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书笔记一阅读新帕尔格拉夫经济学大辞典词条:竞争新帕尔格拉夫经济学大辞典词条:竞争,由 George J Stigler 撰写,戴炳然译。全文详细介绍了竞争这个概念从提出到逐渐完善的演变历史,笔者大致将之概括为三个阶段,以下将分别做具体评述。第一个阶段即亚当斯密提出的竞争概念。在这个时期,竞争的概念是不严密的,一个概念适用于很多单位,个人或者部落或者国家。词条一开始就介绍说,竞争是由于数量不充足引起的(非各方均能获得) 。这个时期的竞争概念是直观的和供应量与需求量有关系,并且大致呈线性关系。 (斯密,1776,P361-362)这里,笔者可以粗略地用一个小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将 C 定义为竞争
2、性,亦可理解为竞争的激烈程度,C 与一个封闭系统内资源可提供的数量 Q 成正比,与此系统内参与竞争的人数 i 成反比。不同资源的竞争性不同,有一个校正系数 k。因此,C=kQ/i。这个公式大致表达了斯密对竞争最朴素的定义。从词条归纳出的斯密的论点可以看出,斯密的竞争只能说明一个没有外部贸易的封闭经济体内部的竞争,忽略交易费用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使竞争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在一个抽象了的“无摩擦”的环境中被还原。其结果必然是资源配置的边际效用均等,因此可导出穆勒的命题:“同一个市场不可能有两种价格。 ”而现实中并非如此,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这一均衡的实现需要很长时间。斯密在私人企业的竞争中提出了产量趋向
3、最大化的假设,这个后来被成为“最大限度满足论”的原理,在经济学发展到运用数学工具进行严密论证的阶段被瓦尔拉,马歇尔,帕累托,庇古等一大批现代经济学家发展并定性。随后,人们一直沿袭斯密对竞争的定义,随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一些更为精确的描述,如西尼尔的未深入下去的完全竞争的概念。第二个阶段,竞争的概念上升到理论层面。出现这样的局面首先是由于现实的需要,大型企业的增加出现了垄断的现象,日趋复杂的工业经济使得斯密的竞争概念受到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全部来自于现实情况与斯密理论的不符。实际上,笔者认为,斯密竞争的概念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描述性概念。它更多地提供了一种思路,最朴素的分析经济规律的方式,而现实经济的快
4、速发展,使得这个朴素的规律跟不上实际发展的需要,出现了解释不了的现象,因此,现实情况迫切需要也直接推动了理论的发展,这催生了新的更为完善的理论。这一思路在竞争概念后来的发展历史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威廉桑顿的著作提出了竞争可能具有的复杂性,他还否定价格受供求规律决定,尤其是劳动力市场。而竞争的概念上升到理论层面的便利条件是在大学中经济学研究的展开,最显著的特征是数学工具的引入,代表人物有瓦尔拉,帕累托,费雪等。1838年,古诺首次系统应用微积分运算来研究利润最大化行为的含义。他从利润=收入-成本出发,设法在各种市场条件下使利润最大化。从数学方面看,古诺比斯密更精确和巧妙。实际上,古诺的竞争性含义隐
5、藏在了价格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里面,是间接地利用两者关系表明竞争,脱离了斯密那种朴素直观的描述方式。但是这个定义在现在看来也出现了遗漏,那就是信息。对信息涉的作用加以补充的工作者是杰文斯。她归纳了完全市场的两个条件,其中涉及了信息对称的问题。同时,杰文斯将竞争与市场结合定义的做法为后人广泛效仿,使原本独立的两个概念被误认为是附属关系。第三个阶段,完全竞争被系统而严格定义。第一位这样做的经济学家是埃奇沃思。他用科学抽象提出了一个理想的假设即组成竞技场的人员可联络,再次基础上提出来一系列的条件,并给出了直观的论证。次论证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市场交易方可能出现的联合,这将导致垄断而非竞争。在此基础上,
6、出现了一批范围极广和在数学技巧上极为先进的文献做了论述,共同的结论之一是:当存在大量交易者的情况下,部分交易者的联合并不能排斥游离于联合之外的交易者“抢帽子”均衡水平进行交易。埃奇沃思的分析限于一个市场内的竞争,而约翰克拉克则分析了资源流动的必要性。完全与自有的资源流动是一种极端的假设,比完全竞争其他的必要条件都要苛刻,而且完全流动的假设并非消除市场垄断所必需,这样假设完全处于单一价格法则的需要,为了实现完全竞争,克拉克还要求经济静止不动。到 190 年,完全竞争概念的所有要素均已落实,并日益成为经济理论的标准模式。其中最有影响的表述当属奈特在其博士论文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中作出的。竞争的概念
7、在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发展成为了价格理论与资源配置的基本组成部分,还成为了判断实际市场效率的标准。竞争这个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的发展,还受到了经济学家研究兴趣和分析方法的影响。词条中例举了一个经济变革的问题加以说明。最后,词条做了一个动态的变化性的总结,竞争的概念在不同领域起着不同的作用,也处于不断的发展被完善的过程中。事实上,不仅是竞争的概念,任何一个概念乃至一门学科的演化历史,都是人类对现实认识逐渐加深的历史过程。人类的认识总是从最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比较严谨缜密的理性思维。了解这个过程有助于对概念理解的加深,以及培养学术的严谨思维。感谢周老师提供这个机会并亲自督导,甚至手把手教给学生如何做。学生们需要这样的好老师!学生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