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 礼仪形式重似生命 日本人任何时候都不忘礼仪,这已经成为了传统,不管是语言上还是文化上都不允许没规没矩。一个计程车司机对插队到前面的另一个司机大声嚷嚷时,乘坐在被插队的那辆计程车上的外国人向同乘的日本朋友问道,他到底说了怎样粗暴的话啊? 听完回答之后, 外国人终于明白:日本人无论受到怎样的欺负都不会忘记礼仪。这位司机说的是:“你这该死的家伙!” 日本人经常会被认为沉默寡言,不爱多说话。但是他们在采取某种行动之前,大多会用语言事先向对方传达自己的目的,这也被当作是一种礼仪。 在餐桌就座后,拿起筷子之前,必须表明承蒙款待的态度说我要不客气了(开始吃了)。这可不是因为受邀赴宴才这样说,即使是在
2、自家吃饭也要说同样的话。即便是给全家人做饭的是自己,也还是要这样说。和朋友去饭店也是一样,厨师在厨房,反正听不见,而且又是自己付钱,那么倒底要向谁尽礼仪呢?实际上这不是问题,只不过是一种习惯罢了。用完餐离席时也是一样,那时要说:“承蒙款待,非常感谢(太好吃了)”即使不好吃也要这样说。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心口不一(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表现,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这是不需要理由的礼仪规范。 去别人家拜访时也是有规矩的,如果是去办公室的话,即使是该办公室的主人约定的会见,也要对自己的贸然打扰而道歉,说“打扰您了!”“我回来了!”这句话并不是大声向没有出门迎接的夫人喊叫的语言,开完会回来时会说,从学校
3、回来时也会对母亲说。同样,“我走了”这句话即使在你非常明确要出门时,也要特意说一声。透过修辞看本意(品读修辞背后的含义) 日本人的彬彬有礼由各种各样方式表现出来,去裸泡露天温泉时,唯一能够表现出他们彬彬有礼的就是一块小小的浴巾。因为只有抹布大小,所以要想遮住全身免得被好事者窥探是不可能的。所有人在温泉里都只是露出头来,和周围的浴客们兴致盎然地快乐交谈。大多数都是头顶一块叠得方方正正的毛巾。虽然不知是否有遮盖的必要,但作为礼貌的象征就蒙住那么一块小天地。 日本人对待金钱也特别谨慎小心。当然,钱是为了使用才存在的,但他们在用钱时尽量不引人注目。因为几乎不怎么使用支票,而且信用卡也不像美国那么普及,
4、所以日本人身上经常带有很多现金。只不过他们会让人们看不出来身带巨款而己。如果借了钱,还钱时轻易不要把现金直接毫无遮掩(大明大摆)地交给对方,那是非常失礼的。符合礼仪的作法是还钱时把钱整齐地装进信封里。遇到用信封不合适的时候,可以用代替信封的东西包住,即便是纸巾之类的东西也无所谓,绝对不许送出沾满污垢皱皱巴巴的钱,事先要去银行更换成崭新的钞票。 更令人吃惊的是,钱作为礼物经常被广泛使用。在参加婚礼或是葬礼时,把钱包好送给对方是司空见惯的,开支票,或是把现金汇到对方的银行账户上也是一种礼仪。要把取来的崭新的钱放到钱袋里,亲手交给对方。炫耀自己出手大方或是以恩人自居都是很没礼貌的。 日本人在语言交往
5、中互相之间会说些毫无用处的语言,介绍兄弟时会特意加上“愚蠢”这个形容词,发言时会事先声明说“自我愚见”,帮助别人时肯定会事先说“虽是微薄之力”。 遇到这样的情形,就只能解读语言背后的含义了。要完全抛开表面的语言,推测出隐含在背后的真意。在日本,语言越谨慎有礼就越会被认为是文雅谦逊的人,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教养可以根据他语言的文雅谦逊程度。不用理会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凭借他语言的谦逊程度判断即可。 “对不起”本来是表示谢罪的词,正如字面所表示的那样,是表示“(错在自己)无法辩解”的意思,但实际上却常常能够听到。很多情况下是单纯地表示“你好”,有时也代替“谢谢”,对给人添麻烦表示歉意。日本人动不动就使
6、用这个万能词汇,几乎每天都数不胜数。“对不起”完全失去了原本的含义。因此在事态达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时,就会使用“实在抱歉”,这是因为它虽与“对不起”极其相似,但却包含着真诚道歉的心情。 为了完成工作而请同事帮忙时,也会说“对不起”,走进没有店员职守的面包店时,因为不声不响地进去会显得很尴尬(难为情),所以,一般都要说声“对不起”。实际上这时候应该说“你好,请问有人吗?”但如果那样说的话,听起来就好像是在责难没有出来迎接客人的店员。在日本,(像这样)带有双重意味的词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低点,再低点 如果能够正确地鞠躬,就会被认为家教良好且受过教育。作为局外人的外国人就算不鞠躬,不懂得鞠躬的方法也不要
7、紧。但是,如果是日本人,光看相互间鞠躬时的情形,就可以知道两人之间的身份高低(上下级关系)。公司新职员,特别是被分配做接待工作的新职员,更要受到正确的鞠躬方法的培训。手要放到身体两侧还是放到前面,何时抬头比较好,弯腰的角度大约多少度为佳,这些内容必须掌握。 因为对方没有抬头而一直行鞠躬礼这个古老的笑谈也许已成过去,但是即使在现在,也还会经常听到彬彬有礼的日本人在人行道上长时间不停地鞠躬,从而影响到了他人的通行。不过,日本人会很自然地学会掌握鞠躬后抬起头来的时机,就像西方人懂得应该何时放开握着的对方的手一样。 相互鞠躬行礼时,目光很少交汇。日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与人目光对视。鞠躬致礼时,寒
8、暄、感谢、赔罪等语言几乎都是低着头向地面说的,所以,对方的话当作耳旁风就行了。因为那是冲着大地母亲发的,要紧的是自己的头一定要比对方更接近地面。边鞠躬行礼边听对方说话尽管很难做到,但很多人都能应付自如。顾客就是上帝 日语里“客”这个词有两种含义,即“购物的客人”和“需要招待的客人”,而且还信奉“顾客就是上帝”。不论是在银行、商店或是旅馆,如果客人没有得到上帝般的对待,那么顾客就有权利倾诉(发泄)不满。 顾客是绝不会被催促的,就算是马上就要闭店关门了,也可以花时间挑选商品直到心满意足为止。不管用了多少时间,在离开时等待你的仍然是店员有礼貌的鞠躬,而且还会恭敬地对你说“欢迎下次光临”。细雨连绵的日
9、子,在顾客即将离店时,店内广播就会播送这样的话:“今天您能冒雨光临本店,不胜感激。” 近来由于经济不景气,所以超市等处为了削减经费开支,呼吁顾客自带购物袋。但百货商店却不会这样做。店员们设想到顾客购物回家途中或许会发生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形,会用薄的包装纸层层包装,之后再用带有百货商店商标的稍稍结实点的包装纸包好,最后再用与包装纸颜色相配的缎带捆扎。这样,已经包装好的你所购买的商品就可以放进漂亮精致的带回家时用的纸袋里了。(携带用纸袋必须和商品大小基本相同,用一个大的袋子来装一个小东西是不合适的)。尽管包装整齐而且动作麻利快如闪电,但当店员把袋子递给顾客时还不忘有些夸张地道歉说“不好意思,让您久等
10、了” 严格遵守时间,不论对待怎样的顾客都要忍耐,这是至高无上的命今。开店时间如果是上午七时,到时就一定要开门营业。你不在家时商家送货上门,你只要打一个电话,商家就会当天再次送过来。在日本,出故障的自动售货机之类的事情基本上是看不到的。 品质管理确实做得非常周到细心,因为这关系到顾客的满意程度。即使只有一点小小的缺陷,客人也会吹毛求疵。次时最重要的就是迅速应对。例如,即使只是茶杯底部刻着的生产商的名字稍微有点倾斜,也会被看作是残次品。裤子、裙子的花纹图案在缝合处也不能错位,即使是腰间侧兜的内侧、别人看不到的隐藏在里面的接缝处也是如此。送货上门来的光洁闪亮的新车,即使只是在前挡风玻璃上存有一点点脏
11、物,顾客也必定会小题大做地大吵大闹。 补盖敬称章 寄信,也有各种各样的规矩。信封上收信人的姓名必须写得工工整整。刚大学毕业的新职员会经常被指派写信封上的收件人姓名和住址。如果不按照规定格式书写,就会被命令全部返工。 在收件人姓名的后面不加敬称或者职务是非常失礼的。局长、部长、科长、样1、先生等敬称和职务,不管怎样都是不可缺少的。“先生”除了适用于教师之外,也可以对医生、政治家使用。 与此相反,自己名字后面加职务是不成体统的,因为写信人必须要向收信人表现出谦逊的态度。即使是社长给职员写信也是一样,这已经成了惯例。 假设你想要申请护照。这时,除了要提交申请文件之外,你还会被要求附加上一张写有自己名
12、字和住址的给你回信时用的明信片。事先在明信片上只写自己的名字,后面不加“样”。负责颁发护照的工作人员会一张张地在明信片上盖上只刻有一个“样”字的章,以此通知护照已顺利发出。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杜绝不带敬称章的明信片从政府部门发出,哪怕是万分之一也不行。日本每年将近有1700万人出国,虽然我们认为如果能省略这项并不怎么重要的工作该是多么轻松,但还是非这样做不可。就这样,护照发放机关的工作人员每天不停地坚持在收件人名字后加盖“样”字印章,每年要盖几百万张。大胆发出声响 和日本人吃饭时总觉得声音嘈杂,因为几乎没有人被教导说不可以一边吃饭一边讲话,而吃东西要发出声音也己经成为了自古以来的传统。吧嗒嘴
13、是表示食物很好吃时的一种肢体语言。 吃面食(或是平时喝茶时)最好多发出声音。土生土长的东京人做此动作时潇洒自如,恰到好处的咀嚼节奏令音乐家们都羡慕不已。 因为这已经近似于习惯,我们对此无可奈何,所以也只能习惯它或者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不管你如何精通日语,如果没有养成这个国家吃东西时发出声音这一饮食习惯的话,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日本人。 以酒为纽带 日本人一旦喝了酒,那么不管多无耻的行为都会被接受。日本社会里极受重视的旧习俗、职场上的人际关系或是上下级关系,都会在酒精的作用下被抛到九霄云外。一旦喝醉了,日本人(包括少数女性)就会暴露出本性。这时候不管做了什么都可以得到宽恕。即使吐在了上司的鞋上
14、,或是向身边异性令人生厌地求爱,第二天早上仍然可以若无其事、清清爽爽地去上班。 引发了交通事故的司机竟可以辩解说是因为自己喝醉了,这并不是太久远的事。只要司机下车时显现出烂醉如泥的状态,便不会被追究责任。但是,现在这样荒唐的作法己经行不通了。血液中酒精浓度不是零就不准许驾车。 喜欢喝酒的人俗语被叫作“左撇子”,在日本,“习惯用左手”被视为不懂礼节,上学期间会被矫正,之所以这么称呼喜欢喝酒的人,就是因为当他们稍稍饮酒过量时就会自然而然地用左手端杯。 同事同伴之间,不在一起推杯换盏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情意的。相互之间只有变成共同畅饮到深夜、唱跑了调的卡啦ok的关系,感情才会越来越深。因为是出于这样崇
15、高的目的才喝得烂醉如泥,所以不论做什么都会得到社会的宽容。 但是,车轻人开始反对这样的习惯,他们会说“在聚会上开怀畅饮?开什么玩笑!”(比起无拘无束的喝酒,)他们更喜欢独自静静地坐在电脑桌前,虽说如此,在和朋友欢聚时饮料也还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在这种场合只要有草霉奶昔或者春黄菊茶也就足够了。虽然年轻一代不主张喝酒的人有增无减,但是在日本这个国家,饮品是构筑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东西。 分类符号是挂羊头卖狗肉 日本人很喜欢送礼,特别是盛夏和年关时。夏天赠礼季节的礼品被称为“中元礼品”,冬季赠礼季节的礼品被称为“岁暮礼品”。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在为送给谁、送什么而大伤脑筋。但是,在圣诞节只会和关系非
16、常亲密的人互赠礼物,半年一次的礼物如同一种社会义务,因此这也成为人们的一块心病。 以前是冒冒失失地去对方(恩师或前辈)家中拜访,态度谦恭地亲手奉上礼物,而最近都是让百货公司直接配送,使用送货上门服务已成为主流。但即使这样,(送礼)也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一点并没有变。 比起礼品的内容来更重要的是它的形式。因此,互相赠送的礼品不要太个性化,既不要干涉对方的事物,同时也不要把自己的个性强加于人,企业中担当重要职务的人之间更是如此,因为归根结底都是以密切关系为目的。应该避免送那些独出心裁的、有独创性的、标新立异的东西。适合送的有肥皂、毛巾、冼涤剂、海苔、保存食品、茶、曲奇、面食、食用油、红酒、啤
17、酒、白兰地、水果、蔬菜等等。但是,如果选送蔬菜和水果,并不是什么都可以,而是要那些平常很少吃到的,外观漂亮的才行。(在日本,对于蔬菜和水果来说,比起味道来人们更重视外观。比起嚼起来脆脆的苹果,日本人更愿意接受色泽光润鲜艳的精致的网纹甜瓜,而且还必须使用叉子,吃得优雅)。 中元和岁末季节,不论哪个商场都很热闹,顾客们一边在拥挤不堪的商场内逐个卖场依次转悠着,一边选购礼品,在卖场一角特设一个柜台,顾客们为了办理配送礼品的手续而在那排队等候。礼品一旦疏忽了包装就缺少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舍不得花钱的人来说很幸运,因为百货店的包装纸只要花点钱就可以买到,所以想要让自己的礼品显得质优价贵再简单不过了。比起
18、装入纸袋的金表来说,收到用三越百货的包装纸包起来的2千克黄油更让人高兴。 自古以来,就不允许当着赠送人的面打开礼品包装。假设你因工作关系拜会对方,你一边说着一点小东西而已,一边亲手递上礼物。于是,对方就会在夸大其辞地表示感谢的同时,把你送的礼品放到身边。如果他当场就打开包装,哪怕是瞬间不经意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啊!又和上次送的一样啊!),你的良苦用心就会受到无情打击,因此也会变得困窘尴尬。如果这样的话,送礼之人会颜面尽失,所以是决不允许的。 但是,因为现在不想要火腿罐头就不接受礼物,这也是很失礼的。日本人一旦接受了别人的馈赠,就觉得亏欠了对方,因此就一定要还。而且为了礼貌周全防备万一,对收到的礼品会给与稍高的估价,这样在互赠礼品的过程中,礼品的价格会渐渐升高,而且还会漫无止境地持续下去。双方相互体谅,不让对方有亏欠感,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