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资本主义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历史阶段特征:本单元内容是从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到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是推动本时期历史发展的最强大动力,它开辟了资本主义的蒸汽时代,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流,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和统一运动,无不服从或服务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概念:P581、英国工业革命(1)背景政治:英国的资产
2、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经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资本积聚: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圈地运动;手工工场积累 原料产地:英国的煤铁资源丰富、殖民掠夺拓展了原料产地 雇佣劳动力:圈地运动 技术积累:工场手工业 市场拓展:殖民掠夺、海外贸易*根本原因:英国工场手工业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的需要 (2)过程2、工业革命的扩展(1)空间的扩展:英国 - 欧洲大陆和北美-其他地区法国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法国继英国后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A.原有的手工工场业较为发达B.法国大革命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清扫了道路C.是英国的邻邦,易受其影响法国工业革命进程缓慢的原因 A.资本原
3、始积累的不足B.“两小一高”(中小企业、小农经济和高利贷资本)的经济状况制约工业发展C.长期政局动荡的影响进程 A.18世纪末开始:纺织业首先进行 B.19世纪20年代:进程加快 C.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美国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A.政治:美国独立战争,获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资本主主义制度B.经济: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大量涌入的外国移民提供劳动力,并带来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C.国际环境:位置优越,少受战争之害美国工业革命的成就 A.涌现许多新发明:轧棉机、缝纫机、拖拉机、轮船 B.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推动了机器的
4、普及 C.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的意义:A.经济:将美国由一个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B.政治:巩固了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美国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A.经验:技术革命、制度创新、政经互动、注重农工商平衡发展B.教训:无限制鼓励消费,给地球带来破坏性影响的行为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德意志的工业革命 开展较晚并进展缓慢的原因:分裂的政局严重阻碍工业革命进程工业发展的特点A.以铁路建筑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处于领先地位B.国家政权的积极干预(2)技术的扩展(主要由美国完成) 纺织技术的扩展:轧棉机、缝纫机机器制造成为产业的技术: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方法工业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拖拉机3、工业革命的特点
5、(1)发明机器的人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2)工业革命开始于轻工业部门(3)首先发生在英国4、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工业革命是一场技术革命,提高了生产力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近代城市兴起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2)政治: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资本主义统治广泛建立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工人运动开始兴起,社会主义成为时代潮流之一(3)思想:自由主义成为一大时代潮流 主张: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亚当斯密国富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逐渐发生变化(4)国际格局(关
6、系):密切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资产阶级对世界统治形成英国成为世界霸主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内拓展殖民地,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民族主义也成为时代的潮流 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1、美国内战(1)背景19世纪中期美国的大发展*美国发展的表现: A.领土扩张:到19世纪中,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至太平洋沿岸(成为亚太地区的国家之一) 手段:低价购买、武装颠覆、侵略战争 B.西进运动:印第安人的灾难;开发西部,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部的扩展)*西进运动对美国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移民带去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资本主义在美国向宽广方面扩展。(2)西部的广阔地区得
7、到开发。商品化和机械化农业的出现,使西部逐渐取代东北部和大西洋中部各州,成为美国农业的重心。在此基础上,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的轻工业和以农机生产为主的制造业在中西部兴起,出现了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等新的工业中心,同时以金、银、铜、铅等为主的矿藏开采业也兴盛起来。(3)西进运动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了适应西进和领土开拓的需要,在1860年前,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已建立了一个相当完备的铁路网。1869-1893年,美国又先后修筑了五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干线。铁路先行促进了西部开发和近代工业化的完成。(4)由于工人、农民等群众可以向西部找到“出路”,西进运动又起到了排解社会矛盾和社会不满的“安全阀”的作
8、用,所以,美国社会矛盾相对比较平和。(5)西进运动是开拓创新的历程,它铸造了美利坚民族独创开放的性格,为美国人民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 C.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美国南北矛盾显露和激化: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成为双方矛盾的焦点废奴运动高涨,南北方的矛盾日益尖锐(2)进程导火线: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1861)内战爆发:1861年,南方一些州建立南部同盟公开分裂国家,南方军队挑起战争内战初期,北方失利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这块土地就成为私有财产。”内容解读:宅地法指定的区域是西
9、部确立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面积较大影响解读:政治上,顺应民意,北方获得更多的群众支持,利于扭转战局 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西部地区得以建立和推广 经济上,有利于美国西部的开发,为经济发展提供原料和市场 有利于农业机械(拖拉机)的推广,建立现代农业*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诸州的奴隶获得自由,并可以参加联邦军队。 内容解读:战时废除的是叛乱诸州的奴隶制影响解读:有利于北方扩充兵力,瓦解南方政治基础,扭转战局 从人权的角度解读:开始废除美国的奴隶制度,是人权发展史上的重要进步战争转折: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战争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刺杀林肯)(3)评价性质:美国历史上
10、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积极性:A.政治上:维护了国家统一 B.经济上: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经济起飞铺平了道路C.人权角度:废除了奴隶制度局限: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独立战争南北战争起因由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北美经济的发展与英国宗主国的殖民压迫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这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的矛盾引起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战争内战阶段特征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处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处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确立其统治的时期影响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枷锁,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后者
11、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2、俄国1861年改革(1)背景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 俄国却仍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A.农奴生活贫困,国内市场狭小。B.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力不足。C.工农业经营方式落后,社会经济落后于西欧。*根本原因:俄国农奴制阻碍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社会危机(2)目的:挽救统治危机(3)内容: 农奴取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卖买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 农民可以赎买份地(但需要以高于实际地价的价格来赎买)(4)实质: 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合法”掠夺,是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5)评价: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
12、革积极性: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步伐,是俄国近代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步;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一是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贵族地主仍然占有大量土地。二是在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贵族地主仍把持中央到地方的政权*英俄侵略扩张的不同特点:英国和俄国是这一时期积极对外侵略扩张的两个大国,但受经济发展和国情的制约,两国的侵略方式和目的也有所不同。(1)英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已经相当发达,它对外扩张的目的更多是从经济利益考虑,掠取原料产地和扩大商品市场;方式是经济侵略加军事征服,即廉价工业品加火枪火炮;以海洋为舞台,在世界各地由沿海向内地侵略。(2)俄
13、国的目的更多的是传统的领土扩张政策;方式以军事侵略为主,向俄国的周边国家扩张、蚕食。这主要是由于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同它们抗衡。3、德意志统一(1)德意志统一的背景德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德意志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德国的分裂状况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A.分裂使德意志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B.缺乏强大的国家政权,难于争夺国际市场 普鲁士具备了实现统一的条件A.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B.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C.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D.统治阶级(容克)实力雄厚,野心勃勃E.首相俾斯麦具有突出的军事、外交才能,极力推行铁血政策(2)统一
14、的进程:三次王朝战争时间战争对手结果备注第一次1864普奥VS丹击败丹麦,取得丹麦控制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区第二次1866普VS奥萨多瓦战役,击溃奥地利,将其排挤出德意志地区1867年,成立北德意志同盟,统一德意志北方诸邦。第三次1870普VS法色当战役,大败法军,俘虏法皇拿破仑三世普法签订条约:法赔款50亿法朗并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不久南方诸邦并入北德意志同盟。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德皇位,德国统一完成(3)结果: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德皇位(1871)(4)德国统一的影响性质:王朝战争不仅解决了德意志的民族统一问题,也是一场结束封建割据的革命。可以推论出德国统一战争的性质:既是民族统一战
15、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积极性:A.政治:结束了分裂状态,实现了统一B.经济: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C.国际关系: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局限性:继承了普鲁士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具有强烈的侵略欲望4、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A.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但日本社会在发生急剧变化*变化:劳动人民日益贫困,不断进行反抗斗争 经济的变化: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和发展 阶级关系变化: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的实力增强,不满政治无权的现状;中下级武士不满情绪增加B.列强入侵,日本出现民族危机武装倒幕运动A.目的:消除社会
16、改革的障碍幕府,挽救民族危亡,改变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进行社会改革。B.主力:中下级武士(大名支持,人民拥护)C.经过:倒幕派组织明治政府(1867) 幕府以“大政奉还”为名策划反扑 明治政府军击败幕府军,摧毁幕府统治(1868) 迁都江户,改名为东京(2)内容: 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体制A.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废藩置县。B.人权上:废除封建身份制度,逐渐剥夺旧统治阶级的特权:取消武士制度和对下层人民的一些限制,实现形式上的平等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禁止土地买卖法令,统一征收地税;废除国内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殖产兴业,促进工业化军事上:军事改革,推行征
17、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文化上: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3)影响积极方面:A.日本摆脱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B.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消极方面:A.明治维新后,日本仍存在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B.日本推行军国主义,对亚洲邻国是行侵略,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故日本帝国主义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4)明治维新成功之原因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力量得以壮大倒幕派掌握较大实权,得以推翻幕府统治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进行了全面有效的改革列强忙于镇压亚洲其他国家革命,客现上使日本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明治维新与中国
18、戊戌变法成败原因: (1)社会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敌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封建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3)政策措施: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戊戌
19、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须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4)国际环境: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特点: 按其任务可分为
20、两类: 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或统一战争:主要是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统一运动。主力:俄:农奴主领导,原封建统治者或从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人;德:容克地主;日:中下级武士。 形式:自上而下的改革或统一战争。 结果:由于其领导者的来源成分决定其影响带有封建残余,这是他们的共性。 作用: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演变。 进一步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革命、改革:美国内战 对象:种植园奴隶主 任务:都是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展工业资本主义 主力:以人民为主体的人民大众(黑人等广大人民) 作用:工业资产阶级独掌政权,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主
21、要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和原因:(1)以英法为代表:暴力革命的方式。这两个国家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非常尖锐。(2)以德意为代表:王朝战争的方式。这两个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分裂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所以采用了王朝战争的形式。(3)以俄日为代表: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这两个国家的资本主义有了发展,封建制度严重组得了资本主义发展,造成这两个国家的落后,阶级矛盾尖锐,为了巩固统治。统治叶吸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以美国为代表:采用民族独立战争形式:随着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2、,民族矛盾尖锐,北美人民掀起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相互隔绝新航路开辟(雏形)工业革命及其扩展(初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最终)1、背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发展: 经济-扩大了资产阶级对原料、市场的需求 政治-欧美日等国的改革或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张的需求 经济-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列强实力空前增强 技术-交通工具进步,长途运输更加方便扩张的能力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1)形成途径: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扩张的手段:以武力为后盾,商品输
23、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扩张的表现:以英、法、美为例英国法国美国目的满足资产阶级拓展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需要地区印度、新加坡、缅甸、阿富汗、伊朗、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埃及、拉美阿尔及利亚、埃及、突尼斯、中国、印度支那亚洲、拉美方式打开落后国家大门,把他们变成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原因资本主义发展迅速(2)形成标志:19世纪中后期,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3、影响()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消极: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给当地带来了灾难。 积极:打破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的、封闭的经济结构,将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
24、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对世界: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逐渐形成的。在近代以前,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各国,并不需要进行世界范围的联系,个别强国基于“扬国威”而进行一些“贡赋”性贸易,世界各地区基本处于隔绝状态。资本主义萌芽和原始积累的需要,为世界联系提出了要求,新航路的开辟适应了这一要求。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掠夺的加强,使各大洲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国际性贸易形成。工业革命后,经济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交往,并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
25、统治。同时,殖民扩张进一步加强,东方从属于西方。世界贸易圈逐渐出现,到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大体形成。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远洋运输和铁路建设大大发展,这为世界性贸易进一步提供了条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相继成为工业强国,具备了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条件,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殖民地半殖民地已成为工业大国经济网络中的组织部分,独立的非工业国也不可避免地与工业国建立了联系。这样到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了。资本主义市场又加快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26、、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本身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它要以全世界为活动的舞台,而工业革命的开展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推动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两条途径:一方面,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资本主义力量增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出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开展起来。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意、日、俄等一系列国家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扩张,亚、非、拉美广大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在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发展起来
27、。这样,19世纪中后期,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为外围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了。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出来A、 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如:1825英国第一次经济危机)B、 工人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恶劣,工人同资本家开展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历史舞台。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大工人运动有:1831
28、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了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A、 理论研究: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框架: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B、 革命实践:深入工人群众,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 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组建,1847年出席伦敦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2)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共产党宣言内容:A完整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B
29、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必将为社会主义取代C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D无产阶级的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意义: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 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C. 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2、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第一国际的建立背景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出现反动政治局面,工运暂时转入低潮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1857年,爆发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大破坏,矛盾更激化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再度高涨,各国工人要求国际联合马恩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做准备建立:1864年 伦敦“国际工人协会”(第一
30、国际)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2)巴黎公社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巴黎人民推翻第二帝国,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向普军投降,草签割地赔款条约;对内调集军队,准备解除巴黎人民武装 过程:建立:三一八起义,临时政府逃往凡尔赛,巴黎公社成立(1871.3);失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扼杀巴黎公社(1871.5)公社性质:是新型的工人政权,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公社与第一国际的关系:巴黎公社的领导人许多是第一国际的成员革命措施:政权建设方面:A军队:废除旧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B警察:废
31、除旧警察,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机构C法庭:取消旧法庭,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司法机构D议会:取消旧议会,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立法机构(公社委员会)E. 公职人员: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监督和罢免权社会经济方面:A没收逃往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B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C规定公社职员的最高薪金意义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它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史册教训:没有直接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特
32、点: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是本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随着工业革命在欧美国家的相继开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的壮大,这就成为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的阶级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是有区别的。社会主义运动的主力虽然是工人阶级,但是社会主义运动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才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欧洲工人运动的特点主要有: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不完善,资本家的剥削非常沉重因此工人运动以暴力斗争居多;由于无产阶级开始认识到经济上受剥削是因为政治上受压迫导致的,工人运动以政治斗争为主;由于马克思主义还未诞生,工人运动以自发斗争为主;更为重要的是,工人运动没有同社会主义相结合,工人运动要求普
33、选权和生存权,从性质来讲,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巴黎公社运动之前,欧洲工人运动的特点主要有:政治斗争居多;组织性和纪律性加强;工人运动开始和社会主义运动相结合;开始出现国际联合。 巴黎公社运动基本上可以看作是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一个总结。首先,它是一场政治斗争;其次它是一场暴力斗争;再次,在巴黎公社中体现了欧洲各国工人阶级的联合:最后,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五、亚洲革命风暴1、亚洲革命风暴背景(19世纪中期)(1)世界形势英国资本主义的统治已经确立和巩固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亚洲形势 亚洲许多殖民地沦为欧洲
34、列强的殖民或半殖民地 列强的殖民掠夺,给当地带来了灾难A当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附庸B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C国家主权破坏或丧失 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民族资产阶级尚未形成2、亚洲革命风暴概况(1)革命性质:既反殖民侵略,又反本国统治者的封建压迫(印度例外)(2)表现:五次大起义;顶点: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1848-1852)-典型半殖民地革命(状况类似于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面临民族危机和封建压迫的双重苦难 民族危机,伊朗沦为半殖民地:面临英、俄的侵略 封建压迫,统治者不思民族振兴:横征暴敛(2)起义概况 手段:武装起义、建
35、立根据地 制度:平分财产、共餐制度 结果:1852年,被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典型殖民地革命(1)背景(及革命的特点)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封建王公成为领导者 英国殖民掠夺造成印度社会经济状况恶化-革命的必要性印度土兵受到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土兵成为革命的主力(2)过程 起义过程: 爆发:密拉特土兵起义(1857) 成果:攻占德里,拥立莫卧尔王朝末代皇帝,成立起义领导机构 扩展:人民广泛响应,形成占西等起义中心英国殖民当局的应对: 调集大军镇压-将赴伊朗和中国的侵略军调往印度(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对其他地区的侵略) 改变在印度的统治策略: A、宣布印度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 B、改
36、组殖民军队,增加英军比重 C、承诺不再侵犯印度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特权-(目的:分化起义阵营)(3)意义 性质:民族大起义(具有全民性) 领导者: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参与者:广大人民 展示了印度人民的尊严,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迫使英国殖民者改变统治策略 一定程度遏制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4)失败原因英国采取镇压和分化起义军队伍的策略,改变了政治、军事形势;封建王公的叛卖活动,使反英同盟破裂(主要原因) 3、亚洲革命风暴的意义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和当地封建势力;表现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亚洲革命风暴的特点:亚洲革命风暴都是传统的中世纪
37、反抗斗争的继续,缺乏近代的时代内容。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有些运动仍带有改朝换代的封建性的传统,如太平天国自立“王朝”,建立政权。(2)一些起义为自己披上了宗教外衣,这是以往农民运动惯用的方法,如伊朗的巴布教、太平天国的拜上帝会。(3)除太平天国后期的资政新篇外大都没有提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纲领,尽管有不少主张很激烈,但是基本没有脱出以往历次反抗斗争的那些要求,带有“等贵贱、均贫富”之类的特征。(4)运动的领导者都是农民领袖或王公贵族,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民族主义运动:(1)资产阶级殖民扩张加强,开始了全球性扩张,亚非一些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拉丁美洲受到英美等国资本渗透和控制。(2)相继爆发了两种类型的民族主义运动: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范畴的运动:要求民族统一,争取民族自强和振兴,加强民族凝聚力的运动,如德意志的统一。反对异族控制的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程度低的地区的民族运动,属旧式民族解放运动,以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最为典型。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