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毕业论文大纲 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模式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409360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大纲 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模式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毕业论文大纲 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模式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毕业论文大纲 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模式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毕业论文大纲 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模式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毕业论文大纲 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模式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兰 州 商 学 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课题: 院系: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导师: 定稿日期: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模式 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内容摘要】: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在越来越受到青睐和推崇的同时,也引起政府、专家和学者们的注意,并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随着乡村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综合环境条件的不同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中观光农业就是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提出了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模式的思想,认为这一模式有助于优化我国观光农业发展思路;结合了甘肃省目前的观光农业项目新农业生态园复合型开发的主要表现及其带来的新特色,并就观光农业

2、复合型开发及后期经营管理涉及的开发条件、规划原则、市场推广等内容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进行了初步探讨。【关键词】:观光农业 乡村旅游 复合型开发 农业生态园目录引言.(4)一、 乡村旅游发展概述.(5)(一) 乡村旅游的定义和特点.(5) 1、 乡村旅游的定义.(5) 2、 乡村旅游的特点.(7)(二) 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现状.(7)1、 我国乡村旅游的兴起.(8)2、 政府主导乡村旅游的发展.(10) (三)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意义.(11)二、 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模式.(12)(一) 观光农业的定义及特点.(12) 1、 观光农业的定义.(12) 2、 观光农业的特点.(12) (二) 观光农

3、业开发的原则.(13)1、 可持续发展原则.(13)2、 市场为向导,注重效益和谐原则.(13)3、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13)4、 循序渐进、逐步开发原则.(14)5、 与农业、农村规划相统一原则.(14) (三) 复合型开发模式的概念.(14) (四) 观光农业开发的功能.(15) 1、 生态功能.(16) 2、 经济功能.(16)三、 复合型开发模式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16) (一) 复合型开发模式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促进旅游的发展.(17) (二) 复合型开发模式使得乡村旅游多样化.(18) (三) 复合型开发模式推动乡村旅游类型与方向的发展.(19)参考文献.(20)致谢.

4、(21)引言乡村旅游起源于欧洲,19 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贵族开始定期到乡村休闲度假,并成为习惯,乡村旅游由此在欧洲兴起,其旅游者看重的是乡村的自然环境及传统文化活动。20 世纪80 年代末,国家正式将旅游业列入国民经济中的重点产业,一些旅游资源享赋优良、但贫穷落后的乡村地区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财政扶持下,发展旅游产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0 年代中期以来,乡村旅游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逐渐成为都市居民出游的重要选择。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的一种新兴产业,为农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增加了就业岗位,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振兴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

5、旅游部门参与、筹划和推动的情况看,我国乡村旅游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旅游扶贫、农家乐、农业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满足城市游客需求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一些新的旅游产品不断被开发出来,新的问题开始出现,乡村旅游的研究领域也出现新的理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随着乡村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综合环境条件的不同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中观光农业就是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形式之一,而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模式的开发也推动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一、 乡村旅游发展概述(一)乡村旅游的定义和特点1、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的概念

6、很早就出现在国外的研究学界,其对应的英文是rural tourism 。其近义的英文还包括agro 和farm tourism 等等,它们都可以译作“乡村旅游”,但前者偏重乡村风情,后者与农场或庄园中的农事活动密切相关,其更加贴切的译名应该是“农业旅游”和“农庄旅游”。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何景名和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活动

7、。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2、乡村旅游的特点(1)农业特性乡村旅游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发其旅游功能的,乡村旅游的引人入胜主要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在开发旅游功能的过程中,可能局部地改变原来的农业生产结构,但农业生产仍是乡村旅游的主要方面,所以要防止乡村旅游的过度开发,避免破坏基本农田保护区等。(2)生态特性乡村旅游的发展的的目的之一是调整人和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乡村旅游的兴旺也要得益于宁静优美的生活环境,天然的自然景观以及纯朴的乡村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等。因此,在开发建设旅游农业过程中,尽可能不破坏原来的自然生活环

8、境,减少人工作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3)娱乐特性乡村旅游除了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外,还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娱乐性,否则也不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娱乐性主要体现在观光、农业体验、民俗活动和自然探险等富有农村农业和自然风景特色的游乐活动中,而人工游乐设施则是适可而止的。(4)地域特性位于乡村地区;旅游活动是乡村的,即旅游活动建立在小规模经营企业,空间开阔,与自然紧密相联,具有文化传统和传统活动等乡村世界的特点;规模是乡村的,即无论是建筑群还是居民点都是小规模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具有传统特征,变化较为缓慢,旅游活动常与当地居民家庭相联系,乡村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控制;由于乡村自然、经济、历史环境和

9、区位条件的复杂多样。(二)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现状1、我国乡村旅游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我国乡村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兴起,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1997年,已动工和计划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观光农业项目在7个以上,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农村一景。目前,我国旅游农业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发达。在广东,果园观光旅游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广东已有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万人,旅游收入10多亿。然而,我国不论是旅游农业的项目,还是在各地的发展

10、都极不平衡,其旅游产品的经营方式还在探索,发展模式还不够丰富,发展速度与旅游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差距,大多数投资者缺乏国际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使得一些地方农业旅游景点开发一哄而上,景区缺乏总体布局规划,同一景区中各个旅游景点不相协调,多有重复、雷同,有的地区没有把乡村旅游看作是建立在农村经营基础上的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产物,而是单纯依靠旅游或门票的收入来维持其发展,很多景点的投资者为当地的居民,当他们认识到身边的环境能作为“摇钱树”,便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急于获利,为了降低成本,许多人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审查。由于缺少

11、科学规划及市场定位,造成后期乡村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困难,加之投入资金严重缺乏,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目前许多地方火爆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而是拿农业农业做旅游。如建民俗旅游点、建现代农业园区,景点雷同重复、形式单一,靠门票而不是靠农产品和旅游服务来获取效益,实际上,许多地方只需要增加投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就可以为旅游农业带来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但是,投资的主题始终没有解决,仅凭乡镇或县区等显然是杯水车薪。目前,虽然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和旅游部门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标准,以评定景区景点的等级,同时也有相应的管理政策,但对位于广大农区的景点、园林、森林、库区及周边的土地资源管理的开发利用往往是多头

12、管理,几个部门都各自规划,缺乏宏观控制和指导,加上投资者自身缺乏规划能力,从而导致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2、政府主导乡村旅游的发展事实上,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尤其是最初的起步阶段。为加快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政府应强化领导,加强服务,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统一思想,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方向和目标的认识首先,发展乡村旅游要正确实行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发展乡村旅游要体现旅游农业特色,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丰富的乡土文化内涵,挖掘农民的创作才智,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旅游扶贫的功能。切忌建造过多的人文景观,是环境和设施过于人工化、商业化,不要盲

13、目追求大投资、大规模、高档次、高消费。其次,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和农业的有机结合,其内涵特征则表明必须维护整体协调,切不可破坏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在组织农业生产实施过程要体现无害化和绿色化,从而带动绿色餐饮业和绿色服务业发展。要充分调动企业实体和当地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利润、增加农民收入、反哺产业投入,推动产业化、城镇化以及农村第三产业健康发展。最后,乡村旅游的“农业”内涵,应定为于旅游与生态农业协调所体现的地域特点,即地域生态农业特色地域农业文化特色,根植于符合自然生态的生态农业和传统的民俗文化必须加以保持并得以充分体现,开发时应选择生态效益型道路,注意保持农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重视经济、生

14、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这才是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2)加强规划,创建管理和服务体系乡村旅游的主要产品是农副产品和服务产品,政府有必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对于各地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的制定,政府给予必要的指导,在规划中,要将都市农业、城郊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结合起来,尤其是要实行科学布局,将自然景观、农业生产、科普知识、休闲观光结合起来,整体优化,高效利用。各地要因地制宜定规划,突出特色项目,切不可一哄而上,盲目雷同,只有特色的项目才富有生命力。政府应根据全国各地农事的不同,民风民俗,出台一些不同的发展规划。建立一些咨询服务机构,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调查研究与理

15、论总结,形成一个旅游农业服务政策服务信息体系。(3)广开自己投入门路,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当前,乡村旅游建设开发的资金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组织投入,经济实力普遍较差。因此,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旅游投融资金体制的改革力度,把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投入计划纳入到旅游业和农业发展的计划之中,创建新型的旅游农业投融资体制,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实行政府投入、群众投入、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解决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4)加强宣传促销目前,大多数人对乡村旅游缺乏了解,因此,要加大宣传促销的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和制作宣传片、光碟等进行大力宣传,提高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认识。特

16、别是要加强对农民和市民的宣传,通过对乡村旅游优点和益处的宣传,引导农民自觉投身到旅游农业的建设当中来,使市民将农业区旅游作为旅游的首选。(5)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乡村旅游项目建成与运作能否产生效益,关键在于科学管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缺乏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管理比较粗放、涣散,接待水平较低,这样继续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各地必须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采取集中培训和“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确保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三)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意义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在于能更好的发展我国

17、农业旅游,使之能够与“三农”实现全面对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辉,对解决“三农”问题,培育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对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供给,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范围,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乡村旅游的农业和旅游业、生产和消费流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交叉产业,是第一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对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为旅游者提供观赏、品尝、购买、习作、娱乐、疗养、度假等系列服务,可获得高额经济收入,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2)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乡村旅游本身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发展乡村旅

18、游业需要有“一条龙”的服务设施。除需要有诸如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外,还需要有宾馆、旅社、饮食服务、商场、旅游交通、文化设施等与之配套,这就为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有利于产生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高附加值的乡村旅游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有温饱迈向小康乃至富裕而又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旅游者通过参与农业生产项目,既获得了生活乐趣,又学得了知识。同时注重生物防治,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其生态效益也不可估量。二、 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模式(一)观光农业的定义及特点1、观光农业的定义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也是

19、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被认为是继城市游乐园、主题公园之后我国旅游开发的热点。观光农业就其类型而言有多种,一般按照是否收取门票,可分为不收门票的开放性、非主体公园型的农业观光地和收取门票、封闭的、主题公园的观光农业园。两者均有专业型和综合型之分。2、观光农业的特点(1)以特有的农业资源为依托,类型丰富特有的农业资源是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 特别是伴随着大众游的兴起, 人们更加注重绿色消费, 旅游农业项目的开发也逐渐与绿色、环保、健康、科技等主题紧密结合, 并更加注重项目的参与性、娱乐性和知识性。因此, 在现代旅游观光农业中每一种涉农的具有可观赏性、可参与性、可休闲性的自然资源。(2)农业旅游类型

20、多,各具特色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有着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史, 长期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的不同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民风习俗, 加之我国农村幅员辽阔、物产丰富, 农、林、牧、渔各业协调发展, 为我国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旅游活动奠定了深厚的资源基础。(二)观光农业的开发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旖旎的田园风光,清新幽静的乡村环境,淳朴的乡风民俗和乡村生活情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旅游活动开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注重环境的保护工作,尤其在资源开发和活动项目设计中要求绿色、环保,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可持续发展。2、市场为向导,注重效益和谐原则乡村旅游开发

21、必须以市场为向导,先确定目标市场,根据市场需求,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赢得旅游者青睐,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及景观效益的和谐统一,做到人类、社会、自然之间和谐发展。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乡村旅游的活动项目具有农业生产的基本属性,而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各地区发展农业旅游的先天条件不一,其开发受市场和资源的巨大影响,因此,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条件、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市场潜力大小,因地制宜开发农业旅游,不能盲目模仿。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调查分析资源特点,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结合游

22、客需求特点,开发出地狱特色鲜明的农业旅游产品,营造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景区。4、循序渐进、逐步开发原则乡村旅游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还在探索,在开发的过程中绝不能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扩张,要循序渐进,从资源、开发条件(包括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客源市场分析,审视自己的优势及不足,确定开发类型模式,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可以开发的及时积极开发,不开发的等待时机成熟在开发。5、与农业、农村规划相统一原则乡村旅游的开发总体布局上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不能盲目规划,在进行农业项目的规划建设时,应立足农业、农村布局现状,符合农村建设规划及农村产业发展规划,严格控制基建占用耕地

23、,同时考虑到项目建设前期、中期和后期的过渡和衔接,避免产生冲突。要与邻近地区相互协调,优势互补,建立各地项目之间的竞合关系,尽可能充分利用原有的传统农业旅游景区或者知名的旅游景点,增强各地区之间的互相带动作用。(三)复合型开发模式的概念所谓的观光农业的复合型开发模式是指根据乡村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本身的产品多功能复合型特点,结合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在不改变旅游总体地域环境和田园氛围的前提下,进行旅游产品的多功能开发活动。它要求园内观光植物与别墅建筑相结合、与康体健身相结合、与绿色食品生产相结合、与古今文化相结合、与动态项目相结合。(四)观光农业开发的功能1、生态功能乡村旅游的发展贯穿了生态思想,

24、它不仅满足了旅游者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更为重要的是为水泥世界点缀了绿色,净化了空气,绿化了环境,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生态教育,增强环境意识。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真正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步协调发展,将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人文生态系统荣为一体。甘肃省已有观光农业园区211个。初夏,陇原翠色点染,徜徉农业园区,采摘时令果蔬;下榻农家庭院,品尝山野之香;游走田园花圃,体味乡土风情。我省着力拓展生态农业功能,利用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发展乡村旅游,形成观光休闲农业度假带,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随着我省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

25、化发展,特色农业、高科技农业、设施农业成为展现现代农业发展前景的独特观光资源。据省农牧厅统计,全省有观光农业园区211个,其中兰州市和平牡丹园、嘉峪关花卉观光园、张掖石岗墩高科技农业园、天水航天育种园等特色农业园121个。以兰州市新区旅游观光农业开发的一些新做法,开发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模式,提出“五个结合”的原则,即园内农业观光植物与别墅建筑建筑需求相结合、与康体健身相结合、与绿色食品生产相结合、与古今文化相结合、与动态项目相结合。农业园区内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种植无公害蔬菜,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园,推动了传统农业的转变。2、经济功能乡村旅游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在

26、土地锐减集约化使用的同时,提高单位土地的收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实现了农业景观在宏观配置上的合理性,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提高了经济效益。三、 复合型开发模式对乡村 旅游发展的推动(一)复合型开发模式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促进旅游的发展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模式旅游是今后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旅游,不仅对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创新,加强农村文明生态家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状态,有效地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有着积极作用,而且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城乡发展环境,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增强大城市建设

27、发展力和旅游产业市场竞争力,促进“旅游名市”和大城市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十分重视复合型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2004 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指出:“要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2005 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2001 年国家旅游局还制定了“全国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2004 年国家批准了203 个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些指示,对发展我国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模式以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和原汁原味的生活

28、方式和文化风俗来吸引旅游者。这种朴素的民风民情很适宜都市人。通过农业观光, 能使人充分地感悟到一种回归自然的轻松和惬意, 这也正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多功能性与相互关联性观光农业集科研、科普、生产、销售、加工、观赏、娱乐、度假等于一体, 参与性、知识性和娱乐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在农业园区内, 人们不仅可以观赏农业, 还可参与其中, 进行劳动操作, 体验农民生活。它不仅拓宽了农业的生产空间, 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寻找到了一个闪光的亮点, 而且为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二)复合型开发模式使得乡村旅游多样化随着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模式的探讨和发展,在越来越多的乡村旅游当中起到了模范的作用,使得我

29、国目前的乡村旅游活动丰富,内容新鲜繁多,同时也使得国内乡村旅游开发类型多样化。(1) 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2) 以农庄或农场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乡村旅游;(3) 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4) 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5) 以“三高”农业为主题的综合型观光农业旅游,深刻了解和认识观光农业园内通过无土栽培,试管育苗,优质瓜果,淡水鱼类的养殖等最新农业技术,全面向人们展示“三高”农业的旅游魅力。(6

30、) 以茶艺为主题的观光农业旅游,在旅游的过程当中可以学习和享受到中国的茶文化与观茶、采茶、品茶等,使游客身心愉悦。(三)复合型开发模式推动乡村旅游类型与方向的发展根据对乡村旅游的了解和在观光农业复合型开发模式的推动下,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三种类型:都市郊区、景区周缘、特色村寨。(1) 都市郊区的乡村旅游是目前我国最普遍、最成熟、市场潜力最可观的一类。从目前运作的情况来看,这种旅游基本定位于为都市居民提供休闲的“后花园”,借助于与现代城市化截然不同的田园、村落以及采摘、捕钓、品尝等活动,吸引都市居民前来度假、休息。这一类乡村旅游今后的发展走向大致趋于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同农村经济活动互相促

31、进。(2) 在地势较为平坦,道路较为通达的风景区里,观光旅游可以向周围的乡村扩散,形成景区周缘的乡村旅游。这种旅游是风景区观光旅游的伴生物,它将在乡村风情观光和农耕文化上得以发展。(3) 乡村地区的特色村寨是不同地域乡村建设的历史缩影,也是传统文化的遗迹和凝固,这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实际上与民俗旅游交织在一起的。参考文献1 何景名,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2王兆礼,曾乐春.中国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3)3文军,唐代剑.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农村经济,2003(10);30-344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

32、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119-1245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年01期6郭焕成.发展乡村旅游业,支持新农村建设J;旅游学刊;2006年03期7冯维波.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生态经济学思考J;生态经济,20018舒伯阳.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现状分析与前景发展J;旅游学刊,1997(5)9付启敏,吴刚.简论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12)10卢云亭.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0,(7);18-23致谢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X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X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是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而这过程中我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他们无私的帮助,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