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浅议单位:作者:乔国娜时间:2011 年 11 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浅议【摘要】:素质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系统的教育体系,它的目的是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具体的语文素质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学习方法与习惯、合作交流能力、语文实践能力及语文创新能力、语文审美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为终极目标。语文素质教育,需要我们以创造性,理论性的方法来实施,在这系统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和调整好教学的目的,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的转换与配合,语文课堂的优化与延伸,语文教学的主体参与的全面的形成性评价机制的建立。关键词
2、:素质教育 语文教育 教师 学生传统的应试教育,给受教育者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教育者在片面追求教育成果时,往往重视学习成绩优秀者的培养和眷顾,而忽视了班级多数的一般生的学习。教育的结果是,优秀者和一般者的分化和分离。而素质教育在于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的提高,强调了力求人人成才的教育观念。语文教学其实也是一种母语的教学, 坚持“因文明道,因道悟文”的整体性教学原则,并结合语文因素的分析进行与具体语文内容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 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进行审美陶冶。不管学生能否进入高年级学校学习, 学好语文对于他们以后踏入社会,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中应当给以学生同等的关心和帮助,
3、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提高学生语文的整体素质。然而在强调全面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个人因生理和情感的差异,对语文的认识和看法也会表现差异性,对于语文的接受也会不同。教育者应充分肯定学生对语文的见解,提倡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整理出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案,使学生充分展示个人的独特性,在张扬自己的个性中得到成长。一、教师角色的转化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他还是学生的榜样,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
4、体现在对课堂的把握和对学生引导上,为此,教师应扮演(1)学习者的角色 语文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求老师具有丰富的学问,多方面的知识, 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一定的造诣,紧跟时代的脉搏,是新文化的开拓者,并且要加强语言修养和感情修养等。(2)引导者的角色 教育决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能的单一目标要求,教师角色不再以传播知识为主,其主要职能从“教”转为“导” ,通过引导、指导、诱导、辅导,帮助学生决定学习目标,形成良好学的习惯,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精神的各种优秀品质。 (3)合作者的角色 素质教育中许多学习活动都需要全体学生参与,通
5、过合作,培养学生的潜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和完善,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需要,传授最基本的具有发展前途的知识和技能,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但不应忽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题和“主宰” ,学生是知识的最终理解者、获得者和应用者,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由回答者到质疑者的转变、从听课者到参与者的转变、由解题者到出题者的转变,强化学生的主体能力,致力于促进、改善学生的学习。把教师的外驱力转化为学生的内驱力,以期实现最佳教育效果。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二、优化教学课堂,改变
6、教学手段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在素质教育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中,课堂教学被演绎成了教师讲,学生听得死板,毫无生气的模式。并且特别是语文教育呈现出潜在的学生厌烦和忽视的特点,最终教育收效与结果不能让人满意。优化课堂教学要做到,改善教学气氛,与多元化教学手段的统一。语文从侧面来说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而艺术的作用是给人以美的感官享受。合格的教师应该把语文象艺术一样阐述和解释,在传递知识时,能主动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最终把课堂变成大家的课堂,学生能动参与的课堂,归还于学生的课堂。众所周知,兴趣与想象力是最好的学习前导与助手,
7、在课堂上有教师而引起的活跃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大开兴趣与想象力之门的有力表现。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适应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现行教育手段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命力。当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情景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以力求建立“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通过再现和构建情景,来还原语文作品的真实感召力和时代特性,增强语文的实践性和生活性,拉近学生和作品间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艺术和本质并且拓展开放性思维的发展。活动教学的开放性体现在人文环境的开放性和形式开放性,不拘泥于课堂的传统有序,不拘泥于语言表现的本身,融入更多艺术的质感,融入更多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提升教学
8、的质量。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它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它来自社会,又服务于社会。拓宽第二课堂教学的时空,把学生带出教室,到广阔的“天地”中,让他们博览群书,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让他们贴近自然,敢于实践,以增强学生的“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三、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必要要求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构建一个符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发展及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现代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包括读写听书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语文实践能力的综合能力的体现。美国课程理论学家、著名教育评价学家斯塔费尔比姆强调:“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
9、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构建评价体系,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方参与的动态过程。因此,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概括起来,构建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导向性原则坚持导向性原则,就是要在指导思想、权重分配等方面引导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淡化升学率目标,强化合格率目标,用多层面的目标群取代“应试教育”单一的升学率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学校开展办学效益评价,坚持数量目标与质量目标的统一,从根本上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评价促进学校平衡发展。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在素质教育评价机制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要求做到有正确
10、的评价指导思想,有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指导思想,要在坚持公正、客观的基础上,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特征,要能对过去做出科学的总结,对未来做出明确的指引。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依赖与总结性评价,更体现在形成性评价,从而全面的跟踪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动态的反馈和调整语文学习和教学方案。 另外,在构建评价体系时,要注意评价的的主体不仅有老师,还有学生和家长,使评价的结果更具统计性和价值性。3、全面性原则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语文综合素质表现的全面性决定了评价机制的全面性原则。一方面,评价内容应涵盖读写听书能力,实践和交流能力,还要突出对德智体美劳的综合考察。另一方面,要注意评价对象的全面性,评
11、价不是评优,应当面向全体评价对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入教师素质评价和学校素质的评价,来实现教学双方的交互和软监督,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总之,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深入理解与认识素质教育,深入改革与创新教育模式,定会推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给语文素质教育注入强进的活力。参考文献1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J 课程教材教法,20022周庆元. 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3高艳娟.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长治学院学报,20074尹树林.教育探索 浅谈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J.2005,(1).5谢家顺.中国教育学刊 J 2005,(2).6 段喜娥. 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 J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