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上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18分)1.下加点字音形全对的一组是( )。(3分)A.汲取(j)佁情(y)要诀 (je) B.框骗(kung)彷徨(hung)挑剔(t) C.矫情 (jio) 诘难(j)滞碍 (zh) D.脊梁(j) 玄虚(xun) 狡黠(x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的是( )。(3分)A.孜孜不倦 持之以横 根深蒂固 B袖手旁观 轻而意举 契而不舍C.格物致知 高谈阔论 味同嚼蜡 C 狂忘自大 豁然惯通 咬文嚼字 3.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B.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沮丧的神情。C.不言而喻:不
2、用说就明白其比喻义。 D.吹毛求疵:课文指细致到繁琐,挑剔的地步。4.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A.封建思想在闰土的心里早已根深蒂固。B.在这场战斗中,敌军前仆后继,与我军进行顽固抵抗。C.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就应该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D.有些人读文章,不是寻其精华,只是一味地吹毛求疵。5.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福厦高速公路是连接省会福州和特区厦门的重要交通要道。B.全世界的植物,一年中能制造几亿吨有机物。C.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D.没有一个同学不从心理不佩服他的勇气。6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是否存
3、在_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2)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_事物的真相。(3)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_虚心的态度。 A富余 发现 拿 B富有 发现 抱 C富有 发明 拿 D富余 发明 抱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1分) 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
4、自贞观政要)注释侍臣:周围的大臣。 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孜孜:勤恳的样子。稔:rn,丰收。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征求不已 惟欲清净 8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3分) 9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4分) 三、默写(每空1分,共5分,有错别字、漏字、添字,该空均不得分) 10、 ,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11、更深月色半人家, 。刘方平月夜12、燕子来时新社, 。破阵子 13、 , 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14、 ,瑞脑消金兽。此词句是李清照的醉花阴四、阅读理解,完成1520题(26分)我
5、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a)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b),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5“正史”是加了引号的,这个引号的作用是_。(2分)16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这一类的人们”指代_。(2分)将“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改为陈述句。(2分)_。17在“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句中,作为比喻,“脊梁”是_意思;“状元宰相”是指_;“地底下”指_ _。(6分)18文中划线的ab两个“中国人”指代什么?请分别指出:(4分)a中国人:_ b中国人:_19在这几段文字里,作者通过列举事实所确立的正面观点是“_”,所批驳的观点是_。(2分)20.文中的“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指哪些人?(8分)埋头苦干的人:_。拼命硬干的人:_。为民请命的人:_。舍身求法的人: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