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哲学概论论文 存在的荒谬与绝对自由.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396975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概论论文 存在的荒谬与绝对自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哲学概论论文 存在的荒谬与绝对自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哲学概论论文 存在的荒谬与绝对自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哲学概论论文 存在的荒谬与绝对自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存在的荒谬与绝对自由 存在主义的幽灵 诚然作为一种已经过气的哲学思潮,存在主义在中国已不再像80年代那样流行,但这并不妨碍许多人私下着迷于斯,着迷萨特,并把其作为一种暗号,寻找其他的与之契合的心灵。我得承认当我第一次读到萨特的言论时确实有触电般的感觉,觉得有人说出了我心中长久以来所困惑的却无法清晰表述的问题。 对于没有接触过哲学的人来说,萨特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文学形式的思考哲学问题的途径,进而引领其接触其他的存在主义文学。在他们那里,存在主义成为一个时髦的词汇。老实说,当我一开始接触到存在主义,我还以为它是当下流行的什么思潮,却不知它在中国影响甚广的时期是80年代,而它在欧洲诞生与流行则是在20

2、世纪上半叶。在后现代主义没能提供真正的精神出路,并且其自身也陷入难以挣脱的理论困境的当今,存在主义仍然透过文学作品延续并渗透其影响力。 仔细追究存在主义的历史却有些复杂。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雅斯贝尔斯的基督教存在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等。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加缪是研究存在主义不能忽略的另一位思想家,尽管加缪一直否认自己是一个存在主义者。因为存在主义并不是一种理论体系严密的流派,而是一种包容了各种各样思想的一种思潮,在各种公认的存在主义思想之间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譬如海德格尔也表示并不欣赏萨特的存在主义现象学。

3、无疑因为加缪的英年早逝和萨特的巨大影响力,人们通常将萨特看做存在主义的旗手。 加缪与萨特都通过文学作品宣扬其哲学思想,通过这一通俗的形式影响更多的大众,这也是他们广为人知的一个原因。两人都曾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萨特拒绝领奖)。在决裂之前,两人有过频繁的交流,在思想上都曾受过对方的影响和启发。加缪与萨特的思想有许多共同点,尤其是关于荒谬的思想。类似“荒谬”的生存状态的描述早在存在主义鼻祖帕斯卡尔和卡夫卡处,就已初见端倪,马尔罗和萨特将其深入发展。卡夫卡在小说诸如变形记、城堡中描述了人与现实、人与自我的疏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荒谬感。对于马尔罗来说,人类的荒谬处境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宇宙间冥冥之中的

4、定数(人总是要死的)控制着人类追求超越的努力,在试图摆脱生命轮回的中深感自身生命不自由的荒谬性;另一方面,人类具有超越死亡定数的欲望和自由意志,因此人类投身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社会活动借以建立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追求这种崇高性的过程令人感到生命具有意义与内心获得充实。与马尔罗相比,萨特在小说恶心中所表现出的荒谬具有一种更为严格的哲学内涵,他揭示了个人经历的荒谬。萨特认为自我和世界都是在意识的活动中,即意识的虚无和否定过程中产生的。现实世界中人试图逃避虚无和否定,所以进行“自欺”,呈现出与自身并不同一的非本真生存状态。因为他人与我都是具有自由意识的主体,因此自由受到他人存在的“处境”限制,相

5、互之间必定发生冲突。人的生存是自由的但这是在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纷争之中的自由。因此萨特认为,荒谬是人类在与之格格不入的世界中任凭命运摆布的、极度苦闷的产生的意识结果,这种苦闷的郁积令人“呕吐”,感到“恶心”。加缪在他的哲学笔记西西弗的神话中,荒谬表现为一种人类渴望一个有条理的、明澈的和公理的宇宙,而宇宙却呈现出一种恰好相反的状态之间的冲突感;极度的混乱、毫无意义、毫无理性的空虚感。荒谬就是人类对于这种对立境地有所觉醒的状态。在加缪看来,西西弗反复推巨石上山这个动作本身并不具有悲剧性,悲剧的产生是从意识到荒谬开始的。当人对生活和存在追问“为什么”时,人们发现了荒谬。 加缪的荒谬与萨特的荒谬并

6、不完全相同,两者之间的全部差别正是笛卡尔主义的“我思”(即世界存在于自我意识中)和存在主义者的“我思”之间的差别,在存在主义者的意识中,他们不仅发现自我,而且是面对他人自我发现。两人对于“我思”与“我在”的关系看法不同。所谓“我思故我在”蕴含了这么一层意思:在笛卡尔主义那里,“我思”是与“我在”相互分离的,并且“我思”乃是“我在”的根本存在方式。加缪的荒谬概念深刻洞见到我思的本真性与世界的荒谬性之间的本质差异,尽管他认为“我思”与“我在”的分离认识论意味太浓,但他承认这种自我意识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自觉的差异意识,甚至明显地成为一种对立。海德格尔说:“决断作为本真的自身存在并不把此在从其世界解

7、脱,并不把此在隔绝在一个自由漂游的自我之上。决断之为本真的展开状态无非就是本真地在世,它又怎会去解脱、隔绝?决断恰恰把自身带到当下所有烦忙地寓于上手事物的存在之中,把自身推到所有烦神地与他人的共在之中。”对于荒谬,萨特的理解乃是“人被判了自由的徒刑”。自由被理解为人的荒谬状态的存在本身,无论你想不想自由你都置身这样的荒谬之中。同样是荒谬,萨特通过一系列的论证说明你不可能不荒谬,而加缪却说,我就在这儿,这就是荒谬。萨特的荒谬意识来源于书斋,加缪可能则来源于山顶上的一阵风。 在对待荒谬的态度上,两人都反对虚无,宣扬反抗。人类的精神现象归于虚无和荒谬,虚无主义除了消极逃遁外,对此一筹莫展。既然面对荒

8、谬,我们逃无可逃,不可避免,那我们只有积极反抗了。加缪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出了著名的命题:“我反抗,故我们在。”何谓反抗,正如荒谬一样,加缪自己也未给出明确的定义。他只通过列举法告诉我们什么是反抗。“反抗是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并已觉醒的人们的行动。但我们绝不能说反抗仅仅涉及个人的权利”,“反抗的事业中,也许含有荒谬未能向我们提供的行动规则”,“反抗不是征服,而是要人接受”,“反抗原则上仅限于拒绝屈辱,而并不要求屈辱他人。只要其人格得到尊重,它甚至愿意尝受痛苦”。在反抗者这部小说中,加缪专门论述了反抗的问题,“反抗就是人对自身始终如一的存在”。存在是荒谬的,可是存在者却不是荒谬的;因为人生包括了存在与

9、本质,自由使人生获得存在的本质与归属感。加缪在反抗者中说:“对人是否自由,我不感兴趣。我只能体验本身的自由。”这种自由就是反抗。加缪在人的自由问题上把对于荒谬性的反抗与人的自由能动性联系起来,按照自己的方式将反抗视为人之为人的根基问题,从而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的本真存在意义的自由问题。从加缪作品中我们体会到,他是把荒谬视为人的自由的必要的基本条件是生存,使身处荒谬之中的人提出反抗的问题。如果从自由与荒谬的同一性角度看,可以说荒谬自由是人之为人的基础或原因,也是人不断反抗自身命运的能动性得以发展的内在源泉。 萨特认为,人的自由是绝对的,因为人生活在一个孤立无援的世界上,人是被“抛”到世界上来的,上

10、帝、科学、理性、道德等对人都不相干,也就是说,它们都不能告诉我们生活的真理、生活的方式,同时,它们对人也没有任何的控制和约束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人有绝对的自由。“人是什么只是指他过去是什么,将来并未存在,现在是一个联系着过去和将来的否定,实际上是一个虚无。因此,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 “如果存在确实先于本质,人就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动,换言之,决定论是没有的。人即自由。”自由是人的荒谬性之所在,同时荒谬的出路又在于人的自由选择。“我们痛苦,因为我们自由”。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

11、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对荒谬无法忍受,则只有反抗。然而与加缪不同,萨特更强调行动。“人必须自由的为自己作出一系列的选择,正是在自由须选择过程中,人赋予对象以意义,但人必须对自己的所有选择承担全部责任。”人的存在是“存在先于本质”,人在自身的存在过程中构成自己的本质,人是一种不断超越自己先前之所是的存在。存在主义认识到,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只有通过自己所选择的行动,人才能认识到自由,因为人的本质是由自己所选择的行动来决定的。 萨

12、特号召:“行动吧,在行动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自身,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此外什么都不是。”加缪的反抗和萨特的反抗的不同之处在于,加缪的反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即不在于你怎么做,而在于你怎么想,有点精神胜利法的味道,但这种办法使反抗成为一种绝对可能的东西。从异乡人可以看出加缪以荒谬来反抗荒谬的人生哲学。他对人生的看法有如作监,生命不连贯且片片段段,他对价值、意义、宗教情怀、人生在世的处境等的诠释,简而言之就是四个字:“荒谬”、“异乡”。 而萨特恰恰相反,不在于你怎么想,而在于你怎么做。加缪的英雄西西弗和萨特的英雄俄瑞斯忒是两种不同的英雄。荒谬源于冲突。“荒谬本身就是矛盾”。它不属于进行比较的两者之间的任

13、何一方,它本质上是一种分离,一种断裂。它产生于进行比较的因素之间的对峙。这种对峙可以视为直观体验的世界与逻辑反思的世界之间的混淆或对峙。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是达观,空灵,重感性的领悟而不重逻辑思辨,多以寓言传达哲理,语言玄妙寓意深长,关注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中国哲学中是不会诞生“荒谬”(absurdity)这样的词汇的。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却越来越普遍地产生一种荒谬感。究其原因会发现,中国正是在最近二三十年才开始步入高速平稳的现代化道路,而当下正是现代化异常充分,科技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时期,“异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是一种人的非本真存在方式和本真存在方式之间的冲突。“荒谬”的概念诞生

14、于20世纪的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加缪在局外人中描述了一幅现代社会人被异化的机械生活画面:“起床,有轨电车,四小时办公或工厂打工,吃饭,有轨电车,又是四小时工作,吃饭,睡觉;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同一节奏,循着此道走下去。”马克思曾论述过异化的问题,视异化为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又统治和支配人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异化的生存状态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而只是片面甚至畸形发展。科学原本作为人制造和生产出来的工具,反过来却将人束缚起来,处于一种既非理性又不是非理性的荒谬状态中丧失本真存在的荒谬性生存。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

15、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人们被林林总总的科技产品包围着,已经无法想象另一种稍微简单一点的生活。随着科技普及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危机、意外、事故。人们被纷至沓来的烦恼困扰弄得焦头烂额,已经没法把握自己。联想到加缪因车祸而丧生时,年仅47岁,过早地结束了他的创作人生,这实在是一个哲学讽刺,也许是对他自己的荒谬哲学作的一个注脚。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不确定性。科技支配世界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人的生存越来越脆弱。由于科技产品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密、越来越系统化,指不定某时某地某个小故障就会导致大面积的系统崩溃。人就在这种状态下惴惴不安地活着。的确如此,如果一座城市毫无征兆地突然停电,人们便会发现这世界难以忍受。而且

16、世界上一定有不少人为核电站的安全而提心吊胆。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主义或许可以给许多人寻求精神出路提供帮助。像加缪的西西弗一样,或者干脆就像萨特一样。西西弗是“荒谬的英雄”,“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加缪认为,没有什么明天,没有什么来世,重要的是现在,是义无反顾的生活。而加缪所说的荒谬的人则是下决心要在这冰冷而又燃烧着的有限世界中生活。“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加缪说:“当荒谬的人深思他的痛苦时,他就使一切偶像哑然失声。”“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至于萨特,他本人富有争议和传奇色彩的一生似乎就是对他的存在

17、主义哲学的践履。萨特不仅是一个作家,哲学家,也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后期的萨特特别强调“介入”的思想,强调社会实践领域的革命行动、暴力建立革命政权等思想。他充满激情地生活,参与各种斗争,仿佛拼命地要把自己烧成一团火,在燃烧中获得生命的意义。这或可视为他对这“荒谬”的、“痛苦”的人生的反抗。参考资料:1.李元著:加缪的新人本主义哲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2.(波)科萨克著,王念宁译:存在主义的大师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3.(法)萨特著,陈宣良译:存在与虚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4.孙正聿著:简明哲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 http:/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