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112591726855.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43081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11259172685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11259172685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11259172685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11259172685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11259172685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福 建 省 农 业 厅 文 件闽农计2011378号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区)农业(畜牧、茶业、农机)局:我厅围绕种植业、畜牧业及其加工业,组织编制了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23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福建省农业厅二一一年九月目录一、成就与形势1(一)“十一五”发展成就1(二)面临的形势4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5(一)指导思想5(二)基本原则6(三)发展目标7三、重点任务9(一)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10(二)提高外向型农业发展能力10(三)提高农业设施和装备支持能力11

2、(四)提高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11(五)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11(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12(七)提高农业安全保障能力12(八)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3四、产业布局13(一)粮食产业13(二)园艺产业14(三)畜牧产业15(四)农产品加工业16五、重点工程17(一)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17(二)新一轮“菜蓝子”与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工程17(三)现代种业和农业“五新”推广工程18(四)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18(五)闽台农业合作拓展提升工程19(六)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19(七)动植物保护工程20(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20(九)农业资源保护开发工程21(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22六、保

3、障措施22(一)创新体制机制22(二)强化法制保障23(三)实施项目带动23(四)落实惠农政策24(五)加强组织领导24“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时期。根据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一、成就与形势(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我省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落实中央

4、和省里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平稳发展,2010年总产量661.89万吨,亩产358公斤;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主要特色经济作物保持多年增长的好势头,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凸显。畜牧业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肉、蛋、奶总产量222万吨,市场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品牌农业建设扎实推进,“十一五”期间评选出149个福建省名牌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累计认证并有效使用标志的“三品一标”数量累计达220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44

5、8个、绿色食品588个、有机农产品13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7个。农产品加工业得到新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村一品”快速发展,专业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畜牧规模化养殖得到大发展,生猪、蛋鸡、肉鸡、奶牛养殖规模化率分别达81.3%、91 %、87.9%、73%,均居全国前列。农业功能进一步拓展,休闲农业产业初具规模,累计创建休闲农业企业500多家,投资总额近100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新增一批国家级和上市龙头企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643家,从业人员177万人,年产值6864亿元。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9459多个,销售收入179

6、0多亿元。农业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快速提高,2010年底全省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637个,农户成员达21万个。农业开放合作上新台阶。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农业部、国台办批准设立了漳浦、漳平永福、仙游和清流4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关于两岸农业合作的地方性法规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累计批办农业项目2252个,合同利用台资29.5亿美元,实际到资16.8亿美元,对台农业交流合作的领域、规模、政策、措施和成效处于全国先行地位。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逐步形成多元化出口市场格局,“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进外资项目544项,合同利用外资11.24亿美元,实

7、际到资8.07亿美元;2010年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达49.5亿美元 农产品出口额计算口径为:WTO农产品+水海产品。,居全国第三位。农业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行政执法体系等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沼气建设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农业信息化稳步推进,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有效开展,农业“五新”推广深入开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近5个百分点,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14个百分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民收入连续保持了较高幅度

8、的增长,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27元,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为“十二五”时期加快我省现代农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指标名称单位2005年实际数2010年实际数年均增长%粮食面积万亩1962.611848.45-1.2产量万吨662.04661.890.0油料产量万吨27.4226.64-0.6蔬菜产量万吨1346.661486.342.0食用菌产量(鲜重)万吨167.40203.604.0水果产量万吨559.08640.182.7茶叶产量万吨18.4827.268.1肉类产量万吨164.85180

9、.211.6禽蛋产量万吨37.9126.27-5.2奶类产量万吨19.1015.74-3.6耕地产出率 耕地产出率(元/亩)=耕地作物产值/耕地面积。耕地面积计算口径:2005年按统计部门统计数,2009年按国土部门统计数。元/亩2484.973340.614.5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劳动生产率(元/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人数。元/人19623.6836837.5213.4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11.802.90-农机总动力万千瓦999.9912063.8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14.527.92.7沼气池万口26.855.815.8农民人均纯收入元445074279.8农业

10、技术人员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0.20.20.0注:1.粮食面积:2005年、2010年实际数和增长率按第二次全国农普衔接后数据计算。2.表中耕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二)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福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福建的“海西”优势更加凸显。中央将支持福建加快“海西”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十二五”期间对福建的支持将进一步加大。ECFA实施、平潭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全面启动,福建与台湾的“五缘”优势及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将进一步增强。这些机遇将更加凸显“海西”

11、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闽台农业交流合作,有利于提升福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促进农业跨越式发展。二是农业基础条件更加完善。经过“十一五”的发展,福建农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为“十二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工业化城镇化拉动作用更加明显。福建工业化快速发展,为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为我省农业实现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城乡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四是强农惠农政策更加有

12、力。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多年以“三农”为主题下发1号文件,并相继出台了免征农业税和除烟叶之外的农业特产税,以及农资综合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畜禽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等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强农惠农政策,福建政策性农业保险也正从水稻种植、杂交水稻制种、能繁母猪等方面逐步推开,今后中央和我省的这些政策取向将进一步延续和强化,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更大动力。但是,“十二五”我省现代农业发展也面临不少新的挑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耕地和水资源约束加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建设仍显滞后,面临

13、着气候灾害、动物疫病和作物病虫害等多重风险;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和服务社会化程度仍然偏低,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农业科技和加工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明显偏低;国际贸易环境多变,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农产品出口风险增加;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偏低,影响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要顺应时代要求,紧紧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破瓶颈,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福建实际、具有福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高产、优质、高效

14、、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与物质装备条件,强化农业保障与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更加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提升农业,更加注重借鉴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更加注重引入商业运作拓展农业,推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促进福建农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开放合作、安全高效、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福建现代农业。(二)基本原则“十二五”期间,福建现代农业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突出产业,保障有效供给。稳定发展粮油基础产业,保持粮食自给能力不下降。进一步发展壮大具有福建优势

15、和特色的水果、茶叶、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畜禽等产业,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质量安全和市场稳定。充分发挥福建农业的特色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功能拓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强福建优势特色农业的竞争能力。坚持依靠科技,转变发展方式。更加依靠科技和人才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始终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产品加工方式,注重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增长方式,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休闲创意型农业,推广集约化、标准化的种养加技术模式,实现科技集约、循环节约、资源环境可持续。坚持先行先试,深化闽台合作。紧紧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福建加快“海西”

16、建设、ECFA实施等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闽台农业合作的独特优势和先行基础,加快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合作交流实效和支持保障能力,继续在两岸产业深度合作、创业园建设、政策制定、合作机制探索等方面先行先试,确保闽台农业合作在两岸农业合作中持续先行。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建立健全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展合作互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专业服务组织,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坚持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强农惠农

17、政策落实机制,拓展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方式方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有效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增收能力。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三)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稳步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突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农业支撑保障体系基本确立,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加明显,力争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产品供给

18、能力持续提高。“十二五”期间,力争种植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4.0%以上。到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总产达650万吨以上;油料产量达28万吨;肉蛋奶总产达266万吨;水果、茶叶、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品稳定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96%以上。 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区域特色优势更加明显,农产品品质品牌进一步提升。到2015年,水稻优质率达80%;“三品一标”比重明显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有效认证数分别达3000个、800个、200个、50个;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

19、比值大幅提升。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1450万千瓦,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40%以上;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大棚设施面积达50万亩。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农业“五新”推广持续深化,农业科技贡献率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框架初步建立;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创业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持续提高。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60万户以上;“一村一品”加快发展,专业村数量达2000个,占全

20、省比例达13.3%;依法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0000个;品牌农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市场拓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农业单位产值能耗及化肥、农(兽)药、种子用量逐步下降,秸秆和牲畜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比例明显提高,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新增户用沼气池20万户,普及率达10.8%,畜禽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普及率达70%以上。农业效益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牧业产值达1560亿元;土地平均产出达3500元/亩,农业劳动力平均生产率达4.5万元/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2515元。“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表类别指 标2010年实际数2015年预期数

21、年均增长()属 性农产品供给能力1.粮食播种面积(万亩)1848.451800以上- 约束性2.粮食产量(万吨)661.89650以上-约束性3.油料产量(万吨)26.64281.1 预期性4.蔬菜产量(万吨)1487.3416452.0 预期性5.食用菌产量(万吨)76.27903.0预期性6.水果产量(万吨)642.776500.2 预期性7.茶叶产量(万吨)27.28323.5 预期性8.肉类产量(万吨)180.212082.9 预期性9.禽蛋产量(万吨)26.27398.2 预期性10.奶类产量(万吨)15.74193.8 预期性农产品质量11.无公害农产品累计认证数(个)144830

22、0-预期性12.绿色食品累计认证数(个)588800-预期性13.有机农产品累计认证数(个)132200-预期性14.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认证数(个)3750-预期性农业科技与装备15.农业科技贡献率(%)52571.0预期性16.农业技术人员占农业劳动力(%)0.20.30.0 预期性17.每百户农户计算机拥有量(台)18256.8 预期性18.农机总动力(万千瓦)120614503.7 预期性19.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27.940以上2.4以上 预期性农业效益与农民收入20.农牧业产值(亿元)125015204.0 预期性21.农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3.614.54.5 预期性22

23、.耕地产出率(元/亩)3340.6135002.5 预期性23.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3.03.50.1 预期性24.农产品年出口总额(亿美元)49.5603.9 预期性25.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74271251511 预期性农业生态26.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1447.1614700.2 预期性27.累计农村户用沼气(万户)55.8075.806.3 预期性28.农户沼气普及率(%)7.910.80.6 预期性三、重点任务围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升园艺、畜牧等优势产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开放合作水平,强化农业物质装备和科技支撑,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支持保

24、障体系,重点提高八个方面能力。(一)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重点是“一稳两提高”,即稳定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提升粮食优质率。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集成示范推广超级稻、再生稻、脱毒薯类等粮食关键增产技术,挖掘水稻、薯类增产潜力,稳定我省粮食自给水平。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抓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发展。园艺产业重点推进品种结构优化和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栽培,水果重在品种结构、保鲜加工、商品化处理;茶叶重在质量安全、可追溯;蔬菜重在规模化、设施化;食用菌重在珍稀品种、代用料与工厂化栽培; 中药材重在名优地道中药材良种繁育和规模化、标准化示范推广。畜牧业重点加强良

25、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产业化发展。(二)提高外向型农业发展能力加快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继续推动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加强果、茶、菜、菌、花、中药材等产业深度对接,推进生物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等方面合作,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新农村建设等合作试点;推动两岸农业行业协会、特色乡镇的互动往来,提升闽台农业交流层次;加快建设海峡两岸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促进闽台农产品贸易。加强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南南合作、中非合作论坛等平台,促进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经验;加强GAP标准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农产品

26、进出口贸易预警体系建设,鼓励开展国际质量、环境认证和境外展销推介工作,支持农业企业参加境外农业项目投资开发。(三)提高农业设施和装备支持能力大力推进农业基础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发展节水农业,提高耕地有效灌溉率;在耕地农作物中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进一步推广到茶、果等山地作物中;推广绿肥种植和稻田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推广各类先进、适用、安全新机具,提高水稻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推进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园艺作物设施种植、工厂化生产和畜禽设施化发展。(四)提高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做

27、好县乡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和“三定”工作,加强推广队伍建设,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创新科技推广方法,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加快农业“五新”入户、“五新”集成示范推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实施国家“948”项目、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等项目,推动福建农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鉴定能力建设,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重点,培养农村新型农民带头人、农村经营型人才和技能服务型人才。支持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加快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五)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继

28、续开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和扶持工作,着力培育扶持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推进技术创新为支撑,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优化农产品加工结构;合理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集中,进一步壮大农产品加工规模。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逐步开展合作社示范县和信息化建设,促进和引导合作社成员内部开展信用合作,鼓励支持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合作社自我发展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着力培育一批主导产业更加突出、品牌优势更加明显的经济强

29、村。积极引导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发展规模化生产,提高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水平。(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推进农业综合支持与服务保障相结合、服务扶农与法制护农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加快农业信息化“五有”标准示范建设,建设覆盖全省农业系统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农业信息化基础;积极做好农产品市场流通服务,组织参加(举办)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交易会、展示、推介、“农超”对接等活动,建设全省性、区域性农产品展示中心。办好农广校与福建农业,优化全省农技推广人员专业配置和职称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专业服务队伍,加快建设一批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组织、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

30、防统治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强化农业执法队伍和装备建设,完善农业执法机制,加强执法人员管理,提高农业执法能力。(七)提高农业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符合我省实际又与国际接轨的动物防疫体系,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及区域化管理,增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监督执法、应急反应和全面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整体水平,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完善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植物检疫与重大疫情监控体系建设,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强畜禽遗传资源和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与监管体系,完善农

31、业投入品质量监测网络,逐步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质量可追溯制度,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八)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强基础、保生态、节资源、促循环、育新兴”的技术路线,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生态建设和农村沼气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畜牧业养殖方式、农产品加工方式,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休闲创意型农业,推进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方式;积极培育农业新兴产业,推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在动植物育种、畜禽防疫、植物保护、农村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促进观光、体验、休闲、教育等

32、多功能农业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产业布局根据资源禀赋、市场区位、产业基础等情况,积极推进农业区域化发展。(一)粮食产业重点发展“一稻两薯”:水稻:主要为列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东南沿海水稻优势区的35个产粮大县,特别是列入福建省新增6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10-2020年)的浦城、尤溪、上杭等16个产粮大县,重点发展超级稻、优质稻、再生稻。甘薯:主要为福州、莆田、泉州、宁德等闽东南沿海的夏秋薯区和闽西部分生产大县,重点推广专用型、加工型品种。马铃薯:主要为列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南方马铃薯优势区的28个县(市),特别是龙海

33、、霞浦、长乐等秋冬种马铃薯生产大县,重点发展菜用型马铃薯。(二)园艺产业水果:进一步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特色水果,促进优势区域果品生产。闽南闽东沿海丘陵亚热带常绿果树栽培区为柑桔(芦柑、柚类)、龙眼、荔枝、枇杷、香蕉主产区,包括漳州、泉州、莆田、福州、宁德等5市80%的县(区),重点发展优质柑桔、晚熟龙眼、晚熟荔枝、优质大果型枇杷和橄榄、余干等地方特色水果;闽西闽北低海拔河谷盆地桔柑栽培区为温州蜜柑、甜橙的主产区,包括九龙江北溪上游的龙岩盆地、汀江上游、闽江中上游河谷的龙岩、三明、南平,以及福州部分柑桔主产县区,重点发展优质甜橙和早熟、特早熟温州蜜柑;闽北闽西中低海拔落叶果树栽培区,包括

34、闽西北及福州、宁德部分县区的落叶果树主产县区,重点发展优质早熟梨、桃、优质柰、葡萄等优势落叶果树。茶叶:着力抓好乌龙茶区、红茶区、绿(花)茶区和多茶类区建设。闽南乌龙茶区重点发展以铁观音为主的乌龙茶生产,推广一批高香优质乌龙茶品种;闽北乌龙茶区重点发展武夷岩茶,做大武夷岩茶产业群。绿(花)茶区重点发展名优绿(花)茶生产,提升产品品质。红茶区大力发展正山小种、坦洋功夫、政和功夫、白琳功夫等优势红茶,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多茶类区发展我省优势茶类,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多茶类产品的品质。蔬菜:闽东南冬季蔬菜与出口蔬菜生产加工优势区,要充分利用交通、资金、技术和气候优势,发展出口创汇蔬菜和冬季蔬菜生产

35、;闽西北和闽东出省北调蔬菜生产优势区,要利用临近珠三角地区,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地理优势,发展越冬、早春设施蔬菜生产;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优势区,要利用夏秋气候冷凉的优势,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丰富夏秋蔬菜花色品种,增加市场供应。食用菌:闽东南食用菌主产区重点发展蘑菇、草菇、姬松茸、银耳、杏鲍菇、秀珍菇、白背毛木耳等;闽西北食用菌主产区重点发展香菇、黄背毛木耳、真姬菇、竹荪、大球盖菇等。中药材:闽东地区重点发展太子参、白术等特色药材生产,闽西北地区重点发展建莲子、建泽泻等特色药材;闽中地区重点发展青黛(马蓝)、金银花等特色药材;闽南地区重点发展春砂仁、巴戟天等特色药材。在全省适宜区重点繁育推广金线莲、

36、铁皮石斛等药用兰科植物,培育“福九味”闽产药材品牌。(三)畜牧产业重点抓好生猪、蛋(肉)禽和奶牛生产,以及地方优良品种的开发利用。生猪:重点在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和可养区具备土地吸纳能力的区域,发展年出栏万头以上大中型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在龙岩、莆田等地建立上杭槐猪、莆田黑猪等优质肉猪生产基地。家禽:肉鸡,重点在光泽、新罗、城厢、南靖等地发展大型规模养殖,力争建成我省重要的肉鸡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在长汀、德化、闽清、泰宁和永安以及有条件放养的县(市、区),大力发展河田鸡、德化黑鸡等优质肉鸡。蛋鸡,重点在福州、泉州、漳州、龙岩等市发展,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蛋鸡产业化生产基地。水禽,重点在

37、福清、长乐、闽侯、城厢、永安、南安、惠安、龙海、漳浦、延平、福安、新罗、连城、沙县、建瓯等地发展地方优良品种,推广旱养技术,促进规模化养殖。草食动物:奶畜,重点在南平、三明、宁德、福州4个设区市发展荷斯坦奶牛养殖,在漳州、龙岩两个设区市建立奶水牛、奶山羊产业化基地,扩大高产奶畜饲养规模。肉牛,重点在三明市和南安、漳浦、云霄、诏安等县(市)开展黄牛杂交利用,促进肉牛产业化生产。羊,重点在三明、南平、宁德、福州的部分山区发展。兔,重点在连城、武平、上杭、长汀、永定、连江、大田、德化、屏南、古田、寿宁、蕉城等县区建设福建兔饲养基地,在延平、连城、上杭建设兔肉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四)农产品加工业以

38、种植业、畜牧业的产业布局为基础,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集中,推进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业布局。粮油加工:在南平、三明、龙岩建设地产优质稻加工集中区,在闽东南沿海重点发展植物油和稻米、面粉产品加工。果蔬加工:在闽东南沿海重点发展水果、蔬菜、食用菌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积极推进精深加工、技术改造。茶叶加工:在闽南、闽北发展乌龙茶加工集中区,在闽东重点发展红茶、绿茶、多茶类加工集中区。畜禽加工:在闽东南沿海发展畜禽屠宰加工集中区,在闽西和粮食主产区发展生猪等畜产品加工,在南平、福州发展乳品加工,在闽中、闽南发展蛋品加工,在闽西、闽北发展肉鸡等特色禽畜产品加工。地方

39、特色与休闲食品加工:重点推进晋江休闲食品、诏安和永泰蜜饯、福州橄榄、建宁莲子、惠安余甘、连城地瓜干等扩大规模,提升品牌。五、重点工程(一)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福建省新增6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实施规划,按照成片区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在16个产粮大县开展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田间机耕路为重点内容的田间工程建设,逐步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把中产田建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把低产田改造成产量稳定的中产田;加强以良种繁育、农业机械、试验站、监测点等为重点内容的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手段与能力。大力推进农业基础建设,实施中低产田改造、节水农业、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提高耕地质量。(二)新一轮“菜

40、蓝子”与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工程进一步优化园艺作物和畜禽产品品种结构,发展设施装备,延长产业链条,构建品牌引领、龙头带动、产加销衔接、产业支撑完善配套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建设设施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充分利用购机补贴政策,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加强保护地设施、集约化育苗设施、冷链设施、肥水一体滴(渗)灌设施以及节能化、智能化、自动化畜禽养殖设施装备等建设。建设20个千亩茶叶示范场、30个地方品牌优质品种水果示范基地、50个千亩高效蔬菜产业基地、500个大中型畜禽标准化示范场、50个蔬菜、水果、中药材等设施农业示范基地、50家现代茶叶清洁化加

41、工示范企业、20家现代工厂化食用菌栽培示范企业,提高优势产业专业化生产能力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三)现代种业及农业“五新”推广工程加快建设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种业体系。加大对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投入,扶持建设一批研发中心、品种改良(分)中心。推进种子种苗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和扶持1020家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种业企业(集团)。围绕粮油、园艺、畜禽、水产和林业等大宗特色农产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建设一批名优特品种的种质资源库、基因库,建设一批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完善种养业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场、扩繁场

42、。健全种子种苗监管体系,建设一批农业品种试验基地和种子种苗质量检测中心,改善种子种苗品种审定与质量监管条件,提升种业市场监管能力。加快推广农业“五新”,采取单项示范与综合示范相结合,建设一批农业“五新”集成推广示范县、农业“五新”示范片,培育10000个农业“五新”示范户,推广农业“五新”面积1亿亩以上。(四)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围绕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畜禽和粮油等特色优势产业,分领域、分品种、分区域支持农产品加工优势科研单位和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建设中试基地,完善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推广体系。支持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研发、推广高效、节能、安全、先进的

43、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支持200家中小型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厂房车间标准化改造提升;支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推广应用30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建立“福建省农产品加工技术联谊中心”,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校所单位之间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交流合作;发展农产品产地加工,支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鲜活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预冷、烘干)保鲜贮运设施。在特色农产品相对集中县、乡(镇)组建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联盟,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五)闽台农业合作拓展提升工程建设闽台农业合作、推广和交流“三大平台”,推动漳浦、漳平永福、仙游、清流4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争取增设福清、惠安、永安等一批国家

44、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持续引进推广台湾农业“五新”,建设一批闽台合作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基地和园艺产品、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基地;完善闽台农业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体系,建设一批台湾农业技术、新品种推广中心和农业科教信息交流合作中心;推动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漳州海峡花卉集散中心和东山、霞浦水产品集散中心等建设;借鉴台湾农业经营管理经验,开展一批制度规范、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办好海峡两岸“农博会”、“茶博会”、“林博会”等展会,推动两岸50对特色乡镇对接,依托“海峡农业网”和“闽台农业五新项目信息网”,建设以两岸农业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权威专

45、业网站。(六)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应,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支持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农机具、建设机库棚和维修点;支持建设50个有区域特色的农机化示范县、60个集新技术展示、展销、示范、培训及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公益性农机化展示基地、10个千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10个万亩茶叶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10个千亩南方丘陵山区果蔬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5个闽台农机合作示范园; 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建立一批跨区作业专业服务中介组织、服务队,跨区作业服务网络覆盖全省;改善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监理、农机试验鉴定等公共服务机构条件,扶持拖拉机考试及电子考试装备、农机

46、事故应急处理装备、流动式安全技术检测线、设区市农机维修中心、县维修点等建设,完善市、县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和县乡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构建服务高效、监管有力、综合配套的现代农机化服务体系。(七)动植物保护工程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监测预警、监督执法、物资保障、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等五大基础系统,加快建设省级和重点市、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300个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10个国家级和40个省级动物疫情测报站、600个动物检疫申报点、省和设区市以及部分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31个省际公路动物卫生检查站等基础设施。完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加快推进农作物有害生物和重点检疫性有害生物预警与区域控制站、农作物有害生物信息网与数据库、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主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示范项目建设,建设完善1个省级预警与控制中心、9个设区市、40个县级预警与控制区域站、17个农田灭鼠示范县、50个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等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市场、农业信息化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