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11 页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物流管理概论教学大纲一、 开课对象适用于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二、 学时与学分总课时 48 课时(课堂 32 学时,课内 16 学时) ,学时 2.5三、 先修课程管理学 、 电子商务四、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入 WTO 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信息交换等的理念、方式和方法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革。与此相适应,作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增加经济效益的“第三利润源”、被德鲁克描述为最后一块“经济的黑暗大陆”的现代物流业已成为 21 世纪的黄金产业之一。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也已
2、成为衡量我国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标志,我国物流业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但是,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和一门新兴的学科,一方面由于其所涉及的产业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对物流人才培养还不完善和成熟,因此,目前国内物流人才匮乏与物流业的蓬勃发展极为不对称,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限制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扩大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规模、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物流人才是国内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而物流管理概论是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处于专业系列课程的先导地位,学好物流学概论课程是学习其他物流类课程的基础。它是
3、研究物流诸功能的实施与管理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该课程的定位一方面为学生学习物流管理类专业技能课程打好专业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在课程中始终贯穿素质培养的理念,目的要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第 2 页 共 11 页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我们都认识到了提高商业运作效率的必要性,但在有关整个组织中物料流动方面,却常常缺乏足够的知识。这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阐述各种物流理论学说,物流系统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技术的合理化和有机结合,以及企业物流外包和第三方物流,物流标准化、集装化程度,和介绍回收物流、逆向物流和绿色物流等最新的物流理念。使学生在对相关物流管
4、理的发展历史、观点、战略和主要领域等方面有一个综合性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其他物流专业课程学科打下良好基础,更为了将来更好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奠定夯实、系统的理论基础和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并获得术业专功的基本素养。五、 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是为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该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处于专业系列课程的先导地位。物流学知识是物流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建设的课程总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企业现场教学、案例分析、企业调查实践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课堂与企业结合、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
5、使学生基本掌握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物流管理的方法,初步了解物流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体系与未来趋势,在此基础上将现代最新的物流理念、前沿问题、组织体系、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与物流实践的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物流管理知识及从事物流管理职业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具备物流操作和管理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一个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的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物流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对物流领域有一个全面地、宏观上的把握。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和设想。六、 教材:选用田源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物流管理概论 (2006
6、年 8 月第 1 版)七、 教学内容、具体教学目标、要求和学时分配第 3 页 共 11 页学时分配序号教 学 内 容教学目标、要求课堂讲授课内实践专项实践1绪论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物流的概念及内涵一、物流概念的产生二、国外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三、物流概念第二节 物流理论及物流观念一、物流的商物分离说二、物流的黑大陆说三、物流的冰三说四、物流的森林说五、物流的供应链理论六、物流的第三利润源说七、物流的其他理论第三节 物流的功能及其合理化一、包装功能及其合理化二、装卸搬运功能及其合理化三、运输功能及其合理化四、储存功能及其合理化五、流通加工功能及其合理化六、配送功能及其合理化七、物流情报功能及其合
7、理化第四节 物流形式一、企业物流二、国民经济物流三、国际物流第五节 现代物流特征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二、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了解物流的概念及物流概念的演进历史、了解各物流的理论学说及观点、重点掌握物流的功能及各功能在物流过程中的合理化、重点掌握各种物流形式的特点、理解现代物流的特征,掌握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3第 4 页 共 11 页2第二章 物流管理第一节 概述一、物流管理概念二、物流管理的目标、范围三、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四、我国物流管理面临的新问题第二节 物流管理的内容、特征和关键环节一、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二、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特征三、物流管理的关键环节第三
8、节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物流管理比较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二、应链管理的层次和实践三、供应链物流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区别1、了解物流管理的概念、掌握物流管理的目标、范围及未来物流发展的趋势2、重点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3、熟练掌握物流管理的关键环节4、了解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掌握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主要区别3 23第三章 商品运输及物流合理化第一节 商品运输概述一、商品运输概念及重要性二、商品运输特征三、商品运输的地位第二节 商品运输方式一、铁路运输二、公路运输三、水上运输四、航空运输五、管道运输第三节商品运输与物流合理化一、运输合理化的概念二、不合理运输三、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1、 重点掌握运
9、输的特征、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了解运输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设备与设施及其分类、理解运输的概念、运输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不合理运输现象、重点掌握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及实现运输合理化的措施4 2第 5 页 共 11 页4第四章 商品储存及物流合理化第一节商品储存概述一、商品储存的基本概念二、商品储存的形态三、商品储存的功能四、商品储存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第二节 商品储存储备的分类一、按储备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二、按储存的集中程度分类三、按储存的位置分类第三节 商品储存仓库和物流中心一、仓库二、物流中心第四节 商品的储存管理一、商品储存管理的概念二、仓储管理在企业各部门中的
10、作用三、仓储管理的基本任务四、仓储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五节 商品的储存规划和维护保养一、商品的合理储存二、商品储存规划三、商品储存期间的检查和盘点四、库存商品的维护与保养了解商品储存的概念及库存、储存、储备概念的区别;重点掌握商品储存的分类方法重点掌握我国仓库和物流中心的分类方法、掌握商品储存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了解仓储管理的主要基础概念,掌握仓储管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掌握仓库技术作业过程和特点,了解我国仓储管理体制的变化过程、了解商品储存合理化的概念,掌握商品储存合理化的事实措施、了解商品储存规划概念,掌握商品储存中“五五化”和“四号定位”的管理方法、了解影响商品储存各项自然因素,掌握控制
11、商品储存环境的技术措施第六章 商品包装和集装化4 25第五章 商品装卸搬运第三节 商品装卸搬运一、装卸搬运的概念机器作业内容二、商品装卸搬运的作用三、商品装卸搬运的特点四、商品装卸搬运的方式及其作业组织五、商品装卸搬运的基本运则六、商品装卸搬运的合理化七、装卸搬运机械设备了解装卸搬运的概念、特点、理解装卸搬运作业的内容、作业方法、作业组织形式;掌握仓储管理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能科学合理地组织装卸搬运作业;能合理运用主要装卸搬运机械设备3第 6 页 共 11 页6第六章 商品包装和集装化第一节 商品包装概述一、商品包装概念二、商品包装的特征和功能三、商品包装的种类第二节 商品包装材料和标志一、产
12、品包装材料应具备的性能二、商品包装对材料的选用三、商品包装标记和标志第三节 商品包装容器的设计和选用一、商品包装容器的设计要求二、商品包装造型与容器功能三、商品包装容器的选用第四节 商品包装操作和技法一、商品包装一般技法二、商品包装特殊技法第五节 商品集合包装和集装化一、商品集装化和集合包装的概念二、商品集装化的作用三、商品集合包装和集装运输四、商品集装容器及选用了解商品包装的概念、掌握商品包装的特征与功能、重点掌握商品包装分类方法、了解商品包装的各种材料的特点、了解商品包装的各种标志,掌握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每个班分为 610 个学习小组,经讨论后,分别阐述不同商品所采用的不同材质、造型的理由和
13、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32第 7 页 共 11 页7第七章 物流标准化第一节 物流标准、标准化的概念和作用一、物流标准与标准化的内涵二、物流标准化的作用三、我国物流标准化现状和发展方向第二节 物流标准化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一、物流标准化的种类二、物流标准化的贯彻和实施三、物流标准化的方法补充:集装箱运输实务重点掌握商品集装化和商品集合包装的概念、掌握商品集装化的作用及在集合运输中的作用、了解标准、标准化的概念、重点掌握物流标准、物流标准化的概念、重点重点掌握物流标准的种类与贯彻实施标准的程序、掌握物流标准化的方法集装箱运输实务为视频教材,帮助学生理解集装箱的积极意义和作用集装箱的发展程度象征着一个国
14、家物流的水平。328第八章 商品配送和流通加工第一节 商品配送及其发展历史一、商品配送的概念二、商品配送的发展历史三、商品配送的种类和业务流程四、商品配送的意义五、商品配送合理化第二节 配送中心一、配送中心的定义二、配送中心的职能及业务流程三、配送中心的类型四、配送中心的现代物流技术第三节流通加工一、流通加工的定义二、不合理流通加工的表现形式三、合理流通加工的表现形式重点掌握商品配送的定义以及商品配送的构成要素、重点掌握流通加工的意义、流通加工的合理化措施、掌握商品配送中心的定义以及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4 2第 8 页 共 11 页9第九章 物流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第一节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概述一、
15、信息技术二、信息系统三、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关系四、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对物流的重要性第二节 物流信息技术一、条形码二、销售时点信息系统三、全球定位系统四、地理信息系统五、电子数据交换第三节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一、系统二、管理信息系统三、物理信息系统第四节 物流信息系统的形式、结构和开发方法(0.5 学时)一、物流信息系统的形式二、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三、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重点重点掌握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含义、掌握在物流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几种物流信息技术、重点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形式和结构、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掌握几种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统3 210第十章 企
16、业物流外包和第三方物流第一节 概述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二、第三方物流的功能三、第三方物流的特点四、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第二节 企业物流外包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二、虚拟经营与企业业务外包三、企业物流业务外包机形式第三节 第三方物流的选择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构成二、第三方物流的选择与实施通过学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理解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措施、了解企业业务外包的基本理论、重点掌握第三方物流的概念、重点掌握对物流信息系统评价的方法、了解评价和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过程、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掌握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形式3第 9 页 共 11 页11第十一章 回收物流、逆向物流和绿色物流第一节 概
17、述一、废旧物资和回收物流的概念二、废旧物资的使用价值分析三、企业返品第二节 企业逆向物流一、企业逆向物流的概念二、企业逆向物流的产品三、企业逆向物流产生的原因四、企业逆向物流管理应采取的措施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一、企业可再生资源的概念二、企业可再生资源的种类三、企业可再生资源的特点第四节 废旧包装物的回收和利用(1 学时)一、企业废旧包装回收利用的概念二、企业废旧包装回收利用的意义三、企业废旧包装的回收和利用第五节 企业废弃物物流(0.5 学时)一、企业废弃物的概念二、企业废弃物的种类及物流的特点三、企业废弃物的物流合理化第六节绿色物流(0.5 学时)一、绿色物流的概念二、物流过程引
18、发的环境问题三、物流环境保护四、开展绿色物流应采取的对策了解企业产生废旧物资的过程,理解合理利用废旧物资的措施、重点掌握回收物流、逆向物流和绿色物流、了解返品物流的概念,理解返品物流给企业带来的利与弊2 2第 10 页 共 11 页12第十二章 中国物流的现代化第一节 中国运输技术的现代化一、从物流量看中国运输技术的提高二、中国主要运输方式运量的增长情况三、运输工具与运输线路设施的发展第二节 中国包装技术的现代化 一、包装技术现代化带来的益处二、符合现代化物流发展的主要包装形式第三节 中国仓储技术的现代化一、储运功能的发展与仓储技术的现代化二、自动化仓库仓储现代化技术的高度体现三、物资配送仓储
19、技术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第四节 中国物流管理的现代化 一、物流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二、我国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三、中国物流现代化管理技术从运输、包装、仓储、物流管理等方面了解我国物流现代化水平、了解我国物流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掌握我国物流现代化的技术3合 计 40 16八、 考核方案(考纲)1、课程考核办法:期末考试,笔试,闭卷。2、总评成绩构成:平时作业、课堂回答、考勤占 30%,考试成绩占 70%。九、 参考资料1、靳伟:最新物流讲座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年 5 月第 1 版2、周启蕾:物流学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 8 月第 1 版3、曾剑:物流管理基
20、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年 7 月4、储雪俭:现代物流管理教程 ,上海三联书店,2002 年 7 月5、夏春玉:现代物流概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 月第 1 版6、王之泰:现代物流学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年 2 月第六版第 11 页 共 11 页7、张毅:现代物流管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年 2 月第一版8、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年 12 月第一版9、王成:现代物流管理实务与案例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1 年 9 月第一版十、 其他说明本课程处于物流管理专业系列专业课程的先导地位,目的是建立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有助于了解将要学习的系列专业课程的设置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在教学方面,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大量的视频和图片给学生更多直观认识的同时,也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创新化,由原来的单一授课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授课、案例分析、学生讨论、等相结合的方式,将“以教为主“转变为 “教学相长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