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弃疾词两首,走近辛弃疾,作者简介,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当时的作者35岁,离举兵起义抗金,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已经过去十多年,胸怀报国之志的作者却一直没有得到北上抗
2、金的机会,所以,他经常感到郁闷难平。这一年秋天,作者登上建康城(今南京)的赏心亭,面对辽阔山河,听到鸿雁悲鸣,生出无限忧思。自伤抱负世无知已,得不到理解与慰藉;浩叹英雄徒有雄心壮志,却无处施展才华。,创作背景,题目解说,“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
3、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楚地的天空辽远空阔,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浩荡的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遥望远处起伏的山岭,有的如玉簪般峭立,有的如螺髻般回旋,向我呈献出无限的愁苦和怨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上,在孤雁的哀鸣声中,流落江南的游子站在楼上瞭望。我仔细把吴钩宝刀看过,把亭上的栏杆拍遍,但没有人能领会我登高望远的心情。,不要说鲈鱼如何鲜
4、美,可以切碎煮熟品尝,如今秋风已起,张季鹰回到故乡没有?求田问舍的许汜,恐怕会羞于见到雄才大略的刘备。,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可惜年华如水流去,我为这风雨飘摇中的祖国而忧愁,光阴虚度,连树木都这样老大了。请什么人唤得那穿红着绿的温情女子,来揩(ki)拭英雄留下的眼泪?,上片:写景抒情,通过写清秋、远山、孤雁、夕阳等表达自己飘零江南的愁恨,抑郁和孤独之情。下片:直接言志,表达自己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奈与遗憾。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以文为词”的特色。,本词
5、上下阙写了什么内容?,问题探讨:1、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请把词中描写作者所见的触发他的思绪的景、物的文字找出来?,意 境?,修辞手法?,深层含义?,深层含义?,“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修辞手法?,深层含义?,深层含义?,“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深层含义?,深层含义?,“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深层含义?,“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楚天江水,磊落的胸怀,远山,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落日,萧条、苍凉感,断鸿,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辽远空阔苍凉,“把吴钩看了,栏
6、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人的动作:找出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苦 闷,急切悲愤,忧愤孤寂,下阕用典,直接言志,用典: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情怀。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下阕用了哪些典故?说出出处,本意如何?用意如何?,莼鲈之思:世说新语张翰 思乡弃 官归隐 辛反其义而用之,表抗金杀敌决心。,求田问舍:三国志.陈登传许汜无救世之意,只谋私利,羞见英雄 刘备。 辛表藐视主降派,抒自己远大抱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树犹如此:世说新语桓温慨叹时光流逝。辛抒不能收复失地、报效国家虚度时光的感慨。,张翰:乐于归隐,不愿弃官归隐 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
7、许汜:谋取私利,不屑去做,刘备:雄才大略,仰慕英雄功业,桓温:叹时光流逝,感慨时光流逝,忧惧国事飘摇,报国无门的悲哀与愤慨,用 典,“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情感?,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用典:,典故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在怀古咏史诗中,不少篇章在吟咏主要的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典故。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使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 对于这些典故,我们一定要有所了解,并要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至于用典的方式,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
8、的。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有关用典的知识。,用典的分类:,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作用: 使诗歌语言精练,有一种简约美; 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 性;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古喻今,文章就显得古朴而文采斐然; 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铺直叙,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用典的作用:,明用: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
9、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用典的方式:,暗用: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
10、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用典的方式:,正用: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11、。“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用典的方式:,反用: 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用典的方式:,课堂练习对下面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眺望远处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 B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C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如果不能买田置屋,建立功业,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