植小麦的收入。三是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粮食比较效益也偏低,如黄烟、桑蚕茧亩均现金收益在 2、3 千元左右,而小麦、玉米亩均现金收益在 5、6 百元左右。四是薯类和豆类播种面积增加,主要受农户对农作物倒茬轮作的影响。 (二)经济作物类播种面积有所增加 2014 年度户均经济作物类预计播种面积 3.36 亩,占全年总播种面积的 41%,比2013 年减少 1%。 1、油料作物。2014 年度预计户均花生播种面积 1.72 亩,占全年总播种面积的 21%,比 2013 年减少 1%。原因:一是
11、花生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农户为了自食自用,减少花生油等生活成本支出,也会保证种植一定的面积。如 XX 县长岭镇石龙村李某,2013 年种植花生 3 亩,今年又承接了外出务工亲朋的 2 亩地,仍打算继续种植花生;二是今年花生价格持续低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种植花生的积极性,许多农户改种其他作物。 2、烤烟。2014 年预计户均烤烟种植面积 0.69 亩,占全年总播种面积的8%,比 2013 年增长 1%。原因:烤烟因种植效益好、政策扶持大、投资风险低,农户普遍愿意种植,受计划配额限制,烟农扩大种植面积数量也是有限的。 (三)其它农作物播种基本平稳 其它农作物如桑蚕茧,2014 年预计户均种植面
12、积 0.52 亩,占全年总播种面积的 6%,与 2013 年持平。虽然收购价格比上一年度同期高,但是产量有所减少,再加上桑蚕茧生产周期长,用工多,许多农户不愿意增加种植面积。 二、几点建议 从调查情况看,2014年我市农业种植结构总体变化不大,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9%。这说明,虽然粮食作物比较效益相对较低,但农户粮食种植意愿和种植面积相对平稳,粮食作物种植的主导地位相对稳固,这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持续扶持,得益于国家出台并实施的一系列鼓励农民种粮的政策措施。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仍有不少因素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一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年龄结构老化,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业劳
13、动生产效率偏低;二是小农户式的分散种植模式筑造了数不清的田埂,既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也阻碍了部分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三是粮食种植的比较效益偏低,部分农户更看重黄烟、桑蚕茧等经济作物,而少种甚至不种植粮食作物。针对以上情况,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农业政策扶持力度。以“政策为导向、以效益为基础” 是农民优化种植结构的基本原则,种植品种的选择,对农民增收起到关键作用,种粮政策扶持力度大,种植效益好,就能提升农民增种的意愿,从而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二)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管力度,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切实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农户用上放心的优质化肥和种子,有效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14、促进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三)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继续鼓励和加快家庭农场的发展。使部分闲散土地向生产经营能手集中,通过提高农业集约化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同时,也解决了部分不愿种地而选择外出务工人群的后顾之忧,间接缓解了城市 “用工荒 ”,促进了总体劳动力结构的优化。 (四)进一步加强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为农民创造就近务工、农闲时节务工机会,打工、种植两不误,最大限度地增加农业家庭收入。常宁油茶历史辉煌,素有“全国油茶看湖南,湖南油茶看常宁”之说。作为全国油茶原产地和核心产区之一,常宁的油茶栽培历史长
15、达 1700 多年,油茶林地面积曾经达 78.8 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45%,是 XX 市的农业传统优势产业。然而,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打工浪潮的兴起,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加之油茶林严重老化、火灾和公益事业占地以及退耕还林种植其他树种,造成大面积油茶林抛荒减收,传统优势几乎不复存在。近些年来,全市紧紧抓住国家重视油茶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围绕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市” 目标,举全市之力发展油茶产业,取得了扎实成效,但在产业化进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瓶颈。近日,市统计局走访了市林业局、荫田镇、西岭镇和江山生态公司等相关单位和企业,就如何利用常宁独特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市的油茶产业,将其打造为
16、常宁的特色产业品牌?如何突破产业“瓶颈” ,全方位激活油茶产业活力进行了专题调研。一、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XX 市乘国家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建设东风,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油茶产业建设成效显著。一是产业基础夯实。现全市油茶林面积达 74 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 42.3%,占经济林面积的 90%。其中,全市新造高产油茶林 12 万亩,低改垦复油茶林 25 余万亩。油茶产量达 5000 吨,年产值突破 5 亿元,油茶产业重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辉煌,步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期。二是油茶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提高。经过几年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近三年来,XX市油茶基地建设以每年新造 3
17、 万亩、低改 6 万亩的速度稳步推进,省道 320 线百里油茶产业带和衡桂高速百里油茶走廊已具规模,油茶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种植面积万亩以上的企业有3 家, 200 亩以上的种植户有 300 余家,组建了油茶专业合作社 20余个。有连片 2.2 万亩的荫田镇白马油茶新造高产示范林基地,连片 10 万亩的西岭油茶产业圈低产林改造基地,九眼泉油茶高接换冠实验基地。三是油茶开发企业增加。常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新造与低改相结合,引进了湖南江山生态、西施生态、鸣天科技、湖南大三湘等 10 多家规模油茶开发企业,引进中粮集团在 XX 市设立油茶研发中心和精深加工企业,已基本形成
18、集种苗、基地、加工、科技、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油茶产业链。四是完善了良繁体系。从中国林科院引进油茶优良品种 9 个,建成良种采穗圃50 亩,已被纳入“湖南省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定点采穗圃” ,2010 年又新建 105 亩的油茶采穗圃。积极加快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建成 2 个油茶定点苗木繁育基地 200 亩,选用优良无性系作为主栽品种进行苗木繁育,大力推广应用油茶芽苗砧嫁接和轻型基质容器育苗等先进技术,可年产优良嫁接苗 600 万株,实现了油茶良种苗木供应本地化。加大对种苗质量的监管力度,确保良种壮苗造林使用率达 100%。此外,全市还建设了 300 亩的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库,现已收集油茶优良品
19、种 84 个,并新建油茶新品种试验区 45 亩和湖南省油茶高产新品种区域试验项目 350 亩,集南北良种于一体。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集种源收集、品种试验、穗条供应、苗木培育为一体的种苗繁育基地。(二)基地经营模式多样。基地建设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基础,XX 市在产业化进程中探索出了四种油茶开化模式。一是公司租赁经营。引进一批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公司从事油茶规模开发经营,公司直接与土地所有者签订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以租金形式支付土地承包款,根据土地类别不同,租金为550 元不等。如湖南江山生态公司于荫田镇 5 个行政村签订林地承包经营合同,租赁土地 3 万亩,现已成片造林 2 万亩。二是企业+农户联
20、合经营。鼓励农户以地入股,与油茶开发企业共同经营,企业与农户签订油茶籽定向保底收购协议,形成“公司+农户+ 基地”的开发模式。湖南大三湘茶油科技公司在西岭镇平安村与 600 余户农民签约,平均每户入股土地近 5 亩,现已恳复油茶老林 1000 余亩,新造 2000 余亩。江山生态公司在我市盐湖玄塘村开发的万亩移民油茶示范基地,当地农户以土地入股,明确收益期间利润三七分成。三是专业合作社经营。秉着:“乡村引导、入社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引导农民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西岭镇桐江村 234 户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组建成立全市第一家油茶专业合作社,共同经营 3000 余亩油茶林,通过统一经营管
21、理,油茶效益大幅度提高,去年每亩油茶林产茶油 15 公斤以上,入股社员每户纯收入 5600 多元。四是大户承包经营。支持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大户兴建油茶林基地,充分发挥经营者在发展油茶产业中的辐射、示范和带头作用。目前全市经营 200 亩以上的油茶大户有 302 户。荫田镇衡市村返乡农民工刘福宏综合开发利用我村生态能源,经营油茶林 1600 余亩,实行精细化管理,利用机械化作业,来势十分看好。经营模式多样化有效解决了基地分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林权从静态的资本转化为动态的活力,油茶山成了百姓的“金山” 。(三)资金投入渠道多元。发展油茶产业,资金保障是关键。全市不断加大投入,多渠道融资。一
22、是财政“投” 。近几年市财政投入油茶产业建设资金达 5000 余万元。从 2006 年起,市财政设立油茶产业发展基金,对连片新造高产油茶林 50 亩以上的,无偿供应种苗,次年每亩给予 50 元肥料补助,低改恳复油茶林的每亩奖励 150 元,对油茶新造和恳复组织有力的乡镇按每亩 5 元的标准给予奖励。今年,市财政新增投入 1000 万元扶持油茶产业发展,同时提高了油茶产业建设补助标准,对新造油茶林从第二年起给予每年每亩 100 元的抚育管护费,连续补助 3 年;对集中连片油茶恳复每亩奖励 300 元,次年即以后的油茶复垦每亩补助 100 元。二是招商“引” 。先后引进中粮、江山生态、西施公司的等
23、 10 多家规模油茶开发企业,引进油茶产业发展资金近 10 亿元。中粮集团与江山生态公司合作,投资 2 亿元建设建设中粮江山油茶产业园;台湾田野休闲公司计划投资 1.5 亿美元,首期投资 5000 万元,打造油茶文化风情园;西施科技公司投入7000 万元,在蓬塘乡建设 1 万亩高产油茶基地;鸣天农业科技发展公司已投入 5000 万元,在烟洲镇建设 5000 亩高产油茶基地,后续投资将达 1.3 亿元。三是向上 “争”。先后争取到油茶示范林基地(县)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等项目,向上级争取油茶产业建设资金 2500 余万元。整合了扶贫开发、国土整理、水土保持等涉农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发展。四是银行“
24、贷” 。下发 金融机构支持油茶产业发展资金贷款的通知,开展油茶林专项贷款。2010 年以来,XX市信用联社、农行常宁支行、邮政储蓄银行均设立油茶林专项贷款,共发放贷款 4000 万元支持油茶产业建设。2011 年启动油茶林权抵押贷款,油茶贷款由财政贴息,贴息比例达 50%,政府贴息共 500万元。五是社会“筹” 。积极引导、鼓励民间资金投入油茶“绿色银行”。一大批回乡创业人士租地造油茶林,现有规模经营油茶户 286 家,累计投资 3000 万元。(四)品牌创建稳步推进。品牌就是效益。XX 市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着力提高常宁油茶的影响力。一是对接央企创品牌。引进世界 500 强企业中粮集团,签
25、订油茶产业合作协议,开发系列油茶产品。2012 年 6 月份,中粮江山油茶产业园奠基开工,建设一条年产 2 万吨冷榨茶油的生产线,打造“福临门”茶油品牌,力争今年年内投产,力争把中粮常宁茶油加工厂列为国家林业局油茶实验工厂,把中粮油茶全产业链研究中心列为国家林业局的认定中心,为全国的茶油加工制定行业标准,成为真正意义上得“中国油茶第一市” 。二是宣传造势树品牌。自 2008 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三界中国油茶旅游文化节。先后为全省林业暨油茶产业发展会议、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提供现场,分别作了经验介绍,这些活动,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常宁油茶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三是科技支撑建品牌。大力实施科
26、技兴油。先后举办油茶资源培育高峰论坛和油茶营养高峰论坛,引进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油茶栽培技术。与亚林所、湖南省林科院和北京林业大学等院校建立科研协作关系,共同建立油茶科技园、低产林改造基地、有害生物防治实验示范区等。从中国林科院引进油茶优良品种 9 个,建成良种采穗 50 亩,被纳入 “湖南省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定点采穗圃”。建成油茶定点苗木繁育基地 2 个,面积 200 亩,选用优良无性系作为主栽品种进行苗木繁育,可年产优良嫁接苗 600 万株,实现了油茶良种苗木供应本地化。油茶可持续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在 XX 市建立实验基地。2010 年,率先成立油茶学会,为广大
27、会员和会员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四是拉长链条做品牌。在拉长油茶产业链条上做文章,成为全省油茶产业链最全面、上下游配套最完善的油茶产区。油茶深加工方面,齐家茶油有限公司采用物理冷榨方式,日产国标一级精炼油 100 吨,成为一家集油茶种植、精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本土油茶产业规模企业。市场建设方面,开工建设湖南省首家油茶批发大市场,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茶油商品的集散地。旅游文化方面,引进台湾田野休闲公司在罗桥建设油茶文化旅游风情园,打造全国第一家油茶文化旅游景区。(五)产业发展全民化氛围浓。做足了油茶产业宣传发动文章多方造声势,层层抓动员,营造了空前浓厚的发展氛围。一是组织保障高规格。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
28、、市长任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政府一名市级领导专抓专管。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议案;市政府下发了XX 市油茶产业保护管理办法,划定油茶基本保护区,对重点区域实行重点保护和发展。出台油茶产业建设考核实施方案,把油茶产业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考核内容,实行“一把手” 工程,各乡镇建立油茶生产“书记、乡长带头抓,分管领导包干抓” 的工作机制,把油茶生产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到人。二是规划布局大手笔。制定XX 市20082020 年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五个一” 的发展规划,即建成一个百万亩的高产油茶林基地,建成一个知名品牌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建成一个以油茶为主的食用油
29、交易市场,建成一个油茶生态文化园,油茶产值达到 100 个亿以上的规模。在产业布局上出“二带三群 ”,即以 s320 线和衡桂高速为轴的两条产业带;以荫田等十个乡镇为主、以三角塘的五个乡镇为主和以兰江等 4 个乡镇为主的三个产业群,打造了“百里油茶产业带” 和衡桂高速油茶走廊。三是宣传发动全方位。连续举办两届油茶旅游文化节,实现了油茶与文化、旅游、科技、市场、政府职能“五大嫁接” ,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反响;坚持“荒山不绿化、责任不解除、油茶不垦覆,干部部称职”,在各级干部中树立“ 既要金山、更要青山 ”的发展理念;在广大群众中宣传“人要衣装、山要绿装 ”的生态理念;在业主群体中弘扬“栽摇钱
30、树、荫后来人” 的经营理念,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规模开发油茶,呈现出万名干部垦茶山、百余单位办基地的喜人态势,形成了全市上下共参与、干部群众齐上阵的浓厚氛围。二、油茶产业发展瓶颈近年来,XX 市油茶产业发展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有产业、无产品;有投入、无效益” 的困局。要突破这一困局,必须破解“五大瓶颈” :(一)资金瓶颈。据了解,油茶新造林每亩需投资 15002000 元,加上整地、造林、抚育、病虫防治等投入,每亩油茶林投入至少在 2000 元以上。而且油茶林从种植到产出至少要 5 年时间,盛产期在 7 年以上,一年不投入就会荒废。因此,油茶林需大量资金持续投入。近年来,尽管 X
31、X 市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拓宽了融资渠道,但资金投入不足仍是制约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更是广大油茶经营户最为渴望解决的呼声。一是贷款融资难。广大油茶经营户到银行贷款比较困难,存在“一贷难求”的情况。主要表现在:贷款渠道窄。目前,在全市开展油茶林专项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只有信用联社一家;贷款额度小。联社的单笔放贷额度较少,最高不超过 20 万元。而目前全市从事油茶经营的公司和大户的油茶基地建设往往是成千上万亩,20 万元对此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贷款周期短。油茶贷款期限一般为 510年,而油茶产业本身见效慢、周期长,新造林要 5 年以上才会有产出,尚未产生利润,就要还本付息,企业资金压力很大。
32、贷款门槛高。油茶经营户的有效贷款抵押难以落实,油茶林地使用权受诸多政策法规约束,无法进入融资环节,特别是信用担保、油茶保险等体系不够完善,林农或油茶经营企业没有合适的抵押物而得不到贷款支持。二是资金整合难。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整理资金,发改部门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资金、农开办有农业开发发面的资金,移民后扶资金等等。这些部门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油茶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但由于分散使用,资金使用效益难以保障。三是资金监管难。对油茶林贴息贷款的资金监管还是一个空白区,有少数油茶经营户贷款后,并没有把资金用到发展油茶产业上来,部分农户一次性拿到贷款后,投入到其他领域,而金融机构放贷后也没有及时跟进监管
33、,对资金使用的后续监管存在“空挡” 。(二)政策瓶颈。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体制机制的制约仍然十分明显。一是政策扶持不配套。目前,上级出台发展油茶产业方面的政策文件大多是宏观层面上得导向性政策,可操作性不强,没有专门制定贴近地方需求的政策。二是思想认识不统一。目前,油茶林都已承包到户,但群众普遍担心政策不稳定,对油茶生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存在疑虑。少数乡镇对发展油茶产业认识不足,在发展烟叶产业上热情很高,但在油茶产业建设方面积极性却不高,不愿组织投工投劳,对油茶林的经营放任自流,对油茶林没有进行必要的恳复和管护,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很多老油茶林里都是茅草、荆棘丛生,油
34、茶树枯、病、老化现象十分严重。三是流转机制不健全。油茶林地流转十分有限,少数农户对前来投资油茶生产的客商、企业,随意抬高土地租赁价格,甚至惜地心理严重,“宁愿抛荒,不愿出租” ,成为油茶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较大阻力。(三)环境瓶颈。主要是收摘秩序、资源保护方面的时间要求,有寒露籽、霜降籽之分,一般要等到寒露时节才能开山采摘。但每到临近油茶收获季节,全市油茶产区的群众就纷纷提前上山收摘,少则三、五天,多则十来天。尽管我市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很多硬性措施,但一些群众仍置若罔闻,屡禁不止。二是资源破坏较严重。森林火灾频发是破坏我市油茶资源的“元凶”,每年的清明节及三伏天气期间,由
35、于群众扫墓烧纸钱、垦地放火烧荒的不慎行为,成片成片的老油茶林常被付之一炬,过火面积达数百亩,造成的毁灭性后果令人惋惜。此外,我市部分油茶主产区内锰、锡、煤矸石资源丰富,少数不法分子受利益所驱,在油茶林里大肆采挖,毁坏大片茶林,油茶资源破坏严重。三是林地矛盾有隐患。由于天长日久,油茶产区各村组之间油茶临界址不清,特别是边界山和插花山矛盾纠纷较多,争山争林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油茶经营企业、承包大户和当地群众之间因土地租赁价格问题,也存在较多新的矛盾隐患。(四)人力瓶颈。人力不足时制约全市油茶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劳动力短缺。种植油茶耗时费力,据测算,每更新一亩油茶林,完成整地、打穴等 7
36、个主要环节,约需 15 个劳动日。虽然已推行机械作业,但机械作业主要是整地、打穴,在油茶管护、采摘方面大多仍依靠人力完成。这些工作劳动强度大,劳力需求多,而我市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基本上是“5060” 人员,他们年老体衰,上山垦覆力不从心,且劳作风险大。据了解,全市有近三分之一的老油茶林因无人管护而抛荒。另一方面,专业人才紧缺。全市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 300余名,但真正懂油茶管护栽培技术的少之又少,油茶产业研发方面的人才更是一片空白,难以适应油茶产业化发展需求。(五)科技瓶颈。科技支撑不给力,是 XX 市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短板”。一是技术服务跟不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市设有育保
37、站,专门推广油茶栽培、管护技术,但现在这些专门机构已是名存实亡。大多数乡镇林业站没有配备专门的技术指导,在油茶技术指导上力不从心,油茶技术指导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老油茶林低改上,部分乡镇只是进行简单的除草、垦山等传统方式,在如何修枝、粘接的技术层面的改造运用较少,低改成效不明显;在病虫防治上,油茶林里刺蛾、象甲虫等病虫灾害较为严重,特别是对一些新造油茶林危害较大。大多数林农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防治,西岭镇石山村用农药进行捕杀,效果不佳;在整体方式上,一些经营户只是进行简单的翻土垦覆,没有注重水土保持,导致油茶林地水土流失严重。二是机械推广力度小。长期以来,XX 市的油茶经营主要依赖于人力进行油茶
38、种植、管护,效益较低。而油茶山多林广,劳动强度大,仅仅依靠人力根本无法实现精耕细作,特别是在造林打穴、病虫防治等方面,人工劳作效果十分有限。三是产学研合作滞后。尽管XX 市与省林科院、中南林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协作关系,共同建设科研中心,种苗繁育基地等,但至今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拿不出有较大价值和影响的合作成果;产业链的研发进展不快,目前只有单一的茶油产品,产业发育不健全,还处于“有产业,无产品”的始发状态。三、加快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XX 市油茶产业既面临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和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要真正做大做强油茶产业,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市 ”,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求突破:(一)机制要
39、更活,夯实产业基础。要不断完善油茶茶业发展机制,切实增强产业保障能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以更强的力度、更大的气魄、更多的投入来抓油茶产业。已成立的油茶管理办公室,要统筹全市油茶产业建设各项工作,定期研究和解决油茶产业发展中得实际问题。各乡镇特别是主要产油要进一步落实油茶生产工作责任,确保油茶产业有专人专抓。二要严格考核奖惩。将油茶产业发展列为个乡镇和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管理考核内容,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督办事项,半年一督查,一年一通报,像计生工作一样实行“一票否决制” ;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将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和个人政绩、业绩考核挂钩,对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设立油茶生产贡献奖,对先进乡镇、重点村予以奖励,对发展油茶产业成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和重奖。三要落实保障措施。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围绕油茶产业发展,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发改部门要切实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工程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要抓好资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