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阅读教学随想姓 名:孔巍巍 职 务:教师职 称: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工作单位:湖南省平江县第二中学邮 编:414500联系电话:13787980403详细地址:平江县城关镇城新村170号进入11月份,根据惯例,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就要进入阅读部分复习阶段了,与高考题型相照应,我们的复习一般分为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含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阅读)三部分。如何搞好这一板块的复习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事实上,经过若干年的实践,我们深感阅读教学成效不大,特别是诗歌鉴赏基本上形成了“教与不教”无甚区别之实况,文言文仍是让生“谈之色变”的老大难。行之无效,必静思之
2、。我们发现并纠结于: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比起逻辑性极强的数理化,比起缺乏文学色彩的政史地,比起让学生更为头疼的英语阅读教学应该是具备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的。但为什么学生的兴趣仍旧调动不起来呢?2.传统的概念明确,题型介绍,答题思路训练,答题技巧培养等复习套路似乎使得师生在整个高三大复习的氛围中沉重异常。能否加入其它的因素或删减成效性不大的内容?3.阅读教学离不开阅读,文本何来?时间如何安排?如何才能化解与其它科目的冲突,最少时间内最大效率地“读出”分数?问题肯定是存在的,面对这些问题,我又进一步思考到:1.要极力营造阅读氛围,提高学生学习
3、兴趣。学生的阅读水平低这已是一个事实,而高三学习时间又有限,如何在最后关头再作努力?我想,我们可否这样:回归教材,在“读”上做文章。首先,找实例(包括文题实例和进步学生学习实例)让学生明白语感形成的重要性。第二,科学安排时间,做好朗读辅导。如:文言文阅读复习阶段,可让学生利用晨读时间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句读,读出语气语调等;要求学生读看(看注释)结合,读懂文意;要求学生在朗读必背篇目时读背结合,读默结合。古诗鉴赏复习阶段,晨读时间可基本安排为诗歌朗诵。除趁此背诵默写必背篇目外,重要的是让学生多从鉴赏的角度读懂诗意,读懂手法。而现代文阅读复习阶段,我们是否更应放手让学生去读,读课内篇目,读高考试卷
4、中的阅读题文本。先不着意于做题,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上阅读,喜欢上那些优秀作家、作品。然后再强调要从鉴赏的角度多思考,要与教师课堂上所授概念,方法结合理解、归纳。第三,要注意形成年级朗读热,形成小的“文言文朗读圈”“诗歌朗读圈”“现代文朗读圈”,以读带读。2.基础知识要精讲。这就要求老师自己先吃透,先了解学情,明确如何讲才会更易于学生接受。如:拟人与比喻的区别,借喻与借代的区别,文言文中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的判定和翻译等知识点,极重要又是学生难于区分的。3.要从“理”上阐述答题思路。一些题目似乎是有答题套路的,作为教师,我们似乎总是忙于让学生记住某某题型的答题思路,而事实上,这样讲,学生也许根本
5、就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要这样答,因而,他们记起来就会觉得复杂,运用起来就会觉得力不从心。所以,我觉得在传授答题思路的时候,教者还有一件事要做,就是引导学生理解答某一种题时为什么要基本遵循这样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答题思路。如:现代文阅读中的“引用”鉴赏型题(即要求分析文中引用名言、典故等旧人旧事旧语所产生的效果等题目),事实上,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引用”本身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内蕴和厚重感,这基本上是所有“引用”的共性;除此之外,某篇文章某处“引用”必定有它的“个性”,而研究这个“个性”的过程其实就是探究此处为什么“可以引用”“要引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的思考探究我们自然会发现引用的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是有共通点的,事实上,这个共通点就是此处“引用”的“个性”作用所在。再将思考过程写出来(往往要阐明引用部分本身的意思,这个意思与文章此处所要表达意思的衔接点,这样表达的效果等),鉴赏的过程就完成了。告诉学生这样去思考问题之后,再把解答“引用”型题的基本解题思路明确化,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运用了。也许,所有的这些见解和想法是肤浅甚至幼稚的,但,无论怎样,思考与积极主动是无辜的,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