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 0 什么是儿童社会化 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学习掌握社会规范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妥善自治 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主要涉及到语言的发展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亲社会行为等方面 第一节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 语言 社会化的开端 一 最初的双眼对视 二 说话前的象征性符号 三幼儿语言构成要素的发展 一 语音发展的特点1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普遍经历了相同的五个阶段 阶段一 反射性发生期 0 4月 阶段二 牙牙语期 5 9月 阶段三 词和句子模式的萌芽期 10 12月 阶段四 学说话期 1 1 5岁 阶段五 积极的语言发展阶段 1 5 6岁 2 婴幼儿发音过程中已
2、发出 音节 为主 逐渐发出 清晰的单音 第一阶段 0 4个月 单音节阶段第二阶段 4 10个月 多音节阶段第三阶段 11 13个月 学话萌芽阶段 3 4岁的婴幼儿语音发展有扩展趋势 此后有收缩的趋势 4 两岁的婴幼儿建立了词的语音表象 辨音能力先于发音能力 二 婴幼儿词汇和语法发展的特点 1 词汇的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1 词类范围逐渐广大 2 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 2 婴幼儿语法的发展 1 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2 从简单聚到复合句 3 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四 幼儿语用能力的发展 一 合适的表达方式 二 连贯的复述能力 三 行动的调节能力 四 语言发展过程的个别差异 五 自我中心语言有三种
3、表现形式 1 重复2 独白3 集体独白 六 社会化语言 其表现形式有四种 1 适应性告知2 批评和嘲笑3 命令 请求和威胁4 问题和回答 第二节幼儿的亲子关系 依恋 依恋是儿童对养育者最持久 最稳定的情感关系 主要对象是母亲或其他亲近的养育者 经常表现为微笑 啼哭 咿咿呀呀 依偎 追随等 一 婴儿与他人 一 有价值的社会性微笑两三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 二 亲密的一对一关系 二 依恋的发展 1 依恋的类型 安斯沃斯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 2 依恋形成的原因 首先 婴儿对亲人的依恋方式 主要取决于父母对孩子采取的不同的养育方式 其次 婴儿的气质 是形成不同依恋类型的生物学基础 3
4、依恋的作用 一 帮助儿童认识世界 提高认知能力 二 稳定儿童的情绪 促进心理健康 三 规范儿童的行为 发展教育能力 第三节幼儿的同伴关系 一 什么是幼儿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同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二 同伴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 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 二 有助于同伴之间的相互社会化 三 成为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四 有助于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五 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 三 儿童同伴交往的类型 一 受欢迎性 二 被拒绝性 三 被忽视性 四 一般性 四 儿童交往能力的必备要素 分享合作自信移情 五 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5、 一 行为特征 二 认知能力 三 身体吸引力 四 成人的鼓励 六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 教会儿童合作 增强儿童的自信感 二 教会儿童游戏 提高儿童的参与度 三 教会儿童接纳 融洽儿童的同伴关系 四 教会儿童表达 培养儿童的积极情感 第四节幼儿道德的发展 道德 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道德的发展包括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三者密不可分 相辅相成 一 有关道德发展的理论 一 皮亚杰的理论 二 科尔伯格的理论 二 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一 特点 具体性他律性模仿性情绪性 二 影响因素 1 家庭及其父母2 游戏及其活动3 同伴及其交往4 社会榜样5 教师及其环境 三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1 概念亲社会行为 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包括分享 合作 助人 安慰 捐赠等 2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 社会认知水平2 情感移情作用3 家庭引导方式4 传播媒体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