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 语言应用 学习目标1学习积累相关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2学习恰当选取事例证明自己文章观点的方法。3了解学习语言与应用语言的关系,努力提高语言的应用水平。4了解语言的发展规律,正确看待语言特别是网络语言的发展。 学习诊断1写作是极平常的事【语文基础知识】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特殊(ch)真知灼(zhu)见B躐(li)等一模(m)一样C书塾(sh)勉强(min qin)D雄赳赳(ji)赘瘤(li)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工夫 一时之弊 凭空而来B历练 惶惑 诞妄C笔砚 一窍不通 承袭D陷井 揣摩 言不由衷3填入下列句子的空格中,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胸中只有这么些平凡的经验
2、和浅近的_,如果硬要求其奇特深远,便是勉强了。写作对于他(普通人)是生活上非常有益的技能,终身_不尽。无论说话作文,最要不得的是言不由衷,语不切实,而那些人_落在这个陷阱里。A情感 享受 偏偏B情思 享用 恰恰C情思 受用 偏偏D情感 享受 恰恰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对手谷歌渔翁得利。B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C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这并非杞人忧天。D上山路上,我们常打开等高线图察看,有的同
3、学还用军事望远镜煞有介事地东张西望,引来不少人围观。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熊猫受到病饿威胁,当地群众得知后,给病饿熊猫喂食、治疗,减少了大熊猫的死亡率。B起初他只是为犯罪分子提供窝点,到后来则亲自上阵,打着推销保温材料的名义拐骗妇女。C“继续推进素质教育”,这种提法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谁能否认这一点呢?D小品这种表演形式,每届春节晚会都会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有时甚至达到让人欢喜让人忧、台上台下齐动情。但是,看得多了,你就会觉得小品有点矫情、煽情。【课文阅读理解】阅读课文第六段,回答68题。认真地学习写作也不是什么艰难的事情。简单地说,自己有什么写什么,就是认真。一件事物,你知道
4、得清楚的,一个道理,你明白得透彻的,一个意思,你思索得周到的,一种情感,你感受得真切的,这些都是你自己的东西;如果为了需要须动手写作,你就以这些为范围。反过来说,自己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写什么,就是不认真。所以,没有弄清楚孔子的学术思想而论孔子之道,没有某种经验和想象而作某种小说,自己一毛钱也不捐而作劝人献金的传单,平时从不想到国家民族而作爱国家爱民族的诗歌,都是不认真。其次,写什么定要竭尽自己的能力把它写出来就是认真。你心里知道得清楚,明白得透彻,是一回事;把它写出来,大半是为了给人家看,人家看了你的文字,能不能知道得清楚,明白得透彻,又是一回事;两回事必须合而为一,你的写作才不是白费心力。理想
5、的目标当然是写出来的刚好和你心里所有的一模一样,不多不少。但是把意念化为文字,要做到这般地步,事实上几乎不大可能;唯有竭尽你当时所有的能力,使写出来的差不多贴合你心里所有的,使人家看了你写出来的差不多看见了你的心。我说“所有的能力”,为什么在前边加一个“当时”?因为能力是逐渐长进的,在甲阶段不会有乙阶段的能力,要求躐等,实际上固然办不到,但本阶段的能力不可不尽;各阶段都有它的“当时”,每一阶段的“当时”都竭尽能力,你的写作就一辈子认真了。反过来说,写什么而马马虎虎,草率了事,就是不认真。所以,用一个词儿,不审察它的意义和用例,造一句句子,不体会它的句式和情调,以及提笔就写,不先把通体想一想,写
6、完就算,不再把全文念几遍,以及不肯就自己的观点问一声“这写出来的是不是差不多贴合我心里所有的”,又不肯就读者的观点问一声“读者读了这文字是不是差不多看见了我的心”,都是不认真。认真的项目不过如上面所说的两个,普通人能如此,写作对于他是生活上非常有益的技能,终身受用不尽;就是著作家或文章家,也出不了这个范围,不如此而能成为著作家或文章家,那是不能想象的事情。6简要概括什么是认真,不超过8个字。7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论述认真的内涵的?_8作者说:“各阶段有它的当时,每一阶段的当时都竭尽能力,你的写作就一辈子认真了。”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_2译天演论例言【语文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全
7、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不佞(nn)畴人(chu)敷衍(yn)B晦涩(hu)踟蹰(zh)生吞活剥(b)C旨意(zh)抒发(zh)怀铅握椠(qin)D绪论(x)俟候(s)接踵而至(zh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象寄 融会 楷模 审铎B钓奇 删削 正轨 压抑C接踵 挚爱 精要 仿照D毫厘 刻意 审择 疏漏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顾信矣不达顾:但是,不过B而意义则不倍本文倍:通“背”C颇贻艰深文陋之讥贻:通“遗”,遗留D乃会摄精旨之言摄:吸取4下列各句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译文取明深义B吴丈挚父汝纶C往往抑义就词D皆当时名硕5下列加点“之”的意义与其他几项不同的是( )A如中文之
8、旁支B言之无文,行之不远C一切畴人之学D虽作者同国之人【课文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今是书所言,本五十年来西人新得之学,又为作者晚出之书,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到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题曰达旨,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什法师有云:学我者病。来者方多,幸勿以是书为口实也。6文中提到“象寄之才”多,但书中“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请问此二者是指什么?为
9、什么“寡”呢?(请用白话文回答)_7为什么作者说本书的翻译“实非正法”?_(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新理踵出,名目纷繁,索之中文,渺不可得,即有牵合,终嫌参差。译者遇此,独有自具衡量,即义定名。顾其事有甚难者,即如此书上卷导言十余篇,乃因正论理深,先敷浅说。仆始“卮言”,而钱唐夏穗卿曾佑病其滥恶,谓内典原有此种,可名“悬谈”。及桐城吴丈挚父汝纶见之,又谓“卮言”既成滥词,“悬谈”亦沿释氏,均非能自树立者所为,不如用诸子旧例,随篇标目为佳。穗卿又谓:如此则篇自为文,于原书建立一本之义稍晦。而悬谈、悬疏诸名,悬者玄也,乃会摄精旨之言,与此不合,必不可用。于是乃依其原目,质译“导言”,而分注
10、吴之篇目于下,取便阅者。此以见定名之难,虽欲避生吞活剥之诮,有不可得者矣。他如物竞、天择、储能、效实诸名,皆由我始。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我罪我知,是存明哲。8翻译:(1)乃因正论理深,先敷浅说。_(2)此以见定名之难,虽欲避生吞活剥之诮,有不可得者矣。_9作者在译本书上卷导言十多篇时,经过了怎样一番揣摩和商讨,才最终决定译为“导言”的?_3语言的演变【语文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朱熹(x)昳(y)丽引擎(qn)平仄(zh)雪茄(ji)冰淇(q)淋荚(ji)果忌讳(hu)ABCD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清晰 翕动 栖息 熟悉B镶嵌 倩影
11、壕堑 拉纤C机杼 贮藏 穿著 铸造D昳丽 翌日 后裔 摇曳3按汉字形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大篆 隶书 楷书B金文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C金文 甲骨文 小篆 大篆 楷书 隶书D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4下列单纯词属于同一类的是( )A朦胧 逍遥 叱咤 峥嵘B崎岖 踌躇 酩酊 翩跹C妖娆 玫瑰 徘徊 蜿蜒D龃龉 悱恻 玲珑 蹉跎5本文论证古今汉语的不同,广泛地运用了比较说明的方法,下列五项中有一项不属于比较说明,它是( )A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B“八尺有余”现在说“八尺
12、多”。C“君美甚”现在说“您漂亮得很”。D“忌不自信”也是古代的句法,现代的说法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E“不若君之美”的“之”字,按照现代语法也是多余的。6“在语法方面,也有不少差别。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特有的句法,底下吾与徐公孰美?才跟现代句法相同。君美甚现在说您漂亮得很,当中必须用个得字。”这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A举例子B下定义C分类别D作比较【课文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78题。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语言的变化,短时间内不容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出来了。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
13、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的人听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这个地方的人听不懂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古代人说的话是无法听见的了,幸而留传下来一些古代的文字。文字虽然不是语言的如实记录,但是它必得拿语言做基础,其中有些是离语言不太远的,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对古代语言获得一定的认识。为了具体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别,最好拿一段古代作品来看看。下面是大家都熟悉的、战国策里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篇的头上一段: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
14、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把这一段用现代话来说一遍,就会发现有很大的差别。不能光看字形。光看字形,现代不用的字只有四个:昳、曰、孰、吾。可是联系字的意义和用法来看,真正古今一致的,除人名、地名外,也只有十二个字:八、我、能、城、国、不、客、从、来、坐、谈、问。大多数的字,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两样。7在第一自然段中“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这句话:从语法角度看是什么复句?_从思路看是由_到_。“这样”一词指代什么?_“在那儿”是什么词汇?_这句话的含义
15、是什么?_朱熹听不懂孔子及其弟子的谈话,这一设例说明了什么,哪几项分析是正确的?( )A春秋时代的话,宋朝人听不懂。B古代的话,后世人听不懂。C他们说的是各地的方言。D语言的变化,日子长了就显出来了。本段是从( )和( )两方面讲语言的变化和发展的。8阅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幸而留传下来一些古代的文字”中的“文字”指( )A作品B汉字C古代汉语D书面记载“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对古代语言获得一定的认识”中的“这些”是指( )A那些离语言不太远的文字。B那些离语言较远的文字。C那些以语言为基础的文字。D那些至令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字。“把这一段用现代话来说一遍,就会发现有很大的差别”中的“差别”是指
16、( )A古代文章与现代文章。B古代文字与现代文字。C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D古代作品与现代作品。(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911题。(1)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 甲 的事儿。可是他细想想,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正是因为说话跟吃饭、走路一样平常,人们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其实这三件事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人类不同于别的动物的特征。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会烧熟了吃。别的动物走路都是让身体跟地面平行,有几条腿使几条腿,只有人类直起身子采用两条腿走路,把上肢解放出来干别的、更重要的活儿。同样,别的动物的嘴只会吃东西,人类的嘴除了吃东西还会说话。(2)世界上万事万物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
17、发展,语言也是这样。语言的变化,短时间内不容易 乙,日子长了就显出来了。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的人听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这个地方的人听不懂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9文中甲、乙两处空格,应分别填入哪个词语最恰当?甲( )乙( )甲A普普通通B难能可贵C司空见惯D稀松平常乙A发现B觉察C发现D分辨10以上两段文字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 )A因果式B总分式C递进式D并列式11给第(2)段中第句话划分层次,并注明层次之间的关系
18、。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4新鲜的网络言语【语文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活跃(yu)蔓延(mn)潜水(qin)毋庸讳言(w)B玷污(din)徜徉(chn)浇水(jio)鱼龙混杂(hn)C萌芽(mn)泛滥(ln)显露(lu)唁唁狂吠(yn)D隐匿(n)便捷(bin)防御(y)忧心忡忡(ch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苍白 充斥 莫名其妙 闪烁火花B发泻 面具 约定俗成 青春律动C隐蔽 暄嚣 剪除枝蔓 喜闻乐见D倡议 笑讷 生机勃勃 负面影响3下列
19、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B他最近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C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D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B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
20、的稳定的心理品格。C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D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负面作用倒是不少。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你这样用,我也这样用,久而久之,约定俗成,也不成其为错了。B诸如此类还有“菌男”(“俊男”之意)、“霉女”(“美女”之意)等等。C网络圈内有句尽人皆知的话:“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D对待网络这个“自由世界”也应该这样:该管就要管,该堵就要堵任网语病毒蔓延而不顾,会损害整个网语肌体。【课文阅读理解】(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对这样的网络新语,你也许会
21、始而摇头,继之担忧。这还是中国话吗?中国人写的中国话,中国人读不懂了,呵呵,悲哀!但事实是,你担忧也好,悲哀也好,它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它改变了而且还继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正经受着网络的冲击与洗礼,它变化着,也在丰富着。被人们称为网络语言的,其实多指语言学上的“言语”。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指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指人们对语言使用的过程与结果。人们所说的网络语言,往往是指网民们在网络中对语言的使用。所以我们这里不叫网络语言,而称作网络言语。6面对网络新语,作者持什么态度?为什么?_7为什
22、么作者说“我们这里不叫网络语言,而称作网络言语”?_(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网络特殊言语的形成,大致与几个因素有关。首先,是输入法问题。拼音输入,无须专门学习,也不必背记规则,于是许多网民使用。但由于声调和同音字等问题,导致输入不够准确。其次,是语言使用问题。某些人发音不规范,可是不规范也有交际的权利;“经济原则”支配,能简单就简单,能用符号就用符号;英语越来越普及,汉语里夹杂英语,甚至术语、符号;再就是刻意求新、求变,有的年轻人以游戏心情对待语言。第三,交际“隐私性”问题。有些交谈者为了保证谈话私密性而故意用别人不懂的词语。网络言语是新的时代语言多样化的体现。网上主要靠视觉符号进行
23、交流,除了记录一般常见的言语,还记录一些特殊的群体用语。这些在总数中比例不多的特殊用语,可以认为是一种以视觉符号记录的特殊的社会方言。中老年网民的言语与平常人所说、所写的言语没什么两样。但网民以青年人为主,年轻人充满活力,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群体,在网络交流与传播过程中,自然会显露出青春的律动,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时尚前卫的年轻人喜欢一切新鲜玩意。在自由的“聊天室”里、在个性的“博客”中,他们快乐徜徉,尽情展示,不断地在“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交互”。从这层意义上说,某些网络用语已经成为年轻人网上交流最基本、最常用的符号,甚至成了他们表现个性的一种标志。8作者认为,网络特殊言语的形成大致有
24、几个因素?_9为什么作者认为网络言语是“一种以视觉符号记录的特殊的社会方言”?_(三)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有人对网络言语的“无序”忧心忡忡,其实大可不必。语言有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一面海纳百川,一面吐故纳新。好的,自然会留下来;不好的,终归会被淘汰。“葡萄”、“沙发”、“巴士”、“咖啡”不都“汉化”了吗?而“镭射”、“克力架”,不是一直也没能取代“激光”和“饼干”吗?语言是相对静态但又是一个绝对动态、开放的系统,词语从各个不同领域逐渐转化而来,而网络正是新增词语的一个重要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言语中的一些词语,会在一定时期内从非主流系统进入主流系统。那些充满生命力的“新新言语”如经
25、得起时间考验,也会被更多人接纳。事实上,网络言语中一部分特点鲜明、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已经得到认可,成了全民词汇的一部分。如“电子信箱”、“网页”、“下载”、“博客”、“黑客”等,早已被广泛使用。索绪尔说得很对,“绝对的不变性是不存在的,语言的任何部分都会发生变化”,“一切变化都是在言语中萌芽的”。一种语言,只要仍在为人类的交际服务,就必然随时新陈代谢,也只有这样,语言才能发展。 网络言语即使再新鲜,再另类,其实并不能改变语言的属性。网络交流主要凭借的依然是传统的语言文字体系,大部分网络词汇,也都是合乎传统语言文字规范的。那些不符合传统语言文字规范的,如表情符号、数字缩略语等,在交流中顶多
26、起辅助作用。新奇的网络言语不可能完全超越原有的语言体系,更不可能代替它。至于网络言语究竟会给汉语带来怎样的变化,现在还不好说。不过我们相信,几千年来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汉语,今后的生命力只会更强。10作者为什么认为不必对网络言语的“无序”忧心忡忡?_11文中所说语言的“新陈代谢”指的是什么?_12为什么网络言语虽然新鲜却并不能改变语言的属性?_ 学习拓展与探究【自主泛读指导】文章是什么?语言是什么?福柯说:“你以为自己在说话,其实是话在说你。”如此而已。文章有别的东西吗?文章只是你自己。语言有别的东西吗?语言就是你的生活,你通过你的语言诉说你的生活。文章就是你的语言在说你。你心中充满美好,文章
27、和语言自然流露美好;你心中充满惆怅,文章和语言自然流露惆怅;你心中充满思念,文章和语言自然流露思念;你心中充满忿恨,文章和语言自然流露忿恨。文章就是你的语言,就是你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放翁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天”是什么?天,是你自己,是你的生活。“妙手”是谁的手,是什么样的手?妙手就是描绘了你的生活的那只手,就是握笔的那只手。“偶得之”是什么意思?就是你忽然想起你的生活了,想写下来,于是就有了文章,有了语言。如此而已。当你真诚做人作文,文字中描画着你充实、丰富、真挚的人生;当你应付作文,应试作文,作文也应付你,应试你,你回过头去看作文,索然无味,难以卒读,你自己迅速舍弃了作文与作
28、文中的自己,然而,作文,却成就了你应付、应试的人生态度、人生追求与生活轨迹。文章就是你自己。作文,做你自己,你就有文章,就有话说。叶圣陶的写作是极平常的事从原理和方法上告诉我们写作是怎么回事,揭开了写作的面纱,消除了我们对写作的神秘感与隔膜;严复的译天演论例言从翻译的角度阐释语言的标准;吕叔湘的语言的演变告诉我们语言是如何变化的;岑运强的新鲜的网络言语生动地证明了“语言的演变”。几篇文章都从最本色的角度告诉我们什么是语言,什么是文章。【课外相关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写说理文究竟难在哪里?在推理还是行文?问题的这种提法本身就有问题。它假定了理在文先,第一道手续是把理想清楚,
29、第二道手续才用语言把理表达出来。这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对的,但也不完全对。说它对,因为语言总是跟着思想走,思想明确,语言也就会明确,思想混乱,语言也就会混乱。如果不先把意思想好而就下笔写,那就准写不好。所以学好说理文,首先就要学会思考,而这要深入生活,掌握事实,再加上对分析和综合的思想方法的长期辛苦训练。谈到究竟,难还是难在这个方面。为什么说两道手续的看法又不完全对呢?因为语言和思想毕竟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在运用思想时就要运用语言,在运用语言时也就要运用思想。(1)a语言和思想都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在生发的,在生发时语言和思想在密切联系中互相推动着。据我个人的经验,把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
30、不动地誊写出来,那是极稀有的事。(1)b在多数场合,(2)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对所要说的道理总要有一些情感,如果对它毫无情感,勉强敷衍公事地把它写下去,结果就只会是一篇干巴巴的应酬文字,索然无味。如果对它有深厚的情感,就会(3)a全神贯注,思致风发,新的意思就会(3)b地涌现出来。(4)A这是写作中的一种乐境,往往也是写作的一个难关。(4)B新的意思和原来的意思不免发生矛盾,(4)C这个意思和那个意思也许接不上头,原来自以为明确的东西也许毕竟还是紊乱的模糊的乃至于错误的。有许多话要说,究竟从何说起?哪个应先说。哪个应后说?哪个应割爱,哪个应作为重点?(4)D主从的关系如何安排?这时候面
31、前就像出现一团乱丝,“剪不断,理还乱”,思路好像走入一条死胡同,陡然遭到堵塞,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免心意乱。就是难产的痛苦,也是一个考验的时刻。有两种情况要避免。一种是松懈下去,蒙混过关,结果就只会是失败,理不通文也就不通。另一种是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勉强继续绞脑汁,往往是越绞越乱,越想越烦。这时候最好是暂时把它放下,让头脑冷静下来,得到了足够的休息,等精力再旺时再把它提起来,进行一番冷静的分析,做到“表里精粗无不到”,自然就会“一旦豁然贯通”,令人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在这种情况写出的文章总会是(3)c,文从字顺,内容与形式都是一气呵成的。所以在说理文的写作中,思想和语
32、言总是要维持辩证的关系:不想就不能写,不写也就很难想得很周全。多年来我体会到:读一部理论性的书,总要等到用自己的语言把书中要义复述一遍以后,才能对这部书有较好的掌握;想一个问题,也要等到用文字把所想的东西凝定下来之后,才能对这个问题想得比较透。我发现不但思想训练是写说理文的必要的准备,写说理文也是整理思想和训练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我认为理先于文或意在笔先的提法是片面的。1按照规定的要求改写文中(1)a、(1)b两处画线的句子,改写时要求内容和语气与上下文衔接。(1)a设问改直接陈述原文:为什么说两道手续的看法又不完全对呢?因为语言和思想毕竟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在运用思想时就要运用语言,在
33、运用语言时也就要运用思想。_(1)b将“把”字句改成不用“把”(或“将”)的句子原文:把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动地誊写出来,那是极稀有的事。_2文中(2)处原文一共有下面5个句子,在句后四种排列顺序中选出正确的一种。( )甲 只是对要说的道理先有些零星的想法乙 我并不打什么腹稿丙 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丁 一切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戊 也许经过了一番组织A乙,丁,戊,甲,总之,丙B甲,戊,乙,丙,总之,丁C乙,甲,戊,丙,总之,丁D甲,丙,戊,丁,总之,乙3文中(3)a、(3)b、(3)c三处各缺一个词语,根据前后文意,从所列的词语中选出最恰当的三个,把字母填入表格内。A滚滚而来B字斟句酌C兴
34、会淋漓D源源不断E信手拈来F意到笔随G刻意雕琢答(3)a( )(3)b( )(3)c( )4“意思既然来得多了,问题也就复杂化了。”这个句子是从第二段中摘出的,找出它在原文中的位置。文中已标出(4)A、(4)B、(4)C、(4)D四个位置,把代表正确位置的字母填在括号里。答( )5文中加点的两个“它”字所指代的内容一样吗?它们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_6,作者不完全同意那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因为( )A他认为,在写说理文时,只有表达结束,思考才能停止。B他认为,在写说理文时,先形成观点再进行表达是很少有的。C他认为,在写说理文时,思想混乱语言也必定混乱。D认为,在写说理文时,语言总是随思想而
35、生发、变化的。(二)几年前,某刊物就中学生学习文言文问题组织了一次座谈,下面是其中三个人的发言。读后完成711题。甲:听说现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还有增多的趋势,我的看法恰好相反。文言文可以学一点,但不要太多,因为我们是反对写文言文的。为什么要反对写文言文呢?首先,现代人要说现代话;其次,是文言文不易写好,为什么要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我说可以教点文言文,但是目的不在于此。我也赞成教点古诗文,因为现在的文风不大好。古人是很讲究文字简洁、干净、利落的,这种文章很可以治治我们今天的文风。古文里可学的东西是很多的,但不要去学古代的那些辞藻。我们学文言文,学它的辞藻,这是错误的,会使文章不文不白。学古文,要学它的文风,学它的文气,就是看人家写文章开始怎么写、中间怎么写、最后怎么收的。韩愈不是说“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吗?他就提倡这个气,气盛文章就好。学古人的文气,对改变文风大有好处。乙:我是主张学习文言文的。现在课本中有四分之一左右是文言文,但师生不满足,教师还自行补充大量古代作品。这里当然有应付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