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数学符号运算问题的历史.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457197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符号运算问题的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符号运算问题的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符号运算问题的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符号运算问题的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了解数学符号运算问题的历史数学的主要内容是计算和证明。在十七世纪,算术因符号化促使了代数学的产生,代数使计算变得精确和方便,也使计算方法系统化。费尔马和笛卡儿的解析几何把几何学代数化,大大扩展了几何的领域,而且使得少数天才的推理变成机械化的步骤。这反映了代数学作为普遍科学方法的效力,于是笛卡儿尝试也把逻辑代数化。与笛卡儿同时代的英国哲学家霍布斯也认为推理带有计算性质,不过他并没有系统地发展这种思想。现在公认的数理逻辑创始人是莱布尼兹。他的目的是选出一种“通用代数”,其中把一切推理都化归为计算。实际上这正是数理逻辑的总纲领。他希望建立一套普遍的符号语言,其中的符号是表义的,这样就可以象数字一样进

2、行演算,他的确将某些命题形式表达为符号形式,但他的工作只是一个开头,大部分没有发表,因此影响不大。真正使逻辑代数化的是英国数学家布尔,他在1847年出版了逻辑的数学分析,给出了现代所谓的“布尔代数”的原型。布尔确信符号化会使逻辑变得严密。他的对象是事物的类,1表示全类,0表示空类;xy表示x和y的共同分子所组成的类,运算是逻辑乘法;xy表示x和y两类所合成的类,运算是逻辑加法。所以逻辑命题可以表示如下:凡x是y可以表示成x(1y)0;没有x是y可以表示成xy0。它还可以表示矛盾律 x(1x)0;排中律x(1x)1。布尔看出类的演算也可解释为命题的演算。当x、y不是类而是命题,则x1表示的是命题

3、 x为真,x0表示命题x为假,1x表示x的否定等等。显然布尔的演算构成一个代数系统,遵守着某些规律,这就是布尔代数。特别是它遵从德?莫尔根定律。美国哲学家、数学家小皮尔斯推进了命题演算,他区别了命题和命题函数。一个命题总是真的或假的,而一个命题函数包含着变元,随着变元值选取的不同,它可以是真也可以是假。皮尔斯还引进了两个变元的命题函数以及量词和谓词的演算。对现代数理逻辑贡献最大的是德国耶拿大学教授、数学家弗雷格。弗雷格在1879年出版的概念文字一书中不仅完备地发展了命题演算,而且引进了量词概念以及实质蕴涵的概念,他还给出一个一阶谓词演算的公理系统,这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个符号逻辑的公理系统。因此

4、在这本只有88页的小册子中,包含着现代数理逻辑的一个颇为完备的基础。用符号语言对数学进行公理化的是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他在1889年用拉丁文写了一本小册子用新方法陈述的算术原理。在这之前,皮亚诺已经把布尔和施罗德的逻辑用在数学研究上,并且引进了一系列对于他前人工作的更新。例如对逻辑运算和数学运算使用不同的符号,区别范畴命题和条件命题,这引导他得出量词理论。数学符号1 概述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2 来历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

5、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lu”(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最后都变成了“+”号。“”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也有人说,卖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卖了多少。以后,当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时候,就在“”上加一竖,意思是把原线条勾销,这样就成了个“+”号。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

6、赞成用“”号。他自己还提出用“”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平方根号曾经用拉丁文“Radix”(根)的首尾两个字母合并起来表示,十七世纪初叶,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在他的几何学中,第一次用“”表示根号。“”是由拉丁字线“r”变,“”是括线。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形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和中括号“”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任意号来源于英语中的any一词,因为小写和大写均容易造成混淆,故将其单词首字母大写后倒置,如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