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必修3(中图版)模块综合检测卷(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13题。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2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ARS BGPS CGIS D实地考察3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
2、是()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解析:第1题,黄河流域是以黄河的汇水区域范围为指标划分的。第2题,根据湖泊不同时段的遥感图像,可以判断其面积大小的变化。第3题,图中乙、丙、丁分别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区、黄土高原区、渤海,其各自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水土流失和海洋污染。答案:1.A2.A3.C读下面甲、乙两图,回答46题。4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5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
3、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6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商品棉基地林业基地牧业基地A B C D解析:第4题,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不同。第5题,甲图中P平原是我国东北平原,该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第6题,甲图所示区域中地势平坦的地区适宜发展商品粮生产;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答案:4.B5.D6.C读“我国某地区图”,完成78题。7下列关于两地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B所在省区人口贫困发生率高于省区C交通位置相对闭塞,是地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D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于地区8
4、促进地区农业发展的正确措施是()A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C大力开发地下水,扩大耕地灌溉面积 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解析:地位于江西,地位于贵州。江西为低山丘陵红壤区,喀斯特地貌不典型,经济比贵州发达,贫困人口少。江西有多条铁路、河流经过,交通便利。贵州多喀斯特石山,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两地土地资源不足,质量低,不适合发展商品性农业生产;生态环境脆弱,应注重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经济欠发达,不适宜乳畜业发展。答案:7.B8.D采用小流域为单位的整体模型试验,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规划的合理性。据下表数据完成911题。不同植被覆盖率林草措施减流减
5、沙效益表植被覆盖率(%)降水量(mm/30 min)径流产生量(mm/30 min)入渗量(mm/30 min)产沙总量(g)减流效益(%)减沙效益(%)100609.7750.230.8580.7899.3856020.4639.541.5259.7598.77706027.3132.694.3446.2796.48606038.2421.7624.1124.7780.41406041.9118.0957.2917.5353.45206042.4417.5688.7516.5127.8906050.839.17123.0700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增大而增大 B入渗
6、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C径流产生量随入渗量减少而增大 D产沙总量随入渗量增大而增大10在植被覆盖率变化幅度相同的条件下,对减流效益影响最大的植被覆盖率变化范围是()A20%40% B40%60% C60%70% D70%85%1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用轮荒耕作,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 B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C植树造林是重要的工程措施 D生物措施的功能在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解析:第9题,依据表格数据,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随入渗量减小而增大。随植被覆盖率减小入渗量减小,产沙总量增大。第10题,从表中可以看出植被覆盖率60%70%河段
7、减流效益变化最大。第11题,轮荒耕作会加重水土流失,降低土地生产力,植树造林是生物措施,生物措施的主要功能在于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答案:9.C10.C11.B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1215题。12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13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14该河流域开发的中心环节是()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
8、级开发15田纳西河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扩大了耕地面积稳定了灌溉水源避免了洪涝灾害增加了土壤肥力A B C D解析:第12题,田纳西河位于美国的西部,上游地区以山地为主,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受地形等影响冬春季降水多。第13题,田纳西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水电站的开发,促进了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发展。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的开发是以梯级开发为核心环节,通过梯级开发来发展航运、防洪、养殖、发电等。第15题,田纳西河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灌溉和防洪等方面。答案:12.D13.C14.D15.B右图表示某产业部门从20世纪8090年代的布局变化(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部门
9、的转移方向)。据图回答1618题。16该产业部门属于()A技术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答案:B17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是()A向该产业生产条件具有优势的区域转移 B国家出现经济衰退C地区经济发展超过国家 D占领更多国家的市场,扩大产品出口答案:A18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今后产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B可侧重发展以开发新产品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C可成为地区研发的产品制造地D可成为产品研发中心答案:C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1920题。工业化阶段人均GDP(美元)第一产业比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
10、初期2 00020%80%中期2 00020%80%90%后期4 00010%90%长江流域3 3509.71%90.29%192008年,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省级区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A湖南、安徽、重庆 B四川、云南、江西C上海、浙江、江苏 D广西、湖北、云南答案:C20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发展比较协调 B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C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 D经济布局亟待优化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21(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油价的上涨和矿难的频发,显示了能源短缺的困局日益严重。“电荒”在我
11、国不少地区愈演愈烈,不仅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也给百姓生活造成强烈冲击,而节约能源则是我们必须达成的全民共识。下图1为我国三大常规能源运输方向示意图。 图1图2材料二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图2)(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征_。(4分)答案: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我国东南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消费大于生产(2)C能源在调出区十分丰富的原因是:(4分)_;_。答案: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处我国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3)从能源对环境影响的角度看,A、B、C三类能源中属于最清洁能源的是_(2分);B能源对调入区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答案:
12、C(水电)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4)结合材料二,分析西部之所以能通过资源输出发展经济的原因。(4分)答案:西部地区通过资源的输出换来了资金、技术,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扩大了就业,提高了收入。22(22分)M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90%在广东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材料一见下图材料二见下表M江流域(广东省境内)基本情况项目南部中部北部2000年人口比重/%2136432000年城镇化水平/%4334252005年GDP/亿元2 181.62484.
13、9751.322005年人均GDP/元33 26328 93017 157地貌类型三角洲平原、山地、丘陵山地、丘陵山地、丘陵材料三见下图(1)该流域气候类型是_,河川径流的补给以_为主。(4分)(2)M江水资源的主要功能包括_(4分),其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_的合理开发利用。(2分)(3)2000年该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特点是_。根据材料二中的表和材料三中的图可以推测,进入21世纪,该流域的城镇化进程总体进入_阶段(填正确项字母)。(4分)A起始B加速C成熟(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结合区域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
14、能力,判断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本题所示M江发源于粤北山区,北部山地、丘陵面积广,交通不便,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城市化、工业化水平明显低于南部、中部。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雨)(2)供水、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防咸、防洪水资源(3)南部高、北部低B(4)分布特点:总体上南多北少;南部密集,北部稀疏;南部城市化水平高,北部低;沿河沿海分布;沿交通干线(公路和铁路)和河流交汇处分布。分布成因:地势北高南低,南部主要为三角洲地形,地势平坦;河流沿岸地区水源充足,航运发达;河流和交通线附近,交通发达;南部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23(20分)东北地区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又具
15、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保护开发和建设这块宝地。阅读下面文字、图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和谷物单产比较表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km2)0.310.210.100.020.070.050.10谷物单产(kg/km2)4 9165 8725 8707 0446 2076 1754 885(1)图中甲地形区的名称是_。(2分)(2)简要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6分)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相比较,粮食单产相对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4)简析图中乙地区应如何合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以空间定位知识明确甲地形是东北平原地区的三江平原之后,再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其区域特征,比较区域间的区域差异,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答案:(1)三江平原(2)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普及度高,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居全国前列;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多,人均粮食占有率高。(3)复种指数低;耕作粗放,投入低;春旱、秋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4)坚持以营造防护林为主;合理采伐;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