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王说课稿 黄堡镇中心学校 王冉一、 教材分析老王这篇课文则是由亲情上升到对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同情,由“小”爱上升到“大”爱。作者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和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集中刻画了老王这个人物的形象,高度赞扬了老王善良的品质,含蓄的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叙述语言平淡从容却饱含深情,令人回味无穷。虽然文章中所记叙的事情琐碎,但老王的苦与善充溢在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不失一篇培养学生爱心、善心,同情心的佳作。二、学情分析老王是一篇人物关系简单,内容单纯的散文,八七级的学生仔细阅读便可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
2、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但是真正深入人物内心,把握作者感情及文章主题就有些难度。现今学生生活普遍优越,阅历浅显,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 -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应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感情,学会关注身边的弱者,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浇灌世界。三、教学目标分析1. 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 感悟爱的博大,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3. 通过独立阅读,形成自
3、己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四、教法、学法分析 新果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自读点拨法、合作探究法,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主要本现以下的学法: (一)预习清障法,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自主悟读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个性阅读和感悟,加深其对文章主旨及感情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三)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有利于形成学生不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优势互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
4、率和学习质里,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好的教法学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予以体现,下面进入第五个部分: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识老王 我这样导入:同学们,总有一种声音给你力里,总有一些话语让你感动,总有一段文字让你流连忘返,总有一张照片让你隐隐作痛。在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有一群本应和我们一样的人正在苦苦挣扎,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帮助与关心。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现代女作家杨绛的散文老王和作者-起去诠释爱的真谛。深情的导入使学生初步感知文章感情基调,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去认识-下作者并检查预习情况。对作者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感知文章情感并增长文学知识。
5、(二)整体感知,走进老王在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由、快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环节主要运用“自读点拨法”。引导学生围绕“苦”和“善”来感悟老王这个人物形象。 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老王的生活很“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生活贫困的老王又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善”又体现在哪些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加以整合板书为:生理送水住所苦善送病人职业送香油、鸡蛋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将完成学习目标一,解决本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三)合作探究,品味老王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四人一小组就下列问题合作探究:1.本文在写老王的“苦”和“善”时,分别用了什么顺序?贯穿全文的线索
6、是什么?2.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在精读中同学们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小声读、放声读。可圈点,可旁批。 在进行第一个问题讨论时,我将插入课后第二大题帮助讨论,“同学们,一下每组中有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使学生在对比中领略作者用字精炼,并感受文章细节的动人之处。 (1)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我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2)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将完成学习目标二,解决本果的教学难点。 (四)再读文本,怀念老王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最终离开了人世,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她为什么能这样想?杨绛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通过学生的再度分析,了解作者的善良,理解结尾-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含义,从而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更上一个层次。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将完成学习目标三,解决本课的第个教学重点。 板书设计板书从老王“苦”与“善”两方面,分析全文,清晰明了,简单自然,对比中使学生品味老王,更加透彻的理解作者感情和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