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439165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普洱中学2018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 文 试 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卷 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

2、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

3、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注濮:指濮王。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忮:忌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 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B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4、策入等/名声籍甚/C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D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

5、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知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正直地为他说话;金明寨失陷,有人提出诛

6、杀全军,他以理劝说,避免了大规模杀戮。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4分)译文: (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4分)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韦放,字元直,车骑将军睿之子。初为齐晋安王主簿,高祖临雍州,又召为主簿。放身长七尺七寸,腰带八围,容貌甚伟。天监元年,为盱眙太守,寻为轻车晋安王中兵参军,迁镇右始兴王谘议参军,以父忧去职。服阕,袭封永昌县侯,出为

7、轻车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转假节、明威将军、竟陵太守。在郡和理,为吏民所称。六年,大举北伐,以放为贞威将军,与胡龙牙会曹仲宗进军。普通八年,高祖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以放为明威将军,帅师会之。魏大将费穆帅众奄至,放军营未立,麾下止有二百余人。放从弟洵骁果有勇力,一军所仗。放令洵单骑击刺,屡折魏军,洵马亦被伤不能进。放胄又三贯流矢,众皆失色,请放突去。放厉声叱之曰:“今日唯有死耳。”乃免胄下马,据胡床处分。于是士皆殊死战,莫不一当百,魏军遂退,放逐北至涡阳。魏又遣常山王元昭、大将军李奖、乞佛宝、费穆等众五万来援,放率所督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大破之。涡阳城主王纬以城降。放乃登城,简出降口四千

8、二百人,器仗充牣;又遣降人三十,分报李奖、费穆等。魏人弃诸营垒,一时奔溃,众军乘之,斩获略尽。擒穆弟超,并王纬送于京师。中大通二年,徙督北徐州诸军事、北徐州刺史,增封四百户,持节、将军如故。在镇三年,卒,时年五十九。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其后各产男女,未及成长而率亡,遗嗣孤弱,放常赡恤之。及为北徐州,时有势族请姻者,放曰:“吾不失信于故友。”乃以子岐娶率女,又以女适率子,时称放能笃旧。 (选自梁书韦放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B.放性弘

9、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C.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D.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始设于战国时期,称郡守,西汉时改称太守。B.服阕,古时指服丧期满除服;阕,终了。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C.从弟,我国古代指与自己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包括从祖弟(共曾祖父而不共祖父)和从父弟(共祖父)。D

10、.胄,古代战士穿的铠甲,常与“甲”(古代战士戴的头盔)合称“甲胄”,多由金属、革或藤制成,是古代将士作战时用的防护性用具。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放为官颇具才干。他担任明威将军、竟陵太守时,治理有方,所管辖的郡政通人和,为当地吏民所称道。B.韦放临危不乱。在攻打涡阳的战斗中,他被流矢射中,但拒绝突围并且严厉处置了劝他突围的士兵,鼓舞了士气。C.韦放用兵颇有计谋。涡阳城主率城投降以后,他派投降的人去敌军报信,趁敌军慌乱溃退之际,乘势掩杀,大获全胜。D.韦放笃实守信。当初与吴郡张率指腹为婚,后来张率去世,他拒绝了权势人家的提亲,履行前约,受到人们的称赞。8.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高祖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以放为明威将军,帅师会之。(4分)(2)放令洵单骑击刺,屡折魏军,洵马亦被伤不能进。(4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李复圭字审言,通判澶州。北使道澶,民主驿率困惫。豪杜氏十八家,诡言唐相如晦后,每赇吏脱免,复圭按籍役之。知滑州。兵匠相忿阋,挥所执铁椎,椎杀争者于厅事,立斩之。徙知相州。自太宗时,聚夏人降者五指挥,号“厅子马”,子弟相承,百年无它役。复圭斥不如格者,选能骑射士补之。为度支判官、知泾州。始时二税之入,三司移折已重,转运使又覆折之,复圭为奏免,民立生祠。历湖北、两浙、淮南、河东、陕西、成都六转

12、运使。浙民以给衙前役,多破产,复圭悉罢遣归农,令出钱助长名人承募,民便之。濒海人赖蛤沙地以生,豪家量受税于官而占为己有,复圭奏蠲其税,分以予民。熙宁初,进直龙图阁、知庆州。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又欲澡前耻,遣别将破其金汤、白豹、西和市,斩首数千级。后七日,秉常举国入寇。御史谢景温劾复圭擅兴,致士卒死伤,边民流离,谪保静军节度副使。岁余,知光化军。张商英言:“夏人谋犯塞之日久矣,与破金汤适相值,非复圭生事。”乃召判吏部流内铨,知曹、蔡、沧州,还为盐铁副使,以集贤殿修撰知荆南,卒。复圭临事敏决,称健吏,与人交不以利害避。然轻

13、率躁急,无威重,喜以语侵人,独为王安石所知,故既废即起。 (选自宋史李复圭)9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B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C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D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14、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时男女幼年时由父母所取,供长辈呼唤。而名则是成年后才有。B太宗,皇帝的庙号。通常情况下,开国皇帝为太祖,第二代帝王为太宗。C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的合称。不同朝代有所不同。D卒,古人称大夫死为卒,称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士死为不禄。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复圭公正果断,处事干脆利落。他在澶州任通判期间,发现杜氏大户谎称名相的后代,通过贿赂官吏的手段来逃避官府差役,李复圭让他们正常服役B李复圭关爱百姓,能够为民着想。在泾州任职时,赋税的收入经过三司、转运使的折扣后,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李复圭奏请免除,

15、百姓为他立生祠表谢意。C李复圭处事有方,恰当解决问题。两浙的百姓因为服衙前役,无暇顾及农业生产,所以破产的很多,李复圭全部放他们回去,让他们出钱代役。D李复圭建功心切,遭弹劾而被贬。他在升直龙图阁、任庆州知州时,两次对夏采取军事行动,结果连遭败绩,损失惨重,受到御史弹劾而被贬。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濒海人赖沙地以生,豪家量受税于官而占为己有,复圭奏蠲其税,分以予民。(4分)(2)夏人谋犯塞之日久矣,与破金汤适相值,非复圭生事。(4分)二、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

16、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B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

17、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D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E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喻,用“茂陵”喻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14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 现内容。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秋宿湘江遇雨谭用之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注】刘

18、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至,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常常闻鸡鸣而起舞。“王孙”出自楚辞招隐士,指隐居的贤士,后来也指游子。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诗歌起笔即交代了泊船湘江的特定处境:滚滚湘江,阴云笼罩,暮雨将临,孤舟受阻,照应了标题。B颔联对仗工整,写景壮丽。写湘江沿岸,木芙蓉铺天盖地,丛生的薜荔经秋雨一洗,越发苍翠可爱,摇曳多姿。C诗人悲叹自己远离家乡、生不逢时,深感自己的境遇竟和那生长在淮北的枳相像,所以说:“乡思不堪悲橘柚”。D

19、“王孙”代指自己出身高贵,然而流落异乡,连身份卑微的打鱼人都对自己不闻不问,失意之感油然而生。E.诗歌运用用典、比喻、借景抒情等多种手法来表达情感,情感由悲愤到雄壮的变化极易打动人心。16. 诗的颈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7.(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学不可以已”全文的中心论点,在后面又正面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的语句是:“,”。(2)李熤在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这与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3)论语中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第二卷四、语言文字运用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

20、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福建南安的颜氏家族在宋代立下了永远为唐代诗人韩偓守墓的誓言。颜氏家族一言九鼎,让此承诺一代一代延续,守护这一片千年历史遗存。近日,天津公安公交分局的便衣警察在执行反扒任务时,成功抓获两名公交扒手,现场监控视频完整记录下了扣人心弦的抓捕过程。藏品因存世量稀少,历来是藏家的心头之好,又因其收藏价值高,赝品颇多,而收藏者最关注的藏品真伪问题,历来争论不休,扑朔迷离。用功譬如掘井,一锹下去可能会遇到瓦砾,也可能会遇到岩石。但是,只要心无旁骛,倾力深挖一口井,自有清泉涌出之日。一部网络小说动辄上千万字,文字水平鱼龙混杂,价值表达未经深思,此类问题普遍存在,即便所谓“

21、大神级”作品也不能免俗。研讨会中,专家对电视剧思美人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在指出部分瑕疵之外,更盛赞这是一部雅俗共赏、富有价值的优秀作品。*A B C D【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应用“一诺千金”。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不合句意。可以改为“惊心动魄”。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符合语境。心无旁骛: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符合语境。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使用对象错误。可以改为“参差不齐”。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符合语境。】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只有紧紧把握产业

22、变革带来的质量提升,我国才有望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提升中国制造的内涵价值与国际声誉。B此次出台的能源协同规划,是首次京津冀联合发布的区域能源协同发展规划,内容涵盖能源设施协同、能源治理协同等八大领域。C开征环境保护税,有利于发挥环境治理的协同效应。环境保护税的立法,也增强了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企业治污减排的责任。*D该研究课题负责人说,这一突破性技术育成的新稻种具有引领作用,对指导作物遗传改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 重大战略意义。【A成分残缺,可在“质量提升”后面加“机遇”。B语序不当,把“首次”移到“京津冀”后面。C搭配不当,“增强”与“责任”不搭配。(建议:D项句子改为“用这一突破性

23、技术育成新稻种具有引领作用”)】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A活动策划案初步拟好后,我们特意去政教处垂询各位老师,目的就是要把这次的活动办好。B张华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拿到书的那天,他送给朋友一本,他的朋友说:“我一定拜读并雅正。”C李欣对他的同学张红说:“你存有家父的手迹吗?”张红说仅存一封信,是她上中学时收到的家书,一直保留着。D“感谢您鼎力相助,解决了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大伙给您做了一面锦旗以表敬意。”他激动地说。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4分)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

24、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_ 。 _。五、作文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林语堂在其著作吾国与吾民中说:“容忍是中国文化的最大品性,也将成为现代世界文化的最大品性。”你对林语堂的观点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参考答案1B(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2A(察:考察后予以推举。举:推选,推荐。“察”“举

25、”与“擢”的含义不同。)3C(后一个事例不是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的体现。)4(1)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劝勉,撤销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不富裕。(得分点:“选”“劝”“加”各1分,句意1分)(2)曾经被舒亶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亶因贪赃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他。(得分点:“尝”“及”“抵”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李清臣字邦直。七岁就知道读书,每天读书几千字。他家有客人从京城来,和他哥哥谈到佛寺遭火灾,李清臣在旁边插嘴说:“这就是所谓灾,可能是因为害人民太甚,老天要儆戒吧?”他的哥哥惊异地说:“他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户。”治平二年,应秘阁考试,欧阳修说:“不把李清臣放在

26、第一的位置,就荒谬了。”当时大雨成灾,几次出现灾异,议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到朝廷对答之时,有人说:“应该用五行传说的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一定能擢取上等。”李清臣说:“我不相信。民间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善于制止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去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要解除百姓的疾苦而已。”对策被选中入等,名声很盛。英宗说:“像李清臣这样的人,公议都认为可用,难道能因为是亲戚就压抑他吗?”不久下诏推举馆阁官员,欧阳修举荐李清臣,得以任集贤校理。绍圣元年,殿试考取进士,李清臣在策问中提问说:“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劝勉,撤销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不富裕,以赏赐土地的办法去柔服远方而异族的患害

27、并未平息,宽缓财利以方便百姓而商人的路仍不畅通。可行的就沿袭,不可行的就改革,惟求适中为贵,圣人也没有定规。”当时鄜延失陷金明寨,主将张舆阵亡,章惇大怒,建议把全军四千人都杀掉。李清臣说:“现在如果把官吏士兵都杀掉,以后出现主将战死的情况必然会全军降敌了。”于是只杀了牙兵十六人。仆射韩忠彦和他有勾结,专听他的话,排挤范纯礼、张舜民,不让吕希纯、刘安世入朝,都是他的主意。不久,李清臣被曾布陷害,出朝为大名府知府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金紫光禄大夫。李清臣早年因诗词文章好被神宗所赏识,修建大理寺,修筑都城,都叫他作记,文章简洁厚重而气势宏放,文体自成一家。他为人宽厚,不忌恨害人。曾经被舒亶弹劾,

28、等他任尚书时,舒亶因贪赃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他,说:“舒亶的确不像样子,但说他贪赃是不可以的。”他出身贫困,保持节俭以自爱,到富贵仍不改变。但他的志向在于追求利禄,一心想当宰相,所以行为错谬,最终不能如愿而死。5.C6.D【解析】“甲”“胄”释义颠倒。7.B【解析】“严厉处置了劝他突围的士兵”错。8.(1)梁武帝派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打涡阳,又任命韦放为明威将军,率领军队与他会师。(共4分,重点词语“遣”“以为”“会”各1分,句意通顺1分,意思对即可)(2)韦放让韦洵单枪匹马冲击刺杀,多次挫败魏军,韦洵的马也受伤不能再前进。(共4分,重点词语“屡”“折”“被”各1分,句意通顺1分,意思对

29、即可)【参考译文】 韦放,字元直,是车骑将军韦睿的儿子。起初他任齐代晋安王宁朔的主簿,高祖到雍州,又召为主簿。韦放身高七尺七寸,腰粗八围,容貌很伟岸。天监元年(502),做盱眙太守,不久任轻车将军晋安王中兵参军,升迁担任镇右将军始兴王谘议参军,因父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承袭先人的封爵担任永昌县侯,出任轻车将军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转任假节、明威将军、竟陵太守。所管辖的郡政通人和,为吏民所称道。天监六年,梁武帝大举北伐,任命韦放为贞威将军,和胡龙牙与曹仲宗会合进军。 普通八年,梁武帝派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任命韦放为明威将军,率兵与他会师。魏大将费穆率兵突然到来,韦放军营还未安置好,部下只有

30、二百余人。韦放的堂弟韦洵矫健果敢有气力,是全军的倚仗。韦放派韦洵单枪匹马迎敌,多次挫败魏军,韦洵的马也被刺伤不能再进攻。韦放的头盔中了三枝乱箭。众兵士皆惊恐失色,请求韦放突围出去。韦放厉声呵斥道:“今天只有拼死了!”于是脱下头盔下马,倚着胡床指挥战斗。这时士兵都殊死奋战,无不以一当百,魏军退去。韦放向北追赶魏军到涡阳,魏又派常山王元昭、大将军李奖、乞佛宝、费穆等人带兵五万前来支援,韦放率领他的战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魏军,大败魏军。涡阳城主王纬交城投降。韦放登上城顶,检阅出来投降的人四千二百人,武器充盈;又派投降过来的人三十个,分别送信给李奖、费穆等。魏人放弃了诸多营垒,一时奔溃,韦放军乘胜追击

31、,敌人几乎被捉尽了。韦放生擒费穆的弟弟费超,把他和王纬一起押送到京师。中大通二年,调任去监管北徐州诸军事,任北徐州刺史,增加食邑四百户,持节、将军等职依然在身。在任三年死去,时年五十九岁。 韦放性情宽厚诚实,不看重私财,好施舍,和几个弟弟尤其和睦。起初,韦放和吴郡的张率都有妾怀孕,就约下婚姻。后来各生男女,但未等孩子长大成人,张率就死去了,留下的孩子势孤力弱,韦放常接济抚恤他们。到他做北徐州刺史时,不时有豪门势族来攀亲,韦放说:“我不能失信于亡故的老友。”就让儿子韦岐娶了张率的女儿,又把女儿嫁给张率的儿子。当时的人们称赞韦放能以深情厚谊待旧友。9.C(原文标点: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

32、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10.A(古时男子举行加冠礼、女子举行及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名则是幼年时由父母来命,供长辈呼唤)11.D(“连遭败绩”表述有误,第二次进攻取得了胜利)12.(1)沿海一带的人依赖泥沙地来生活,有权势的人家打算向官府纳税来占为己有,李复圭奏请免除他们的赋税,把土地分给百姓。(得分点:濒、量、蠲各1分,句意1分)(2)夏国谋划侵犯边塞的时间很久了,与攻破金汤之事正好遇上,并不是李复圭惹出事端。(得分点:谋、适值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李复圭字审言。任澶州通判。契丹来的使者经过澶州,百姓负责驿事

33、所用大多困乏。有大户杜氏十八家,假称是唐朝宰相杜如晦的后代,每次都贿赂官吏得以解脱,李复圭按照簿籍役使他们。任滑州知州。制作兵器的工匠互相忿怒争执,李复圭就挥动手中的铁椎,将争执的人在厅事上击杀,并立刻斩首。调任相州知州。从太宗之时,就把投降朝廷的夏兵合为五指挥,号称“厅子马”,子弟互相承袭,一百多年来没有其他的人充役。李复圭斥退那些不合标准的人,而挑选善于骑马射箭的士兵来代替他们。任度支判官、泾州知州。起初,租赋税收的收入,三司折扣已经很重,转运使又加以折扣,李复圭奏请免除,百姓们为他立了生祠。历任湖北、两浙、淮南、河东、陕西、成都六路转运使。两浙的百姓因服衙前役,破产的很多,李复圭把他们全

34、部放回去从事农业生产,而让他们出钱帮助官府招募衙前差役,百姓们感到便利。沿海一带的人依赖泥沙地来生活,有权势的人家打算向官府纳税来占为己有,李复圭奏请免除他们的赋税,把土地分给了百姓。熙宁初年,升为直龙图阁、庆州知州。夏人在边境上修筑营垒,并没有侵犯宋朝土地。李复圭贪图边功,派大将李信率领三千士兵,教授给他作战方略,让他从荔原堡夜间出发袭击夏兵,大败而归,李复圭把李信斩首,来为自己解脱罪责。又想洗刷前耻,就派另外的将领攻破了夏国的金汤、白豹、西和市,杀了几千人。七天后,秉常举全国之力入侵。御史谢景温弹劾李复圭擅自用兵,致使士兵死伤,边民流离失所,贬为保静军节度副使。一年多后,任光化军知军。张商

35、英上奏说:“夏国谋划侵犯边塞的时间很久了,与攻破金汤之事正好遇上,并不是李复圭惹出事端。”于是召任他掌管吏部流内官员的铨选,任曹、蔡、沧三州知州,回朝后任盐铁副使,以集贤殿修撰的身份知荆南,去世。李复圭遇事处理敏捷果断,称为健吏,与人交往不因利害而退避。但是他的性格轻率急躁,没有威严,喜欢用言语冒犯他人,只是受到王安石的赏识,因此能够在被废黜之后马上起用。13CE(C项,“在匈奴时”错误,应为“从匈奴回国时”。E项,“借喻”错误,应为“借代”。)(答对 C项给3分,答对E项给2分) 14(6分)好处:大量运用虚写,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苏武出使时英气勃发的情景,苏武被扣留匈奴牧羊、思归的凄

36、凉痛苦生活,以及回到汉朝后物非人也非、恍若隔世的感慨,以及对汉武帝的无限追思。(2分。答出任两点即可。若是总说“把苏武不同时期的生活面貌以及心理动态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也可得2分。)塑造了一个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2分)思想情感:抒发了作者对苏武的崇敬赞美之情。(1分)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作者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坚贞不屈,也是顺应时代的需要。(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15.DE ( D项“王孙”出自楚辞招隐士,指隐居的贤士,后来也指游子。且诗人的失意不是因为渔夫的冷漠,而是因为怀才不遇。E项,情感的变化是由雄壮到悲愤。)( 答对 D项给3分,答对E项给2分)16

37、. (5分)诗的颈联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仕途不遇之悲。(2分)“乡思”一词直接抒情,(1分)“王孙”一词巧用典故、反诘,(1分)在壮烈情怀中寄寓着愤慨与忧伤。(1分)17、(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8. A分析:(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应用“一诺千金”。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不合句意。可以改为“惊心动魄”。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符合语境。心无旁骛: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符合语境。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使用对象错误。可以改为

38、“参差不齐”。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符合语境)19. D(A成分残缺,可在“质量提升”后面加“机遇”。B语序不当,把“首次”移到“京津冀”后面。C搭配不当,“增强”与“责任”不搭配)20. D(A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询问。B雅正,敬辞,用于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请对方指教。C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21、(4分) 答案分别为: “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佳作展示“容忍”多元古语有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当然,这里的容忍是胸中有丘壑有城府的意思。“容忍”对于一种文化而言,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品性。不同于上面的“容忍

39、”,这种容忍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我对林语堂先生在其著作吾国与吾民中所秉持的一种观点颇为认同。他说:“容忍是中国文化的最大品性,也将成为现代世界文化的最大品性。”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木本无火,相撞乃现火花。我悠悠华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印记。不可谓不是百花齐放,朵朵奇葩。我们中华文化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它的包容性。它不仅包容了自身不同历史阶段所产生的文化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更是兼收并蓄了许多外来文化。唐太宗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臣,鼓励外国人来华经商,定居甚至为官。试想在当时的长安,多元文化所碰撞而激射出的火花,那是何等耀眼!卢梭曾说过:

40、“层次不齐,是幸福的根源。”这强调的是多元的重要性。若一座规模偌大的花园里,只开放一种花,放眼望去只有单调的一种颜色,一种形状。那不论这种花有多娇艳多迷人,时间久了,它带给人的就只剩下一种疲惫感了吧。世界文化便是这样的一座花园。毋庸置疑,它需要各种花草争奇斗艳,如此才能显示它的迷人,它永远不会令人乏味。而这所体现的,不正是世界文化对多元容忍的品性么?英国思想大师乔治奥威尔的著作1984中外党人的生活高度专一单调,看不到任何一点多元的影子。除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思想也是但一到可怕:一心为党的事业奉献。没有多元的思想,也没有多元的文化,这些外党人的生活是缺少人性的,极其可悲。若我不幸置身其中,我定

41、将崩溃。对多元的“容忍”,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中国文化因其对多元的“容忍”,昌盛至今,世界文化若想繁荣下去,必然需要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当然,这种对多元的“容忍”不是毫无条件的,需要人们放出眼光,将糟粕剔除。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容忍”一词,若是用在某个人身上,往往会被解读为懦弱的近义词。诚然,作为一个人,遇事永远容忍以对则终难成大器,可当主体对象换成文化,结果可就大不相同。正如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方文化若要保持其生命力并且延续不断地发展下去,必然需要包容外来文化,吸收其精粹以自我滋养。我十分赞同林语堂先生的说法。溯源于古,中华文化中的重大组成部分

42、有许多是吸收了外来文化所转化而来。譬如佛教文化,最早是经西域传入中原。在当时文人志士视其为弊端,为儒学衰微之势而忧虑不安,韩愈等人甚至发起了“儒学复兴”运动。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晚唐以来儒道佛三教逐渐合而为一,佛教中的理念被儒学所吸收内化,而其自身也在此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宗派如禅宗。如今有谁会否认禅宗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呢?若非文化的包容忍耐,还会有禅这一文化元素的存在么?容忍,诚然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上下五千年而不绝的法宝。而当我们放眼世界,便可发现其文化现象背后有共通的规律。世界各地区的文化,无一不处在时刻与他民族文化碰撞交融的过程中。请看吧,南美洲北美洲交际的那一片天

43、地上孕育出了多么奇幻瑰丽的拉美文化,可倘若没有现代工业文明对原始文明的入侵,我们如何去期待一部失去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百年孤独?又如同去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的经历一般倘若他没有离开日本定居英国,内心中全无对日本文化的特殊对待,或许他根本不会成为作家,世人也无法从他的文字中领略到日本文化和英式教育交汇之下所创造出的魅力了。现代世界文化的最大品性将是包容以为一,此言得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它拥有土地一般深厚的韵味,也像大海一般宽广博大。请允许我改动孙中山先生之言:“文化交流之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相信在“容”之精神的引领下,世界文化将更加繁荣昌盛地发展下去,真正达到如红海一般无所不包的境界。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