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真善美的人生追求—论《浮生六记》的艺术魅力 文 丹.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138025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善美的人生追求—论《浮生六记》的艺术魅力 文 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真善美的人生追求—论《浮生六记》的艺术魅力 文 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真善美的人生追求—论《浮生六记》的艺术魅力 文 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真善美的人生追求—论《浮生六记》的艺术魅力 文 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真善美的人生追求—论《浮生六记》的艺术魅力 文 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真善美的人生追求论浮生六记的艺术魅力系 名 称:中 文 系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学 号:200413000022 学生姓名:文 丹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张葆全教授二 00 八年五月真善美的人生追求论浮生六记的艺术魅力汉语言文学 200413000022 文丹 指导教 师:张葆全内容摘要: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的一部自传体散文,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少有的描写夫妻、家庭生活的作品。浮生六记文笔优美,描写细腻, 具有清灵纯美,幽雅朴逸的特点,以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示了其丰厚的内容, 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与审美价值,是一部难得的自传体文学作品。本论文探究了 浮生六记的艺术

2、魅力,发掘出其艺术魅力主要在于真、善、美的思想内涵。 还分析了书中主人公沈复的人物形象,揭示出了沈复这一形象与真、善、美的关 系。关键词 :浮生六记; 真;善;美;沈复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的自述性文言散记小说,最初以手抄本形式在 社会上流传,并未得到时人的重视,几被湮没。光绪 三年才被独悟庵居士杨引传 偶然得之,之后为俞平伯、林语堂等文化大师推崇。 俞平伯说:“即如这书,说 它是信笔写出的固然不像;说它是精心结构的又何以见得?这总是一半儿做着, 一半儿写着的,虽有千雕百琢一样的完美,却不 见一点斧凿痕。 ”1 林语堂更将 其译成英文版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

3、fe向海外推荐,浮生六记 终于得以走进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殿堂。其作者沈复,一个籍籍无名的落拓文人 也进入了大家的视野。浮生六记出版以来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 是高层读者)的珍爱,是一部优秀的自传。沈复,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清乾隆十八年,卒年 不详, 终 身以游幕、经商、作画 为业,游走于社会的中下层。浮生六记是其 自传体散文,虽名为“六记”,然今只余前四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 坎 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虽也有流传,但基本 已被学术界考证为伪作,故本论文只以前四记为研究范围。- 1 -一、浮生六记艺术魅力 沈复既非名士高官,浮生六 记也不是惊世

4、著作, 为 什么却会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的喜爱和推崇呢?我想,浮生六记的艺术魅力或许在于其中的 真、善和美。(一)真 “东坡云: 事如春梦了无痕 ,苟不 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 苍之厚。” 这是浮生六记开篇便提到的成书原因。沈复说浮生六记“ 不过记其实情实事 而已”,沈复所记确实如此。 “贪此生涯,卵 为蚯蚓所哈(吴俗称阳曰卵),肿不 能便,捉鸭开口哈之,婢妪偶释手,鸭颠其颈作吞噬状,惊而大哭,传为语柄。” 这样不足为外人所道的童年丑事,沈复也毫不掩饰的诉与读者。甚至最为私密的 夫妻情事也敢于直笔:(沈复)悄然入室,伴妪盹于床下,芸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 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因 抚

5、其肩曰:“姊连日辛苦,何犹孜孜不倦耶? ”芸忙 回首起立曰:“ 顷正欲卧,开橱得此书,不 觉阅之忘倦。西厢之名闻之熟矣, 今始得见,莫不愧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耳。” 余笑曰:“ 唯其才子,笔墨方 能尖薄。” 伴妪在旁促卧,令其闭门先去。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 戏探 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乃尔耶?” 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 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这段文字虽述夫妻闺房秘事,却不给人淫秽低俗之感,只觉温馨动人。 钱钟 书先生曾说:“ 人生百为,有行之坦然悍然,而言之则色赧赧然而口呐呐然者。 既有名位则于未达时之无藉无赖,更隐饰多端;中冓之事,古代尤以为不可

6、言之 丑。” 2 梁 钟嵘在诗品序 中也有言:“文多拘忌,伤其真美。” 3 古人拘泥于 各种忌讳不敢言,而沈复写下了,因为基于与芸娘之 间纯真的爱恋,所以 这段在 当时来说十分大胆的文字,也 显得那么美妙欢乐,使艺术的真实自然之美得以保 留。浮生六记的传主即沈复本人和陈芸,但他二人并非有成为传主的奇事奇 遇,他们 的爱情并不传奇,甚至平淡的不值一提。先于沈复为妻妾作传的冒襄就 比沈复夫妻更具有传主资格,冒襄本人便是明末颇负盛名的大才子,他的传本影 梅庵忆语中的女主人公董小宛也是当时才貌出众的名妓,且他们正处改朝换代- 2 -之际,因此他们的故事就显得战火纷飞、生死 缠绵。而浮生六记只是絮絮的

7、诉说着普通夫妻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最感人处就在于沈复与芸之间的真 情。沈复并没有刻意回避他们生活的原貌,而是 实实在在的把那些乐事,那些哀 愁诉诸纸上。读到沈复四处借钱,天寒无衣之 处,读 者甚至会为他的窝囊和窘迫 掩卷长叹。书中没有像红楼梦里那么美丽动人的十二金钗,由始至终它的女 主人公只有一个。沈复也不曾刻意粉饰芸的缺点,芸不是倾国倾城,无所不能, 她会病,会死,与世间其他女子一样有种种缺点,她不完美,并不能像聊斋志 异里那些绝美的花妖狐仙一样上天入地,但她却是一直陪伴在沈复身边,最真 诚、最理解他的娇妻。所以沈复是那么地爱她,她给 予沈复以真情,沈复也回报 她以真心。浮生六记之真不

8、仅表现在沈复、陈芸二人情意之真之切,还在于较为真 实地反映了当时清代社会普通民众的生活。神诞之夜家家户户夜逛庙会;文人雅 士聚会喜吟诗作画,饮酒作 乐。受儒家 “男女大防” 思想的影响,芸化做男装误 按少妇肩头时,便被骂做“何物狂生,不法乃 尔!” 受道家“清净无为”思想的 影响,文士喜隐居,沈复曾与知己鸿干一同入寒山寻访 偕隐之地。受封建家 长制 度的影响,儿女的婚事都由父母包办,沈复、 陈芸的结合即是沈母“脱金约指缔 姻”,而后沈复、陈芸又自作主为女儿青君与表亲王家 订下了婚约。古人多有三 妻四妾,沈复父亲年老却仍 纳妾, 陈芸也毫不介怀地要 为丈夫挑选美妾。沈复 还 毫不避讳的详写了出外

9、浪游时,与岭南船妓喜儿、翠姑等人的交往。而时人之薄 情,世态 之炎凉更让沈、芸尝尽苦头,沈复为友人作保,结果友人落跑,债主日 日上门向沈复索债;沈复素来大方,遇亲友危急之际总是慷慨解囊,而沈复落魄 之时,去 讨要旧债,却讨要不得;沈复弟启堂为独占遗产 ,父 亲病重至死也不通 知在外的沈复,沈复归来后,启堂又设计债主追债上 门,逼走沈复。这些事情都 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清代社会普通民众在思想、文化、交 际等各方面的生活面貌。(二)善 沈复与陈芸都是善良的, 浮生六记的文字、思想也是既美且善的,孔子评韶乐有“尽美矣,又尽善也 ”4 之说,美是从艺术形式说的,善则是指艺术 作品的内容而言。在书中我们没有

10、见到一处凶残血腥之场面,大多数时候都是诗 情画意,风和日丽,即使书中主人公的生活是如此的坎坷。沈复与芸也始终相敬- 3 -如宾,温存甜蜜。在封建社会,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夫妻之间提倡相敬如宾,芸 经常言“岂敢 ”、“得罪” ,“或递巾授扇,必起身来接 ”,久之,“ 岂敢”、“得罪” “竟成语助词 ”。芸对任何人或物都是善良的。她做鞋送给邻居的老夫妇;“事上以敬,处下 以和”;做盆玩 “惜枝怜叶,不忍畅剪”;她还喜爱收集“破书残画”,“书之残缺 不全者,必搜集分门,汇订成帙,统名之曰继简残编 ;字画之破损者,必觅 故纸粘补成幅,有破缺处,倩予全好而卷之,名曰弃余集 赏 。于女红中馈之 暇,终日 琐

11、琐,不惮烦倦。芸于破笥 烂卷中,偶获片纸可观者,如得异宝。” 芸 的好姐妹王二姑喜折花,芸竟叱之曰:“既无瓶养,又不簪戴,多折何 为?”芸 还与船娘同舟行酒讴歌,酒醉后独自先归,留丈夫与船娘“茶话片刻”,心中毫 无芥蒂。甚至与娼妓憨圆结 盟,只 为憨圆美而有韵,一心撮合憨圆为沈复妾,而 憨圆终别嫁他人。芸之良善,不知 这世间原还有钱可通鬼神,原还有背信弃义, 势利薄情,至芸病危之际仍喃喃“憨何负我”。即便如此,她仍不改善良的本性, 在她与沈复流落异地,饱尝 人情冷暖之后仍以善待人,他们的丫鬟阿双私逃,芸 不计失物,反担心阿双的安危,“今若逃归,中有大江之阻,已觉堪虞,倘其父 母匿子图诈,将奈之

12、何?”沈复也是善良的。他与芸精心装饰的盆玩被猫弄毁,不禁泪落叹息:“即此 小经营,尚干造物忌耶!”芸戏谑表妹王二姑,沈复并不偏袒芸,反而 “责芸曰: 人劳汝逸,犹作此语,无怪妹之动愤也。”在泰州做习 幕时,尽力帮微 贱贫民 对抗有势力者。对父母也极 为孝顺,无 论去何处,做何事,都会禀明双亲,得允 方做。得知父亲病故之时,“刺骨痛心,呼天莫及。无暇他计,即星夜驰归,触 首灵前,哀号流血。”就算夜宿废庙,也要 对泥菩萨再三叩拜,诚心感谢得一栖 身之所。在芸去世后,沈复生活更加窘困,却仍在友人艰难之时“倾囊借之”。 他们夫妇二人不管是对人还是对花鸟鱼兽都是带着怜爱的善心。他们都知书达 理,受过诗

13、礼的教育熏陶,在他们身上带有中国传统 士大夫的操守,注重 伦理道 德,具有仁慈、富有同情心的品质。又在道家“无为” 思想的影响下,寄情于山 水,以诗 酒自娱,追求高洁的人格和自然的生活。 还在佛教“三世两因缘” 说的 影响下,祈求神灵的庇佑,相信宿命轮回,迷信今生来世说。沈、芸处于封建社 会末期的清代,受儒、道、佛思想的影响,既仁爱又淡泊。林语堂先生说:“他- 4 -们太驯良了,所以不会成功,因 为他们两位胸怀旷达,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5善良固然是为人称道的品质,却也最终导致了他二人的悲剧。在那个封建社会逐 渐衰落而封建集权却仍然严酷的时代,沈复夫妇的善良慷慨,不谙算计,是不容 于这个社会

14、的。(三)美 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认为“ 人要感受世界的美就必 须首先是善良的” 6。我们已经知道沈复和芸都是善良的人,所以他们在生活的各处都能发现美。 1、生活之美:浮生六记着重描写沈复与芸的夫妻家庭生活,他们两人互敬互爱,生活虽不十分富足,却也是美满幸福的。因 为两人都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沈复出自书香门第,陈芸学语时即能诵琵琶行,他们的生活也是宁静雅致, 温馨不俗的。他们时而“邀月畅饮”,时而“联句以遣闷怀”,时而“月光对酌, 微醺而饭”。沈复携芸避暑于沧浪亭时,是全 书最美妙欢乐的日子, “时当六月, 内室炎蒸,幸居沧浪亭爱莲居西间壁,板 桥内一轩临流,名曰 我取 ,取清 斯濯缨,浊斯濯

15、足意也。檐前老树一株,浓阴覆窗,人画俱绿,隔岸游人往来 不绝。此吾父稼夫公垂帘宴客处也。禀命吾母,携芸消夏于此,因暑罢绣,终日 伴余课书论古,品月评花而已。芸不善饮,强之可三杯,教以射覆为令。自以为 人间之乐,无过于此矣。” 两人 闲居便谈论诗词,芸有“ 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 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之妙论。芸 虽知晓诗文,然“ 其慧心不仅在笔墨 也”,在日常生活中更能体现其蕙质兰心。 “芸善不费之烹庖,瓜蔬鱼虾,一 经芸 手,便有意外味”;“以麻油加白糖少许拌卤腐,亦鲜美;以卤瓜捣烂拌卤腐,名 之曰双鲜酱,有异味”;用沉速等香熏染静室, “其香幽韵而无烟”;将茶叶夜置 花心,次日取出,用泉水泡茶,“香韵尤绝” ;为避免浪 费食物,芸准备了一个梅 花盒,“ 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盖 视之,如菜装于花瓣中” 。这样的生活 真乃“烟火神仙 ”之境。2、景物之美:不仅两人的生活态度是优雅高洁的,他们所处的环境,所看 到的景物也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写乡村是“炊烟四起,晚霞灿然”,写花景或 曰“稚绿娇红,争妍竞媚”,或曰 “白莲香里,清 风徐来 ”。沈复对美有自己独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